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家規 母親的教養影響孩子的一生

2020-08-29 清荷山房

文:清荷


就有家規,

這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

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

都洩露著你的信息:

家教、家風、性格、喜好、人品。


母親留下的家規,

既是教養,亦是禮儀,

潛移默化影響人的一生。


恪守本分。


作家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在他的記憶中,母親白天要為人家洗衣以貼補家用,連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也洗得雪白,從不敷衍。晚間,還要在油燈下縫補衣服,直到半夜。母親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即使是這樣,母親也在忙碌中把家收拾得清清爽爽。

父親遺留下的幾盆花草,總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即使身處困境,依然恪守做人的本分,把對孩子的愛,化作衣衫中密密縫補的針線,化作一粥一飯的香甜,化作花草的幽香。老舍的母親,平凡,質樸,真實,溫情。

從母親這裡,老舍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本分,成為潛移默化的家規,被他一生敬重、保存。

靜心習字。


她從民國走來,在舊時月色和習習古風中長大,她精書法、工詩詞、善崑曲。她的畫,閒靜有致;她的詩,清雅脫俗;她的曲,氣韻天成。教育家章士釗譽她是才女蔡文姬,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李清照,書法家沈尹默說她的字是明人學晉人書。她,就是將自己與古典藝術精神融化為一的民國才女張充和

張充和出生於民國二年,是家中的第四個女孩。年長的叔祖母體恤她母親陸英的辛苦,提出抱養充和。充和八個月大時,便被叔祖母帶回了安徽合肥祖宅張公館。

叔祖母識修是很有見識的大家閨秀,她希望充和能以一種高貴的信仰去生活。她延請吳昌碩的高足、考古學家朱謨欽為塾師,還另請舉人左先生專教小充和吟詩填詞。

兒時的充和,每日起早,經過長巷往書房走去,掀開帘子,便是先生在等。張家的私塾課堂,樓上儲藏著祖父留下的大批古籍。

朱謨欽先生不辭辛苦地為充和寫了一本關於同音異義的書,教她點句。《顏勤禮碑》出土不久,他親自去把新拓的拓片一條一條剪出來,做成字帖,讓充和臨摹第一手清晰的拓片。

在舊時宅院裡,窗外是百年梧桐,桌上是陳年古墨,後院是綠衣芭蕉。

日影斜斜的午後,充和臨著老師拓回來的《顏勤禮碑》,橫平豎直,撇捺飛揚,一筆一划皆是風骨。

從小靜心習字,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清雅氛圍中薰陶學習,這樣的家規,使張充和無論經歷世事如何更迭起伏,都能以安定的心,在自己的世界裡寫字、讀書、畫畫、聽曲。這份淡定與豁達,讓她身歷百年滄桑,自成清雅高格。

得 體。


她像一杯奶茶,溫潤,醇厚,知性。劉若英出生於軍人家庭,祖父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父親是海軍艦長退役。得體,是劉家的家規,這種得體之後,是一種平和,更是一種堅定的信仰。

劉若英在祖母的影響下,三歲開始習鋼琴,後來畢業於加州大學,是圈裡讀書最多的一位女明星。在一次採訪中,劉若英感嘆:很感激祖母教給她的得體。

在她的記憶中,祖母待人處事始終是得體的,遇到任何環境都能保持臨危不亂的風範。一次,祖母半夜接到破壞家庭的女人打來的電話,她並無半點失態,沉穩回答道:「劉家有劉家的規矩,現在太晚,請您明天再打來。」

內心的高貴,呈現出外在的優雅,家規對劉若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一次,劉若英在應酬中喝醉了,第二天,她緊張地問友人自己在酒醉後是否失態,友人答:「沒有」,接著補充說,醉酒的劉若英在等電梯時依然舉止得體,禮貌地向酒店侍者道謝。

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劉若英的舉手投足間,透露出涵養、聰慧與賢達,此種韻味,是歲月不能衝淡之美,這源於祖母的言傳身教,也源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著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待人要好。


她活到106歲,一生養育的13個子女均獲得博士生學位,從事科研學者、商人、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廣告師、證券工作者、IT精英等行業,其中三位還被授予「美國十大傑出青年」;她是一位普通華裔,而兩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布希)都稱她為「偉大的母親」。她名叫王淑貞,一位偉大而平凡的中國母親。

