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Vincent,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別人稱呼我為營養師,我覺得這是標準化教育下的產物,缺乏靈魂。
相反地,如果誰稱呼我為生物極客,我會很高興。
極客代表了一群對某個領域有狂熱興趣愛好,並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鑽研的人。
不瞞你說,過去我曾經是電腦極客,但如今我是生物極客,還是一名專攻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生物極客。
今天是我心血來潮想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如果你想了解初晴多囊學堂的創始人Vincent,了解我的為人,不妨接著看。
我的小學母校是暨大附小,這是暨南大學的附屬小學,能在這裡讀書的孩子不能說非富則貴,但至少在當年已是小康之家。
然而對於我來說是例外,我之所以能在暨大附小讀書,完全是託媽媽的福,因為它在暨大的食堂裡工作,給學生打飯,屬於教職工。
是的,我的家庭條件並不優越,當時一家三口就擠在10平米的出租屋裡。
這種生活對於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來說,本來並無不妥,但問題是在於上學後交了朋友就一定會產生對比。
自從去了同學的家裡,自從參加了同學的生日派對,自從看到同學玩上GameBoy(任天堂的遊戲機)……
我在想,為什麼這些東西我都沒有,我唯一有的就是中午能到飯堂吃飯而不用交錢,但其實那也是從媽媽的工資裡扣的。
當然這些都不算什麼,關鍵是有很多口沫遮攔的熊孩子,他們隔三差五就會嘲笑我,說我媽媽是食堂的打飯阿姨,畢竟他們的爸媽不是老闆就是高管,不是醫生就是教授,似乎我就應該低人一等。
這是我的小學。
初中的某一年,媽媽給我買了一雙球鞋,這是迄今為止最糗的一件事,因為那雙鞋子的牌子有兩個鉤,但同學們的鞋子都只有一個鉤。
那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就會嘲笑我說,操,你的鞋子有兩個鉤呀,真他媽厲害啊,你看我的只有一個鉤呢!
起初我還真以為是那麼回事,後來才知道原來一個鉤的是名牌,而我穿的顯然就是山寨了。
那雙鞋子直到穿爛前我都沒有扔掉,因為那是媽媽買的。
我不喜歡和那些同學交往,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也正因為如此,到目前為止我都還不會打籃球。
整個初中階段,我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電腦,那也是媽媽花了好幾個月工資才買下來的。
這臺電腦開啟了我的極客人生。
和所有小孩子一樣,最初我什麼都不懂,Windows 98被我搞壞了幾次,最初都要搬到電腦城去重裝。
幸運的是,我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電腦知識,學習如何DIY組裝主機,如何重裝作業系統,一起泡網吧掛QQ打遊戲……
當年我最喜歡的一款角色扮演遊戲就是《仙劍奇俠傳》,如果也玩過,說明我們應該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反正5塊錢一張盜版。
還有一本忘不了的雜誌——《大眾軟體》,我便是從這裡學習到了各種入門電腦知識。
到了高中,那時候我是電教委員,說白了不過是技術宅。
最值得炫耀的,應該是電腦課老師會用軟體控制同學們的電腦屏幕,以防止大家做別的事情,而我們電腦極客則是和老師對著幹,用Ctrl+Alt+Delete結束了操控軟體的進程,然後偷偷打遊戲。
諷刺的是,期末考試作業是使用Dreamweaver設計網站,結果當時全班只有我們組完成了作品。
那時候我還開始涉獵Photoshop和Flash,還用RPG Maker(遊戲製作軟體)做出了第一款屬於自己的遊戲。
本以為這樣的我最終會選擇計算機專業,沒想到一部《一公升的眼淚》就讓我選擇了生物作為X科。
是的,我們當年不是文綜理綜,而是X科。
我是想著學醫才報的生物來著。
不過說來也慚愧,高一期間由於花了大量時間在電腦和遊戲上,所以學習成績只排到了全年級800多人的600多名。
但是選了生物科後班裡就沒幾個男生,況且他們都愛打球不愛電腦,失去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只能專注學習。
回想高三那年,我數學考過全年級第一146分,排名也從原來的600多名躍升到100多名。
以上大概是我的高中情況,母校是廣州中學(原47中),從電腦極客到生物極客的關鍵轉變。
高考沒考好,志願沒填對,結果去了廣東工業大學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由於沒考上理想的醫科大學,也不知道食品科學與工程是幹啥的,於是我重新回歸電腦極客的懷抱。
我清晰地記得入學時的計算機測試,因為在測試中取得了高分,所以整個大一期間我的計算機課程是免修的。
對於很多同學來說,製作PPT已經是很高級的事情了,但對於電腦極客來說那就是切菜罷了。
反正我對食品科學與工程沒有任何興趣,對健康沒有任何概念,直到我的身體漸漸出了問題。
爸媽都以為我得了自閉症,不願意去交朋友,他們以為我是電腦玩多玩傻了,到了沉迷不能自拔的地步。
我當時也不曉得為什麼自己的情緒會那麼低落,為什麼那麼抗拒社交,為什麼會有輕生的念頭,但我現在知道原來那是腸易激症候群。
腹痛、腹脹、腹瀉、便秘和抑鬱,加上一次突如其來的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十幾次後住院一個多星期,我開始意識到我可能快死了。
雖然醫生把我從深淵裡拉了回來,但對於慢性的腸易激症候群,沒有人能給到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對這種自己無法把控的人生感到恐懼,我試圖尋求救贖。
