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國家衛健委就發了通知,明確規定&34;目前,不少家長對微量元素認識存在誤區。嬰幼兒家長的許多營養與餵養知識仍需要修正。不少舊有的做法和知識已經受到新的養育觀念的挑戰。因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給家長及時補充新知識,更新觀念和方法,跟上新時代養育嬰幼兒的需要。
錯!調查表明,家長對微量元素檢測的認可度非常高,眾多商業宣傳使家長經常將一些現象與微量元素聯繫,寶寶的一些進食行為問題,如偏食、挑食問題,甚至多汗、睡眠問題、學習問題、頭髮黃等都錯誤地認為,補充微量元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臨床評價寶寶營養狀況應綜合人體測量、膳食分析和營養不良的高危因素來分析,而不能僅以單純的微量元素檢測來判斷,更不能僅根據其檢查結果盲目補鐵、補鋅等。
餵養行為包括對寶寶攝入食物的製備行為、餵養寶寶時餵養人的行為、接受餵養時寶寶的行為、餵養的環境等,在寶寶餵養行為方面。目前調查可以看出目前嬰幼兒餵養行為存在很多認識誤區。我們給大家舉例說明一下:
1、寶寶4個半月了,不愛吃奶,餵點蛋糕或饅頭吧?
這是一個典型錯誤,在給嬰幼兒添加輔食時,媽媽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想像隨意進行。輔食添加有基本的順序:首先添加鐵強化米粉:其次嘗試吃蔬菜汁或蔬菜泥:再次添加稀釋的果汁或果泥;最後添加蛋黃,可將蛋黃拌在米粉中。
調配米粉可以用配方奶、母乳或蘋果汁。芝麻糊和藕粉一類的食物都沒什麼合適的營養,不適宜作為嬰兒輔食。市售米粉的營養遠遠好過家庭自製米粉,鐵強化米粉建議吃到一歲,可有效防止缺鐵性貧血。
2、家長吃飽了,再讓去餵寶寶吃飯?
這也是一個典型錯誤,很多寶寶進食時不能與家人同桌進食,專家指出家庭進食或集體進食指家庭成員或朋友圍桌而坐、充滿親情、愉快交談、祥和進食。通過這個過程寶寶受到適度攝食、充分咀嚼、細嚼慢咽等正確進食習慣的薰陶,同時加強人際交流、社會性合作的養成。
3、母乳充足,不用給寶寶加輔食?
這也是一個典型錯誤,不注意及時添加輔食,嬰兒期的寶寶無論採用何種餵養方式,都要及時添加輔食,才能保證小兒的生長發育。4-6個月內的嬰兒以純母乳餵養最好,但6個月後,母乳已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應注意及時補充蛋黃泥、肝泥、果泥、菜汁等食物,以補充母乳不足。
此外還要提醒家長朋友,對於身體欠佳的寶寶,要分別對待:
①營養不良:除了分析病因及時治療外,加強營養及促進食慾也很重要。可選擇清淡的、孩子喜歡吃的飯食.應稍加糖類以補充熱量不足。食慾好轉後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
②貧血幼兒:對於輕度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一般只需採取飲食糾正。其飲食應注意採用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蛋黃、動物血、內臟等;富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水果,促進鐵質的吸收和利用:要注意飯菜的色、香、味.以增進小兒食慾。
③肥胖幼兒:幼兒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進食過多,也有由於遺傳因素、內分泌失常或缺乏運動所致。對於肥胖兒以飲食管理最為重要。要保證小兒基本營養及生長發育的需要,限制高熱量飲食的攝入,限制糖類及脂肪,供給足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逐步控制攝入量,同時要加強體格鍛鍊,鼓勵戶外活動。
目前很多家庭在寶寶餵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餵養位置不合理、餵養環境不合理、餵養頻率過快或過慢、不給寶寶學吃的機會、缺乏餵養交流技巧等。我們一直強調,真正的「早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