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院藏品展開幕,範迪安導賞百餘件藝術品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2月22日,「華彩——國家大劇院院藏品展」在大劇院東展覽廳開幕。建院以來,在廣大藝術家的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藝術愛好者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大劇院院藏品已逾萬件(套)。值此建院十三周年之際,大劇院臻選院藏藝術精品百餘件(套),特別推出本次院藏品展。

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本次展覽有「繽紛舞臺」與「音畫無界」兩大板塊。其中,「繽紛舞臺」主要展現了藝術家們以表演藝術為主題進行的相關創作,也是獨具劇院收藏特色的作品。「音畫無界」則寓意視覺與聽覺的交融,那些自然萬物所呈現出的美好景象被藝術家以或具象寫實、或抽象表現的手法繪於筆下,將節奏與旋律流淌於筆觸與色彩之間。

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12月22日當天,國家大劇院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為觀眾帶來了院慶日特別活動,國家大劇院特別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先生走進展廳,與主持人李梓萌一起為觀眾朋友們進行導賞,並講述了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在直播中,範迪安結合展覽內容,為觀眾們解讀了不同畫種、不同主題藝術作品之間的共性與特性。導賞結束後,範迪安對此次展覽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國家大劇院在建院十三周年之際,用自己的藝術藏品為廣大觀眾送上了一捧鮮花,這是充滿藝術華彩的鮮花。在建院之初,國家大劇院就提出了藝術收藏的戰略發展規劃,不僅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平臺,同時特別注重美術作品的收藏。歷經十三年,如今大劇院的收藏可以說是沉甸甸的,也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成為了首都的一座視覺藝術新殿堂!」

