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Neo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12月22日,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或「日短至」。
古語云:
「十一月中。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這一天,在地理上,太陽的位置最靠南邊,白晝的時間最短,黑夜的時間最長。
古人將其當作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在古人心中,這一天,天地陽氣日漸興盛,乃大吉之日,而且新年就在眼前。
於是,便有了「冬至大如年」之說。
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不遠萬裡都要回家過冬至,謂「年終有所歸宿」。
杜甫在《小至》中寫道: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是中國人思念最長的一個節日。
渴望團圓,也是中國人一年最深的期盼。
01
《周禮》中說:「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
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周代以農曆的十一月為正月,冬至日作為一年的歲首,也就是說在周朝,冬至就相當於新年。
此後,明確將冬至作為一個固定節日確定下來的要到漢代。
《後漢書》有言: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一天全國上下放假休息,盡享冬節之樂。
《禮記》裡講:「土事毋作,慎勿發蓋,毋室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
冬至日,衙門、店鋪會關閉,家家戶戶都要休息。
忙碌了一年,這一天要把所有的時間留給自己最親最愛的家人和朋友。
除了放假,每逢冬至,古人還有一系列重大儀式,名為「賀冬」。
唐宋時期,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祭禮。
人們要準備各種各樣繁複的儀式,祭拜祖先,以示孝敬、不忘本。
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
「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人們換上新衣,備齊豬、雞、魚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後一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
一群人圍坐在飯桌前,許久沒見的親人歡聚暢飲,熱氣騰騰的不僅是那一桌桌美食,更飽含了我們對親人們的熱切思念。
到了明清時期,祭禮就顯得更為隆重了,皇帝要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說。
潮汕地區至今還流傳著一句民諺:「冬節沒返沒祖宗。」
意思是說外出的人無論如何,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這也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那句話:「人不可忘本。」
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將會去向何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來自何處。
02
民間有句順口溜:
吃口冬至菜,定能發大財;
喝上冬至酒,幸福到永久;
咬口冬至餃,從此好運交;
吃顆小湯圓,家美人團圓。
團圓,是冬至永恆的主題。
到了冬至這一天,北方人多習慣吃餃子。
別看餃子小,可寓意著實豐富。
傳說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飲食習慣。
為了保養身體,人們會為家人準備上羊肉餡兒的餃子,幫助機體驅寒,溫養臟腑。
這裡面不僅包含了對親人身體健康的祝福,還蘊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月牙狀的外皮代表陰,圓滾滾的餡代表陽,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個月。
而冬至日恰好是一年中陰陽交泰的日子,意喻一家人和睦美滿。
到了南方,因為飲食習慣不同,這份團圓就化作了更為形似的「湯圓」。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前一天,天沒亮,大家就起來做湯圓。
正如陳志歲的那首小詩《湯圓》中所言:
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
拌雲慢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
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
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
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更多的不是因為節日,而是源自節日裡家人的團聚。
在古代,一到冬至,遠方的遊子會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
當家人圍坐,一頓熱熱鬧鬧的家宴,便可以驅散整個冬天的寒氣,以及一整年地疲乏和勞累。
很喜歡《舌尖上的中國》的一段話:
「這是巨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的確,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改變。
但是,有一種溫暖不應被代替,那就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冬至,回家吃一頓團圓飯,哪怕是一碗餃子湯圓,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也是人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03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裡寫: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杜甫在《冬至》中說: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在詩人的筆下,冬至總是帶點苦澀的味道。
不是因為天寒地凍,而是因為訴不盡的鄉愁。
如若沒有家,你就是孤家寡人;如若沒有家人,你便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古時冬至,遊子們跋山涉水往家裡趕,不為衣錦還鄉,不為榮歸故裡,只為能和家人能一起圍坐爐邊,久別話重逢。
豐子愷說:「這裡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
家是你的根,有家,就有歸處;家是你的魂,有家,就有動力。
不管我們走得有多遠,哪怕海角天涯,不變的是鄉音,濃濃的是鄉情。
人這一輩子,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家始終都在那裡。
有錢沒錢,都對你不離不棄;風光落魄,都和你相伴相依。
這一年,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你又有多久沒和家人一起閒話家常了?
這個冬至,如果可以,請暫時放下生活的忙碌,回去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熱熱鬧鬧地過個節,共享家人歡聚的幸福。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有家回,有人念,才是人生最溫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