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已經拉開序幕,最大的感受就是溫度高,溼度大。在這種環境中,人就會相對地晚睡早起、容易出汗,引起食欲不振,全身乏力。
前幾天,小編和朋友小強出去玩,就發現小強整個人萎靡不振。他和小編說他最近總感覺渾身沒勁,手腳像被灌了鉛一樣。而且怎麼都感覺睡不夠,上班的時候沒精打採的,感覺全身被掏空了一樣。
正好小編是學藥的,聽了小強的症狀,就發現了他是體內溼氣太重導致的。中醫有句老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我們應該重視起來。
自測身體溼氣情況
1.小肚子大
小肚子突起,說明體內溼氣嚴重。就算減肥全身都瘦了,小肚子還在。這是溼氣滯留在體內,不能正常排出,長時間下去導致小腹部水腫。
2.口腔情況
體內溼氣重的還會誘發讓人感到尷尬的口臭,這是由於脾胃熱或者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溼氣重,溼氣長時間堆積在體內從而轉變為毒素,引起口腔產生酸味。
3.水腫
在早晨起床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的眼部周圍出現了水腫,或者是久坐之後腿部浮腫,而且平時臉色發黃沒有什麼光澤彈性,這種情況也是溼氣過重的症狀。
三伏天2大誤區,這樣做會加重溼氣的產生!
1.對著空調吹
三伏天許多人都因為炎熱天氣不出門,待在家裡吹空調。但是千萬不要將肩頸部對著空調冷風直吹,容易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2.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12點前。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祛溼方法有很多,中醫最推薦這兩種!
1.飲食調理
去溼氣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中醫講究健康養生,應該從食物入手。《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大家可以在平時喝的水裡加入一些祛溼的好物。《本草經疏》曾記載:紅小豆健脾燥溼故主下水腫脹滿,止洩,利小便也。薏米仁也有滋養脾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很多中醫建議體內有水分的朋友喝紅豆、薏苡仁茶,有利於健脾和祛溼效果。這種茶中的兩種食物都有很好的藥用成分,紅豆含有纖維素,能促進胃腸道消化,有利小便消腫作用。
製作茶包的過程太複雜,一款茶包就能解決,取出一包泡在水裡,五分鐘後就可以飲用,很方便。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面連結了解一下~
2.泡腳
在中醫學中,泡腳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泡腳可以利於疏通經絡,有利於血液的循環,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導致溼氣的排出,從而改善因末梢血液不足導致的手腳冰涼。但是大家切忌不要泡太長時間,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以內。
結語:三伏天體內容易堆積溼氣,合理的除溼我們要聽從中醫建議,做到以上兩件事,排毒解暑祛溼不是問題,最後小編也希望大家完美度過這三伏天,無病無痛,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