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2020-12-20 布一定通古

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 《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反覆品讀這本書,從中去汲取入仕以及處世之道。久而久之,他方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

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你有借出去過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坐床不能借

古代的坐床跟現在的嬰兒床差不多,在這句諺語中,坐床不單單指嬰兒床,更指了子孫後代。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隱晦文化了,比如說「紅領巾」,我們都知道指的是帶紅領巾的小學生。

一個家庭中的嬰兒代表這個家庭的後代。如果你借了自己家的嬰兒床,那就意味著你把你家的後代給了別人。這種寓意是很不好的。除了這種迷信的觀點,還有一種說法:家裡的嬰兒床使用後一般都被擱置起來。因為古代的嬰兒床材料是木頭,很容易倒塌。如果你隨意借給別人,傷害了別人的孩子,你應該負起責任。

二、殺豬刀不能借

在古代的時候,刀具都有不同的規制,通常只有從事殺豬行業的人才會配有殺豬刀,多數人家都沒有。如果你將自己的殺豬刀借給了他人,就容易影響自己正常工作,因為通常一個屠夫只有一把刀。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果借刀的人用你的刀去做了違法的事情嫁禍給你,你是很難逃脫罪責的,就算被證實了壞事不是你幹的,但是刀是你的,也可能會遭到連坐。

因此,一定不要輕易將自己的刀借出去,身為鄰居,也不要輕易去借別人吃飯用的傢伙。

三、拐杖借不得

通常,拐杖是不便行走的老年人使用的一種工具。當老年人出行時,他們經常提供極大的便利。《山海經》中有一個關於拐杖的故事:夸父在追逐太陽時拄著拐杖。直到他快要死了,他丟了拐杖,變成了一片森林。

《漢書·禮儀志》中也有一個故事。據說,漢明帝為70歲以上的老人安排了一個壽星宴,並給他們每人一根手杖。後來,考古學家們在考古中竟然挖出了這種拐杖。從那以後,歷朝歷代都有一個扶杖之禮

經過幾百年的演化,拐杖就變成了長壽的寓意,如果將自己家的拐杖借出去,就等於被他人奪走了壽命,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寓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只有生病的老人才會用拐杖,用他人拐杖會沾染病氣。

四、藥罐子借不得

雖說現在人們多都喝西藥,但是喝中藥的也不少。將藥罐子借出去,如果自己家裡需要用,是非常不方便的。

再者,長期煎藥的罐子都會有一些藥渣殘留,如果借你藥罐的人與你平日裡喝的藥是相衝的,那兩人共用一個藥罐會加重病情,對誰都不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祖宗的智慧是不無道理的。在這本《智囊全集》中,記載了一些關於俗語的智慧,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智囊全集》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

老祖宗不僅看人有智慧,在處世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上站穩腳跟,是因為他溝通順暢,待人處事有智慧。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曾國藩以前也是個平庸的人。他沒做什麼。他是如何做到一路升官發財走向人生巔峰呢?

曾國藩靠的是「智慧」。他每晚閱讀《智囊全集》,學習其中的智慧,並為自己所用。

《智囊全集》是馮夢龍著作,一套囊括中國古人智慧和謀略的經典讀本,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餘則,為官、經商、做人、處事的智慧寶典,讓你活學古人智慧。

除了曾國藩,連近代的天才精通治國、治軍、治民甚至詩歌的康熙皇帝認為《智囊全集》是國家的有力工具。萬達總裁王健林將其列為必讀書目,並要求萬達高層閱讀《智囊全集》。

這是《智囊全集》的白話版,完全按照原文內容翻譯而成。它不像原著那樣枯燥和難以理解。每個故事都很短。無論何時,只要你拿起它,你就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並學習偉大的智慧。整本書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愛恨情仇。

