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農藥(中草藥提取的植物農藥)市場到底怎樣

2020-12-19 三農弟弟

之前做過兩年的植物源農藥。說好聽點是產品經理,說俗點呢,我就是個試藥的。我在不同地區的不同作物都多次做過實驗,植物源農藥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們先來了解下植物源農藥的特點再來看它的市場怎麼樣。

1、植物源農藥種類

植物源農藥屬於生物農藥的一個類別,說簡單點就是提取自植物體的農藥,比如常見的除蟲菊、苦參鹼、印楝素、藜蘆鹼等等

上圖為苦豆子,苦參鹼的原料

上圖為除蟲菊

2、植物源農藥的優缺點

優點:A/對環境友好,不汙染環境,大部分植物源農藥可被光解,最終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無農殘。B/植物源農藥提取的並不是單一成分,不單單能殺蟲,還能抑菌。其多種成分發揮作用,不容易使蟲害產生抗藥性。比如苦參鹼,實際上應稱為苦參鹼總鹼,其含有190餘種化合物,有的參與殺蟲,有的可以抑菌,還有的具備植物營養的葉面肥特點。

缺點:A/見效慢!基本都在3-5天開始見效。B/殺蟲率極低,殺蟲效果在40%-60%。C/使用成本高。D/藥效受環境因素制約影響特別大。

植物源農藥的市場怎樣?

了解了植物源農藥的特點,你就會知道它的主要市場是哪個方面。植物源農藥的特點使其不能滿足大眾市場的需求。殺蟲效果慢,殺蟲率低、使用成本高,這三個硬傷,導致它不可能在普通種植上使用,只能針對高端有機種植市場。所以我並不看好純植物源農藥的市場。

當然,植物源農藥跟化學農藥復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ps: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有很多所謂天然農藥公司打著為人類健康著想,宣傳0農殘,全安全的口號,說有多少多少億的市場等著去開發,吸引投資者去投資入股。我只想說:呵呵,投資需謹慎,投資農業更要謹慎,投資生物農藥需要特別特別特別謹慎!!!!

