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人滿為患,看書的人卻只有三成?背後原因被這群高中生發現了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一周不上課,在街頭巷尾做調查研究,浙江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二學生最近有點忙。

這幾天,大家的社會實踐報告紛紛出爐,關注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垃圾分類、食品安全、生命急救、影視文化等。不少同學都發放了兩三百份問卷,還有同學寫出近萬字的調查報告。

圖書館一到周末人滿為患

來借書、看書的人卻只佔三成

現在的圖書館是很多市民愛去的地方,有時到了周末還會人滿為患。高二(12)班的9名同學就在拱墅區圖書館泡了幾天,做了份超詳細的調查《知識的殿堂,校外寶藏——關於圖書館資源管理利用與職能變遷的調研》。

組長詹杭琳和同學們一起做調查,收到145份有效問卷,發現一個問題:33.79%的人來圖書館是借書、看書,其餘大多數是來自習、上網的。但是問大家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什麼,又有近6成的人說是借書、看書。

「這兩個數據有些矛盾。圖書館這麼好的閱讀條件,進來卻不讀書,有點可惜。」詹杭琳和組員們經過討論,採訪工作人員、市民等,最後提出建議,比如讀者可以多了解、參加些圖書館的活動,多多利用館裡的書籍資源。圖書館則可以多擺一些新書在顯眼位置,根據社會熱點推出相關閱讀活動,吸引市民參與。

高二(6)的胡晨寧和幾位同學關注的是垃圾分類。大家走訪了江幹區九堡街道,在幾個小區的垃圾桶旁蹲點,看看居民扔垃圾的時間和習慣。

「我們調查發現,七成居民習慣早上出門扔垃圾,有些上班族早上出門時,還未到扔垃圾的規定時間,有時可能會亂丟。另外,有的小區垃圾桶到下午就滿了,需要加大清潔人員清理的頻率。」組長胡晨寧綜合了小組的調查結果,提出一些建議。

還有一批同學走進杭州各大醫院,做志願者,幫助患者掛號、取號,體會科技在醫療生活中的應用。高二(11)班的陳哲雨說:「醫院都在推行智能醫療,這其中一部分老人沒辦法獨立使用,做志願者幫助了他們,感覺很開心。」徐子樾說:「能熟練操作的人越來越多,看來自助式就診未來可期。」

浙大附中的社會實踐活動已做了20年

看得出來,大家都在關注生活中的民生問題。還有學生走進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對生物樣本開展研究學習;有的同學走進敬老院,為社會養老問題出謀劃策;有的同學走上馬路,為杭城的交通出把力……

學生發展處副主任馬繼生帶著同學們進行課題化社會實踐,已有六七年。但是浙大附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扎紮實實地做了快20年。前兩年有學生的課題研究成果《斑馬線前讓行的安全隱患》,被搬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專題討論。

馬老師說:「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是『行走的課堂,讀無字之書』。現在的孩子關注社會的視角更開闊,調查也更深入。比如大家到圖書館、火車站、醫院 、博物館,關注共享單車、共創空間等,每個小組都去做調查研究,最後提出建議,像模像樣。」

高中生的學習節奏緊,為什麼要花一周時間做調查?

校長申屠永慶說:「我看中的是孩子們的實踐過程,大家所花的時間精力,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但卻是他們今後走進社會所必需的。」

每個課題都有老師深入指導

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浙大附中通過活動將家庭、學校、社區聯繫在一起。現在,學校在校外十三家單位建立實踐基地,包括植物園、話劇團、茶博等,為同學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強大的社會資源支持。

同時學校還通過家長聯繫了很多實踐單位,整合了家庭、學校、社會的各種資源,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學校不是簡單把孩子推出校園就算了,在實踐活動啟動前,每個指導老師就開始全面參與學生的選題,指導研究方法,引領每個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可以說,學校提供了強大的師資支持。」申屠校長說,浙大附中做社會實踐課程,已經有了一套動態化、多元性、全程性的評價體系。

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評價,實踐活動結束後要形成社會實踐報告,會挑出優秀研究成果集冊成書。校外的十三家實踐基地工作人員也會到校給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指導和動態評價。

