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四不借,借了衰敗亡」:到底是哪「四件」,現今還適用嗎?

2020-12-20 左小姐與右小姐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中國古代,有句俗語,叫做"家中四不借,借了衰敗亡",這裡指的是四種東西不能外借,借了家庭就不會繁榮昌盛,那麼到底是哪"四件"呢,這四件東西放到現今還適用嗎?

第一件:嬰兒床

嬰兒床在古代是指人丁興旺的意思,如果把嬰兒床借給了別人,別人家就會人丁興旺,自己家就會人丁單薄,因此在古代沒有人會把嬰兒床借出去。現今借嬰兒床的說法已經沒有了,不借車代替了借嬰兒床,車子借給別人以後出現了其他問題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尤其是在街坊鄰居之間,如果借車的人把車弄壞了,就會對原車主有損失,親戚朋友之間就有可能反目成仇,鬧得不愉快,所以不借車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種交往準則。

第二件:殺豬刀

殺豬刀在古代來說是一種行兇的兇器,在古代社會,任命作案手法比較普通,大多都是刀具,木棒等等。因此把殺豬刀借給了別人,如果出了命案,對方很有可能會懷疑到自己的身上,所以在古代一般不借殺豬刀。另外,殺豬刀是屠夫賺錢的工具,殺豬刀也被象徵為錢財,把殺豬刀借出去,相當於把自己家的錢財給借出去了。殺豬刀放在現代肯定是不適用的,因此鐵器代替了殺豬刀,也是意為兇器。現代的鐵器非常多,有刀,鐵棍等等,這些東西極易行兇,有不少的現代犯罪作案都是依靠鐵器,所以不借鐵器給他人也成為了現代人的共識。

第三件:藥罐子

藥罐子在古代意味著生病的人所需,也是指一個人經常生病。如果自己生病了去借別人的藥罐子,那麼可能會出現自己用的藥和對方的藥相剋,如果造成了對方的危亡,那麼必定牽連自己,同時,藥罐子借出去了是不能拿回來的,因為這個東西是疾病,疾病哪有拿回來的道理,所以在古代一般不會向別人借藥罐子。現代由於醫學發達,已經沒有借藥罐子的說法了,生病都是直接去醫院看了,所以這個在現代社會已經不適用了。

第四件:拐杖

拐杖是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份象徵,古代的老人出行大多離不開拐杖,所以老人不可能輕易把拐杖借給他人,當老人們去世以後,子孫也是不能把拐杖借給別人的,拐杖意味著老人的尊嚴和家族的尊嚴,因此在古代是沒有人會把拐杖借給別人的。如果是普通人,沒有身份地位,那麼拐杖意味著殘疾,所以一般不會有人去借拐杖。在現代社會,倡導尊老敬老愛老,老人也不再是尊嚴的象徵,因此借拐杖這個說法已經不存在了。在現代社會,和身份有關的就是不借身份證了,身份證包含了一個人的重要信息,如果把身份證借給別人,那麼可能會被別人知曉自己的重要信息,還有可能會被別人拿來借高利貸等等,因此在現代社會,不借身份證是大家不約而同的認知。

