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疫情衝擊和油價深跌之後,中國煉化行業在5月加速復甦。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整個地方煉廠的平均負荷率(原油加工量/總產能)達到了73.8%,創歷史新高;理論噸油利潤超過了520元,遠超疫情前水平。
5月15日周五,據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山東地方民營煉廠人士,目前煉化行業整體需求處於快速恢復階段,柴油需求已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九成左右,汽油需求也恢復至疫情前的六到七成。
上述人士還稱,煉化行業前期的高價原油基本消化完了,現在煉的都是後期採購的低價原油。
開源策略牟一凌研究團隊此前指出,石化行業前期基本面明顯見底,後續有望逐級向上。
由於交通運輸和基建行業的回暖正在刺激成品油逐步復甦,未來下遊石化產品需求隨疫情緩和也有望企穩回升,同時考慮到煉化企業消耗完畢高油價庫存之後,將進入低成本原油的紅利期。
天風證券分析師也認為,產油國官價下調以及下遊部分產品價差拉大,對煉化盈利有明顯改善,在消耗掉高價原油後,煉廠有望進入紅利期。
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原油需求萎縮,疊加國際油價史詩級暴跌,油氣行業淨利大幅下滑,但A股民營煉化三巨頭業績逆勢上漲。
具體來看,恆力石化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7.71億元,同比增長97.77%;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3.84%至21.43 億元。
榮盛石化一季度實現營收210億元,同比增長27.89%;歸母淨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102.64%。
恆逸石化一季度實現營收188.7億元,同比減少14.32%;但歸母淨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82.88%。
中信證券認為,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推動下遊需求復甦及OPEC+減產推動下,預計下半年國際油價重回上升通道,2020年底布油有望回升至50美元/桶。
由此,煉化企業在油價觸底反彈通道中庫存收益顯著,下半年民營煉化預計將在一季度業績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當前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