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Facebook中文版正式發布,不久之後由於中國西藏動亂問題,Facebook社交網站被暫時屏蔽。此後又由於新疆的民族問題,Facebook社交網站最終被完全屏蔽。
事實上,包括Facebook在內,基本上所有外國大型網絡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都並不如意,如Facebook,Twitter,Toutube和易趣等。他們的失敗是源於對中國用戶需求的缺乏了解還是由於中國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呢?
答案很難一言概之,因此假設中國提供一個自由的市場環境(如自由的審核制度等),Facebook是否可以取得成功呢?
基於中國社交網絡市場的斷層,Facebook優越的第三方開發商環境和8大Facebook國際拓展實例等因素來看,在中國市場自由的情況下,Facebook極有可能取得成功。
facebook-world
中國社交網站市場的斷層
目前據遊戲邦了解,中國社交網站市場仍然算是一個開放的競爭環境,儘管目前搶佔該市場的社交網站公司已經由4家減少至2家,分別是千橡互動旗下的人人網和騰訊Qzone。中國社交網站市場陷入了兩者的纏鬥之中,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像韓國市場的Cyworld一樣獨佔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之外,社交網站Facebook在全球其他各地擊敗了多家克隆和勁敵公司,如MySpace(美國及其他市場),StudiVZ(德國), Hi5(南美洲),Friendster(東南亞),Wretch(臺灣)和Orkut(印度和巴西)。
人人網源自於校內網,完全是Facebook社交網站的複製產物,「粗魯地複製了Facebook的軟體代碼,甚至沒有去除頁面底部的『Mark Zuckerberg產品』標識」(源自於The Facebook Effect 171頁)。時至今日,人人網仍大量複製Facebook,雖然新增了一些所謂的「本地化」功能和高價的品牌廣告。人人網十分善於複製Facebook的最新功能,譬如Facebook也發布了Connect,Like和Places等功能,未來即將推出Groups功能。目前,人人網宣稱其擁有1億6000萬註冊用戶及3000萬日活躍用戶。
據遊戲邦了解,人人網計劃在2011年上市,雖然並不清楚人人網具體的盈收情況,但縱觀目前中國的上市網際網路公司,估計人人網的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
中國社交網站市場的另一隻領頭羊——騰訊Qzone則與Facebook較為不同。Qzone起源於微博平臺,其更依賴於匿名制,而非實名制。而匿名制正是MySpace和Wretch等眾多社交網站輸給Facebook(實名制)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前,騰訊也嘗試建立面向現實朋友的社交網站,如QQ Campus, XiaoYou等,但均以失敗告終,反而為人人網騰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上個月,騰訊公司構建現實社交網站的第三次嘗試QQ朋友正式發布。
究其原因,騰訊主要依靠2,3級城市傳統用戶的做法可能是造成其現實社交網站蔓延受限的主要原因。要知道,現實社交網站一般遵循「精英傳播」模式:Facebook社交網站起源於哈佛大學,而人人網起源於清華大學,兩者之間的雷同也許並非巧合。
然而不論如何,騰訊仍然是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領軍企業,在中國主要城市幾乎每個白領人士都會擁有1個QQ帳號,因此Qzone仍然成為了中國市場主要的社交網站。
另外,Facebook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個運用不同經營模式的勁敵,即融合了社交網站功能的微博平臺——新浪微博。
中國開發商青睞Facebook社交網站
Facebook社交網站的強勢價值在於其為第三方開發商(尤其是中國開發商)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中國擁有許多受本地社交網站局限的高產應用開發商,他們在開心網,Qzone,人人網或51.com等社交網站僅能分享很小的利益空間,因此不得不遠赴海外尋找發展空間。
在這方面,社交網站Facebook遠比中國任何社交網站都更加「親民」,其收入分成為開發商佔70%,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第三方開發商可以獲得100%的收益。
人人網雖然是一個開放平臺,但由於其抄襲製作多款熱門遊戲的克隆產品,同時更側重於宣傳自家產品,因此並不受第三方開發商好評。此前,在Playfish拒絕人人網提出的條款後,人人網馬上開發了一款與Playsifh的Restaurant City極其雷同的應用RenRen Restaurant。據悉,人人網對第三方開發商的抽成高達56%。
與人人網相比,騰訊更是以無視第三方開發商而惡名昭著。因此中國開發商取笑說如果在1美元的盈利中獲得「Ten Cent」已經可謂是幸運了。然而自從前段時間與360大戰之後,騰訊公司執行長馬化騰允諾將實行「開放」。讓我們拭目以待騰訊未來的表現吧!
