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或寫入法律

2020-09-16 Alice閱讀研修所

前幾天,一則「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的出現引起了家長群的集體震蕩。

雖然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有類似的指令發出,但是真正寫入法律層面,這還是第一次。可能是現代家長飽受超前教育的折磨已久,所以《意見稿》一出,立馬引發了廣泛關注,的話題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本以為《意見稿》出爐後,會獲得一片贊同,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就會聽見家長吐槽說連幼兒園的孩子都開始有學習壓力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這個草案下,卻出現了大批網友反對的聲音。

他們普遍認為小學的教學過程進度太快,如果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孩子很快就會明顯落後其它學生,成績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打擊他的自信心。如果法律條款真的生效了,家長就只能給孩子報更多的補習班,經濟壓力也會增大。

幾十條評論看下來,我發現家長們與其在反對這項草案,不如說是在表達對現在教育風氣的不滿,而從「進度太快」「默認提前學習過」「超前學習「校外補習班」」等字眼中,我觀察到了一個神奇的焦慮「人傳人」現象,可能這也是現在教育風氣形成的部分原因:

一些家長因為有緊迫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開始超前教育

於是一些家長盲目跟風,不想孩子落後,看到別人學自己也學

老師授課發現大部分孩子都學過,加快學習進度

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瘋狂報輔導班

老師教課,發現以往的疑點難點,孩子都能很快掌握,提升教學難度

家長為了趕上課堂的教學內容,繼續給孩子報輔導班

看到這裡,你發現了嗎?不管是校外培訓機構的火爆,還是校內教學進度的趕超,其實源頭就在於家長自身滋長的危機感。

大部分家長,抱著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宗旨,給孩子過早報輔導班,所以我們總是會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就背著大大的書包,疲憊地穿梭在各種培訓班之間。但是忙著對比補習班性價比和老師資質的家長,其實都忽略了兩個問題:

1. 幼兒時期要不要提前學習?

2. 幼兒園去小學化就等於什麼都不教嗎?

其實如果想明白了這兩個問題,我們也許就能對這次的《意見稿》報以更客觀的看法。


1、幼兒時期要不要提前學習?

心理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即心理學家格賽爾的雙胞胎爬梯實驗。實驗中,雙胞胎中的一個,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六周,到52周時,他能熟練地爬5級樓梯。在此期間,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不做訓練,而是到他53周時才開始練習爬樓梯,結果,兩周後他也能爬到樓梯的頂端。

由此看來,過早的訓練和循序漸進訓練一樣,最終都能夠達到理想的要求,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努力。學習也是如此,過早地學習拼音、算數要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實際上等孩子到了學習的年齡就能輕鬆學會。 而為了追求學習效果的可視化,現在家長都很重視教育的即時效應,一次活動要追求一個明確的結果,一個階段要實現一個預定的目標,在評價活動的效果時也把目標的達成度作為唯一衡量的標準。

於是,我們看到許多促進孩子超前發展的教育模式,填鴨一般的知識灌輸和嚴肅的技能訓練。當我們看到有的孩子提前4、5歲學了拼音,5、6歲就背九九乘法口訣,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入小學前就認識上千個字,我們會做何感想?也許這使我們相信,孩子的潛力巨大,只要教的會,何必要等待?教與不教就是不一樣,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大大超過沒有被訓練的孩子。

那麼聯繫訓練的即時效應和發展的潛在性大家可以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這樣的發展優勢持續多久?

催熟的孩子又有多少後勁?

究竟何種類型的早期經驗影響決定著以後的發展,是知識技能提前獲得的外顯事實,還是一種內隱著的潛質?

孩子在獲得我們所要求的訓練結果的同時,有沒有滋生出其他被忽視的隱患?


2、幼兒時期提前教育的危害

實際上,雖然超前學習在當下看起來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長遠地說,它也為孩子的整體發展埋下了不少隱患。


隱患一:過早識字、學數學毫無必要,反而扼殺想像力

有些家長讓孩子過早識字,或者在幼兒階段不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識字,而是通過集中學習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記住了、認識了。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孩子雖然表面上認識了許多字,但認知卻過早地符號化,這會影響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同樣,3-6歲的幼兒,大腦的抽象思維還未形成,對於數的概念比較弱,這時候勉為其難地讓孩子開始抽象的概念學習,對孩子來說也是強人所難。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

● 3歲是直覺思維期;

● 5歲才有形象思維;

