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鬼月到禁忌多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鬼月到禁忌多

2004年08月17日 08:25

  中新社臺北八月十六日電 (記者 曾嘉 董會峰)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開始,俗稱「鬼門開」。相傳鬼門開,所有鬼魂都到人間來遊玩,一不小心,就會惹鬼上身,因此島內的各種禁忌很多。

  有哪些禁忌呢?記者了解,不能玩水、不能遊泳、不能晚上曬衣服、不能晚上照鏡子、不能在室內撐傘、不能搬家、不能買房子等各種各樣行為都是忌諱。不少民眾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能配合就配合,希望平平安安度過一年一度的鬼月。

  為了避開不吉利的鬼月,許多病患、產婦紛紛趕在前一、二周開刀、剖腹,讓外科與婦產科醫師忙翻天,有醫師上周就開了二十多臺刀,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也有婦產科醫生發現,過去一、二周平均剖腹產數量比平常多了五、六成。

  臺北市一位外科醫生表示,他上周就開了十臺刀,比平常多了將近一倍,甚至有病人為了避開鬼月,要求在周末動刀。而一般來說,鬼月期間,外科手術較平常少了兩成左右。

  除了禁忌,各種祭奠儀式更是少不了,已經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雞籠「中元祭」最為典型。據了解,十六日凌晨,基隆老大公廟舉行普渡公燈開燈儀式,五千盞普渡燈籠同時亮起,映照基隆夜空,下午二時在老大公廟開龕門,也就是俗稱的「鬼門開」,迎接「好兄弟」到陽間接受奉祀。

  據悉,臺灣全島的陰廟很多,但談到七月鬼門關開普渡儀式,最著名就是基隆老大公廟莫屬;老大公廟,拜的是清朝時的亡靈,年年舉辦中元祭典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除了老大公廟,北部香火鼎盛的陰廟還有北海岸的十八王公廟及平溪、石碇一帶的姑娘廟,都是充滿傳說、祭拜方式詭異但信仰者眾的陰廟。

