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根據教育部有關通知,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需整合創新技術和線上資源,開展遠程教育,將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儘量降低。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在大學的指導下,基於現實情況,提出「校內平臺提前發布學習指導和資料+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課堂輔導答疑、互動交流+在線測驗反饋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能否被學生接受,師生會面臨怎樣的挑戰,本文就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護理遠程教育開展情況進行混合式研究,為今後的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發展提出建議。
第一
作者
彭可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和循證護理。參與院級和校級課題各1項,獲二等獎學金1次。
第一作
者導師
郝玉芳
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主要為循證護理和護理教育。
北京中醫藥大學加拿大安大略護士協會BPSO循證護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JBI循證護理合作中心顧問。北京市護理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現任教育部護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藥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護理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等。主持和參與各級課題近8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其中SCI文章6篇),參加全國16部統編教材編寫,其中主編8部,副主編4部。
通信
作者
李小花
碩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管理和老年護理。
主持和參與課題20餘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8項,主持2019年北京市青年教師 「雙百行動計劃」,發表論文10餘篇,獲評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1篇,2019年初赴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交流訪問。受聘為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智慧照護與健康養生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北京教育協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一、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學生納入標準:2020春季學期即將接受遠程教育的護理專業本科生;排除標準:不願參加本次調查者。
教師納入標準:參與2020春季學期遠程教學工作;研究生以上學歷;自願參加本研究。
方法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課題組自行設計疫情下護理本科生遠程學習條件具備及需求調查問卷,包括姓名、年級、班級、目前所在地等一般資料問卷和遠程學習條件、需求調查問卷,共計7個問題,涉及設備、網絡、授課模式、課程資源、答疑方式等。
(2)質性訪談。訪談提綱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經研究組反覆討論和預訪談形成,具體如下:
實施護理遠程教育的關鍵要素是什麼,目前面臨哪些困難?疫情之下反思護理教育,對今後改革的建議。每次訪談時間10~30 min。訪談結束後24 h內對訪談資料進行轉錄,並返給受訪者核實轉錄信息準確性。
2.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 17.0軟體建立資料庫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採用頻數和百分率(%)來表示,計量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訪談資料的分析採用Colaizzi關於現象學資料7步分析法進行分析。
二、結果
922名護理本科生中95.99%能夠在公共平臺正常進行網絡學習,但仍存在一些生源地為山區的學生受限於網絡條件;97.18%的學生認可我校提出的護理遠程教育模式。對教師的質性訪談提煉出護理遠程教育實施的關鍵要素和面臨的挑戰,疫情對護理教育改革的啟示2個主題。
主題1:實施護理遠程教育的關鍵要素和面臨的挑戰。
(1)教學理念:
教與學的理念轉變在疫情下顯得尤為重要,更新教學理念,把以教為主轉換為以學為主。
N3:"目前教學效果最重要的保障是學生要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老師傳輸多少知識。"
N6:"教學設計都要圍繞學生達到學習目標,解答好學生的疑問。"
(2)教學技術與教學資源:
遠程教學的實施其實很考驗教師的線上教學設計思維和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但是這部分能力對於高校專業教師來說相對比較弱。
N1:"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線上教學,翻轉課堂都沒有做過,如果不是疫情這種特殊情況,可能一直都不會用。"
N4:"年紀大了,電腦都玩不轉了,什麼點名神器,錄屏軟體,都是第一次嘗試用。"
N5:"平時沒太注意教學資源的積累,現在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資源,學生人數多,直播不太適合。"
(3)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遠程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亟需培養,本次問卷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習慣是不自信的。
N9:"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都沒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有沒有學我們怎麼知道,必須要想辦法檢測。"
N7:"一定要按時打卡,線上教學不能過於隨意,我們應該把控好出勤率。"
(4)慕課資源:
具有契合度比較高的優質慕課,是實施遠程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
N4:"現在好多平臺像學堂在線、中國慕課大學等,要好好利用這些資源。"
N7:"同一門課程可能有多個學校開發的慕課,還是要選一選,跟咱們大綱比較符合的。"
N13:"我這個課是咱們學院自主開發的特色課程,網上沒有相應的慕課可用,所以我的難度很大。"
(5)教學支持平臺:
校內教學支持平臺是實施遠程教學的基礎。
N7:"必須得有一個校內平臺上傳學習資料。"
N2:"咱們學校的bb平臺雖然很多年了,但是我以前沒怎麼用,得好好學習一下。"
N6:"很擔心全體學生都上課的候,平臺崩了,要提前有測試。"
主題2:疫情對護理教育改革的啟示。
(1)傳染病防護和應對相關內容缺乏:
目前護理專業缺乏傳染病防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應急訓練體系和應急預案等知識,這也是目前教學中一個短板。
N14:"課本上教的穿脫隔離衣不符合臨床實際。"
N12:"在後面課程設置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護士的應急能力等要加強。"
(2)護生健康教育能力培養不足:
疫情下如何做好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
N1:"我們做研究應該將成果及時進行轉化,把一些疫情相關的知識傳播給老百姓。"
N3:"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加強,更好的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更好的體現護理的專業性。"
