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正式謝幕!"出伏"後注意防秋燥但仍須排毒祛溼

2020-12-20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健康網08月26日訊(見習記者翁含露 通訊員王婷) 自7月17日「入伏」以來啊,就獨得太陽恩寵……打住,今年加長版「三伏天」於8月26日正式謝幕!

  這意味著,暑氣會悄悄散去,天氣會漸漸轉涼,不用空調我們也可以舒坦地活著了。從天氣預報來看,杭州周末最高溫也只有31-32度左右。下半年的第一場冷空氣正在一路南下。從8月26日開始,冷空氣就跨過長江,增強南方地區降雨。

  那麼降溫過後,「秋老虎」會回來嗎?氣象專家表示,出伏後仍可能會出現短暫的高溫過程,公眾需注意防暑降溫,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

  在南方,立秋後到10月底可算初秋,氣候與夏天差不多,仍應以清熱祛溼為主,秋燥也漸漸比較明顯,應注重滋潤養肺。

  「秋燥」之始多喝水,這不是敷衍!

  初秋來了,早晨起床,很多人會感到嗓子發乾,乾咳卻沒有痰,皮膚也愈發乾燥——身體在告訴你,這是「秋燥」。

  「中醫認為,秋季與肺相通,所以當身體受到秋燥的傷害,首先為肺受損,表現為乾咳,少痰,口渴,咽幹,鼻幹,眼乾,皮膚乾燥等症狀。」浙江醫院針灸科章少穎中醫師說。

  怎麼對付「秋燥」?那就是多喝水,這回真不是敷衍。章少穎提醒,清熱養陰,預防秋燥很有必要,可以常吃白蘿蔔、木耳、百合、梨、芝麻等食物,注意多喝開水、豆漿、乳製品等,這樣有助益胃和生津。

  此外,儘量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生活作息也要有相應的調整,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而夏秋交替,易傷氣血,這個時候又是補虛損的好時候。章少穎說,因為臟腑功能在冬季會處於蟄伏狀態,如果不能提早儲備好足夠的氣血,在深秋或嚴冬時容易引起臟腑功能衰弱,出現各種病症。

  秋季怎麼進補?平補最合適,即養陰、潤肺、補氣、生津,在藥材的選擇上最好是養陰補氣的,如玉竹、麥冬、枸杞、玄參等適合養陰,黃芪、人參、茯苓、白朮等適合補氣。

  告訴你幾個「窩」在關鍵部位的排毒穴位

  「秋燥」之際,是時候排毒祛溼了,浙江醫院針灸科副主任諸劍芳副主任中醫師也為大家列舉了幾個「窩」在關鍵部位的排除毒素穴位,記得收藏了!

  1.胳肢窩

  俗稱「腋下」,極泉穴所在,是頸部與上肢血管和神經通路,彈撥可預防冠心病,肺心病。

  方法:用自己的右手掌拍打左腋,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腋,每次進行30至50次,反覆這個動作5遍。

  2.肘窩

  肘窩的淺部有肱二頭肌腱膜,深部充滿疏鬆結締組織,並有血管、神經幹通過。主治疾病: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

  方法:在肘窩位置連續拍打5至10分鐘。每一到兩周進行一次,能夠保證排汙口的通暢。

  3.膝窩

  又稱膕窩,委中穴所在,位於膝關節後方,裡面充滿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經通過。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而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方法:平時可拍打此處5至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

  4.腰骶窩

  腰骶窩即人體腰骶部形成的「窩」,肥胖者以及孕婦此「窩」更加明顯。諸劍芳說,腰骶窩是人體最「忍辱負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平時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拍打的力量應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連續反覆幾次即可終止。

  如上圖,用虛掌拍打,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鬆,指關節微屈成虛掌,五指併攏。在拍打時要平穩而有節奏,拍打後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準確一致,孕婦及月經期女性慎用此法。經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功效。

  5.肚臍窩

  經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功效。

  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虛掌力,以前臂發力,連續不斷地拍打肚臍窩100至200次。操作時,腕關節固定或微動,以肘關節的屈伸活動為中心。

  6.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如果體內有脾溼,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會發現疼痛逐漸減輕,說明脾溼在好轉。