與上述兩大中國社交網站對比,Facebook社交網站簡直可稱為「聖人」。在為第三方開發商提供優越的平臺環境之外,Facebook China還可以為中國市場引進Zynga,Playfish和Playdom等開發高品質遊戲的國際知名開發公司。
8個Facebook國際拓展實例
以下遊戲邦羅列出Facebook社交網站進軍國際市場的8大實例。其中,Facebook成功搶佔了香港,臺灣,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市場,而其在巴西市場也表現出了不俗的成績。而在韓國,日本和俄羅斯3國,Facebook則還需繼續努力。
1,香港
Facebook在香港可謂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其用戶數佔香港總人口的50%以上,即700萬香港居民中有360萬Facebook用戶。香港和臺灣擁有與中國大陸相近的文化傳承,因此Facebook在香港的成功為Facebook進軍中國大陸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2,臺灣
Facebook進軍臺灣的主要勁敵是臺灣本地的社交網站Wretch。Wretch原本是一個微博和照片分享平臺,之後轉型為社交網站,有點類似於騰訊Qzone。Facebook之所以可以超越Wretch一大功臣正是由於Happy Farm遊戲的盛行。因此,政府機構,學校,企業和軍隊甚至禁止在工作時間使用Facebook社交網站。
3,印度尼西亞
Facebook在2009年末成功在世界第4人口大國取代了社交網站Friendster,其中手機使用是造就Facebook成功的關鍵因素。除了翻譯網站功能之外,Facebook還提供了一些本地化產品。除印度尼西亞之外,社交網站Facebook還「佔領」了其他主要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之後,Friendster社交網站的用戶數量逐漸減少,最終出售收場。
4,印度
2010年7月,Facebook成功超越Orkut成為印度最主要的社交網站,當時Facebook甚至還沒有在印度成立辦公室。究其致勝的原因在於Facebook採用了一款能從Orkut引進好友的工具,並將之翻譯成多種印度語言。這在中國社交網站市場絕不可能允許任何類似的「引進朋友」功能,但不論如何Facebook在全球第2大人口大國取得的勝利不容輕視。
5,巴西
在巴西社交網站市場,Facebook仍然落後與谷歌Orkut,然而由Facebook一年之間由150萬用戶猛增至900萬的趨勢看來Facebook很快就能趕上Orkut的腳步。
6,韓國
發布與1999年的CyWorld長久以來一直在韓國市場佔主導地位。在美國出現Facebook之前,Cyworld就已經基本佔據了整個韓國市場。因此,Facebook雖然在韓國發展迅速但也很難挑戰cyworld的主導地位。
7,日本
日本社交網站市場可謂是三足鼎立,競爭激烈。Gree,DeNA和Mixi三大社交網站分別佔據著2000萬至2500萬用戶。日本市場的特徵在於其非常之高的手機使用率。另外,日本社交網站早在2004年2月(早於Facebook)便已經開始運用。而人人網直至2005年10月都沒有軟上線,因此只能視之為Facebook的克隆產物。
8,俄羅斯
俄羅斯的社交網站市場情況與我的論點完全相反。俄羅斯主流社交網站VKontakte開始運營於2006年9月,也算是Facebook的克隆產品之一。那麼我們如何解釋Facebook在俄羅斯市場的失敗呢?一篇博文上寫道「成千上萬的國內和國外盜版俄文電影正是Vkontakte超越Facebook的關鍵因素」。
韓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是Facebook發展的四大主要市場。對此,Mr Zuckerberg表示Facebook在日本和韓國市場擁有100萬用戶的同時,其俄羅斯版Facebook也擁有了超過100萬用戶,同時該數據每六個月呈翻倍增長。在Zuckerberg發表此番言論後的5個月,韓國和俄羅斯的Facebook用戶數量實現爆發式增長,儘管其用戶基礎仍遠遠少於本地競爭對手(Cyworld和VKontakte)。
中國缺席的Facebook世界
以上實例說明現實關係的社交網站仍有很大需求,目前的問題並非中國適用何種經營模式,而是誰才能將這一模式物盡其用?
鑑於目前中國社交網站市場的斷層局面及Facebook優越的第三方環境和國際拓展實例,在未來的兩年內,世界各國極有可能構建起一個中國缺席的Facebook世界。
(本文為遊戲邦/gamerboom.com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遊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