1897年,王淑貞出生在江蘇省南通縣如皋鎮。她是一位大家閨秀,上過女中,喜歡詩詞音樂,從小信仰佛教。婚後,她默默無聞做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幾乎沒有自己的事業。

四十年代末,丈夫李浩民在一次海難中不幸去世,她為了養家餬口,放下原有身價去當傭人,在富人家裡帶孩子、洗衣做飯、家教音樂,只要是能靠雙手掙錢的活兒,都沒日沒夜地做。最困難時,即使快揭不開鍋了,她也堅持把孩子們送去念書。

王淑貞經常跟孩子們說:「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這條質樸的家規雖然只有15個字,卻包含著善良的處世態度,詞約義豐。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門誕生十三位博士,在世界上都是個奇蹟。

身教,甚於言傳。質樸的中國老家規,散落在生活細節的點滴中。老舍的「恪守本分」、張充和的「靜心習字」、劉若英的「得體」、王淑貞的「待人要好」...寥寥數語,在行走坐臥中,在言談舉止裡,潛移默化形成著好習慣與修養。長輩自身能做到多少,便對孩子有多大影響力。

家風雖無形,但如同土壤一樣,影響著著孩子的一生與家庭的未來。中國文化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屋不掃,何一掃天下」,很有道理。一個人無論成就多大的事業、擔當多大的社會使命,都要從生活細處做起,從修為自身做起。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的意義,即在於此。