總結

古代四不借和現代的四不借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和錢財,人命,個人信息有關。四不借反映的是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四不借也反映了人們的社會行為準則和內心所想。看得出來,不管在什麼年代,借東西的行為都是人們所不喜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要輕易向他人借東西,也不要借東西給他人,好好保護自己,才是我們應該需要想的事情。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在農村生活過的都知道,家家戶戶相互借點東西用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到機動車小到針線板凳都可能被借。其實這也是鄰裡之間增進聯繫和感情的一種方式,只有大家相互依靠才能更加團結。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為什麼
    例如,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句話顧名思義就是說家裡有四件東西不能外借,不然可能會讓你家破人亡。1、小孩「坐床」小孩的「坐床」都是以前民間的木匠師傅做的嬰兒搖籃,代表著主家的人丁興旺問題。如果借出去的話就代表著不吉利,怕以後人丁稀薄,後代不旺。2、殺豬刀其實不僅僅是殺豬刀,而是所有鋒利的刀具,它們象徵著兇器。
  • 老話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哪四樣嗎?要牢記
    但有的東西是不能夠外借的,古時候流傳過這麼一個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那麼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呢,借了就會家破人亡,這在現代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但它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深究之下你就會發現,它的存在和流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具體是指什麼嗎?
    鄰居之間互相借東西那是非常普遍的事,幹農活的農具、出行的自行車、還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借個鍋碗瓢盆、桌子凳子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改,有些東西不能向人家借,也不能借給別人,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東西不能借呢,為什麼這麼說?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四不借?看看你借過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住在村裡的孩子其實挺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像他們一樣住在村子裡的老人,聽他們的教導。你知道,村裡的老人知道很多俗語,儘管他們的教育水平很低。以前比較窮的時候,鍾手錶可以當婚姻的「四大件」,當然不能借。藥罐不能借。現在藥罐越來越少了。以前人生病後成品藥沒有現在多。而是買了湯藥回家用藥罐熬藥,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藥罐。藥罐雖然不是很常用,但人們總是把它放在家裡,因為農村有句話叫藥罐不能借。聽老人說,藥罐之所以不能借,是因為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會用。向別人借藥罈子,就向別人借藥罈子。
  • 過去老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
    在過去農村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原來過去農村人日子過得很緊吧,沒有掙錢的道,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靠天吃飯,一年到頭來能餵飽肚子就不錯了,因此家裡也置不上什麼家當。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這句俗語說的哪四樣東西?
    而更早以前,早到五湖四海的大事都還由天子決斷的時候,在中國的農村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這四樣古人們口中不能外借的東西,其實算是古人生活中挺常見的物品:坐床、殺豬刀、拐杖和藥罐子。
  • 古人講「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不妨來看看
    借東西在現代很常見,一般都是親戚、朋友、鄰居等一些人,你欠我,我欠你,可是你知道嗎?借東西也有禁忌。古代農村人特別重視這幾樣東西,連專家都認可,是萬萬不能借的,它們分別是坐床、拐杖、殺豬刀和藥罐,到底是為什麼呢?跟著我一起來看。
  • 古人家裡最重視的四樣東西,比金錢還重要決不外借,到底是哪幾樣
    而在我們小的時候,家裡的爺爺奶奶或村口的老人們卻會告訴自家的年輕人,借東西可以,只除去這四樣,否則借了家敗亡,雖然聽起來覺得有點危人聳聽的感覺,但秉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心理,很多人也會遵循老人的囑咐。那到底是哪四樣東西,為何被人如此在意它們的存在呢?它們的意義到底是怎樣的被人如此忌諱,耐人尋味,聽小編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 東西能隨便借嗎?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些?
    尤其是一些小事,比如借個東西什麼的,就更沒理由不幫了。不過中國人向來比較講究,借東西也是如此,有些東西卻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否則容易給自己家裡惹來災禍。古人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到底哪四種東西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呢?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關注這些訂閱號,帶你...
    有的東西則不能外借。「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坐床不能借、殺豬刀不能借、拐杖不能借、藥罐不能借,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高質量訂閱號,帶你探索老一輩的經驗!    毒文摘  ID:DWZ698698  推薦理由: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不一樣的文摘,能夠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與品味,將人生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詮釋得精彩紛呈。關注我們悟出你不一樣的人生!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3、《家中有這個生肖的孩子,無論男女,命裡藏金,未來必定是人上人》;4、《這5個生肖的孩子,從小是孝子,長大後更是貴氣逼人!》想看這些文章嗎?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點擊「前往圖中包含的公眾號」選擇關注,即可收到文章。《非常媽媽》輔助寶寶成長,協助媽媽育娃,寶寶健康,媽媽安康。有的東西可以外借,有的東西千萬不能外借。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古人養育子女的成本並不高,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讀些書,沒有條件就算了。家中子嗣較多,意味著有更多的勞動力,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 古人有「四不借」,借了可能會「家敗亡」,理由真的很簡單
    這種互相借東西的情況,在現代相對變得少見,一方面因為鄰裡關係有疏遠,更重要的是如今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大多都能輕易買到,已經不需要通過「借」來實現。當然,即便如此,現代人也不可避免需要借一些東西,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接車。由於部分人借了別人的車後,不好的駕駛習慣導致後續的保養維護出現很多問題,讓車主煩不勝煩。
  • 俗話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是哪三樣嗎?
    「規矩」其實這都是古人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其實真的這麼做了又會造成上述所說的後果嗎?在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人們對於家庭的禁忌可以說是最多的,因為只有家庭興旺,身處在家庭中的個體才能興旺,擁有大好的前程,在古代家庭和個體是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關係,所以所自然而然也就有許多老一輩的說法,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古代一個家庭裡有那三樣東西是不能借出去的吧。
  • 台州:市區四個圖書館 圖書「通借通還」
    平常,我們在哪個圖書館借書就要到哪裡還書。不過,從2013年12月30號開始,台州市圖書館和椒黃璐三區圖書館,就不用守這個規矩了。圖書可以「通借通還」。   在台州市圖書館,記者碰到了剛好來還書的胡女士。這一大袋子的書,是一位她黃巖的朋友在市圖書館借的。因為還不知道,三區內圖書可以通借通還,今天過來,是來幫朋友還的。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不能借,你知道為啥不能借嗎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句話從字面意義上去看的話,好像是說有三件東西是不能夠借的,如果借了的話就犯了大忌。而這樣的說法自古以來就已經成為各地方的經典名句,所以被稱之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大多數現代人也不敢不遵守。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了400大洋,現今該還多少錢
    故事起源於湖北孝昌縣賀家畈,當地有一個老農夫名叫楊明榮,2015年時他拿出一張祖傳的欠條,破舊破舊的紙條上,留下了85年前的痕跡,看不出借款人的名字、欠債的數額和借款的原因。根據老農的描述得知,這張欠條是由他爺爺楊長銀代籤的,借條的出具方是紅一軍,欠條所欠金額為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