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工作已經進入尾聲了,大家的關注目光已經轉向新的學期,不過,關於高考錄取的話題仍未結束,近日不少考生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或朋友的高考趣事,引來無數考生的關注與共鳴。
最能引發考生們共鳴和哀怨的話題無非兩種,一是滑檔,高分落地低檔院校;二是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遭遇這兩種經歷的考生雖不是高考中最多的,但絕對是最能引發大家共鳴和同情的。
近日,就有一名男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錄取遭遇,或許是因為覺得太尷尬,沒有透露自己所在的省份,更沒有透露被錄取的院校。
據介紹,這名男生表示自己一直立志學醫,志願衝了一所醫科大學,選擇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醫科類的熱門專業,並勾選了服從調劑。然而不幸的是,最終主動選擇的專業都沒有得到錄取,被調劑到了助產學專業。
助產學在不少醫科大學於各省的錄取中,都是與護理學、食品和營養科學並列的最低分錄取專業之一,往往通過調劑才能招到學生,甚至出現了空缺名額需要補錄。
一方面,助產學很少有男生報考,生源直接少了一半;另一方面,由於工作過於辛苦,壓力大,時刻都要保持高度緊張和「備戰」狀態,不比護理學的工作和精神壓力小,因此也很少有女生願意填報。
在被調劑到助產學專業後,這名考生表示很尷尬,也很無奈,父母也勸他不行就復讀。但這名同學表示不想再遭一次高三的罪,至於進入大學後能否轉專業還是未知之數,如果轉不了,就不得不硬著頭皮學,如果到時候再退學復讀,又將浪費不少時間。
不過,有從醫的內行人表示:男助產士在醫院婦產科都是至寶,非常受重用和尊敬,也很適合助產工作,建議這位同學不要受外界聲音的幹擾,打破內心的成見,努力成為一名好的男助產士。
其實,男性更適合做助產工作以及男助產士極度缺乏的說法由來已久,並非空談謬論。一是作為男性在為異性接生時更加細心用心,天生帶有「憐香惜玉」的感覺,是人之本性;二是男性力氣更大,更有助於幫助產婦順利產下胎兒;三是男性體力更好,心理素質更強,有助於持續在高壓狀態下工作,遇到突發狀況更容易做出冷靜的判斷和處理。
當然,社會上對男助產士存在一些偏見和誤會,產婦和家屬也往往會感到不適,也是這位同學表示擔憂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偏見和誤會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道理的。需要改變的不是男助產士,而是大眾的認識和眼光。
最後,還是希望這位同學可以安心學習助產學,成為一名優秀的助產士,造福更多的女性,善莫大焉。與此相比,復讀似乎就有些太可惜了,也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