百家姓文化

弘揚姓氏文化 傳承中華精神

百家姓微信公眾號:CQ-BaiJiaXing

相關焦點

  • 母親的素養,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有男孩,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 請做孩子的啦啦隊——母親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特質形成影響的個案研究
    結果發現:母親的教養素質和家庭教育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母親的教養態度決定母親的教養行為和方式;兒童的性格特質形成過程主要受母親的教養態度的影響。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的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裡是這麼表述的:態度是指人的舉止神情,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通過說服可以改變態度;方式是說話做事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3]。而母親教養態度就是指母親的教育觀念、情感的反映,在教育孩子的家庭生活中轉化為教育行為。並且母親的教養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社會行為等的發展。
  • 金庸筆下深藏的育兒觀:淺析母親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而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母親的孩子在書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也都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這不能不令人沉思——母親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把父母的教養方式歸納為四種:分別是「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權威型」。
  • 《我的前半生》:母親的格局大小,影響孩子一生!
    日本小說家山本有三在他的小說《女人一生》裡寫道:女人變成母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種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當好母親可就不容易了。母親的言行舉止、素質修養以及厚重的人生閱歷,對兒女的影響非常大,有些影響也許不是有意或者刻意,但是無形之中,還是起到了影響作用。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基本上都是由母親帶大的。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我是洛紅塵,喜歡你來,歡迎點擊關注哦~金庸先生在書中塑造了很多經典人物,其中不乏精彩的「母親」形象。有性格迥異的單親媽媽,比如李萍、包惜弱、穆念慈;也有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師傅師母,比如寧中則、滅絕師太。
  • 一個母親的素質,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每個人都是通過的母親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我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只能通過母體來和外界進行交流,所以自古以來,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一向是巨大的,從孩子的飲食起居到孩子的上學輔導,不得不承認的是,母親在我們的生活中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多年之後,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我和自己的母親竟然是如此的相像,所以,母親的素質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智慧教養》:做智慧父母,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通過科學的家庭教養,可以給孩子面向未來、從容一生的自信與底力。 十位專家型父母親授育兒良方,供你借鑑。 《智慧教養: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高益民陳賽等著 中信出版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不想孩子被說沒教養,這些性格一定要改正,不然會影響孩子一生
    不想孩子被說沒教養,這些性格一定要改正,不然會影響孩子一生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但是有的人因為自己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家都不願意和他來往,成年人還好,大家不喜歡一個人還會有所收斂,不會太過於明顯。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飯桌見人品」:真正的愛,需要講究次序,是一種教養的體現吃是人類最基本的行為之一,而在中國,對吃有著重要的講究。俗話說:飯桌見人品,你跟一個人是否有共同語言,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往往一頓飯就能有所體現。
  • 孩子朝餐廳服務員扔牙籤,教養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的財富
    女孩氣不過,就和男友一起找到熊孩子的母親理論,把情況說明。可誰知女孩還沒說兩句,熊孩子母親的脾氣就像炸藥一樣一下子被點燃了。「你跟一個6歲孩子較什麼勁?你有多委屈?都這麼大女的了。」什麼叫「跟孩子較勁」?一個已經是孩子的母親,應該懂得隱私的重要性才對,同為女性,為什麼反而要對同性進行羞辱?什麼叫「就你金貴怕被看」?一個普通人,自己的隱私遭到了侵犯,感到憤怒和委屈不應該是理所應當的嗎?而且她在口不擇言,罵出那些侮辱性語句的時候,自己的孩子明明就在邊上,當眾看著母親羞辱別人,他會怎麼想?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要讓不合格的父母毀掉孩子的教養。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要讓不格的父母毀掉孩子的教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智力可以到學校開發,但孩子的教養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日積月累的去培養。如果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錯誤多半是出在原件上。
  • 母親的這些行為,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說:「你看,問題就出在這裡,你兒子的母親太聰明了,他這麼小怎麼可能比他母親聰明呢?」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的……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 三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既做不好父母,也做不好夫妻~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常聽到一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大約就是指孩子與父母的某些為人處事上近乎相同。原因就是在父母是孩子的最親近的老師,父母的代養方式與為人處事,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您的一些行為習慣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下面就由育兒專家老師們為大家分享的一些育兒知識:當一個孩子誕生的時候,所有父母心頭大多都會萌生一個問題:「我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很多人會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
  • 靠譜兒的孩子 是這樣養出來的
    導讀:咱們做家長的最不願意聽到別人說自己家的孩子「沒教養」。而有教養更是做人的基礎,讓孩子有教養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老人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現在,懂規矩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因為家長不說了,孩子當然也不知道怎麼做了。
  • 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好的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美國人赫伯特說過:「一位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事實正是如此,著名美籍華人趙小蘭在談到她為什麼能成功時說:我身後有一位成功的男人,我的父親趙錫成。
  • 母親的形象影響孩子一生
    裡程,母親的一切,包括母親的形象;母親的做人原則;母親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他們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母親尊老愛幼,孩子自然就會上行下效;母親節儉有度,孩子自然就會拒絕奢華;母親彬彬有禮,孩子自然就會謙虛不傲......
  •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劇,年輕一代的父母往往無暇專注於子女的教養問題,而「二胎」時代的到來使得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愈加凸顯。許多家庭往往都會將幼兒交給祖輩進行帶養,這種方法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中的子女照管矛盾,但是,與之同時還需要認識到,祖輩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存在著雙面影響。
  •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通行證
    12歲前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一生禮貌是教養的象徵,更是優秀的通行證。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走到哪裡都受人喜愛。禮貌是教養的象徵,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教孩子文明禮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聚會當中,一個朋友帶來他4歲的兒子,剛一見面他就打圓場,我這個兒子靦腆,從來不叫人,果然那個孩子就像沒看見周圍一圈兒叔叔阿姨似的。
  • 父母的教養方式,真的就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嗎?
    這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顛覆性的書籍,即它否定了原生家庭決定論,否定了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眾所周知」的論調。它從各種角度說明了,同一家庭的孩子,甚至同卵雙胎,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這是因為決定孩子成長的兩個要素是先天稟賦和後天教養,而教養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結果。
  • 母親來京看望讀研兒子被遣送回老家勞教一年
    ,卻被當地蘭州警方遣送回老家,家裡接到她被勞教一年的處罰通知書,只因她有20多年上訪的「黑底兒」。他告訴記者,媽媽趙梅福11月5日從老家蘭州皋蘭縣出發,來北京看望兒子和兒媳,郭大軍安排他在學校周邊的招待所住下。「最開始的時候,媽媽說她想繼續上訪,但是被我勸住了,她答應在北京期間不再這樣做。」郭大軍說。媽媽趙梅福住在招待所期間除了在屋內睡覺、讓兒子幫忙寫材料,也沒做什麼「出格兒」的事情。8日,趙梅福決定坐火車回老家,在北京西站她給兒子打過幾個電話。「當時我問她去哪兒了,她說她還沒出火車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