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範悟語:
學習漢字不能不考慮漢字的歷史流變。什麼叫流變,簡單說就是發展變化。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比喻,是說發展變化的過程像流水一樣時快時慢、時緩時急、時高時低、時大時小等。這種變化有時是向好的方向發展,有時向壞的方向發展。如雨水來臨乾旱解除,就是好的情況;洪水來襲造成莊稼受損、房屋倒塌,就是壞的情況。歷史亦然,國家亦然,形勢亦然,漢字亦然,都在流變中千變萬化。比如,一個固字,最初是指城郭的堅固、牢固,堅固牢固的則是長久的、永遠的,我們說江山永固就是江山永遠存在的意思;堅固牢固還有堅定堅決的意思,所以有固定、固守的說法;堅固牢固的當然是堅硬的,所以又有固體、固態、凝固的說法。每人都有一些難以改正改變的陋習,人們稱之為固習;古老長久的城郭,在後人看來就是本來的、原來的,於是人們把本來的原來的稱之為故有的..你看,簡單的一個固字,像變戲法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如果僅靠死記硬背,哪能記得牢靠、用得精準。反之,如果掌握了漢字構造和演變規律,一切就可迎刃而解了。
(一)涸(hé)
篆文屬有聲會意字,左邊水表示水流水域;右邊固金文從囗從古,囗表示城市、城郭,古表示古久、長久,固造字本義為結實牢靠時間長久的城郭,泛指結實、牢靠、堅定、不動,並由過去的城郭引申出本來的、原來的、簡陋的等。如堅固、牢固、加固、凝固、固定、固有等。《說文》:「固,四塞也。從囗古聲。」即四周阻塞不易進出的城郭。採用囗作邊旁,古作聲旁。非「從囗古聲」的形聲字。許慎把眾多會意字解釋成形聲字,多是從古籍中抄襲而來,對漢字並沒有獨到見解。
固在涸字中表示堅固、凝固。兩形會意,涸造字本義為土地失去水分變得堅固凝固,特指水幹、枯竭,泛指竭盡。如乾涸即河道池塘等乾枯無水,涸流即枯竭的水流,枯涸即水幹竭,涸澤即乾枯的湖泊,涸轍之魚即乾涸的車溝裡的小魚。
許慎《說文解字》:「涸,渴也。從水固聲。」即水源枯竭。採用水作邊旁,固是聲旁。非「從水固聲」的形聲字。
(二)渲(xuàn)
篆文屬有聲會意字,左邊水表示水流水域;右邊宣甲骨文從宀從回,宀表示房屋,喻指朝廷,回表示回答、回應,宣造字本義為古代朝廷宣讀詔令眾臣對答回應的大殿,泛指說出、散布、傳播、疏導等義。如宣讀、宣召、宣言、宣傳、宣告、宣布、宣講、宣戰等。《說文》:「宣,天子宣室也。從宀𠄢聲。」
宣在渲字中由宣傳、宣布喻指散開、蔓延。兩形會意,渲造字本義為像帝王詔令一樣不斷散開蔓延的水流水域,特指水流,泛指散開、釋放、擴大、誇大,借指把水和墨淋在紙上再擦勻的畫法。如渲染即比喻誇大地形容,借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渲洩即排解或釋放緊張情緒的過程;大肆渲染即為達到目的肆意誇大事實加以宣傳,比喻把水墨淋在紙上擦勻的畫法。
《玉篇》《廣韻》:「渲,小水也。」即小的水流。
(三)淙(cóng)
篆文屬有聲會意字,左邊水表示水流水域;右邊宗甲骨文從宀從示,宀表示房屋,示表示土臺、祭臺、祭祀,宗造字本義為遠古時代人們祭祀祖先的房屋,特指宗廟、宗祠,泛指家族、尊奉、派別、目的、意圖等。如宗族、宗派、宗旨、宗師等。《說文》:「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即尊祖祭祀的廟堂。字形採用「宀、示」會義。
宗在淙字中由祭祀宗廟、祖宗喻指大的高的。兩形會意,淙造字本義為從高處往下流水的聲音。如飛淙即飛泉,懸淙即瀑布,淙潺即水流聲,石淙即石上水流聲。
許慎《說文解字》:「淙,水聲也。從水宗聲。」即流水聲。非「從水宗聲」的形聲字。
【老範說字】141講 涉水如何涉?泔水是什麼水?浩大如何浩?【老範說字】140講 演講演戲如何演?清澈如何澈?潛水如何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