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有沒有道理?為什麼這麼說?
說到搬家,可能很多人都是特別不願意的,因為搬家實在是太辛苦了,而且還要丟好多東西,新購置一些東西等,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更是有「破家值萬貫」一說,很多人都不願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了一輩子的家,有人甚至會認為,如果搬家的話,會影響到自己的「運勢」,在古代有這樣一句俗語,說的就是搬家。
「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他們為何要這樣說呢?就是因為會影響運勢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因為交通運輸不便,搬家的時候會用馬車,若是近的話,花費的運輸還少一點,如果長途跋涉的話,就要把那些破舊的東西都丟掉,因為僱人僱車的運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不如把一些舊家具丟掉,再重新買新的。
而這一筆筆的開支都需要錢來打點,這加起來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而且不僅如此,若是搬得太遠了,就會遠離自己現在的交際圈,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還是生意,都需要重新開始,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這才有了「遠搬窮三年」的說法。
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一些經商的人如果想要搬家的話,不但意味著老主顧都要丟掉,遠搬的話就連經營多年的口碑也要丟掉了,「萬事開頭難」,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一個生意,沒有老主顧,人們也不知道這家店經營的怎樣,口碑怎樣,要想做好是很難的。
還有一點就是在搬家的途中,很容易碰到一些山匪,畢竟在古代的時候,治安不好,強盜土匪也是橫行的,不但財產會受到損失,而且生命也將受到損失,因為舟車勞頓,可能人們也容易大病一場。正是因為這些種種原因,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不到萬不得己,一般是不會搬家的。
雖然現在看來,這句俗語已經有點不合適了,畢竟如今交通便利,若想搬家的話,近搬人們會找一些專業的搬家公司,遠搬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重新購置,畢竟運輸費太貴,也夠重新添置家具了,可能很多人覺得這種說法有點迷信,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將自己處於古代的時候去看待問題,也不能看出這句俗語蘊含的道理了。你們說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