全套上下兩冊《智囊全集》僅僅需要79元,省下你的零花錢,就能領走全冊中華傳統國學名著,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在農村生活過的都知道,家家戶戶相互借點東西用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到機動車小到針線板凳都可能被借。其實這也是鄰裡之間增進聯繫和感情的一種方式,只有大家相互依靠才能更加團結。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古人養育子女的成本並不高,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讀些書,沒有條件就算了。家中子嗣較多,意味著有更多的勞動力,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為什麼
    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人生哲理的俗語、老話,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有的被遺忘,有的一直在「影響」著我們,一句句老話郎朗上口,仔細去理解才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老話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哪四樣嗎?要牢記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富裕了起來,各種東西應有盡有。人們在生活上的必需品,也是隨處都可以買得到。所以也避免了向他人借用東西的尷尬。但在古時候鄰裡之間相互借東西是十分平常的事,古代老百姓普遍生活困難,生活物資匱乏難免會有向他人借東西的時候,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這句俗語說的哪四樣東西?
    而更早以前,早到五湖四海的大事都還由天子決斷的時候,在中國的農村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這四樣古人們口中不能外借的東西,其實算是古人生活中挺常見的物品:坐床、殺豬刀、拐杖和藥罐子。
  • 過去老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
    在過去農村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原來過去農村人日子過得很緊吧,沒有掙錢的道,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靠天吃飯,一年到頭來能餵飽肚子就不錯了,因此家裡也置不上什麼家當。
  • 東西能隨便借嗎?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些?
    尤其是一些小事,比如借個東西什麼的,就更沒理由不幫了。不過中國人向來比較講究,借東西也是如此,有些東西卻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否則容易給自己家裡惹來災禍。古人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到底哪四種東西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呢?
  • 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具體是指什麼嗎?
    鄰居之間互相借東西那是非常普遍的事,幹農活的農具、出行的自行車、還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借個鍋碗瓢盆、桌子凳子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改,有些東西不能向人家借,也不能借給別人,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東西不能借呢,為什麼這麼說?
  • 俗話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是哪三樣嗎?
    在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人們對於家庭的禁忌可以說是最多的,因為只有家庭興旺,身處在家庭中的個體才能興旺,擁有大好的前程,在古代家庭和個體是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關係,所以所自然而然也就有許多老一輩的說法,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古代一個家庭裡有那三樣東西是不能借出去的吧。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關注這些訂閱號,帶你...
    難免會有人情來往,但有的東西可以外借,有的東西則不能外借。「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坐床不能借、殺豬刀不能借、拐杖不能借、藥罐不能借,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高質量訂閱號,帶你探索老一輩的經驗!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四不借?看看你借過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住在村裡的孩子其實挺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像他們一樣住在村子裡的老人,聽他們的教導。你知道,村裡的老人知道很多俗語,儘管他們的教育水平很低。第一個是鍾鍾在我們中國的生活中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我們不能把鍾作為禮物送給別人,因為它是諧音,意義不好。同樣,農村人一般不會把自己的鐘手錶借給別人。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需要避免,因為它與「段」諧音。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以前比較窮的時候,鍾手錶可以當婚姻的「四大件」,當然不能借。藥罐不能借。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什麼意思?看看你家借過沒
    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聽起來似乎太過於誇張了,但確實是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非常現實的問題,那這裡的「三不借」到底指的是哪「三不借」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探討一下。第一, 不借錢。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不能借,你知道為啥不能借嗎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句話從字面意義上去看的話,好像是說有三件東西是不能夠借的,如果借了的話就犯了大忌。而這樣的說法自古以來就已經成為各地方的經典名句,所以被稱之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大多數現代人也不敢不遵守。
  • 古人有「四不借」,借了可能會「家敗亡」,理由真的很簡單
    這種互相借東西的情況,在現代相對變得少見,一方面因為鄰裡關係有疏遠,更重要的是如今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大多都能輕易買到,已經不需要通過「借」來實現。當然,即便如此,現代人也不可避免需要借一些東西,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接車。由於部分人借了別人的車後,不好的駕駛習慣導致後續的保養維護出現很多問題,讓車主煩不勝煩。
  • 「家中四不借,借了衰敗亡」:到底是哪「四件」,現今還適用嗎?
    導語在中國古代,有句俗語,叫做"家中四不借,借了衰敗亡",這裡指的是四種東西不能外借,借了家庭就不會繁榮昌盛,那麼到底是哪"四件"呢,這四件東西放到現今還適用嗎?因此把殺豬刀借給了別人,如果出了命案,對方很有可能會懷疑到自己的身上,所以在古代一般不借殺豬刀。另外,殺豬刀是屠夫賺錢的工具,殺豬刀也被象徵為錢財,把殺豬刀借出去,相當於把自己家的錢財給借出去了。殺豬刀放在現代肯定是不適用的,因此鐵器代替了殺豬刀,也是意為兇器。現代的鐵器非常多,有刀,鐵棍等等,這些東西極易行兇,有不少的現代犯罪作案都是依靠鐵器,所以不借鐵器給他人也成為了現代人的共識。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還是富貴命》;2、《孩子姓名裡最忌諱得36個子,你中槍了嗎?》;3、《家中有這個生肖的孩子,無論男女,命裡藏金,未來必定是人上人》;4、《這5個生肖的孩子,從小是孝子,長大後更是貴氣逼人!》想看這些文章嗎?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點擊「前往圖中包含的公眾號」選擇關注,即可收到文章。《非常媽媽》輔助寶寶成長,協助媽媽育娃,寶寶健康,媽媽安康。有的東西可以外借,有的東西千萬不能外借。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是哪三不借?看完心裡有底了
    有一句俗語叫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現在的三不借,一般是指錢不外借,車不外借,老婆不外借。老婆不外借,借了自己就可能多了一頂帽子,這可是堅決不能借的。但是以前的人們有哪三樣不外借呢?以前的人可沒有汽車開,其實別說是三樣了,4樣,5樣,10樣,8樣,有好多東西都是不能借的,借了真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以前的人們是很有講究的,因此有些東西是堅決不能借的。
  • 古人講「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不妨來看看
    借東西在現代很常見,一般都是親戚、朋友、鄰居等一些人,你欠我,我欠你,可是你知道嗎?借東西也有禁忌。古代農村人特別重視這幾樣東西,連專家都認可,是萬萬不能借的,它們分別是坐床、拐杖、殺豬刀和藥罐,到底是為什麼呢?跟著我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