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元節習俗:拜好兄弟

2020-12-17 騰訊大閩網

在臺灣,七月最盛大的祭典,無疑是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中元普度其實是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的結合。魏晉以來佛道融和成為民間信仰,將神佛混為一體乃民間信仰的普遍現象。道教以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是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為下元,乃水官解厄日,三位神明民間合稱為「三界公」,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

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根據「盂蘭盆經」目連救母的故事演繹而成。據傳目連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後被打入地獄受刑,目連盛飯供養,不料食物入口即化為火焰,後釋迦牟尼佛教其羅列百味供饗十方僧眾,目連依指示於七月十五作盂蘭盆,置物盆中普施僧眾貧民,終於救出其母脫離餓鬼界。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憫之情盂蘭盆會普施眾僧的儀式,後來演化成普度餓鬼的習俗,再與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對象也變成孤魂野鬼。

臺灣民間俗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就稱為「拜好兄弟」。據溫振華《農曆七月普渡》,「中元普渡的祭典成為十九世紀以後,臺灣社會區域人際網絡連結重要媒介。」中元節祭祀的好兄弟,許多是為了保鄉衛民而犧牲的。在祖籍別意識強烈的時代,不同祖籍別的人群各自透過中元節祭典,形成自己的集團,彼此團結,共同面對敵人。臺北大龍峒的保安宮是祖籍福建同安縣人中元節的祭祀中心,臺北盆地內同安籍人分三組輪流擔任中元祭典主持。艋舺的龍山寺、清水的祖師廟分別是福建泉州三邑(南安、晉江、惠安三縣)與安溪縣移民的祭典中心。新竹縣新埔鄉枋寮的義民廟是新竹客家祖籍為主的中元節祭祀中心。每年農曆七目普度,致敬的鄉民絡繹不絕,奉如神祇,無論拈香默禱或舉辦豬公大賽,都傳達出對先人的緬懷與崇敬。

臺灣的普度分為公普和私普,公普是地方寺廟舉行法會,聘請僧侶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普度孤魂野鬼。私普是指各行各業自行協調一天聚集普度,而民間在自家門口擺設祭品進行祭儀,或稱為家普。公普形式接近佛教盂蘭盆會,私普祭典則是道教中元節的形式。中元普度的對象是孤魂野鬼,因此儀式也與一般祭典不同,普度時供桌須擺設在門外,不可「請鬼入厝宅」,桌下放置一盆清水,盆上覆蓋毛巾,並備發梳、鏡子、春仔花、白粉等供好兄弟梳妝打扮。中元普度祭品之豐盛為所有年節之冠,祭禮時間也最長。祭品通常都很豐盛,糕點和粿類通常都不能少,因為七月天氣炎熱,祭拜時間又長,所以食物容易腐爛。以前人們以為普渡的東西容易壞,是因為那好兄弟、孤魂野鬼來吃過,其實是天氣熱、時間長的關係。許多抽菸者拜祭時還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噴雲吐霧,別有一番人情味。

在臺灣有幾項遠近聞名的民俗活動與中元節有關。宜蘭水燈節至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今年水燈節自8月14日開始,包括城隍爺出巡、千人點燈祈福、繞境祈福巡城,蓮花燈、水燈施放、歌仔戲及民俗表演等活動,多彩的民俗活動讓鬼月的宜蘭完全沒有陰森氣氛,而多了熱鬧浪漫的感覺。基隆「中元祭」從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各地舉行傳統祭祀活動,中元節當晚舉行放水燈儀式。這項活動又糅合「送王船」的習俗,以紙糊成宮殿形水燈,上插「普渡旗」,書寫「慶贊中元」、「廣施盂蘭」等中元敬語及施主姓名,並以焟油點火施放於水邊,傳說水燈漂得愈快愈遠,施放者愈得庇佑,當年運氣愈好。還有一特別儀式被稱為「搶孤」,這項活動是「以人象徵鬼魂」的方式,由搶孤者相競攀爬孤柱,翻上孤棚直上孤棧,先得旗、物者勝。不但能取得獎品,且代表自己會得到神鬼的祝福。搶孤雖有宗教信仰和體育競技雙重意義,背後更蘊含普渡孤魂的博愛精神,卻也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臺灣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今日在臺灣的頭城與恆春依然有此儀式。

