從新零售概念誕生起,圍繞消費者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的「會員運營」就成為新零售概念中被業內頻頻提及的重要元素。
據朱宏濤介紹,經過2016年一年的運作,尊享會員客單價已達24元,是非會員的兩倍;到店頻次較普通會員5.6次/月的基礎上也提升了2.33倍。
人們總是說「顧客是上帝」,可上帝在哪裡?在會員體系建立前,全家面對的是傳統零售業普遍的模糊客群。在朱宏濤口中,促使全家去做會員體系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主動尋找「上帝」。
目前可以了解到,全家便利店的消費者其中有29.4%是90後到95後的群體,而1980年以後出生的消費者佔比高達92.2%。所以具體而言,全家找的可能是「90後」的「上帝」。
從2014年5月起,全家陸續上線顧客忠誠管理、鐵桿粉絲經營和顧客終身價值管理體系,力圖尋找自己的「上帝」。在最初半年期間,全家發方的會員卡數是249萬,實際有效註冊會員208萬。這讓全家知道了消費者到底是誰,還知道了會員的電話、性別等相關信息。並通過標記消費者在全家及其他合作商戶的購買行為,漸漸完成獨特的會員消費標籤。
全家取代了此前的「折扣」而採用「積分」方式,讓消費者知道自己還有錢在便利店,從而提高用戶來店頻次。會員制度上線半年後,全家積分總數達9.1億分,平均單店送出日積分約為3710分,兌換分數2.1億分。
而在全家推行會員積分制的第一年,其會員黏性明顯增強。會員消費佔比也有所提升。
全家對於會員的運營的第二招是從網際網路零售學到的「造節」。2015年1月起,全家在「顧客口袋裡有錢,便利店業務最好成長」的每個月第二周的周五打造「瘋狂全家日」,針對90後客群期望「好玩」的消費心理,訂製與IP、電影相關的主題活動,刺激消費者購買只有在全家才能買到的「好玩產品」。
2016年,全家又推出「瘋狂星期三」,期望可以在除了周末消費高峰之外,通過節日增加消費者到店頻次。同時,「瘋狂星期三」還設定了贈送積分的機制,有效地提升了消費者的客單價。
2016年推出尊享會員的同時,全家也上線了會員運營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其通過「甄會選」線上商城,為會員提供更低價、更多樣的線上商品供會員選擇。
更為重要的可能是,會員運營的思路未來還將會改變全家的整個組織評價體系。
會員體系建設讓全家便利店逐步具備了打通線上線下客流和大數據營銷的能力,而在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新零售事業群執行長胡興民看來,這是全家新零售戰略的重點。
全家便利店以建立會員體系為基礎,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會員數據,並將這些數據納入到大數據的分析框架中,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大數據也實現了精準營銷。節約了成本。
簡單來說,在全家花費三年時間培養起會員及其積分習慣後,這家日資便利店開始謀求會員與積分更有效利用的可能性。
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幕僚長張起華說:「積分也是一種商品,對便利店來說累計積分有先天的優勢,因為便利店足夠滿足剛需和高頻的特點。但同時,積分也有局限性,它需要流通的場景,並且流通性越高越好。我們希望積分可以和生態圈的打車、航空、遊戲等各種產業合作、互換,提供消費者更好的兌分場景。」
所以全家便利店慢慢地在重構會員營銷場景,再從場景中獲取到會員更多的信息,去清晰地刻畫用戶畫像,從而在接下來的會員營銷中反哺自己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