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癌王登基,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2021-01-12 澎湃新聞
新癌王登基,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最近,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該數據統計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令人詫異的是,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肺癌屈居第二,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乳腺癌發病率也以每年3%-4%的增幅快速增長,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乳腺癌發生率如此高,哪些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1.乳腺癌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其父母、姐妹或女兒曾是乳腺癌患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概率也比普通人群要高。

2.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

BRACA1/2基因編碼腫瘤抑制蛋白,與雙鏈DNA受損後的複製修復有關。BRACA1/2基因發生突變有87%和50%的機率罹患乳癌和卵巢癌。而父母雙親中任何一方攜帶有此突變基因,會有50%的概率遺傳給後代。所以BRACA1/2基因突變會引起家族性的乳腺癌或卵巢癌。

3.月經過早,停經過遲

乳腺癌的發生與激素水平密切相關,月經來潮小於12歲,或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患乳腺癌風險增加。

4.未婚未孕未哺乳者

第一次妊娠年齡大於35歲的婦女以及從未生育過的婦女,40歲以後發生乳腺癌風險增加。母乳餵養可降低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從未哺乳者乳腺癌風險增加,可能因哺乳推遲了產後排卵及月經的重建,並使乳腺組織發育完善。

5.體重和年齡因素

肥胖人群比正常體重者患乳腺癌風險增加,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公斤/平米,乳腺癌風險增加3.1%。我國乳腺癌發病的高風險年齡為45-55歲,比歐美國家早近10年。

6.不良生活方式

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類食物,如偏食油炸、油煎、燻烤食物及人造甜食,且不愛運動的女性乳腺癌發生風險增加。每周鍛鍊超過4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有菸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不規律,喜歡夜生活及熬夜的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

7.長期精神壓力過大

女性長期勞累、精神壓力過大,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增加乳腺癌風險。

8.良性乳腺疾病

病理證實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躍的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頭狀瘤病結構者。曾經患一側乳腺癌,許多年後對側患乳腺癌風險增加。

9.使用雌激素藥物

長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絕經後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產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藥物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年輕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10.胸壁放療史