最後,申屠校長說:「新高考改革也促使學生提前做好生涯規劃,這樣的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對各行各業有更深入的體會,為日後的專業選擇做好鋪墊,即便作為小公民也要學會關注社會時事,通過社會實踐,讓他們更好地看懂自己所處的世界,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圖書館看書過時 流行書店蹭書
    供公眾免費閱讀書籍的圖書館門庭冷落,與之截然相反的卻是賣書的書店裡擠滿了大批只看書不買書的讀者。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是因為讀者認為圖書館裡收藏的書籍過於陳舊,根本不能滿足讀者掌握緊跟時代的知識所導致。
  • 來圖書館的人裡 看書借書的人佔多少?浙大附中最新一期社會實踐...
    這幾天,同學們的社會實踐報告出爐,關注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垃圾分類、食品安全、生命急救、影視文化等。不少同學都發放了兩三百份問卷,還有同學寫出近萬字的調查報告。來圖書館的人裡 借書看書的人只佔三成?現在的圖書館是很多市民愛去的地方,有時到了周末還會人滿為患。
  • 北京區級圖書館成備考族熱衷之地 自習室常爆滿
    那麼,北京市區一級的圖書館狀況如何呢?記者日前接連走訪豐臺區圖書館、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等三家區級圖書館,發現這三家圖書館存在人氣「冷熱不均」的現象,而與人流相對較少的外借部等廳室相比,自習室常常人員爆滿。此外,有讀者表示,這些圖書館的館藏圖書都比較舊,種類也不是特別全面。
  • 書店該不該向看書者收費
    記者近日在該書店看到,與別的書店不同,店裡設有桌凳供人坐著看書。書架之間擺放著七八張固定書桌,能坐20個人。如果顧客想坐下來閱讀,得先到收銀臺花一元錢買張「閱覽卡」,一張卡看一小時,到時間後就得重新買卡。書店向看書者收費說明什麼  當今,書店裡顧客光看不買現象司空見慣,書店,儼然成了閱覽室、圖書館,看書的,恐怕要比買書的多。
  • 女孩失蹤12天被找到 白天圖書館看書晚上睡樓道
    昨日下午,華商報讀者發現她窩在省圖書館裡看書……  華商報讀者發現孩子趕緊聯繫孩子家人  只有11歲的女孩小小,自2016年12月26日下午放學後就沒回家。她的家人把能發動的親朋全都發動了,到處張貼尋找孩子的告示,網絡上也上傳了尋找孩子的消息……  昨日,華商報尋找小小的消息見報後,好消息很快傳來。
  • 杭州圖書館尷尬:看書一座難求 沙發區成「睡吧」
    杭州圖書館的尷尬  暑期看書,一座難求 沙發區域,卻成「睡吧」圖書館如何避免成「睡吧」?你有什麼好辦法,快來告訴我們  炎熱的暑假裡,如果要問杭州人氣最旺的地方在哪裡,杭州圖書館一定算其中之一。寬敞明亮的館區裡,清涼舒適,書香陣陣,吸引了不少愛讀書的朋友,但……也吸引了不少愛睡覺的朋友。
  • 圖書館桌椅「憋屈」看書娃
    N海都記者 江方方/文 肖春道/圖 海都訊 這幾天,不少孩子利用中秋三天假期,到福州東街的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看書。但不少孩子發現,在圖書館閱覽室,小孩的書桌卻配著大人的椅子,坐得有點累。昨日,陳女士撥打本報熱線968111說,第一次帶兒子到該圖書館看書,發現這裡的桌椅不配套,桌面下有一根杆,而椅子又太高了。
  • 真實:大學期末考試,考高數前圖書館人滿為患,考英語前空蕩無人
    大學英語,考前無人複習昨天晚上我照常去圖書館走了走,但是我怎麼突然發現前幾天考高數大學物理之前圖書館是人滿為患的自習室,閱覽室還有圖書館的走廊裡全部是看書複習的人,然而明天也要考英語,大學英語在大二第二學期所佔學分是4.5個學分。
  • 小學生圖書館看書火了,「書名」讓人笑出聲,網友:這還用學?
    為了培養孩子喜歡看書、主動讀書的習慣,很多家長都樂意帶孩子去各種圖書館、書店、書房,有家長在身旁時,孩子讀什麼書可能還得讓家長過目。如果是孩子自己去看書,那他們挑的書籍可能會讓人跌破眼鏡,因為孩子可能會選很多我們覺得奇怪的書籍來看。
  • 百米衝刺找位置 高校圖書館成了大型自習室?
    該校大四學生周曉說,雖然考研已經結束,但是由於學校已經進入了考試周,同學們要複習備考,所以圖書館仍然人滿為患,去晚一點兒根本佔不到位置,「唯一的區別就是研究生考試結束之前圖書館開門5分鐘就佔不到位置了,現在15分鐘還能找到一兩個吧」。  圖書館本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地方,但如今,圖書館在很多大學生心目中就是個大型自習室,其原有的功能漸漸被遺忘了。
  • 澳洲亞裔留學生圖書館突然暈厥,背後的原因讓人沉默…
    這個視頻也快速地刷爆了網絡,引發很多人的共鳴,很戳心,可以看看。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壓力這種事情從來不分國度,人們常說成年人崩潰的時刻在凌晨三點,那麼留學生崩潰的時刻可能是每時每刻,這頭上越來越少的「煩惱絲」是成長的寫照。前幾天,澳洲昆士蘭大學就發生一起亞裔留學生在圖書館突然暈厥的事情。
  • 武侯區圖書館:八點半迎來看書人
