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物質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不錯,現在很少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提供給寶寶必須的食品,但是日常臨床諮詢中還是遇到不少營養不良的寶寶,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不是貧窮,更多是無知,除了父母因素,還有家庭因素,醫生因素等等,家長該怎麼辦避免寶寶出現營養不良,不妨從日常遇到的案例說起。
有位寶寶11個月,出生體重6斤,挺正常,但是現在體重只有16斤,家長發現最近3-4個月體重不增加,於是就診。原來是因為寶媽上班,寶寶基本上是由奶奶帶的,添加輔食是不是從米糊開始,而是吃小米粥,老人認為「小米粥營養好,又養胃」。
寶寶原來一次能吃700-800毫升奶粉,現在只吃300毫升奶粉,最近3-4個月以小米粥為主食,哪裡來的蛋白質提高給寶寶生長發育需要?既沒營養,更沒有存在養胃說法。
我問寶寶胃怎麼了?這麼小就需要養胃,真的無知愚昧。於是孩子媽媽最近自己帶孩子,感覺孩子被老人帶不行,減少含糖輔食量,增加優質蛋白質輔食,增加喝奶粉,體重會逐漸增加。
一位腸炎的孩子,2歲月,體重17斤,為什麼出現體重不增,原因是什麼?
急性腸炎7天,不至於體重下降這樣明顯?還是平時餵養情況就有問題?
問到病史,寶媽從寶寶6個月後開始工作,白天時間基本有奶奶照看孫子,問到寶寶一個月需要吃幾罐奶粉,家長說一罐奶粉吃能2個月。
輔食主要吃稀粥,儘量讓孫子吃得飽飽,不再感覺飢餓,不再吃奶粉,或者儘可能少吃奶粉,原因可能也擔心父母賺錢不容易,這樣可以省點奶粉錢,結果寶寶營養不良,於是寶寶身體不好,對寶寶影響很大,也很容易感染髮燒而住院,花更多錢,更不值得。
牛奶蛋白過敏寶寶,本應該使用水解蛋白特殊醫學用途奶粉,結果被母嬰店商家忽悠,從3個月開始一直吃所謂水解蛋白的固體飲料來充當奶粉,現在1歲多了,還只有16斤。
一個寶寶3個時候,體重已經超標,達到16斤,被保健醫說適當控制奶量,結果家長從寶寶原來每次吃180毫升,被改成每次90毫升,寶寶哭的慘烈,但是最後寶寶也耐受了,現在從原來體重超重,到現在體重一直沒有增加,現在1歲,還只有18斤。
寶寶頭部相對於身體顯得較大,有時眼睛凹陷,眼睛凝視無神。
體型偏瘦小,體重輕。
心率慢而低鈍,甚至體溫偏低,皮膚沒有彈性,缺乏脂肪墊,皮膚褶皺,頭髮稀疏,容易掉發。
營養不良的寶寶往往伴有煩躁不安情緒。
1、有條件,儘可能母乳餵養,至少純母乳餵養6個月,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天然食品。無母乳選用嬰幼兒配方奶粉,如果有牛奶蛋白過敏,按照醫生醫囑選用抗過敏奶粉。按需餵養,儘可能滿足寶寶吃的欲望,如果寶寶吃飽了,一般會自己停止吃的動作。
2、添加輔食階段,要遵循寶寶輔食添加原則,同時提供優質蛋白質,瘦肉、魚、蛋、動物肝、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同時還要注意輔食品種要多樣化。
3、如果有疾病因素,及時就醫,發現病因,並加以糾正或者矯正。比如腹瀉,儘快明確腹瀉病因。
4、定期體檢,如果發現寶寶體重偏離正常曲線,就要找醫生及時檢查病因,到底是提高營養不足,還是有疾病因素,還是家庭因素導致。
5、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糾正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少吃甜食,零食飲料,定期疫苗接種,可以減少生病機會。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和遊戲,鍛鍊身體,增進食慾,提高胃腸動力和消化能力。
其實寶寶營養不良,大多數能明確病因,只要家重視營養不良對寶寶危害,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寶寶各個系統出現併發症問題,及時進行幹預,其實很快就能增加體重,營養是寶寶健康基礎,所以家長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