  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7.足三裡

  足三裡是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

  方法: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的足三裡3至5分鐘,最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1至2分鐘。

  8.承山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溼氣的穴位,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按揉承山穴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

  9.豐隆

  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是致病因素之一,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凡與痰有關的病症都可用針刺豐隆穴治療。而長期堅持按摩,還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揉、搓豐隆穴可以消除胃脹。

相關焦點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時間:2020-07-07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 2018出伏是什麼意思 今天過後三伏天正式結束
    今年的三伏天足足有40天,這其中的炎熱天氣讓大家苦不堪言,不過值得大家高興的是,今天是2018三伏天最後一天,這天過後三伏天就真正結束了。   出伏含義:出了伏天;伏天結束。 元,竹蓑笠翁,逸句:「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 三伏天到了,這套排寒排毒&祛溼的流瑜伽序列,趕緊練起來!
    16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長達40天的三伏天正式開始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為潮溼悶熱的日子 尤其是對一些在冬季裡容易發作或者加重的疾病通過夏天的調理能達到冬季減輕發作或是不再發病的目的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也是這個原因1、三伏天練瑜伽的好處
  • 七夕逢出伏 超長「三伏天」告一段落 天津天氣越來越涼爽
    今年超長的「三伏天」告一段落,目前已經步入處暑時節,天氣也正式進入由夏入秋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時間會較長,從氣象資料分析來看,本市平均入秋時間為9月中旬。不過,隨著告別「三伏天」,本市天氣會越來越涼爽。
  • 體內溼氣重,三伏天是「祛溼」好時機,3個妙招,趕走一年的溼氣
    從中醫的角度看,三伏天所對應著的臟器是脾,而脾的重要作用就是化溼,所以三伏天的時候,是健脾祛溼的好季節。今年的三伏天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家一定要抓住三伏天的尾巴,利用這一黃金時期排排毒去去溼。溼氣重,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 三伏天:身體4個表現,暗示體內毒素堆積,該排排毒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悶熱和潮溼的時節,被譽為「最難受的時節」。但由於三伏天陽氣最盛,火旺至極,在這種氣候下,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氣血運行速度會得到加快,所以三伏天也是藉助天時排出身體毒素最好的最好時節。不知不覺間,三伏天已經進入了末伏,離出伏只剩十天了,大家應該抓住這能讓排毒事半功倍的機會。
  • 明天出伏,三伏天結束後還會熱嗎?要熱多久?答案來了!
    相信很多人都在期盼著酷暑天能早日過去,這不,今天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天,明天就出伏了,有人會問:三伏天結束了,是不是夏天就過去了,高溫天氣就要告一段落了?別高興太早,三伏天雖然就要過去了,但是酷暑天依然不會結束,那到底還會熱多久?今天小智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三伏天,之前的文章也和大家介紹過了,眼看著三伏天就要過去,再來帶大家好好認識一些吧。
  • 明日出伏!高溫會馬上成為過去嗎?
    西瓜吃了不少、皮膚也曬黑啦隨著8月進入尾聲出伏也就在眼前明天出伏 一般而言,「三伏天」前後加起來總共有30天的時間。但其實「三伏」也有「豪華版」的40天。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日子稱為「庚日」)為「入伏」,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為「出伏」。
  • 迎接秋天,今年「超長版」三伏天謝幕
    今日正式出伏 這意味著 >今年的「超長版」三伏天 也走完了2019年的旅途
  • 8月24日,江蘇正式出伏
    8月24日,江蘇正式出伏了,意味著最炎熱的天氣已經過去,夏季開始向秋季過渡。而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也將從江蘇的近海海面擦肩而過,趕跑高溫,帶來清涼。江蘇臺記者李璇說:「我現在是在江蘇省氣象臺。李璇說:「長達40天的三伏天今天終於結束了,而颱風的到來正好趕跑了高溫。明天起全省高溫緩解,從26號到30號,全省最高溫度在30℃到33℃左右,並且早晚溫差變大,降水開始增多。」張靜說:「28日開始,我省自南向北又有一次明顯的降水過程,不排除局部雨量比較大。」
