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2021-02-13 啟蒙未來課堂

世界上千百門學問,

都是選修課,

人生唯一的必修課就兩門

一個是怎麼做夫妻

一個是怎麼做父母

可惜這兩門學問,所有人都自稱是專家。

既做不好父母,也做不好夫妻~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常聽到一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大約就是指孩子與父母的某些為人處事上近乎相同。原因就是在父母是孩子的最親近的老師,父母的代養方式與為人處事,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您的一些行為習慣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下面就由育兒專家老師們為大家分享的一些育兒知識:

當一個孩子誕生的時候,所有父母心頭大多都會萌生一個問題:「我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很多人會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從胎教開始,早教、幼兒園、小學、中學、留學……都要上最好的學校。

但有一個問題:你給孩子最好的客觀條件,孩子就能成才嗎?很多父母會堅定地說:不!

於是她們開始學習各種親子課程,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的教育技能?可是,就算你學了最好地教養孩子的方法,孩子就會成才嗎?


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看看李天一就知道了。

他的爸爸李雙江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家教,從小就給他上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李天一4歲選入中國幼兒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於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先生;8歲開始學習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先生;10歲加入中國少年冰球隊,多次參加國內外少兒冰球比賽。連續兩屆榮獲全國希望杯青少年兒童鋼琴比賽二等獎、中國作品演奏獎。全國少兒鋼琴比賽金獎,第八屆北京鋼琴藝術節優秀演奏獎。

但最後的結果呢?因輪姦罪被判10年徒刑。

李天一在起跑線上領先了很多人,但結果呢?其實李雙江還有一個大兒子,他是李雙江前任妻子的兒子,發展得中規中矩,也算是社會的成功人士。

在節目中,李雙江曾驕傲地說,我的孩子從小就學毛選,有很好的三觀,但結果呢?在我們一般人的眼裡,很明顯李雙江在小兒子身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在大兒子身上多。

而社會上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得到的愛是不完整的,所以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一定有缺陷。但為什麼出問題的反而是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愛,得到了非常多的教育機會的李天一呢?

所謂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以為,給孩子最好的教養分兩個方面:

1)物質上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條件

2)精神上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條件

但為什麼這兩種教育條件,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其實有句老話,把教育孩子的本質說得太透徹了:

身教重於言傳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教育分成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你表面上說的話;一個層面是你話裡有的話。

舉個例子:

我們經常看到公共場合有熊孩子,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熊孩子故意踩其他乘客的腳。乘客不想惹這孩子,就從車尾來到車頭,結果這孩子追著這名乘客踩。

此時熊孩子的媽媽就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快去道歉!」

熊孩子不理他媽。

此時熊孩子媽媽搖搖頭說:這孩子。

我在現場看到媽媽的臉上,露出一種甜蜜的微笑,好像自己的孩子做了多麼可愛的事兒。

這就是一種言行不一的教育。

這種言行不一的行為的後果是什麼?

孩子往往接收的是你言語背後的「話語」,也就是媽媽嘴邊的微笑。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最敏感的,當他聽到媽媽說:「這孩子」的時候,他接收到的,不是媽媽不許他這麼無理的信息,而是接收到「他還是個孩子,你們和一個孩子置什麼氣?

我的孩子真活潑,真可愛」這樣的信息。

那麼這個孩子為了得到媽媽更多的肯定,就會做更多的「熊事兒」。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的起跑線,從來不在外界,也從來不是你在孩子面前表演出來的,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本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孩子的所有教養,都是來自你話語背後的三觀、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當下親子教育最大的誤區,就是我們以為最需要提升的是孩子的情商,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親職教育」,父母最需要提升的是自己。

有人會反對我的說法:我同意你說的父母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讓孩子真正受教的說法,可我也見過很多父母,他們言行都非常一致,但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能受到良性的影響呢?

比如李雙江老師,他對孩子的教育多半是發自真心的,但為什麼孩子還是沒有成才呢?

接下來,我會給大家講兩個知識點,講完以後,你就明白了。

第一個知識點是正向認同的教養方式:

1.   正向認同派教養方式:

什麼是正向認同教養方式呢?

舉個例子:我在小區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走路一瘸一拐地,弓腰駝背,正詫異間,發現在他前面是帶著他遛彎的奶奶,奶奶就是這個姿勢在走路。

我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個孩子走路像老太太。

所以正向認同的教養方式就是你是什麼樣,我就是什麼樣。

2.   反向認同派教養方式:

那麼反向認同教養方式呢?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個來訪者說,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喜歡和別人吵架。我說,你試一下如果別人懟你,你不還嘴,會有什麼感覺?她體會一下說,我會覺得自己非常懦弱.我說,為什麼你害怕你弱?