    早上9時許,武侯區圖書館自修室已有5位市民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3日訊(記者 漆奇)「自修室氛圍好,安靜,在家會看電視,集中不了注意力,完全靜不下來!」早上8點30分,武侯區圖書館剛剛開門,家住高升橋附近的大四學生小垚就抱著筆記本電腦和資料來到圖書館自修室,開始安靜的整理畢業論文,成為今天世界讀書日武侯區最早到圖書館看書的人。  小垚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她一周會有三四天自己帶書到圖書館自修室看,而且一般會待上一整天,「以後論文寫完了,也會繼續在圖書館來看書。」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多一點時間去閱讀!」
  • 11歲女孩失蹤12天現身:白天圖書館看書晚上睡樓道
    昨日下午,華商報讀者發現她窩在省圖書館裡看書……  華商報讀者發現孩子趕緊聯繫孩子家人  只有11歲的女孩小小,自2016年12月26日下午放學後就沒回家。她的家人把能發動的親朋全都發動了,到處張貼尋找孩子的告示,網絡上也上傳了尋找孩子的消息……  昨日,華商報尋找小小的消息見報後,好消息很快傳來。
  • 付費自習室爆火,免費圖書館輸在哪?
    國慶期間,付費自習室成新的假日「打卡」地。上海某自習室店長稱,除1號因閱兵和天氣原因人沒滿外,2號到7號基本全天訂滿,來的人大都有明確學習目標。付費自習室與旅遊景點一樣成了不少年輕人假期的打卡熱點,其背後的原因著實讓人深思。我們的身邊真的沒有可供讀書學習的地方嗎?其實不然,比如高校有圖書館閱覽室,各級公共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也不缺可供人們讀書的場所,可是人們為什麼不去那些無須付費的地方,卻偏偏喜歡去付費自習室呢?原因很簡單,那些不花錢的圖書館閱覽室,根本不適合安靜讀書學習。
  • 說好的免費圖書館卻成了「看書須喝咖啡」的消費會所
    作為均價接近2萬元的小區,業主們覺得配備這樣的圖書館很有必要,「四周都是學校,正好缺圖書館,有這樣優雅的環境可以看書,當然再好不過了。」  然而事與願違,在今年3月下旬,圖書館裝修時卻搖身一變,整個4號樓成了「江北區慧源文化中心」,信息顯示,一樓(該文化中心所在地)將作為咖啡吧的形式出現,成了消費場所。
  • 俞敏洪愛在書房看書,我們也愛看書,五一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吧
    俞敏洪直播「讀書」俞敏洪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當年他在北大讀書時,在4年之內就讀了800多本書,平均計算每年有200多本;而且俞敏洪的成功成長就受益於閱讀,他大三住院休學期間,就抱著一本英文詞典,補充了一萬多詞彙量,為以後成為最早的託福、GRE老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廈門人熱衷去圖書館看書:一本書一張凳子過一下午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就在今天,我們要用數據告訴你,這觀點錯了。東南網4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廈門人挺愛看書,而且,看書的氛圍這幾年一年比一年濃。到去年,廈門人上圖書館的人次數,在全國都能排前列。一杯咖啡、一本書,享受午後溫暖的陽光。
  • 大學這幾類人經常進大學圖書館,看書是次要,最主要做這些事
    人們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在當時看來,魯莽貪玩的年紀,並沒有發現書籍的樂趣,自己想一下,經常進圖書館看書的人,無非就是這樣幾種人,看書是次要,這些才是重點。首先我非常佩服的就是那些成績好的同學。不是說離開高中校園後,每個人都解放出來,開始放縱自己,虛度光陰。在大學校園裡,依然存在非常刻苦努力的人。
  • 故事:包子鋪人滿為患,十點後客人自覺離開,背後原因讓人感動
    然而若是來晚了的話,那就與這番美味擦肩而過了,倒不是包子賣完了,而是這家包子鋪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過了早上十點就不再售賣,然而這也是有原因的。食客剛想追問,卻瞧見一群老老小小的乞丐走進了包子鋪,包子豆漿好生招待著,食客看著乞丐們津津有味地吃著,肚子更餓了幾分,但心裡卻是更不滿了,怒氣上湧,指著他們說道:「老闆,你這什麼意思,不是說不賣了嗎?那你還給這些乞丐吃,你這不是明擺著侮辱我嘛。」李雲連忙說道:「這不是你想的那樣,我沒有要侮辱你的意思,這時涉及我的隱私,真的不方便透露。」
  • 只有三成的企業合規繳社保?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意味著,全國統一實行的時間也不會太遠,給其餘省市的企業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為什麼社保入稅會讓那麼多企業陷入慌亂?原因很簡單,我國近七成的企業都沒有合規繳納社保。而意味著將更嚴格地徵收社保的社保入稅,使得這七成企業無比煩惱。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