  • 它是身體的「除溼器」食材,每天喝一杯,祛溼排毒一身輕鬆
    導語:很多人有時候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明明晚上睡覺睡得不錯,但是早晨起床後卻感覺到睡不醒,頭暈頭沉,四肢沉重抬不起來一樣,精神萎靡不振。除了這些,還有人會感覺身上沒勁,吃不下東西,甚至是吃完了想吐出來的情況,有些老人會說,天太熱了導致的,但原因是什麼呢?
  • 伏天出汗排毒騙你多少年?大汗淋漓可能是溼氣重,三方法有效祛溼
    三伏天,很多人把「出汗排毒」掛在嘴邊,而且成為安慰別人的一句話「夏天出點汗好啊,全當排毒了」!伏天出汗排毒騙你多少年?大汗淋漓可能是溼氣重,三方法有效祛溼所以很多人為了追求出汗排毒,甚至減肥的效果,三伏天肆意的運動出汗,獲得滿滿的「排毒成就感」實則是自我安慰罷了!
  • 2020年加長版三伏天結束 出伏後就會涼快了嗎?
    來看出伏後哪裡還會暑熱依舊?加長版三伏天結束 江南高溫「後發制人」今年三伏從7月16日開始到8月24日長達40天,回望這加長版的三伏天:初伏雨偏多,中伏高溫發力,進入末伏高溫全面發展。出伏後江南高溫短暫中斷 月末「秋老虎」反撲明日出伏,隨著副熱帶高壓東退,南方高溫範圍消減,強度減退。今天,南方高溫依然強勁,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成片的37℃以上的酷熱天氣。明天高溫迅速縮水,後天高溫在南方已經呈碎片化分布,處暑終於在南方有了名副其實的意味。
  • 三伏天感覺沒力氣?其實是體內溼氣重!中醫推薦兩種方法來祛溼
    三伏天2大誤區,這樣做會加重溼氣的產生!1.對著空調吹三伏天許多人都因為炎熱天氣不出門,待在家裡吹空調。但是千萬不要將肩頸部對著空調冷風直吹,容易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祛溼方法有很多,中醫最推薦這兩種!1.飲食調理去溼氣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中醫講究健康養生,應該從食物入手。《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 明日出伏!贛州天氣有變…
    西瓜吃了不少、皮膚也曬黑啦 隨著8月進入尾聲 出伏也就在眼前 今天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天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 到8月24日結束 在8月我們經歷了持續的高溫
  • 三伏天來到,祛溼正當時,你需要掌握這些祛溼方法
    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第一天,本來應該很熱才對,但今天應該會成為杭州這個三伏天最涼快的一天,今天最高氣溫只有24度。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英文譯為」Dog Days「,在小暑和大暑之間,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 再見「三伏天」!濰坊的秋天已經安排上啦!還有……
    整整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馬上就結束啦明天(8月21日)正式出伏回想起三伏天裡被烤過、蒸過、曬過、淋過……這樣的日子總算到頭啦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感覺到這周早晚溫差很明顯整整11℃的溫差出伏後要一定要注意這些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渡,氣候逐漸乾燥,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潤一點,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 今年哪天開始入伏2019年入伏時間表 三伏天如何治風溼吃什麼養生
    三伏天是最熱是時候,也是貼三伏貼的好時機。許多人計劃入伏之後貼三伏貼,那麼2019年入伏是哪一天?和小編看看2019三伏天時間表!  三伏天宜多吃些發汗利水的食物來祛溼。也可以喝生薑紅糖水、紅豆綠豆薏米湯、香菜絲瓜湯、翠衣玉米須湯、綠茶花茶等來達到食療祛溼的目的。還有,可以多喝薑茶去溼氣。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祛溼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祛溼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適宜喝薑茶的時節。
  • 2017哪天入伏哪一天出伏 入伏時間怎麼計算
    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有不少朋友開始對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感興趣。對此,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三伏天開始時間: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日開始,8月17日結束,共40天。
  • 如何祛溼 這物熬水喝竟能有效排毒祛溼
    夏季即將步入尾聲,我們將迎來豐收的秋天,但是,夏天帶給你的溼氣,卻跟著你一起到了秋季,這樣對身體可不好,身體的溼氣不僅會讓你長痘痘,還會讓你睏乏無力,影響工作和生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祛溼?祛溼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