她想了一下說,我明白了:小時我家經常被親戚欺負,我爸媽膽子很小,總是息事寧人,所以,我那時候,就立下志願,長大以後,絕對不要被欺負!

有人會問我:

我怎麼知道,孩子接收到我的,是正向認同教養還是反向認同教養?

換句話說,正向認同和反向認同作用的機制是什麼呢?

很簡單,就看孩子和你的關係。

如果孩子喜歡你,那麼他接收的就是正向認同,如果孩子不喜歡你,他接收的就是反向認同。

注意,這裡的正向和反向,不是說正向認同就是好的認同。

反向認同就是壞的認同。

如果在一個小偷家族裡,孩子如果喜歡父母,那麼他會主動地去學習父母的偷盜技術。

如果孩子很痛恨父母總是因為偷東西而讓家庭面臨種種危機,被人看不起,那麼他可能會因此而進入「反向認同」的世界,從此成為一個非常有道德的,上進的人。

3.   什麼決定了正向認同與負面認同?

此時,可能還有人反駁我。

不對啊,比如說有兄弟兩人,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同樣的,所有條件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兄弟倆長大後,一個非常上進,一個非常墮落?這也是養孩子的一大謎題。

現在很多家庭生二胎了,這樣的家庭,父母就會很納悶:看看老二惹的那些禍,我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父母;可是看到老大那麼懂事,那麼優秀,我們又覺得自己挺成功的。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讓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孩子有這麼大區別?

我給這對父母假設了一個場景,描述一段他們對老大和老二教育的過程。結果我們發現,其實父母對兄弟倆說的話雖然都差不多,但問題出在話的背後的意思是不同的。

對老大,他們的話裡透著一種欣賞,驕傲;

對老二,他們的話裡透著一種擔憂,不滿。

老大完成作業了,打遊戲,父母會誇老大會自我管理。老二做同樣的事兒,父母首先懷疑他沒有認真完成。就算發現老二作業寫的不錯,也會說:奇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你有沒有抄同學的作業?但是在屋裡,老大幾乎沒什麼玩具,而老二的玩具卻堆滿了櫥櫃。

所以,父母其實沒有覺察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塑造兩種孩子。

我問了一下這對父母,他們對工作和娛樂有什麼看法。

結果我發現,夫妻倆是有衝突的,丈夫是個工作狂,根本不喜歡度假,而妻子卻很有情調,和丈夫最大的衝突就是埋怨丈夫給家庭的時間太少。

從這個案例,你有什麼發現?夫妻兩個人無法整合的衝突,就在孩子身上有了體現。老大認同了父母對於好好工作的三觀。老二認同了父母對於享受生活的三觀。父母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孩子身上就會有體現。

從這個角度上看,不成長,無教育。

所以我提倡的,是一種整合式的教養方式:所謂整合,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劣勢功能。

比如有的父母不善表達情感,那麼在有了孩子以後,就要練習如何表達情感;有的父母對孩子有太多焦慮, 在有了孩子以後就要練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

整合式的教養方式就是:反求諸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無為而治,你做的越少,孩子就越有自我的成長的空間。

