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是否受過良好的教養,不僅僅體現在他的言行,明眼人甚至可以通過站姿、坐姿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就有大概的了解。
《隱秘的角落》中,班主任找朱朝陽的媽媽談話,卻被其回懟:「我認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其他都不重要。」
這句話,暴露了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父母的「低眼界」會耽誤孩子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品學兼優、樣樣不差,那真正的貴族是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呢?
並非有錢就是貴族,真正的貴族都其世代傳承的「家風和教養」。
而貴族學校也不光是「貴」,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宗旨,是培養自律和合作意識,這樣的學校經常會採取軍事化的嚴格管理,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有著嚴格的規範,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風度翩翩的紳士。
而我國古代的貴族教育,也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精神面貌和言行舉止,中國自古便有「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體態要求。
這些從小就被家長嚴格要求、見過世面的孩子,站在那裡不說話,都會由內而外的透露出「有教養」的氣質。
反觀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教育,往往對孩子並不是這麼嚴格,甚至有一些禮儀和規範,身為家長都不了解,更不要談去教育孩子了。
一、善用禮貌用語
見面是的你好,接受幫助是的謝謝,打擾對方是的抱歉,離開是的再見。
這些基礎的禮貌用語,是一個孩子必須學會的,並應用到生活中。
二、掌握餐桌禮儀
隨著孩子外出就餐的機會逐漸增多,餐桌禮儀也是必須學會的內容——
飯前洗手;使用公筷公勺;請長輩先入座;長輩沒有吃飯之前,自己不要先吃東西;即使是愛吃的東西也,不要自己全部吃完等等
三、公共禮儀要知曉
過馬路時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
乘坐電梯時不大喊大叫亂蹦亂跳;
乘車購物要排隊,聽從相關工作人員的檢查;
不長時間獨自佔用公共資源。
四、精緻的自身儀容
出門時注意自身的儀容,不穿拖鞋,穿著的衣物要整齊乾淨;
在公共場合接打電話,音量適中即可,不要影響他人;
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剪指甲,保持牙齒清潔。
格局和素質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作為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重中之重——高質量的陪伴
工作繁忙應酬多,絕不能成為孩子成長中缺席的理由,高質量的陪伴,對提高孩子的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家長晚上回家吃飯時,不刷手機不追劇,和孩子聊一下他今天的生活和學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今天都做了什麼。
周末休息時,帶著孩子到近郊走一走,讓孩子看看和他平常生活不同的時間,走進自然。
甚至是在工作時,抽十分鐘的時間,給孩子打個電話,了解一下他的情況。
精神養料——讀萬卷書
書籍是人類的寶藏,它是人類進步的根源。
和孩子共同讀一本好書,受益良多,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不光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大大增加了閱讀理解和動腦能力。
一本優秀的繪本,一本世界名著,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不光陪伴了孩子,其實也增長了家長的眼界和認知。
不可或缺——行萬裡路
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每到長假之時,帶孩子到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的國度,孩子的眼界會更開闊。
如果受經濟和時間限制,也可以選擇城市的近郊,讓孩子自由地在山間奔跑,在水邊嬉笑,也是不錯的選擇。
價比黃金——生活閱歷
相信許多家長都從事過不同的職業,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這些寶貴的社會經驗,在書本中是學不到的。
雖然沒有必要把社會想得過於複雜,但人心的多變依舊不能否定。
家長可以找機會,把自己從事的工作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遇到的困難、其他人相處的原則,找機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
至關重要——獨立生存
獨立是孩子成功的基礎。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從生活方面點滴入手,諸如自己盛飯,清潔自己的衣物,收拾個人物品,自己上下學等等。
讓孩子生活自理,不光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還能消除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養成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性格。
家長的眼界和心胸,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石。
今日話題:家長們,你認為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你做到了哪幾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PS: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