展覽現場。國家大劇院供圖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只需一張參觀票,觀眾便可漫步展廳,欣賞此展。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將推「線上藝術節」
    2020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大劇院精心策劃了主題為「藝生相伴 溫暖同行」的建院十三周年系列活動,從12月11日起至12月22日的12天裡,20餘場豐富精彩的線上線下演出將極大滿足觀眾的觀演需求;12月22日大劇院特別策劃的12小時不斷線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線上藝術節」將啟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 牛小北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國家大劇院15日宣布,將於12月22日舉辦一場特別的「線上藝術節」。自2007年12月22日開幕至今,國家大劇院已進入第十三個年頭,自2009年起,國家大劇院將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為廣大觀眾備下豐富多彩的藝術盛宴。
  • 國家大劇院十三周年線上藝術節,呂思清等大咖帶您觀展...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帶您在線看展;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親自煎牛排,聊藝術,再拉上一曲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名曲《愛的致意》……昨天,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與往年不同的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也順應人們工作生活向線上轉變的新常態,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
  • 「奇妙的和諧:國家大劇院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音樂會」奏響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本場音樂會中,藝術家們和導賞嘉賓走進了大劇院舞臺之外的「寶藏」空間,在闊別了數月的展廳中,帶領觀眾在百餘件展品中暢遊音樂海洋。  在當晚音樂會的上半場,鋼琴家盛原在大劇院的東展覽廳裡演奏了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高平的《雜感No.1》及德彪西《意象集》卷二的三首作品。其中,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使用的是大劇院院藏的羽管鍵琴。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線上藝術節」即將開幕[圖]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新聞發布會嘉賓合影 國家大劇院供圖 牛小北攝影中國網訊  2020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12月22日,12月15日,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出席發布會,公布了建院十三周年系列活動的精彩亮點。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上海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浙江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女高音歌唱家周曉琳,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趙嶺,也代表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們今年的藝術創作體驗,表達了對大劇院的祝福。
  • 國家大劇院13周年線上藝術節連續12小時直播精彩不斷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帶您在線看展;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親自煎牛排,聊藝術,再拉上一曲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名曲《愛的致意》……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與往年不同的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也順應人們工作生活向線上轉變的新常態,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線上藝術節」 即將開幕
    2020年12月15日,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出席發布會,公布了建院十三周年系列活動的精彩亮點。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上海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浙江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女高音歌唱家周曉琳,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趙嶺,也代表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們2020年的藝術創作體驗,表達了對大劇院的祝福。
  • 國家大劇院: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金鳳  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以往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在劇院裡展開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大家走進劇院享受藝術之旅。2020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雖然線下藝術節取消,但是線上藝術節不能缺席。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採用12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方式舉辦「線上藝術節」。
  • 國家大劇院探索演出新業態線上線下雙軌運行成果豐富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探索演出新業態線上線下雙軌運行成果豐富   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
  • 國家大劇院開啟建院十三周年系列活動 「線上藝術節」12小時不斷線
    (攝影:牛小北)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公布了建院十三周年系列活動的精彩亮點。她表示:「大劇院開幕運營十三周年,我們與所有藝術家、觀眾一同並肩經歷了歡笑,更攜手經歷了風雨。在今年,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和觀眾、受眾隔空,卻仍然時刻保持著最密切的聯繫。特殊的磨礪之後,我們收穫了加倍的成長,備加感受到藝術啟迪人心的巨大力量。」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開啟線上藝術節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開啟線上藝術節 大劇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開啟線上藝術節 大劇院供圖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當日通過視頻向網友們致以問候,海內外的藝術家及劇院同行也紛紛通過VCR為劇院送上祝福。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開啟線上藝術節 大劇院供圖「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 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首次遷徙線上,12小時直播不斷線
    從2007年12月22日開幕運營開始,國家大劇院即將陪伴人們走過十三年光陰,而自2009年起,12月22日成為「公眾開放日」,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敞開懷抱迎接各方觀眾。今年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公眾開放日」將首次從線下遷徙到線上,取消線下參觀。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 科技助力藝術更精彩
    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在藝術節上表演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3周年。從12月11日至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精心策劃了主題為「藝生相伴 溫暖同行」的周年系列活動。20餘場豐富精彩的線上線下演出,為觀眾帶來美妙的藝術享受。
  • 國家大劇院10周年 精彩回饋謝觀眾
    感恩回饋 打造人民的節日  自2007年12月22日開幕至今,國家大劇院已進入第10個年頭,作為回饋,國家大劇院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2012年開始升級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今年的開放日當天,從9:00到16:30,70餘場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和藝術活動集中上演。
  • "青青子佩"孫佩蒼及其收藏展中國油畫院開幕
    "青青子佩"孫佩蒼及其收藏展開幕式現場2014年10月11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主辦的「青青子佩——民國美術史的再發現:孫佩蒼及其收藏」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開幕展覽策展人鄧峰致辭藏品部分則將孫佩蒼家屬保留的藏品遺存匯集一堂,分為三個小的板塊:藏品之徐悲鴻、吳作人部分共計八件,既可通過徐悲鴻對西方油畫大師作品的臨摹見出中國畫家研習西畫的手段和精通練達的能力
  • 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與藝術相約
    歌劇院內,國家大劇院歌劇電影《長徵》《圖蘭朵》,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錄像在輪番播放;音樂廳裡,由譚利華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帶來的兩場經典曲目薈萃音樂會,讓觀眾全面欣賞到藝術之美;在藝術資料中心舉辦的《十年——藝路有你》會員活動,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藝術指導濮存昕將分享他與大劇院的十年戲劇情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向社會開放,60件達·文西真跡在展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首展中基本陳列的展品中約五、六百件文物是清華自藏的。其它的有從國外借展的,也有從國家博物館借展的。」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整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共計四層,一到三層為臨展,4層為常設展覽。 共計7個展覽版塊11個展覽。
  • 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今卸任 執掌中央美術學院
    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9月22日下午,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到中央美術學院宣布:範迪安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這所中國最高美術學府迎來新的掌門人。  範迪安曾經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在美術教育領域有比較充分的經驗,依其在中國美術館館長任上的業績和社會影響,美術界及輿論普遍認為有利於中央美術學院事業的發展。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據展覽策展人、古董旗袍收藏家張雙蓮介紹,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旗袍背後的文化,此次展覽同時開啟「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活動,本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初心,她們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旗袍文化的公益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