一般而言,關鬼門的日期是在農曆八月初一子時。而基隆地區則在初一下午才關鬼門。孤魂野鬼在人間享受一個月奉祀之後,在八月初一以前必須回到陰曹地府,接受地藏王管制。八月初一奉祀孤魂野鬼、無主骨骸的陰廟便會象徵性地將柵門關閉,表示封閉鬼門關。至此,整個七月祭鬼的活動完全結束。

在關鬼門之後,為了防止孤魂野鬼「逾假不歸」,因此要舉行「跳鍾馗送孤」,所謂「送孤」亦即送走孤魂野鬼之意。七月鬼祭先禮後兵跳鍾馗,通常用在祭煞儀式,是臺灣民間最普遍的驅鬼儀式。民間俗信鍾馗是鬼王,具有鎮壓鬼魂的法力。但管理眾鬼的卻是佛教地藏王菩薩,由此可見民間信仰中佛道融合分工的思想,也表現臺灣民眾對孤魂野鬼那種先懷柔後強硬的態度。

中元普度基本上是為了撫慰亡靈祈求平安,它出自對無主孤魂的憐憫之心和對鬼魂的怖慄之情。從民間對普度的慎重,顯現臺灣民眾對孤魂野鬼的迷信和同情心。七月的鬼祭,基本上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至於鬼魂是否存在?七月是否為鬼月?其實並不重要,在臺灣中元祭中所呈現的悲天憫人、普及鬼魂的愛心,及緬懷墾荒先烈的情懷,才是七月中元祭真正的意義。

(綜合中國臺灣網、網絡資料)