是的,我發現原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能考取一個叫「公共營養師」的職業資格證書,我發現營養師似乎和我原來夢寐以求的醫生有相似之處,我嘗試著發揮極客的精神去學習營養學。
很多人都說這個證書沒有含金量,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廣州考取公共營養師是最嚴格的,我是在南方醫科大學接受的培訓。
同班同學中大部分人都考取了這個證書,但目前只有我在從事相關的工作,因為我不僅僅是營養師,還是生物極客。
當然,公共營養師考證現在已經被人社部取消了,以後再也沒有這種考試和證書發布了。
懶惰是摧毀一個人的根源,作為極客的我不會停止學習,尤其是需要改善自己的健康問題,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既然要發揮極客的精神,畢業後我選擇了自啃醫學教材,還參加了4次由美國功能醫學院主辦的臨床實踐培訓。
我平時的生活非常摳門,一個背包從大學畢業用了5年才換,一件外套從高中穿到現在還在穿,鞋子從來是不破就不換……
我所有的積蓄都拿去了學習,就畢業的4年裡,光花在學習上的費用就超出了10萬多元,而我卻還沒買過一臺IPhone,也沒穿過一件名牌,應該說我連名牌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是我太土了。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付出得到了回報。
至少,我治好了自己的腸易激症候群,我滿足了。
畢業後我做過純飲食減肥指導,也做過三高等慢病的管理,我們的團隊前前後後幹預過不下10000名慢性病患者。
他們有的成功停藥,有的減少了用藥量,有的養成了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如果只討論減肥,我過去所在的團隊已幫助了超過10萬人減輕體重,而我不過是貢獻了其中的2000多人而已。
離開健康管理的行業從事新媒體,是因為我看清了哪些人最需要我的幫助,而哪些人目前仍然執迷不悟。
作為一名病人,我比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更能體會到那種無助,這是我繼續做生物極客與你分享健康知識的動力。
你也知道我不是醫生,更不是聖人,我不能治癒所有疾病,但至少我能影響到一些願意改變的人,她們已經從中獲益。
就拿多囊卵巢症候群來說,沒想到會有60多人給我寫感謝信,她們有的自然懷孕生下了孩子,有的已經恢復了一年多的自然排卵月經,有的還挽救了婚姻,我想這就是極客能做的事。
有人猜是不是我女朋友也有多囊,所以我那麼上心這事。
如果這是事實的真相,也許我能成為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開玩笑,這小兒科怎麼比得上那些大人物。
事實上,我也沒有女朋友,但說不準未來的女朋友也有多囊哈。
之所以專注做多囊,可能是因為我太懦弱了吧。
我是那種看《一公升的眼淚》真的會流一公升眼淚的人,如果誰約我去看什麼感人的電影我是拒絕的,我真的不想哭。
對於弱勢或者需要被幫助的人,我覺得只要我有能力,我就應該出手,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就是收養流浪的貓貓狗狗。
恐怕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未來有的話……
多囊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她們需要得到關愛,需要得到幫助,需要在避孕藥這種邪惡療法下尋求出路……
既然當下沒有人能幫到她們,而我又在鑽研中收穫了一些資訊,我實在是做不到私藏。
我是一個從小就缺愛的人,我不希望別人也缺愛。
除此之外,多囊也是做健康管理的不錯切入點,我可以讓大家在實踐中體會到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身體的影響,而不是引導人們走上療程這種荒誕誤區,因為沒有病可以被治癒,所有慢性疾病都需要自我管理。
我經常說,沒有人可以治癒水依賴症,你今天喝水把病治好了,明天不喝水仍然會口渴,這病是絕症,沒有醫生能治。
那麼你不就對水產生了強烈依賴嗎?
所謂的飲食生活方式管理,無非是讓大家認識人體,然後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搭配或膳食補充劑來平衡身體所需。
不瞞你說,我線下約見過好幾位多囊女生,見過面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是在以前,我是個技術宅,喜歡打遊戲弄電腦,但現在我喜歡戶外運動和旅遊,這裡給分享幾張圖片吧,都是我去過的地方。
茶卡的日落
我也忘了這是哪兒
嘉峪關城牆
額濟納旗胡楊林
武功山
武功山
9月20號我就要去西安啦,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挑戰五嶽之首華山,我會選擇自古華山一條道上山。
略有聽聞的朋友應該知道華山有多險,這個行程本來安排在去年,但我實在太怕死了,生怕書沒出版就掛掉,那不值得,哈哈。
這次要是能平安回來,再與你分享華山之行。
好啦,看完這篇文章的朋友,應該會對Vincent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還想再多了解我,可以去閱讀我之前寫的文章哦。
我是極客,Vincent,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
我是誰,為什麼要當營養師,為什麼要做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