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這一個廣告,一群年輕人手持可樂在海灘或者家裡開懷暢飲。電視機前的你也總會忍不住驗一下口水,好像嘗試一下清爽的滋味。但是你知道嗎?這種暢銷全球、深受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液體最初並不一種用來解暑降溫的飲料,而是一種用來治療頭疼病的糖漿。
他的發明者約翰·潘伯頓出生於1841年,他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從小接受父親的薰陶,長大以後,他成為了一名醫藥博士,並開了一家藥店。潘伯頓常年閱讀醫學雜誌,有一天,他看到了一篇文章提到:美國有位醫生從古柯樹上提取了一種名為古柯鹼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作為一名醫生,他立刻想到:如果將古柯鹼用來製作止疼藥一定可以給病人減輕許多痛苦。潘泊渡於是開始大量收購古柯樹的葉子和種子。然後,他找到了他的朋友賀斯,一起提煉古柯鹼。他們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到蘇打水等原料攪在一起,發明出一種能夠治療頭疼的藥水。起初的可樂也並不是現在的顏色,而是一種深綠色的藥水。潘伯頓給他取名為「古柯柯拉」。因為藥效比較好,因此可樂經常供不應求。
有一天中午,一位顧客提著一隻木桶,來到藥店櫃檯前,要買「古柯柯拉」。潘伯頓正要把「古柯柯拉」裝入木桶,那顧客連連搖頭,告訴潘伯頓:上一次,潘伯頓的夥計賀斯賣給他的是深紅色的「古柯柯拉」,而不是這種深綠色的「古柯柯拉」。那顧客還說:深紅色的「古柯柯拉」很好吃,既解渴又解乏,所以他今天特來多買一些!在那位顧客走後潘明頓發現其中大有商機。
幾天後,潘伯頓把已經解僱的賀斯重新招回。原來,在當時,賀斯見藥店裡「古柯柯拉」已經不多了,就將「古柯柯拉」與許多飲料摻和在一起出售。誰知,這種隨意的配製使「古柯柯拉」變成了深紅色,而且深受顧客歡迎。在了解實情後,潘伯頓躲進了藥劑室,反覆地將「古柯柯拉」與各種飲料按不同的比例進行配製。他夜以繼日,一連花了三個多月時間,終於配製成功了那種風味獨特、爽口解渴的深紅色的飲料。
此後,另一位合伙人羅賓遜加入了進來,他是一個精明的推銷員。他從可樂的兩種成分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樂(Kola)的果實獲得靈感,將Kola的K改成C,於是Coca-Cola誕生了。1886年5月29日,他在《亞特蘭大日報》上打出第一幅廣告,強調它的飲料特點:「可口可樂,可口!清新!快樂!活力!」這樣簡短的廣告詞與之清爽的口感迅速開始風靡美國。
1927年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Coca-Cola」有個拗口的中文譯名「蝌蚪啃蠟」的名字讓它在中國銷量並不理想。後來可口可樂出口公司在英國登報,以350英鎊獎金徵集中文譯。蔣彝從《泰晤士報》得知後,以譯名「可口可樂」應徵,被評委一眼看中。「可口可樂」是世界上公認最好的品牌中文譯名。
目前,全球每天有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大約每秒鐘售出19,400瓶飲料。目前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廠商和最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誰能想到一個偶然的醫學發明,如今已經完全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所以你想要來一瓶可樂嗎?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