相關焦點

  • 避諱蔡英文 臺灣中元節普度供品少了空心菜
    17日是中元節,臺灣各地都舉辦中元普度儀式,以往習俗是用空心菜當供品,不過因蔡英文被戲稱「空心菜」,今年包括「立法院」等臺灣公務機構的中元普度都沒有擺空心菜。    每逢中元節,臺灣不少家庭、公司行號或公家單位會準備祭品來宴饗「好兄弟」(指來自陰間的「鬼魂」)。
  • 臺灣中元節供品少了空心菜 或因避諱蔡英文稱謂
    ­  昨天是中元節,臺灣各地都舉辦中元普度儀式,以往習俗是用空心菜當供品,不過因蔡英文被戲稱「空心菜」,今年包括「立法院」等臺灣公務機構的中元普度都沒有擺空心菜。­  每逢中元節,臺灣不少家庭、公司行號或公家單位會準備祭品來宴饗「好兄弟」(指來自陰間的「鬼魂」)。
  • 臺灣中元節供品未擺空心菜 或為避諱蔡英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昨天是中元節,臺灣各地都舉辦中元普度儀式,以往習俗是用空心菜當供品,不過因蔡英文被戲稱「空心菜」,今年包括「立法院」等臺灣公務機構的中元普度都沒有擺空心菜。
  • 辦盂蘭文化節、「拜好兄弟」、「施孤」......海內外潮汕人的「中元節」習俗
    海外潮人稱為「拜好兄弟」,準備的祭品非常豐盛。  香港潮總「盂蘭文化節」為港祈福   柬埔寨黃氏宗親總會舉行「好兄弟」祭拜活動柬埔寨潮人在「拜好兄弟」   9月4日下午,柬埔寨江夏黃氏宗親總會在會址祭拜
  • 避諱蔡英文 臺灣「立法院」等公務機構中元節供品少了空心菜
    昨天(17日)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臺灣各地都舉辦中元普度儀式,以往習俗是用空心菜當供品,不過因蔡英文被戲稱「空心菜」,今年包括「立法院」等臺灣公務機構的中元普度都沒有擺空心菜。 每逢中元節,臺灣不少家庭、公司行號或公家單位會準備祭品來宴饗「好兄弟」(指來自陰間的「鬼魂」)。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由來、習俗、吃什麼
    每年的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一一為大家解答。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
    中元節的習俗:祭奠先祖,拜掃新墳,成為了每家每戶相傳的節日!中元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在這個節日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去祭奠先人,那麼這個節日還有哪些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歷史貪吃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元節不能做的30個禁忌 2019年中元節起源傳說及習俗禁忌
    中元節不能做的30個禁忌是什麼?2019年中元節是幾月幾日,中元節是為了紀念誰?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那麼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和傳統習俗呢?鬼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整理與中元節相關的傳統習俗和禁忌30條。
  •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禁忌
    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初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買點水果餅乾。不管怎麼樣,都是表達一份敬意。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
  • 細數「七月半」中元節習俗 「鬼節」禁忌要小心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2013年8月21日是「中元節」,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農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總有幾分神秘色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中元節的習俗和「鬼節」的一些禁忌。傳說在這一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這天陰氣較重,那麼你知道中元節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在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嗎?
  • 陰曆七月十五 柬埔寨金邊華人「拜好兄弟」(圖)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8月2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華人傳統的中元節(又叫鬼節),潮州人習慣稱為「七月半」或「拜好兄弟」。    據說在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所有在地府中的無主孤魂都被放出來找吃。人們在中元節期間,會在中午拜祖先,然後傍晚拜「好兄弟」。
  • 旅柬埔寨華人中元節祭拜好兄弟
    旅柬埔寨華人中元節祭拜好兄弟 按傳統習俗,廣東人與客家人會在七月十四祭拜祖先及好兄弟,潮州人則於農曆七月十五才進行祭祀。  8月26日傍晚在柬埔寨金邊一些地區,已有華人開始中元祭拜,祭祀品需有三牲五果及甜品蛋糕,還有米酒白飯,同時焚燒元寶,祈求「好兄弟」保佑出入平安。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臺灣寫真: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鬼月到禁忌多
    臺灣寫真
  • 中元普度怎麼拜?
    「開福門」與基隆老大公廟的「開鬼門」,鬼月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中元節、地藏王生日與鬼門關了。而在初一舉行開鬼門的廟也會舉行關鬼門,如跳鍾馗、燒化普度公送大士等儀式將好兄弟送回,據說關鬼門的時間不可太早,以免有趕不上時間的。
  • 中元節的來歷與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與中元節習俗分別是什麼?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中元節是「鬼節」嗎 閩南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什麼要普渡呢?閩南人都有哪些習俗?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中元節呢?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俗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來源於佛教,與佛家的盂蘭盆會有著緊密的關係,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每到中元節,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 「中元節」這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你知道「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呢?為普渡公(大士爺)與眾家好兄弟指引方向,享用香火。有的以高大的青竹上懸掛燈火及旗幟,晝夜升降,以便邀請眾神來監管法會,也是邀請放禁在外的眾家好兄弟共享法會的成果。燈篙上以金紙包覆,上貼符咒,也有人以紙紮護法神守衛之。法師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 中元節微信朋友圈發什麼合適?2019中元節空間說說文案大全
    整理2019年中元節在空間朋友圈發的說說文案大全,包括中元節的起源傳說故事、中元節的傳統習俗和禁忌等。2019年中元節時間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是民間的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鬼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夏曆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
  • 臺灣中元節供品少了空心菜(圖)
    今年臺灣「立法院」過中元節,貢品裡少了空心菜8月17日是中元節,也有叫盂蘭盆節、七月半或者叫鬼節的。全國各地過中元節有不同的風俗,但是多少都和祭祀先人、超度亡魂有關。在對岸的臺灣呢,每年都會鄭重其事的過中元節。「立法院院長」會在節日當天主持祭拜儀式。昨天蘇嘉全照例在「立法院」門口主持中元普渡,卻引來媒體質疑——為什麼祭品裡面沒有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