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許多人講究「富養女兒窮養兒」這個道理對不對呢?那到底怎樣才是孩子更加需要的培養方式。
對於老來得子的蔡國慶而言,兒子蔡軒正是他難能可貴的財富,他選擇了富養的方式。蔡軒正小名慶慶,於2011年出生,今年剛滿9歲的慶慶完全遺傳爸爸的顏值,長成一個才華兼備的男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特別是這個愛玩耍的年紀。慶慶在爸爸的薰陶下,會下象棋、喜歡讀書。精通很多才能,例如畫畫、唱歌、手工、下棋等等。慶慶還經常和爸爸一起參加活動。
這樣子一看慶慶完全學到爸爸沉穩的氣質。
再看看鄧超家的等等,和慶慶同樣的年齡。鄧超在養育兒子鄧涵之方面就顯得有些「粗糙」了。鄧涵之小名等等,和經常與爸爸一起參加活動的慶慶不同,鄧超很少讓等等曝光在媒體鏡頭下。生活中,鄧超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帶著等等到處玩耍,等等很喜歡運動,於是鄧超經常陪著等等打籃球、騎單車。
與蔡國慶富養方式不同,鄧超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讓孩子解放天性。而蔡國慶在意孩子的才能方面。兩個孩子這樣看著差距很大,畢竟成長方向不同。
在傳統意義上,窮養就是讓孩子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下生活,以此來磨鍊他,但是一但約束過頭,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影響,讓孩子覺得無論他做什麼,他都是一個貧困的人。
富養就是滿足孩子一切物質的東西,只要錢能買到的就給孩子弄來的,這樣用物質堆砌的生活就是大家認為的富養,
上面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養育,過於偏激也太絕對了。
1. 「窮養」需要付出才有回報
現在家長所說的窮養,是在孩子的精神方面、性格方面培養。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有自己的主見,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什麼都需要自己去付出,而不是讓孩子覺得沒有的東西,無論如何都不會擁有。
窮養只是沒有富養那麼精緻,沒有在外在的東西錦上添花,只是在該需要的地方給予適當的東西。
2. 「富養」提供選擇條件
富養不完全指物質上的東西,家長更加注重孩子有沒有更多的選擇權利,為孩子提供成長的必要條件和選擇權利,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成為孩子的指明方向。
讓孩子去享受世界美好的東西,讓他知道世界有多大,教會孩子與世界共鳴,既有繁華,又有清貧。知道世界有好的,也能體會世界那些不好的。
正確的富養,要看家長如何理解「富」,是在物質上的富有,那很多家庭現在一定能夠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真正的富養是給予孩子知識精神的富足,給孩子準備書籍,帶他看盡祖國大好河山,增長閱歷。給孩子更多興趣愛好的選擇。既能在精神方面滿足孩子,又能在能力方面補充
孩子既多才多藝,又性情淳厚。富養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才情、知識、情感等等。正確的富養也是需要父母正確的三觀才能培養起來。
不論富養還是窮養,父母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