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和慈禧太后的一個共同愛好,卻是三伏天祛溼的好方法

2020-12-13 騰訊網

蘇東坡和慈禧太后,一個是北宋滿腹詩書的大文豪,一個是清朝後宮爭權奪勢的「女強人」,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兩個人,竟然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而這個愛好,還是三伏天祛溼的好方法。

●蘇東坡和慈禧太后,都是善於養生之人,他們對茯苓都情有獨鍾。

茯苓,被稱為「四時神藥」,一年四季都派得上用場。

而且,它是「萬能王」,和各種食材藥材組CP,幾乎毫無違和感,簡直是「百變大咖秀」。

但茯苓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健脾滲溼。在老百姓心中,它的名氣可能不如赤小豆薏仁,但在中醫眼裡,它可比赤小豆薏仁高級多了。

●蘇東坡常年喜歡吃茯苓,受益良多。他吃茯苓的方法也很獨特,搭配黑芝麻一起吃。

蘇東坡說,此法是他做夢時受到道士指點。你信嗎?信不信,反正他把這個夢寫進了《服胡麻賦》裡。

而且,蘇東坡還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一個吃貨的主觀能動性,把茯苓黑芝麻吃成了「京城名小吃」。

他把茯苓磨成粉,和麵粉一起做成麵皮;再將黑芝麻九蒸九曬,調上蜂蜜為餡,包在麵皮裡。這就是「茯苓餅」的前身。

他還在寫給表兄兼姐夫程正輔的信中,專門介紹了他的獨創吃法。。

多年後,慈禧太后也受益於茯苓餅,經慈禧太后之手,茯苓餅成了「北京特產」,許多外地人去北京旅遊,都會買些茯苓餅回去當禮物。

●黑芝麻潤,但潤過了頭就變溼,所以需要茯苓來滲溼;茯苓滲溼,但滲過了頭就燥,所以需要黑芝麻來調和。

如果原本身體溼氣並不重,三伏天,可以像蘇東坡這樣,「茯苓雜胡麻食之」。

如果原本身體溼氣較重,茯苓就不適合配黑芝麻了,搭配赤小豆、薏仁、蓮子、芡實等更佳。

比如三伏羹:赤小豆+茯苓+大棗,

還有四神湯:茯苓、薏仁、蓮子、芡實,

都是三伏天值得推薦的吃法。

今日豆漿

三伏羹:赤小豆50g,茯苓40g,大棗6個。

健脾祛溼。

▼做法:赤小豆、茯苓浸泡2小時以上,大棗洗淨、去核、撕碎,全部材料放入豆漿機或破壁機中,加水,選擇「豆漿」鍵即可。

▼今年三伏40天,可以天天喝,也可以和其它祛溼、益氣的湯水、豆漿輪換著喝。

溼氣重的人,也不局限於三伏天,平時也可以常喝三伏羹。

使用「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我和你也有個共同愛好——點讚!!

