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和慈禧太后,一個是北宋滿腹詩書的大文豪,一個是清朝後宮爭權奪勢的「女強人」,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兩個人,竟然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而這個愛好,還是三伏天祛溼的好方法。
●蘇東坡和慈禧太后,都是善於養生之人,他們對茯苓都情有獨鍾。
茯苓,被稱為「四時神藥」,一年四季都派得上用場。
而且,它是「萬能王」,和各種食材藥材組CP,幾乎毫無違和感,簡直是「百變大咖秀」。
但茯苓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健脾滲溼。在老百姓心中,它的名氣可能不如赤小豆薏仁,但在中醫眼裡,它可比赤小豆薏仁高級多了。
●蘇東坡常年喜歡吃茯苓,受益良多。他吃茯苓的方法也很獨特,搭配黑芝麻一起吃。
蘇東坡說,此法是他做夢時受到道士指點。你信嗎?信不信,反正他把這個夢寫進了《服胡麻賦》裡。
而且,蘇東坡還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一個吃貨的主觀能動性,把茯苓黑芝麻吃成了「京城名小吃」。
他把茯苓磨成粉,和麵粉一起做成麵皮;再將黑芝麻九蒸九曬,調上蜂蜜為餡,包在麵皮裡。這就是「茯苓餅」的前身。
他還在寫給表兄兼姐夫程正輔的信中,專門介紹了他的獨創吃法。。
多年後,慈禧太后也受益於茯苓餅,經慈禧太后之手,茯苓餅成了「北京特產」,許多外地人去北京旅遊,都會買些茯苓餅回去當禮物。
●黑芝麻潤,但潤過了頭就變溼,所以需要茯苓來滲溼;茯苓滲溼,但滲過了頭就燥,所以需要黑芝麻來調和。
如果原本身體溼氣並不重,三伏天,可以像蘇東坡這樣,「茯苓雜胡麻食之」。
如果原本身體溼氣較重,茯苓就不適合配黑芝麻了,搭配赤小豆、薏仁、蓮子、芡實等更佳。
比如三伏羹:赤小豆+茯苓+大棗,
還有四神湯:茯苓、薏仁、蓮子、芡實,
都是三伏天值得推薦的吃法。
今日豆漿
三伏羹:赤小豆50g,茯苓40g,大棗6個。
健脾祛溼。
▼做法:赤小豆、茯苓浸泡2小時以上,大棗洗淨、去核、撕碎,全部材料放入豆漿機或破壁機中,加水,選擇「豆漿」鍵即可。
▼今年三伏40天,可以天天喝,也可以和其它祛溼、益氣的湯水、豆漿輪換著喝。
溼氣重的人,也不局限於三伏天,平時也可以常喝三伏羹。
使用「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我和你也有個共同愛好——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