為治療癌症而對胸部實施放療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從治療後10年開始。患乳腺癌的風險依賴於放療劑量以及接受放療時的年齡,在乳腺正在發育的青春期接受放療,將來患乳腺癌的風險最大。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癌王登基,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是什麼原因導致
    : 呼吸科大夫胡洋 舉報   最近,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
  • 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
    本報長沙訊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症數據。之前,肺癌一直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
  • 乳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專家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敏 記者 梅書華)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一數據,讓很多女性朋友心中一驚,乳腺癌該怎麼預防?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乳腺病診治中心專家介紹,乳腺癌可以預防,要早發現早治療。
  • 最新報告:乳腺癌成為世界第一大癌,適合國人的篩查標準來了!
    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
  • 有這些習慣的女性要特別警惕乳腺癌!很多人都有!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根據這項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醫生提醒,女性市民應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神經內科中的癌中之王——腦膜癌病
    患此癌者,平均存活率僅為診斷後3個月,即使積極鞘內注射化學治療,2年成活率也不高。此癌可謂,神經內科的「癌中之王」。該癌症大多源於肺癌、胃癌、惡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這些惡性腫瘤細胞會轉移、瀰漫或局灶浸潤軟腦膜及蛛網膜下腔,進而發展為腦膜癌病,實體腫瘤患者中的發病率約4%~15%。
  • WHO發布最新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最常見癌症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關於全球癌症負擔的最新估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已上升到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 婦女子宮頸癌、乳腺癌防治宣傳
    1.為什麼說子宮頸癌、乳腺癌是威脅廣大女性最主要的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和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兩大主要惡性腫瘤。國際癌症協會調查顯示,每8位西方婦女就有1位遭受乳腺癌的威脅,子宮頸癌位居女性第四常見癌症,2018年全球有57萬新增宮頸癌病例,死亡31萬。而我市乳腺癌發病率高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宮頸癌位居第十位,且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循證醫學證據表明,HPV疫苗接種,以政府為主導、有組織、有規律地對適齡婦女進行篩查,對發現的癌前病變或早期浸潤癌進行規範化的早診早治,是防治兩癌的有效手段。
  • 性激素亂了,招來癌
    雌激素,乳腺癌的幫兇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2020年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已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我國2020年乳腺癌新發病例42萬,高居全球發病數第一。乳腺癌的發生與女性性激素異常分泌密不可分。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卵巢開始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 肺腺癌、胰臟癌、腎臟癌...6大徵兆揪出看不見的癌!
    不過治療效果並不差,平均五年存活率超過七成,如果能早期發現,第一、二期病患平均五年存活率更高達九成以上。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目前也還未發展出任何篩檢可做,很難早期發現。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表示,一般因為淋巴腫大而使鼻子塞住,或影響視力時,大多已經發展到中、後期了。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03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4. 減少廚房油煙:烹飪儘量減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開窗戶、開抽油煙機,炒菜後抽油煙機要再開5-10分鐘。
  • 癌王專家倪泉興:胰腺癌致死率或超肝癌達第二,但有人能活20年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是人體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它到底有多可怕,或者說,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 22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終身教授、胰腺肝膽腫瘤多學科治療協作組首席專家倪泉興,上了一堂《人文與醫學》共享學分課。
  • 出國看病肺癌新藥:突破大腦馬奇諾防線,直擊腦轉移癌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出國看病最常見的病種之一。  在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包括肺腺癌、肺鱗癌及肺大細胞癌)佔80%以上,每年全球新診斷患者超百萬,發生腦轉移的風險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03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4. 減少廚房油煙:烹飪儘量減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開窗戶、開抽油煙機,炒菜後抽油煙機要再開5-10分鐘。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03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沒重視!
    3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檢查: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2. 戒菸:吸菸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戒菸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3. 注意室內通風:防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汙染,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4.
  • 什麼是癌前病變?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希望你早點知曉
    癌症通常可以分為三步走,分別是癌前病變、原位癌以及浸潤癌,所以癌症的發展過程一般極其漫長,而癌前病變就是說人體內的某個細胞開始出現增生異常,潛伏在人體持續發展一直到有可能變成癌症。幾乎所有的癌症在發作之前都有癌前病變的症狀,但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最後都會發展為癌症,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可能會恢復到原先的正常狀態中。所以癌前病變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發展成癌症,但是認識癌前病變對於大家來說,可以幫助大家防治癌症,因此今天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 抑癌蔬菜排行榜公布 番茄胡蘿蔔上榜
    近期,網友們都在熱捧抑癌抗癌蔬菜排行榜,有熱心的網友把一些蔬菜的抑癌抗癌能力從高到低搞了個排行榜出來,不得不說大家開始關心自身的健康問題是好事,但是在大家追捧抑癌抗癌蔬菜排行榜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問一句,真的有這個排行榜嗎?還是大家的一廂情願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抑癌抗癌蔬菜排行榜。
  • 遺傳就一定會得癌嗎?改掉生活中的這6大壞習慣,遠離癌症
    當然遺傳並不表示就一定會得癌,遺傳是作為一個高風險因素存在,相對於別人來說只是更容易得癌。3肺癌我國每年肺癌發病人數高達78萬人,肺癌也是我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吸菸被證實了是患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但是也有很多不吸菸的人得肺癌,除了是二手菸、家庭油煙導致外,也證實了遺傳問題的存在。
  • 2018年臺灣平均每4分半有一人罹癌 癌症新發人數創新高
    2018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16131人,較上年增加4447人,創歷史新高。綜合中央社、《聯合報》等臺灣媒體報導,以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2018年臺灣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2017年增加4.4人。以性別來看,2018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1779人,201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上年增加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