相關焦點

  • 新型農藥: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力
    植物病毒病是危害較大、防治較難的一類病害,也被稱為植物「癌症」。傳統的抗病毒藥劑,大都以鈍化侵入植物細胞內的病毒,抑制其對植物細胞的幹擾破壞能力為主,但藥劑的持效期較短,藥效也不太穩定。隨著農藥行業研發創新的不斷進步,植物免疫誘抗農藥通過激發植物自身的免疫功能,誘導農作物產生抵禦或防控病蟲害的物質,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 農藥的分類
    ⑶內吸劑:指由植物根、莖、葉等部位吸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或由種子吸收後傳導到幼苗,並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一定時間而不妨礙植物生長,且被吸收傳導到各部位的藥量,足以使為害該部位的害蟲中毒致死的藥劑。   ⑷燻蒸劑:指施用後,呈氣態或氣溶膠的生物活性成分,經昆蟲氣門進入體內引起中毒的殺蟲劑,如溴甲烷、磷化氫等。
  • 全球最大的一類植物源殺蟲劑——新菸鹼類農藥發展概述
    新菸鹼類農藥是繼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之後第四代殺蟲劑,隨著高毒農藥在全球市場的退出,新菸鹼類殺蟲劑逐漸成為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小型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最有效的一類殺蟲劑……據相關文獻報導部分新菸鹼類農藥對蜜蜂的急性毒性為高毒或劇毒,會導致蜜蜂種群減少,存活與繁殖能力降低;甚至有報導稱對土壤生態系統代表生物蚯蚓高毒
  • 農藥《生物農藥有哪些?怎麼用?》 《為何有時候除草效果不好》
    目前國內生物農藥的年產量為12萬噸,防治面積達2670萬公頃,約佔農藥市場份額的5%。生物農藥有效成分登記超過90種,登記產品約3000個,其中抗生素產品約佔登記產品總數的70%。生物農藥產品約佔我國登記農藥總數的11%~13%。
  • 顛覆你的認知——生物農藥,效果就是不好?!
    01、2020年,生物農藥已非「吳下阿蒙」 2021年眼看就要到了,老話說,新事物要用新眼光看待,生物農藥同樣也早已經發展到了我們需要用嶄新眼光去看待的階段。 如今,我國已經掌握了大量生物農藥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方法,諸如人造赤眼蜂、植物線蟲控制劑等。
  • 2020年生物源農藥發展新方向
    二、分類 生物源農藥按其來源分為,動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 按用途分為生物源殺蟲劑、生物源殺菌劑、生物源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過去的20年關於植物提取物、昆蟲天敵等防治田間害蟲的文獻量大量增加,市面上也湧現了許多生物農藥,防治效果喜憂參半,加上國家並有完善的相關標準,市場相比傳統農藥市場比較困難。 小編在此對使用最廣和最有發展前景的生物源農藥進行收集和分類。從有效成分層面逐一為大家剖析,希望可以對各位有所幫助。
  • 苦參提取物苦參鹼在抗菌消炎與生物農藥領域的綜合藥用價值分享
    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Matrine and oxymatrine)是兩種從苦豆子根部發現的生物鹼,主要植物來源為苦參(Sophora japonica (kushen)),也可以從其他的植物中提取,比如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curoides地上部分。
  • 昆明植物所研製新型無毒農藥 高效無毒副作用
    人體有自身的免疫系統,同樣的,植物也有自身的防禦系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好植物自身的盾和矛,可以研製出高效、無毒副作用的新型農藥。   農藥殺病毒也傷植物   科學家尋找「自然療法」   植物病毒是農作物的一類重要病害,危害大,難防治,有「植物癌症」之稱,對農業造成巨大損失。據統計,每年因植物病毒引起的損失可達200億美元。
  • 淺析2019年農藥登記情況及未來登記趨勢
    關鍵詞:農藥 新《農藥管理條例》和新《農藥登記資料要求》新增很多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提高了農藥登記的門檻。頒布實施以來,農藥登記情況及未來登記趨勢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1  2019年1-9月批准登記產品情況 2019年1-9月農業農村部公示的批准登記產品,分為批准登記農藥產品和批准登記變更農藥產品。批准登記農藥產品有118個,批准登記變更農藥產品有333個,從每月批准農藥登記產品可以看出今年整體登記產品數量較少,6月、8月和9月登記產品較多,分別為18、21、30(表1)。
  • 我國生物農藥登記情況匯總
    生物化學農藥共17餘種有效成分,432個登記,涉及218個生產企業。主要有:乙烯利、赤黴酸、氨基寡糖素、吲哚乙酸、S-誘抗素等。微生物農藥共22種有效成分,468個登記,205個生產企業。主要有:蘇雲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球孢白僵菌、木黴菌、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
  • 盤點:2015-2018年美國新登記微生物農藥活性成分
    在筆者的上篇文章《法國:降低化學農藥使用大力發展生物防治》中,曾指出歐洲生物農藥在過去的幾年裡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受限於歐洲現有的生物農藥登記法規,歐洲並未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物農藥應用市場。我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作為全球生物農藥發展最為成熟,也是全球生物農藥銷售市值最大的美國市場。
  • 【供應】 青之源竹醋農藥增效劑
    減少農藥原藥用量、增加肥料效果、降低成本一、科學試驗證明,高品質竹醋液具有神奇的功能▲ 減少農藥用量30%-50%,或增加農藥效果50%;特別適合在水溶性、醇溶性的植物源液體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保鮮劑中作為高滲增效劑使用。
  • 如何拯救浸泡在農藥裡的中國?
    一些農民家裡,專門會留出自家吃的農田和果樹,打了農藥的,則賣到市場上去。筆者曾經走訪四川的許多草莓種植地,得知當地農戶幾乎都不會讓自家孩子吃草莓。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種植的草莓有多「毒」。
  • 防蚊液竟是農藥!滬消保委調查:「適用於嬰兒、孕婦」只是噱頭
    如今,市場上很多防蚊、驅蚊液產品宣稱「純天然、植物提取、無化學成分、無刺激」等功效。這些產品是否安全?是否能達到良好的驅蚊效果?實際成分是否與宣傳相一致?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在電商平臺購買了21件宣傳具有防蚊功效的產品開展了調查後發現,發現沒有農藥登記證、沒有有效驅蚊時間檢測報告、明明加入了化學成分卻宣稱全天然,成了驅蚊產品市場的幾大亂象。
  • 植物源殺菌、殺蟲劑苦參鹼、印楝素、丁子香酚等應用詳解(全面)
    (篇幅較長,請耐心閱讀,純知識點,建議收藏,留以後需要備用)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植物源殺蟲、殺菌劑植物源殺菌劑,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並不是那種化學合成的殺菌劑,是我們科研人員通過專業的設備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結構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 食品中多種農藥不需要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為什麼?是哪些?
    不過,在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幾十種用於食品原料生產的農藥,不需要制定「在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這無疑觸動了廣大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那麼,在食品安全標準中,為什麼不需要對這些農藥制定殘留限量標準呢?這些食品安全嗎?這些農藥到底是哪些?一起來看看。
  • 蔬菜中農藥殘留的前處理提取方法匯總,不收你就虧了!
    農藥殘留提取條件的選擇 提取就是將殘留在樣品中的多種農藥,採用合適的有機溶劑和方法,將其分離出來,以供淨化後測定,這是農藥分析非常關鍵的一步。提取效果的好壞,一方面決定於溶劑的選擇,另一方面和提取的方法也有密切的關係。
  • 一種新型植物農藥,在菊花上展現
    除蟲菊鮮花一、什麼是除蟲菊?它的種植前景如何?1.除蟲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殺蟲植物,它本身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但是這種毒性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危害,也不會汙染環境,只對昆蟲有殺傷效果,是蚜蟲、菜青蟲、棉鈴蟲和蚊子、蒼蠅等害蟲的天敵。同時,除蟲菊也是一種治療皮膚病「疥廯」小兒「打蟲藥」的草藥之一,所以被稱為殺蟲性植物農藥。
  • 中藥農藥殘留緣自系統性危機
    漫畫: 朱慧卿    日前,綠色和平組織發布調查報告稱,其購自同仁堂、雲南白藥、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藥店的多種常用中藥材,超過七成被檢測出含有多種農藥殘留  中藥被檢測出含有多種農藥殘留,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按照時下的管理模式,不出現這種狀況反倒不正常。由於天然中藥材的日益減少加上資本炒作,中藥材的化學生產現象越來越嚴重。再加上中藥材種植的散、亂、小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以及中藥材生產、保證中藥材質量的標準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這讓中藥已經面臨系統性危機。
  • 驅蚊液也是農藥,購買須謹防「適用嬰兒孕婦」的營銷噱頭
    8月22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對常見防蚊驅蚊產品的調查結果,發現沒有農藥登記證、沒有有效驅蚊時間檢測報告、用「適用嬰兒孕婦」作為營銷噱頭,成了驅蚊產品市場的幾大亂象。 21件調查樣本購買自京東、1號店、天貓等電商平臺,均宣稱具有防蚊功效、且銷量比較靠前,涵蓋了雷達、寶寶金水、潤本等主流品牌,價格在11.9至135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