相關焦點

  • 沒想到蘇東坡和白居易、葛洪都有這個共同愛好
    01他們的共同愛好是什麼?曾任杭州刺史的唐代詩聖白居易曾經鍾情煉丹和杭州知州的蘇東坡也對此情有獨鍾。蘇東坡有一則《樂天燒丹》的札記,「樂天作廬山草堂,蓋亦燒丹也……」說的是白樂天蓋草堂是為了煉丹,他寫的《陽丹訣》、《陰丹訣》仔細闡述了煉丹的方法和要領。 蘇東坡在其他文字裡也記載了一些養生的方法,《服松脂》可「牢牙,駐顏,烏須也。」
  • 三伏天來到,祛溼正當時,你需要掌握這些祛溼方法
    今天是今年三伏天的第一天,本來應該很熱才對,但今天應該會成為杭州這個三伏天最涼快的一天,今天最高氣溫只有24度。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英文譯為」Dog Days「,在小暑和大暑之間,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 守寡47年的慈禧太后,她最大的愛好居然是畫畫這麼擁有文藝範兒
    鹹豐帝在熱河去世後,葉赫那拉氏與皇后鈕祜祿氏並尊為皇太后,因當時的同治帝太過年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起代理國事。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明面上互相制約,其實私底下互掐,很明顯慈禧的段位更高一些,為了集權,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
  • 慈禧太后和李蓮英,一生相伴,到底是怎樣情感
    這對主僕就是清朝皇太后、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和大太監李蓮英。表面上,一個主子,一個奴才,談不上什麼親密關係。但是,二人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幾乎是形影不離,這就難怪為世人所猜測了。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那就要從二人的身世說起了。
  • 體內溼氣重,三伏天是「祛溼」好時機,3個妙招,趕走一年的溼氣
    從中醫的角度看,三伏天所對應著的臟器是脾,而脾的重要作用就是化溼,所以三伏天的時候,是健脾祛溼的好季節。今年的三伏天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家一定要抓住三伏天的尾巴,利用這一黃金時期排排毒去去溼。溼氣重,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 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慈禧,是怎麼當上太后執政的
    慈禧為了搞掉八大臣,便暗中與恭親王奕取得了聯繫。奕是鹹豐的弟弟,當他看到輔佐皇帝的八大臣沒有自己時,心中就非常的惱火。於是他倆一拍即合,準備幹一番大事業。不久八大臣接到了御史董元淳的一個奏摺,奏摺上說皇帝還小,不能料理國家大事,應該讓皇太后暫時負責。這個奏摺正是按照慈禧和奕的意圖安排的,得知八大臣不同意第二天慈禧就把八大臣叫過來和他們吵了一架。
  • 慈禧太后「英倫情人」的真面目
    太后與我》的書出版。  站穩腳跟的巴克斯很快又迎來一個發財機會。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後,巴克斯跟一個英國朋友帶人組建了一個搶劫小分隊。憑藉中文功底,巴克斯專門出沒於王公大臣府邸,讓他們交出藏書、古玩等等。他後來在回憶錄中說,這番搶劫一共搞到600多件青銅器、玉器、書法作品和2萬多卷書籍。
  • 三伏天感覺沒力氣?其實是體內溼氣重!中醫推薦兩種方法來祛溼
    今年的三伏天已經拉開序幕,最大的感受就是溫度高,溼度大。在這種環境中,人就會相對地晚睡早起、容易出汗,引起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前幾天,小編和朋友小強出去玩,就發現小強整個人萎靡不振。他和小編說他最近總感覺渾身沒勁,手腳像被灌了鉛一樣。
  • 慈禧太后御筆「真如自在」
    「真如自在」石刻,系慈禧太后書賜南山寺普濟和尚的一塊御匾,現如今仍在南山寺保存。慈禧太后為什麼贈送普濟和尚這四個字呢?流傳三種說法:一、慈禧太后聽說五臺南山寺的普濟和尚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可預知未來,便詔他入京,親自考試,果然名不虛傳,因而親書「真如自在」四個字賞賜於他。
  • 慈禧太后的墓地為什麼寸草不生?清朝大臣說:慈禧生前交代的
    慈禧太后,我們都知道清朝的覆滅與她脫不了關係,她貪戀權力,生活極盡奢華,做了很多禍國殃民的事情。在歷史上,她也是算是一位重要人物了,一般這種有權有位的人都會十分看重自己的後事。慈禧也不例外,她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準備後事了。她在世的時候還曾經下過這樣的一條死命令,就是要求大臣們想各種辦法讓自己墳頭不會長出草。
  • 慈禧太后偏愛喝人奶,那些供奶的女子,最後的結局竟然是這樣的
    在中國歷史上,你肯定知道有幾個特別厲害女性人物,估計除了武則天以外,慈禧排個第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雖然慈禧把大清朝搞了個一塌糊塗,幾乎將整個中國都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在慈禧的私生活上,那可是過得窮奢極欲。她的著名,應該用臭名昭著這個詞來形容最為恰當。
  • 紙糊的母老虎——真實的慈禧太后治國能力遠不如呂后和武則天
