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2020-12-09 趣讀文化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第一樣東西:藥罐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藥罐借了就很不吉利,也是一件很晦氣的事情。倘若說萬不得已非要借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其實,借了之後不能給人家送回去,得讓人家親自來去。否則,你借人家的藥罐再給人家送過去,其中用意讓人很不舒服的。以此類比,借了別人的拐杖、小孩座椅等,都不能去秀動還給人家,得讓人家自己來拿。在醫療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對貧苦大眾而言,健康出現問題,無疑會導致家破人亡。因而,儘可能的避免病害災難,這也是自求多福。

第二樣東西:香火

中國人歷來注重祖宗,香火就是用來祭奠先人的。老一輩經常說的「延續香火」,指的就是百年之後有人能在墳前上一根香。如此具有儀式感和象徵意義的香火,自然不能借給別人。再者隨著時代的發展,香火本就值不了幾個錢,貪圖小便宜借香火,實在說不過去。在老一輩看來,這是動了祖宗香火,會影響到家庭幸福,甚至會出現不敗家也亡的情況。

第三樣東西:飯碗

我國有「不是嗟來之食」的傳統,就是說不能指望別人的施捨。基於此等考慮,一般人都不會輕易的去借別人的飯碗,這跟搶別人的飯碗沒什麼區別。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最大的願望就是填飽肚子,搶了別人的飯碗,豈不是盼著對方人窮家敗?所以,借別人的飯碗是一件很讓人很不舒服的事情。當然了,現代人沒那麼多避諱,你用我的碗我用你的筷子,也成了關係親密無間的象徵。

綜上所述,家裡藥罐、香火、飯碗等3樣不能借,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借也是情有可原。這本身是一種文化習俗,談不上科學性。你要說它沒有科學依據,借別人的東西終歸有安全隱患,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你要說它講科學,可它說的道理又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客觀看待俗語「家有三樣不能借,借了人窮家也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相關焦點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鄰裡和諧最重要,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家都互相幫助,有困難一起解決,鄰裡關係也很融洽。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相反,城裡人往往感情冷淡,很多人在同一個樓層生活了幾十年,甚至都沒跟鄰居來往過。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在農村生活過的都知道,家家戶戶相互借點東西用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到機動車小到針線板凳都可能被借。其實這也是鄰裡之間增進聯繫和感情的一種方式,只有大家相互依靠才能更加團結。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什麼意思?看看你家借過沒
    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聽起來似乎太過於誇張了,但確實是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非常現實的問題,那這裡的「三不借」到底指的是哪「三不借」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探討一下。第一, 不借錢。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不能借,你知道為啥不能借嗎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句話從字面意義上去看的話,好像是說有三件東西是不能夠借的,如果借了的話就犯了大忌。而這樣的說法自古以來就已經成為各地方的經典名句,所以被稱之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大多數現代人也不敢不遵守。
  • 俗話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是哪三樣嗎?
    在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人們對於家庭的禁忌可以說是最多的,因為只有家庭興旺,身處在家庭中的個體才能興旺,擁有大好的前程,在古代家庭和個體是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關係,所以所自然而然也就有許多老一輩的說法,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古代一個家庭裡有那三樣東西是不能借出去的吧。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為什麼
    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人生哲理的俗語、老話,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有的被遺忘,有的一直在「影響」著我們,一句句老話郎朗上口,仔細去理解才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這句俗語說的哪四樣東西?
    如今那裡有振興的幼苗在茁壯成長,曾經那裡有最淳樸的民風縈繞在青山綠水之間。而更早以前,早到五湖四海的大事都還由天子決斷的時候,在中國的農村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久而久之,他方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
  • 老話說:「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哪四樣嗎?要牢記
    當一家急需某樣東西的時候,鄰裡之間也會伸出援手。也正是這種互幫互助的淳樸風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一種美德受人傳誦。但有的東西是不能夠外借的,古時候流傳過這麼一個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那麼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呢,借了就會家破人亡,這在現代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但它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深究之下你就會發現,它的存在和流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四樣東西就是:坐床、殺豬刀、拐杖、藥罐子。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過去老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東西?
    在過去農村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原來過去農村人日子過得很緊吧,沒有掙錢的道,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靠天吃飯,一年到頭來能餵飽肚子就不錯了,因此家裡也置不上什麼家當。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是哪三不借?看完心裡有底了
    有一句俗語叫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現在的三不借,一般是指錢不外借,車不外借,老婆不外借。老婆不外借,借了自己就可能多了一頂帽子,這可是堅決不能借的。但是以前的人們有哪三樣不外借呢?以前的人可沒有汽車開,其實別說是三樣了,4樣,5樣,10樣,8樣,有好多東西都是不能借的,借了真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以前的人們是很有講究的,因此有些東西是堅決不能借的。
  • 東西能隨便借嗎?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些?
    尤其在農村地區,周圍住著的都是多年的鄰居,大家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困難大多都肯幫忙。尤其是一些小事,比如借個東西什麼的,就更沒理由不幫了。不過中國人向來比較講究,借東西也是如此,有些東西卻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否則容易給自己家裡惹來災禍。
  • 俗語東西3不借,借了家準敗!三不借是指啥?建議中年人看看
    今日來為大家講解的俗語是: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建議中年人多看看不借香火香火屬於中國特有的說法,不管是祭拜神佛還是要祭拜祖先,都會給它們燒點香火,而這些一定是得自己的買的香火,如果香火還要姐的話,那就表示這家人很窮,而且對被拜祭的人也是不尊重的。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四不借?看看你借過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住在村裡的孩子其實挺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像他們一樣住在村子裡的老人,聽他們的教導。你知道,村裡的老人知道很多俗語,儘管他們的教育水平很低。同樣,農村人一般不會把自己的鐘手錶借給別人。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需要避免,因為它與「段」諧音。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以前比較窮的時候,鍾手錶可以當婚姻的「四大件」,當然不能借。藥罐不能借。現在藥罐越來越少了。以前人生病後成品藥沒有現在多。而是買了湯藥回家用藥罐熬藥,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藥罐。藥罐雖然不是很常用,但人們總是把它放在家裡,因為農村有句話叫藥罐不能借。
  • 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具體是指什麼嗎?
    「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農村人身上發揮到了極致。鄰居之間互相借東西那是非常普遍的事,幹農活的農具、出行的自行車、還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借個鍋碗瓢盆、桌子凳子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改,有些東西不能向人家借,也不能借給別人,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東西不能借呢,為什麼這麼說?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關注這些訂閱號,帶你...
    ,有的東西則不能外借。「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四樣呢?坐床不能借、殺豬刀不能借、拐杖不能借、藥罐不能借,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高質量訂閱號,帶你探索老一輩的經驗!  ,有最豐富的情感交流,喜歡文字的人都在這兒。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可在農村就不一樣了,要是你遇到什麼困難,鄰居一定會來幫忙的,要是家裡缺什麼東西了,鄰居一般也會借給的。但是借東西也是有門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關於借東西的俗語,要是有不知道的朋友不妨看一下。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何意?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別不聽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何意?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別不聽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過借錢方面的問題,就算你沒找別人借過錢,別人也會找你借錢,是不是什麼人找你借錢你都會借給他呢?答案當然不是,畢竟錢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我們借錢給別人,首先就是看這個人的信譽好不好,如果借錢不還,那肯定就不會再有下一次了。當然除了信譽問題,我們還是要分情況,也就是借錢的原因,畢竟錢這種東西,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不是想借就能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