● 大班的孩子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

● 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像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想像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所以這種搶跑得不償失,完全沒有意義。

隱患二:犧牲孩子全面發展的機會

很多知識和技能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時再學本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刻意超前和加速發展,會讓孩子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非持續性的機械記憶上,從而犧牲了個性發展和品質培養的機會。

比如與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個人運動的能力、動手操作的經驗等等,其實這些相較於書面的知識才是孩子該在學齡前好好學習和探索的事情。

隱患三:超前的即時效應難以長久維持

教育界有種說法叫「三年級效應」,就是指很多超前學習的孩子步入小學一年級後,很容易因為內容已學過,且輕鬆就能拿滿分,從而養成不認真聽講的壞習慣。

到三年級學習新知識時,由於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作支撐,這批孩子常常會成績急劇下滑,發展後勁不足,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是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3、幼兒園去小學化就等於什麼都不教嗎?

還有些家長非常擔心,如果幼兒園不教授小學的內容那孩子在學齡前到底能學些什麼呢?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是讓老師幫忙看下孩子,但實際上,雖然沒有固定的課本,幼兒園的教學也有明確的大綱和目標,在這個階段,孩子與其說在學習大人眼中「有用的知識」不如說是在為一生的行為習慣打基礎。


比如穩定的情緒是在為性格打基礎:

初步的自尊、自信、自愛等表現是為認同自我價值打基礎: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是為日後的審美和藝術修養打基礎:

而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是在為日後的寫作能力和一生的閱讀習慣打基礎: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是無序放養的狀態,他們也在接受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曾說:

「我人生最主要的東西都是幼兒園學到的。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對於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行為習慣的養成、心智的成長比「有用的」知識性的學習要重要得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認字、背單詞、會拼音、懂數學等知識只是孩子智商中很小的一部分,雖然它會在短時間內拉開孩子的差距,但從長遠來說,這些差距並不會真正影響孩子的人生。

所以家長可以不用時刻擔憂和焦慮,孩子有自己的成長步伐。也許現在還有很多教育矛盾有待解決,但如果我們可以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被所謂的教育風氣所影響,不僅孩子會快樂很多,我們自己也會輕鬆很多。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記住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參考資料:
中國幼教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魔都幼升小:理性分析,幼兒園孩子到底要不要「超前學習」?

智物語:「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家長真的很焦慮!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或寫入法律,家長圈炸鍋了...
    這兩天,一條關於」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教育內容「的新聞在家長圈炸了鍋!具體是,教育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到了「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的內容。
  • 教育部: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草案中提到,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擬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9章,共75條。徵求意見稿擬明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在本章節中還提到,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財政經費、國有資產、集體資產舉辦或者支持舉辦營利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不得轉制為民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 教育部: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幼兒園不得考試,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組織學前類競賽活動《徵求稿》包括9章75條,內容涉及了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學前兒童、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等多個方面。學前兒童章節明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 教育部擬規定: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擬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9章,共75條。徵求意見稿擬明確,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該草案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這個目標我贊同。人的發展有內在的規律。具體到一個孩子,心智與能力的發育有早有晚,但「天才兒童」不是靠提前教育培養出來的。「笨鳥先飛」,並不會讓笨鳥最後飛得更高更遠,搞不好倒是把笨鳥飛殘了。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組織考試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草案中提到,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幼兒園老師這回遭考著了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討論,第一,不教小學教育內容,那教什麼呢?有時候,最簡單的內容是最難講解的,這對幼兒園老師充滿極大挑戰。你比如1+1=2要上一節課都夠難的,現在1+1都不進入教學內容,那幼兒園教什麼。
  • 教育部擬立法: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在本章節中還提到,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財政經費、國有資產、集體資產舉辦或者支持舉辦營利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不得轉制為民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總則明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總則明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只能讀幼兒園快樂,讀小學焦慮?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教育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訓。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 教育擬立法:幼兒園不得考試、不得教授小學內容
    徵求意見稿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教育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訓;幼兒園如違法違規開展小學學科內容及其他不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內容培訓,將被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者將停止招生甚至吊銷辦學許可。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 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意見: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徵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擬立法,家長的「搶跑」焦慮究竟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其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等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問題,該話題很快衝上微博熱搜前三名。天目新聞記者了解到,教育部早在前幾年就發文要求不允許幼兒園教授小學內容,各地教育部門也都發布過關於做好「幼小銜接」教育的指導意見,其中也都有提及到類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