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漁事糾紛與治安案件調處》正式出版

2020-08-27 聚焦瀋陽

由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教師與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實務專家聯合撰寫的海上執法實務教材《海上漁事糾紛與治安案件調處》日前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國是海洋大國。近年來,由於我國海洋漁業體制的變化和漁船增多、漁場擁擠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海上漁事糾紛增多。同時,由於海上漁事糾紛不能得到妥善處理而引發的治安案件數量也呈上升趨勢,給漁民生命財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已成為影響我國漁區社會穩定的消極因素,廣大漁民對此反應強烈。該書針對海上漁事糾紛和治安案件調處的具體案件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在實務部門進行調研,虛心向實務部門的領導和執法者進行請教,在實務部門的領導和部分執法者的協助下最終完成書稿。該書的編寫注重收集、整理和總結典型的漁事糾紛案例,希望讀者通過典型的案例掌握海上漁事糾紛調處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技術。每一章的章末幾乎都提供延展閱讀書目、思考題,以幫助讀者深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該書結合我國國情、民情以及海上治安現狀,加大對海上漁事糾紛和治安案件處理的研究,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和黨中央提出的「執政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更好地維護我國海上正常的漁業作業秩序,防止和減少海上漁事糾紛及由此引發的治安案件發生,保障漁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書是大連海洋大學「走向深藍•海上執法系列」著作中2019年校級規劃建設重點教材項目,是「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出版規劃項目。

作者簡介:

裴兆斌,男,遼寧瀋陽人,法學博士,博士後。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法學學科帶頭人。遼寧省「第七批優秀專家」、遼寧省「首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專家」。曾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主要研究領域及方向:行政法學、刑法學、國際刑法、國際海洋法、海洋行政法、漁業法、海洋安全(維權)與執法、漁業行政執法等。

兼任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維權與執法研究分會會長,遼寧省海洋法學研究會會長,大連海洋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負責人(教育部批准備案),公安部治安系統法制專家,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重點基地海洋經濟發展與法律政策研究首席專家,遼寧省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法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大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遼寧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大連市委市政府法律顧問等。

劉洋,女,黑龍江省雞西市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教師,宣傳部副部長,碩士生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層次人選,大連海洋大學第三屆蔚藍英才工程人員。兼任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維權與執法研究分會理事、遼寧省法學會海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大連市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等。

主要學術研究領域:涉外漁業管理、漁政管理、海洋經濟、海洋管理等。曾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篇,合著著作6部,主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遼寧省教育廳等課題20項。