    不過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皇太后虛有其名,其實真實的治國能力遠不如武則天和呂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慈禧太后對於大清這個病入膏肓的封建王朝帝國的治理能力如何,如果她把權力轉交給光緒皇帝會不會好一些呢?
  • 這幾大品牌其實都與慈禧太后有關
    因此,馬慶瑞取了一個「月」字,「生」就是每個月生意紅火。按照清朝的說法,月盛齋的醬羊肉可以裝在一個小盒子裡,即使存放幾個月,味道也不會變。此外,因為月盛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幫助它的人多為朝廷侍從和官員。1886年10月,慈禧太后過生日。官員們到處尋找一些稀世珍寶進貢,希望能贏得她的注意。
  • 王開璽:慈禧太后何以統治中國47年?
    鹹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表面看慈禧太后與肅順等贊襄政務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難分上下的,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更便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稗官野史:揭慈禧太后的秘密生活,年輕守寡和多名男子有染!
    慈禧太后大家都比較熟悉,有人說是她一手斷送了大清江山,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她在朝政上的功過。在野史記載中慈禧太后生活非常混亂,不僅是守寡之後,甚至有人懷疑其兒子並不是親生。稗官野史故事慈禧太后到底有多少事情不為人知,細數下我們會看到另外一個慈禧。
  • 李蓮英真的與慈禧太后有私情,才被她所恩寵嗎?他又是怎麼死的?
    有一個故事說慈安太后有一次到慈禧的宮中找她商量事情,因為時值正午時分,慈禧在午睡,太監、宮女都在發困、偷懶,在沒來得及通報的情況下,慈安就進了慈禧的寢宮, 映入眼帘的是慈禧太后和太 監李蓮英並排躺在床上,見此情景,慈安太后大怒道:「大膽奴才,不守規矩,給我拉下去杖責一百,交敬事房嚴加處置。」
  • 慈禧太后剪腳趾甲時,有個忌諱是常人沒有的
    在整個大清王朝的歷史當中,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慈禧太后都是一個不得不說的非常重要的人物,應該說慈禧太后對於整個清朝的消亡,是有著特殊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的。作為慈禧太后的貼身宮女來說,她們都是經過專門的訓練和選拔的,知道怎樣用毛巾熱敷膝蓋啊,怎樣搓腳心。因為只有她們可以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到慈禧太后,所以在一些慈禧太后比較舒心的時候,這些宮女也會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賞賜。而慈禧太后有時候在洗完腳的時候需要剪腳趾甲,這個時候是需要洗腳的兩名這個時候是需要洗腳的,兩名宮女小心翼翼的進行伺候的。我們都知道,如果要剪腳趾甲的話,是需要用到剪刀的。
  • 慈禧太后的真正死亡之謎,被誤導了這麼久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在清代後宮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就是根據清宮所留的醫案來看,她的身體是比較健康的,很少得病。這也是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她後來長期掌握朝政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根據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現存的醫案來看,她一生之中只患過兩次大病,其中一次是在光緒六年,患了痢疾,危及生命,而且已經到了預備後事的地步,結果慢慢調養過來了。另外一次就是光緒三十四年,七十四歲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薨逝這次了。
  •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話,至今還被人笑!
    導語: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話,至今還被人笑! 現如今,汽車已經成為我們出門在外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只要保證車子的油量充足,就可以開到世界各地任何的地方。全世界能夠擁有如此先進完善的車輛,這都要多虧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的發明創造,為國家帶來新的希望。
  •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身世之謎
    慈禧太后,這位統治中國達四十八年的女人。她的生活經歷應該是巨細都有記載,按理說不會引起什麼疑案。但事實上並不時如此,由於清宮檔案、國朝正史等資料對於慈禧的童年生活都少有記載,由此,也引發了關於慈禧出身和出生地的一番爭論。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名為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