(3)護生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需再加強:
在抗疫一線,受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和自身存在被感染風險的雙重壓力,要求醫務人員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節能力,院校教育在人才培養中需注意加強。
N2:"雖然醫護人員每天面對生離死別,但是那種大規模、短時間,而且還是自身健康也受威脅的情況下。"
N10:"學校護理心理學關注的是患者心理,護理人員自身心理建設做的不夠。"
(4)重視中醫護理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中醫在本次抗疫戰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醫護理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疾病預防、康復、飲食和運動指導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院校教育中能注重護生基本的中醫護理理念和技術的培養,教師應加強對中醫護理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推廣。
N12:"以前大家對中醫還是有一定成見的,這次是一個很好獲得認可和推廣機會。"
N3:"我們要好好研究,進一步加強中醫臨床護理教育,形成示範效應。"
三、討論
疫情之下,全國高校響應教育部號召"停工不停學",紛紛開展線上教學工作,但線上教育不是將傳統的課堂搬到線上,如何高效利用在線教學資源,無論是對線上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學習自控力有限的學生,還是初次籌備如此大規模線上教學的教育管理者,這樣的調整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教師面臨理念、技術、資源三重挑戰。
●(1)理念需轉化,真正落實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變。近年來,教育部實施推動的系列改革,都在積極踐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但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材為藍本的觀念已深入骨髓。疫情之下的在線教學,如果不能轉變此觀念,教學將寸步難行。
●(2)技術要提高,做到在線教學設計思維和信息化技術並重。在線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線上教學設計能力和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落實教學設計的能力,以學生的學習風格為基礎製作遠程教育課件。
●(3)資源應利用,創新線上教學方法。以往課堂教學資源充足,教師因材施教,同學之間互相提高,圖書館的豐富資源都可以促進教學工作。如今全面實施線上教學,需要教師們能挖掘並充分利用優質的線上資源,例如慕課、微課、虛擬仿真項目、操作視頻、案例、學習電子資料等,如果完全沒有類似的優質線上資源,線上教學無從談起。
學生面臨自主學習習慣、遠程學習能力、環境的挑戰。
●(1)不習慣自主學習,無法走出舒適圈。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老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自主學習潛能未得以發揮,面對遠程學習,短暫的新鮮感後會產生不適應感甚至偷懶行為。
●(2)線上學習能力未被培養,無法適應全部線上課程。近年來,部分課程教師會推薦一些線上學習資源,採用線上測驗和提交作業、討論的方式,但畢竟只是少數課程,在缺乏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同學之間幫助的情況下,學生可能無法適應全部課程。
●(3)網絡條件的缺乏。目前學生均在家學習,但很多學生的生源地為農村,或是山區,網絡條件不足以支持其打開視頻資源,更不用說在線直播。部分學生家裡沒有安裝寬帶、無wifi,或流量有限,都將是影響學生線上學習的重要因素。
教育管理者面臨短時高效頂層設計和協調聯動的考驗。
●(1)選擇合適的公眾平臺及優質資源。全國高校相繼開課,所有學生集中在中國大學、釘釘、騰訊會議等幾個公共平臺上學習,公共平臺的容量是否能夠支撐,如果出現嚴重卡頓、閃退,遠程教學將很難實施,教學效果也將差強人意。
●(2)校內平臺的友好使用。在線教學,依賴於慕課資源,但慕課並不一定適合本校的教學大綱,需要教師自錄屏、提供電子教材、學習資料等作為補充。此外,仍需要有教師開展額外的輔導答疑和互動交流,需要依賴於一個友好、穩定且師生均比較熟悉的校內平臺作為支撐,例如清新課堂、bb平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等。
●(3)緊急情況下的應急、協調能力。疫情發生後,教育部做出延遲開學的決定,各高校、社會組織等迅速行動,每個學校、學院、系、老師的行動力、行動效果是不一樣的,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做好頂層設計、上下橫向聯動發揮合力,實現宗旨目標的前提下花費最低成本,是對各層級教育管理人員的最大考驗。
對策與建議。疫情帶來的是磨難和歷練,反思疫情之下遠程護理教育面臨的問題,今後護理教育應從加強師資培訓、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升級教學平臺與資源、轉變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重視線上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與發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開展教師教學理念和技能的培訓,行業組織和學校加強師資培訓,讓廣大教師真正理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到底應該如何實施,讓老師們掌握線上線下必備的教學技能,具備使想法落地的信息技術支持,要線上實踐,而不再是一知半解。
(2)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
●以臨床護理實際需求出發,重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比如應對疫情中暴露出的傳染病防護、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邊緣學科知識的欠缺,教學內容不僅限於傳統的傳染性疾病,應聘請傳染病醫院或專科醫護人員講授大規模傳染情景下的防護,開發相應的虛擬仿真項目,訓練醫護專業學生實操能力。
●抗疫一線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醫務人員會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在護理專業教育中,不僅注重要注重患者心理照護的學習,還要以各種形式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的心理素質。
●同時增加教學方式的多樣性,現已有研究證明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或微課堂等教學方式以視頻載體,具有促進教學相長、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等優勢。
(3)升級教學平臺及資源。
●優質課程遴選和優質平臺建設方面,建議行業組織和國家有關部門加強規劃和引導,建設和遴選一批覆蓋行業主幹課程、行業內有代表性的優質課程資源,減少低質量重複建設,由有資本、有技術、有保障的優質平臺統一提供服務。
●同時注重線上優質資源建設、積累,線上資源是開展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前提和保障,每門課程均要建立自己的課程資源庫,包括案例庫、圖片庫、教學視頻庫、微課庫等等,服務於線上教學。
(4)轉變教學管理模式。
●根據課程特點和現有教學資源,分層、分步建設優質慕課、SPOC,利用校內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每門課程均要建設相對成熟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文章題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護理遠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彭可 張小豔 孟美琪 郝玉芳 李小花
本文編輯:陳巍
如需轉載,請標註「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