相關焦點

  • 山丹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中心工作紀實
    為切實提升案件調解質量和效率,組建山丹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統籌八個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八個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從縣直機關各單位抽調8名有經驗責任心強的主任、副主任科員脫離原工作崗位到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中心專門從事訪調、訴調工作。
  • 山丹: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調」出和諧音符
    為切實提升案件調解質量和效率,組建山丹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統籌八個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八個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從縣直機關各單位抽調8名有經驗責任心強的主任、副主任科員脫離原工作崗位到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處中心專門從事訪調、訴調工作。
  • 富平法院: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首調成功
    8月10日,富平縣人民法院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成功調處一起離婚案件。原被告於1992年3月2日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現兩個孩子均已成年。2020年8月10日雙方到法院諮詢離婚相關事宜。經訴訟服務中心導訴員引導,原被告選擇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先行進行調解。當事人選擇特邀調解員吳彩文、康麗為其進行調解。調解員了解到雙方結婚有28年之久,且育有兩個孩子,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嘗試做工作看雙方是否有意願繼續共同生活,查找婚姻存續期間的主要矛盾。
  • 雲南省成立首家「勞動糾紛調處科」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周羽)「謝謝你們,半年沒能拿到的工資,沒想到5天就拿到了」在五華區人社局勞動糾紛調處科內,肖某等人看著微信轉帳激動地說。為積極有效預防和及時妥善處理勞動糾紛,最大限度地把勞動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五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推行勞動糾紛預防、調解工作,通過機構改革整合內部資源,專門成立了勞動糾紛調處科。據悉五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糾紛調處科是雲南省首家專門針對勞動糾紛預防、化解而成立的科室。
  • 淮陰法院成功搭建醫療糾紛聯動調處平臺
    【江蘇消息】9月21日下午,淮安市淮陰區醫療糾紛聯動調處工作會議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召開,市一院副院長徐克平、淮安市城區醫患調處中心主任孫煒、淮陰區法院立案庭庭長王曉峰、市一院患者安全管理辦公室主任劉衛東及全區多家醫院代表參加會議。
  • 創新治安防控構建和諧社會
    據統計,今年18月份,全市共立刑事案件3364起,比去年同期下降0.3%,今年來,轄區發生的14起命案全部告破;第二季度的群眾社會治安滿意率和平安建設知曉率分別達到了94.6%、44.2%,再創歷史新高,較好的實現了「二升一降」工作目標。  一  年屆花甲的黃光蠶原本是寶蓋鎮侖後村的普通農民,改革開發後,他辦起了工廠,南下北上到處推銷他自己生產的摩託車配件。
  • 津南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動能見成效
    2020年5月底,津南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在津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落成。中心運行2個多月來,人民調解窗口接待諮詢240餘人次,成功調處各類糾紛30餘起,累計涉案金額118.368萬元,為民解憂成效顯著。  一是建章立制,規範管理。制定《調處中心工作流程》,完善對接、移交程序。
  • 寧蒗縣2020年上半年「平安寧蒗」建設取得一定成效:調解民事糾紛183件,處理各類刑事案件210起
    ,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三是嚴格落實《麗江市命案防控十條措施》對社會治安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限期整改,對因重視不夠,矛盾糾紛調處不力、命案防範措施不落實而導致的違法犯罪現象嚴重、治安秩序嚴重混亂、發生重、特大案件、特別是重特大命案的,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責任倒查和責任追究。
  • 「三調聯動」工作體系 雲南困難一季度成功調處糾紛8782件 成功率...
    昆明市委政法委供圖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不斷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機制,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全市社會和諧穩定。探索「昆明特色」的方法途徑為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昆明市積極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月報制度,每月對本地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每月印發月報工作情況通報。
  • 平湖曹橋街道有位 「老湯」 矛盾糾紛調處有一套
    今年以來,「老湯」已當面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35起,出具書面調解書41份。要問「老湯」調處矛盾糾紛有何妙招?且看他打出的「組合拳」。善用「推拿」式工作法。「推」即矛盾化解在前端。為減輕接處警壓力,對一些糾紛類警情,老湯提前介入,跟隨出警民警一起出現場,提早了解、掌握糾紛發生原因,以便精準開展調處。在「當天矛盾,當天化解」的基礎上,再次梳理出重點、難點矛盾糾紛,開展回頭看工作。
  • 定州市鄉鎮法庭調處各類糾紛382件
    本報訊(記者馬子涵)我市大力推進「一鄉一庭」建設,1-7月,全市25個鄉鎮法庭調處各類糾紛382件 鄉鎮法庭堅持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領導、人民陪審員在庭值守、法院幹警定期巡迴、調解不成轉法院立案的運行模式,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糾紛。
  • 諸暨市「五個堅持」推動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
    諸暨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成效顯著,積極探索群眾「最多跑一地」的諸暨模式。一是堅持代辦制服務,變「群眾訪」為「幹部跑」。去年以來累計受理信訪代辦案件2044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達100%。自代辦制實施以來,我市越級訪總量同比下降近三成,市級走訪比例超過總量的80%。二是堅持一站式受理,變「多頭跑」為「一次跑」。
  • 天津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覆蓋城鄉
    今年5月20日,天津市、區、街鄉鎮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同時掛牌。按照市委主管、市委政法委主抓、信訪司法部門主責的工作模式,市區兩級依託信訪辦、街鄉鎮依託綜合治理中心,在不增加編制、機構、人員的前提下,運用平安建設機制、信訪聯席會議機制、大調解工作機制,實現全科受理、集成聯辦、一站化解。
  • 「第三方」調處顯權威泰州9成以上醫患糾紛選擇人民調解
    這一失誤直接導致了一場矛盾糾紛。「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醫療秩序,更導致患者對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醫調委)的不信任。」人民調解員韋薇介紹,醫調委在第一時間主動介入後,很快摸清了矛盾點:「此次醫療過錯對胎兒是否產生不良影響。」
  • ​泉州海警局創建時代「海上楓橋」模式成效顯著
    對此,泉州海警局借鑑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在兩艘24小時海上巡航的海警14609艦、14516艇上創造性地建立了海上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建立由海警執法人員與人民調解員共同組成的調解委員會,可第一時間接警出海調處矛盾,實現海上糾紛快速調處不上岸,避免漁船回港處理耗時又費事。
  • 大朗打造四大矛盾調處平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汪萬裡為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層,東莞市信訪局以創建「最多訪一次」示範市為契機,整合多元調處資源,激發基層創新活力。大朗作為東莞全市7個創建示範鎮街之一,打造了核心調處平臺、智慧調處平臺、專業服務平臺、特色調處平臺四大矛盾糾紛調處平臺,逐步構建了多層次、多主體、多形式的「大信訪」工作格局,成為東莞基層矛盾調處的優秀樣本。
  • 瓦房店行政爭議調解中心調處6起行政給付案件
    近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委託設立在瓦房店市人民法院的瓦房店市行政爭議調解中心調解6起徵收獎勵行政給付案件。行政爭議調解中心接到委託後,在了解案情的基礎上,通過司法局及時與市政府進行溝通。市政府依法行政、主動作為,積極回應群眾的合理訴求,切實解決行政爭議,決定立即發放該筆款項。8月14日,該6起案件的原告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領取了相應款項,主動撤訴。
  • 東營鹽窩鎮北壩村:從宅基地糾紛調處看如何做基層群眾工作
    張某建房打地基時,李某撥打110報警,派出所及村內調處未果,張某停工。之後張某將地基移至庭院另一側,重新蓋房,在原地基建圍牆時,李某認為侵佔其宅基地,再次報警。該事件在村內引起較大的影響,駐村「第一書記」介入調解,組織鎮土地所、派出所及管區人員一併查閱地籍歷史資料,深入農戶家中宣講宅基地管理和糾紛調解政策,先後經過四次解釋說服工作,9月初兩家最終達成一致,成功化解了糾紛。
  • 廣西融水:120萬二級路工程徵收款引起一場近10年的山林權屬糾紛,調處中心耐心調解化矛盾促維穩
    8月14日,融水縣三大權屬糾紛調處中心成功調解了一起近10年的山林權屬糾紛,該案涉及二級路工程徵收,徵收款達120多萬元。這是我縣調處中心成立後第一起經調解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接到糾紛調處申請書後,縣人民政府委託縣林業局進行調解處理,經縣林業局多次組織調解,因雙方意見分岐較大,均未達成和解協議。
  • 淮安中院民一庭開展提升醫患糾紛案件審判質效專項活動
    為了提升全市法院審判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質量和效果,加強醫患糾紛訴調對接平臺的實質性運行,10月28日,市中院民一庭開展提升醫患糾紛案件審判質效專項活動,對全市法院2019年審結的143件上述兩類案件進行了評查,並交流全市法院醫患糾紛案件審判工作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