  臺灣的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這一祭典是隨著早期的大陸移民傳來,但是由於臺灣島的歷史特殊,在移民的過程裡,不少人死於海難、兵災、瘟疫,而一般民眾又害怕無人祭的幽魂、餓鬼會為害人命,所以對於普渡特別重視。(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解析度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基隆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門開」
    臺灣寫真:基隆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門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4日 00: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13日,臺灣基隆市老大公廟四千多盞普渡公燈點亮,為中元祭典揭開序幕。
  • 臺灣過年習俗與禁忌
    每次過年,臺灣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採買春聯等年貨了呢!除了包紅包、吃年夜飯等流傳千百年的春節習俗,其實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跟禁忌,就算沒有遵循也不用過於在意!雖然流傳下來的習俗自有它的道理所在,但相信大家心存良善,肯定也是開心過好年!
  • 七月初一 基隆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月"來圖
    8月13日,臺灣基隆市老大公廟四千多盞普渡公燈點亮,為中元祭典揭開序幕。 中新社發 曾嘉 攝     農曆七月初一是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開始,俗稱「鬼門開」。基隆市的老大公廟舉行開龕門儀式,象徵「鬼門開」。
  • 臺灣的「鬼月」
    作者:朱天衣(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著名作家)又到了農曆七月時節,在臺灣,這個月份又稱為「鬼月」,在這一整個月中,民間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從初一鬼門開到月底鬼門關,這三十天裡有中元普渡、迎鬥燈、放水燈、搶孤等活動外,初一、十五、三十的祭拜也幾乎成了全民運動,除了道觀廟宇有盛大的祭典儀式,家家戶戶也會在自宅門口設下香案、擺上豐盛的祭品,
  • 臺北寫真:臺灣「尾牙」扎堆 傳統習俗悄變(圖)
    中新社臺北1月31日電 題:臺灣「尾牙」扎堆 傳統習俗悄變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董會峰  幾十桌甚至上百桌宴席連成一片,同仁、親友甚或不相識的人相聚一堂邊吃邊聊,席間再穿插些助興表演、致辭、遊戲……這就是歲末臺灣扎堆舉行的「尾牙」餐會。
  • 鬼月到,這些禁忌千萬不能犯!
    所以,整個七月是需要多加注意各種忌諱的月份,諸事不宜,更要謹防外出。為了讓陰陽兩界的人鬼都平安,自古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1、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2、水旱燈: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 陰曆七月所謂「鬼月」的一些禁忌
    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而陰曆七月,中國民俗上稱它為鬼月,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
  • 鬼月傳統不宜出遊 島內暑期旅遊檔無人問津
    華夏經緯網8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暑假有長達一半時間處在傳統習俗上不宜出遊的鬼月,島內主要度假區平日團體旅客減少,多家度假飯店推出低於五折的促銷案。據報導,臺灣中信旅館系統營銷公關主任賴建偉指出,以前鬼月大多從公曆的八月中旬開始,對暑假旅遊旺季的影響只有半個月,今年暑假先遇到油價大漲,景氣不好,好不容易油價回穩,卻進入農曆七月,團客大多已提前在農曆六月出遊,造成今年鬼月平均住房率比往年差。
  • 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臺灣寫真:傳統「漢餅文化」芬芳現代都市 此後,中國人便有了婚嫁送喜餅的習俗。在臺灣,送「喜餅」(嫁女餅)就是向親朋好友宣布女兒將出嫁的喜訊,其中講究頗多,喜餅?花樣組合千變萬化。  傳統的臺灣喜餅,沒有所謂的西式餅乾,而是做傳統大餅送給親朋好友。這種大餅的特點是大、圓、甜,象徵圓滿、吉祥、甜蜜,一個足有三斤多重,吃的時候用刀子切成小塊,大家慢慢分享。大餅內餡的口味有很多,?
  • 臺灣寫真:臺灣手工紙匠的傳統堅守
    原標題:臺灣寫真:臺灣手工紙匠的傳統堅守  「如果說我爸爸是做一萬張紙賣給一百個人,那麼我要做一張紙賣給一萬個人。」這看似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目前正被林政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臺灣南投縣埔裡鎮「宣紙村」內的紙匠工房慢慢實施。   紙匠工房是一家帶有觀光和教育性質的手工造紙工廠,負責人林政立出生於造紙世家。
  • 鬼月之中多禁忌是真的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即將到來。傳說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所以忌諱也特別多,那這些禁忌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於2016年7月29日17點,宋師兄帶領天眼團隊開始此次見證,我妹妹也參與其中。
  • 鬼月禁忌生意下滑 臺婚紗業者請法師驅邪拉客
    中新網6月27日電 今年是「閏7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有2個月,在臺灣島內,一般認為鬼月有許多禁忌,這些禁忌可是讓島內婚紗業者的生意下滑了三成。而為了搶生意,臺中市就有婚紗業者下殺7折拉客,甚至還有業者請法師施法為新人驅邪,在鬼月前衝業績。
  • "鬼月"禁忌生意下滑 臺婚紗業者請法師驅邪拉客
    中新網6月27日電 今年是「閏7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有2個月,在臺灣島內,一般認為鬼月有許多禁忌,這些禁忌可是讓島內婚紗業者的生意下滑了三成。
  • 菲律賓人也信「鬼月」 民眾愛穿紅衣服闢邪
    【環球網綜合報導】現在正值中國傳統習俗中的所謂「鬼月」,在亞洲擁有最多天主教徒的菲律賓,多數民眾也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避開民俗專家口中的禁忌。據臺灣「中央社」8月3日報導,與華人家庭毗鄰的菲律賓人茵黛,最近特別愛穿紅衣服,而且平常晚上都喜歡在伴唱機前高歌幾首,這幾天也收斂很多,詢問原因,答案竟是「鬼月」來了。
  • 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2016-09-17 21:15:0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寫真
  • 臺灣宜蘭傳統鬼月最後一刻上演「頭城搶孤」
    按照宜蘭當地人的說法,當夜子時,是傳統鬼月的最後一刻,正是「頭城搶孤」登場的好時候。­  零時許,在宜蘭縣頭城鎮搶孤文化園區,搶孤儀式正式開鑼。今年共有12支參賽隊伍,每隊有5名選手,以踩肩膀、疊羅漢的方式,圍繞抽籤選定的孤柱,徒手向上進行攀爬。
  • 七月「鬼門」開 臺媒總結16禁忌:天黑前早回家
    七月「鬼門」開 臺媒總結16禁忌避免招來「好兄弟」  中國臺灣網8月23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2日是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日子,在民間說法中,「好兄弟」(閩臺地區對「鬼」的別稱)會回到人間。
  • 七月「鬼門」開 臺媒總結16禁忌避免招來「好兄弟」
    (中國臺灣網 張玲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3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2日是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日子,在民間說法中,「好兄弟」(閩臺地區對「鬼」的別稱)會回到人間。因此在這一個月,很多長輩們都會要求家人謹慎做事,抱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多了解一下「規矩」,以免不慎碰觸禁忌,招惹到麻煩。
  • 七月鬼門開 臺媒總結16禁忌:天黑前早回家
    中國臺灣網8月23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2日是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日子,在民間說法中,「好兄弟」(閩臺地區對「鬼」的別稱)會回到人間。因此在這一個月,很多長輩們都會要求家人謹慎做事,抱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多了解一下「規矩」,以免不慎碰觸禁忌,招惹到麻煩。
  • 臺灣中元節習俗:拜好兄弟
    孤魂野鬼的祭祀是基於悲憫之情盂蘭盆會普施眾僧的儀式,後來演化成普度餓鬼的習俗,再與道教中元地官赦罪信仰融合,就形成中元普度。對象也變成孤魂野鬼。臺灣民間俗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就稱為「拜好兄弟」。據溫振華《農曆七月普渡》,「中元普渡的祭典成為十九世紀以後,臺灣社會區域人際網絡連結重要媒介。」中元節祭祀的好兄弟,許多是為了保鄉衛民而犧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