圖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作交流、學習之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教養方式,真的就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嗎?
    這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顛覆性的書籍,即它否定了原生家庭決定論,否定了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眾所周知」的論調。它從各種角度說明了,同一家庭的孩子,甚至同卵雙胎,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這是因為決定孩子成長的兩個要素是先天稟賦和後天教養,而教養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結果。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面前任何有關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著幼兒的一生,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由此看來,幼兒的早期生活經驗的形成與內容,多半由家庭教養方式所決定,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性格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
  •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
    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你孩子的樣子,中國正面管教高級導師張宏武,同時也是微課傳奇家庭教育籤約導師說過,教養方式可以從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支持程度和父母對子女的控制程度,分為權威型,控制型,放任型和忽視型四種教養方式。
  •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 | 7月書單
    今天就先來說說倡導「發展式教育」的✨「全腦教養法」✨。這本書算得上是人際神經生物學最權威的研究結果在日常生活和養育孩子中的應用。作者是美國很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和知名育兒專家蒂娜·佩恩·布賴森。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面臨這樣的育兒挑戰:孩子亂發脾氣、常常對著幹、寫作業拖延、不遵守紀律等等。
  •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7月書單
    簡簡周 / 文最近常常有朋友讓我推薦書單,想想這幾年讀的教養類圖書差不多也有一滿櫃了,真心值得推薦的也確實不少,索性慢慢地一本一本介紹給大家吧。今天就先來說說倡導「發展式教育」的「全腦教養法」。那麼,除了等待孩子成長之外,父母就什麼都不用做嗎?當然也不是。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幾乎都是由大腦所決定的,而大腦又是由父母帶給他的經歷和感受所塑造的,所以,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決定孩子的思維方式。
  • 父母的脾氣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認可這個觀點的父母有多少?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答案就是你的脾氣,也許你會發出很失望的表情並說:「原來是這樣啊」。這種不屑的語氣,也許你也會一頭霧水,認為我在故弄玄虛。今天就給大家闡述這個觀點,並且我們一起去體會。就驗證了那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怎麼理解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換個角度說,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的脾氣,決定了孩子做事對人的態度,從而最終影響的是孩子的命運。
  •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你的格局,早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你的孩子能發展成什麼模樣,最終還是取決於父母傳授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並非只有富裕的家庭才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家庭經濟的優越,雖然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到達終點的路,還得依靠孩子自己。好的教養方式,讓孩子養成自己動手
  • 《智慧教養》:做智慧父母,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通過科學的家庭教養,可以給孩子面向未來、從容一生的自信與底力。 十位專家型父母親授育兒良方,供你借鑑。 《智慧教養: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高益民陳賽等著 中信出版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心理學: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教養,就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也不是完美的。作為他們的子女,我們可能因為他們消極的教養方式而形成了一些性格缺陷,但若是再給父母一次機會,相信他們會努力學習教育知識和理念,為把我們培養成一個性格健全的人而努力。他們可能不會再天天吵架,而是齊心協力培養我們,為了同一個共同目標,他們會拋棄成見,也會暫時放下那些瑣碎的恩恩怨怨。
  • 「父母眼界決定孩子一生」,見過世面的孩子,不說話都能看出教養
    一個孩子是否受過良好的教養,不僅僅體現在他的言行,明眼人甚至可以通過站姿、坐姿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就有大概的了解。《隱秘的角落》中,班主任找朱朝陽的媽媽談話,卻被其回懟:「我認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其他都不重要。」
  • 父母的溝通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我們都說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是未來孩子和世界的關係。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身教勝於言傳,我們都知道,但是為了孩子更好,你有自己做出過改變嗎?你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有做出過改變嗎?顧名思義,這種互動方式就是孩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到學校也希望說什麼就能達到什麼,別人沒按照他說的做,就打人,就哭……於是,孩子就變成了那個沒有規矩、沒有教養、不受大家歡迎的孩子。PART 02第二種是旁觀忽視型。
  • 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父母,就是孩子這一生最好的老師與榜樣。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說過:「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父母的修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身上。
  •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長嗎?試試這3種方法
    可能大家都聽說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能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不是費勁心血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養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父母的教養知道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嗎? 記得我的鄰居小蘭,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對她很嚴厲。
  • 你知道孩子的教養方式有哪三種嗎?《愛,金錢和孩子》
    通過這個核心內容的研究,我們可以看一下,全球並不是只有直升機父母這一種教育方式,我們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選擇,前提是我們得知道,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一共大概有三種最主要的教養方式:第一種教養方式叫作專斷型。什麼叫專斷型呢?就是父母有時候會對孩子進行體罰,父母會有特別多的限制和規矩。你就回憶一下,八十年代以前,大量的家庭的教育可能就是這樣。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李星星如果沒有攤上這樣的父母,她是不是會有更好的出路?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但就是這名差生,因為爸爸的教育方式,成全了他的一生。在馬飛上初中的時候,經常看課外小說,成績倒數第一,被老師批評過,被教導主任責罵過。周圍所有的人都在質疑馬飛的時候,他的父親馬浩文跟教導主任打賭,保證孩子考到全年級前十。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而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造成的。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父母要怎麼做?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父母要怎麼做?思維能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更多的是思維方式、認知結構上的差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思維的教育。它不但貼近生活比如認識鬧鐘、認識錢幣,還有著規律性的練習,比如找大小,找規律,孩子在不知不覺學到了思維的方式。
  • 這三種教養方式會讓孩子焦慮不安
  •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有多可怕?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教養方式這一概念首先出現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是指父母用於撫養孩子的廣義策略。在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會擁有不同的偏好,態度和技能。正確的理解,不同的教養方式,有助於我們培養更好的親子關係。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並且對孩子施加嚴格的控制。專斷型父母試圖用一系列行為準則塑造控制並評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這種行為準則通常是有更高的權威定製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父母將遵從看成是一種美德,並在兒童的行為和信念與他們理解的正確行為發生衝突時,喜歡用懲罰性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