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最近,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該數據統計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令人詫異的是,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肺癌屈居第二,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乳腺癌發病率也以每年3%-4%的增幅快速增長,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乳腺癌發生率如此高,哪些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1.乳腺癌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其父母、姐妹或女兒曾是乳腺癌患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概率也比普通人群要高。
2.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
BRACA1/2基因編碼腫瘤抑制蛋白,與雙鏈DNA受損後的複製修復有關。BRACA1/2基因發生突變有87%和50%的機率罹患乳癌和卵巢癌。而父母雙親中任何一方攜帶有此突變基因,會有50%的概率遺傳給後代。所以BRACA1/2基因突變會引起家族性的乳腺癌或卵巢癌。
3.月經過早,停經過遲
乳腺癌的發生與激素水平密切相關,月經來潮小於12歲,或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患乳腺癌風險增加。
4.未婚未孕未哺乳者
第一次妊娠年齡大於35歲的婦女以及從未生育過的婦女,40歲以後發生乳腺癌風險增加。母乳餵養可降低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從未哺乳者乳腺癌風險增加,可能因哺乳推遲了產後排卵及月經的重建,並使乳腺組織發育完善。
5.體重和年齡因素
肥胖人群比正常體重者患乳腺癌風險增加,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公斤/平米,乳腺癌風險增加3.1%。我國乳腺癌發病的高風險年齡為45-55歲,比歐美國家早近10年。
6.不良生活方式
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類食物,如偏食油炸、油煎、燻烤食物及人造甜食,且不愛運動的女性乳腺癌發生風險增加。每周鍛鍊超過4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有菸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不規律,喜歡夜生活及熬夜的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
7.長期精神壓力過大
女性長期勞累、精神壓力過大,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增加乳腺癌風險。
8.良性乳腺疾病
病理證實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躍的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頭狀瘤病結構者。曾經患一側乳腺癌,許多年後對側患乳腺癌風險增加。
9.使用雌激素藥物
長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絕經後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產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藥物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年輕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10.胸壁放療史
為治療癌症而對胸部實施放療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從治療後10年開始。患乳腺癌的風險依賴於放療劑量以及接受放療時的年齡,在乳腺正在發育的青春期接受放療,將來患乳腺癌的風險最大。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