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位於我國中部,省會武漢更有九省通衢之稱,江漢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水陸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商旅行人,不同民族的風情風味在這裡融合,全國各地的美食,極大地影響了湖北人的餐桌,造就了湖北獨具一格的特色美食。
【蓮藕燉排骨】
要說湖北第一道名菜莫過於蓮藕燉排骨。守著雲夢大澤的遺蹟,現在還留有洪湖、梁子湖等大湖。蓮藕可以說是湖北的特產,蓮藕燉排骨是一道極其家常的菜,因為做法簡單,只需要上好的豬肋排加上大蓮藕,煨煮3小時,藕湯香甜可口,排骨軟爛適口,暗含著蓮藕的清甜,藕吃起來粉粉的,又飽吸了排骨油脂的香味。因其簡單易得,所以風靡荊楚。
【熱乾麵】
可以說是武漢最著名的食物之一了,已經成為武漢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熱乾麵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麵條,他的麵條根根分明,韌勁十足,看上去色澤金黃,吃的時候拌上香油、蝦米、醬菜等配料,特別是要澆上濃鬱的麻醬,一通攪拌,香氣撲鼻。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很多外地人一開始不太能接受這種乾巴巴黏糊糊的面,但是嘗過熱乾麵的美味後,很多人都對它欲罷不能。對於武漢人來說,熱乾麵不再僅是一種吃食,而是一種情懷,一種鄉情。
【豆皮】
豆皮本是湖北傳統的鄉土風味,在過去湖北農村,每到冬至農閒,家家戶戶開始燙豆皮,後來豆皮隨著遷徙的人傳入武漢,漸漸發展成用香蔥和糯米作餡兒的早餐。起初有顧客自帶雞蛋,要求把蛋打在豆皮上,做出來色澤光亮,橙黃爽口,演變成蛋光豆皮了。現在的豆皮已經是武漢人早餐不可或缺的一種,吃起來外焦裡軟、油重、味香,很受人們歡迎。
【武昌魚】
武昌魚的原產地並不是現在的武昌,而是鄂州市,鄂州古稱「武昌」。武昌魚學名團頭魴,當地俗稱鯿魚、草鯿等。偉人「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詩句讓武昌魚名滿天下。現在武昌魚已經成為鄂州市的代名詞。武昌魚肉味腴美,可清蒸可紅燒,歷來被視為席上佳品。
【荊州魚糕】
荊州傳統名菜,又名荊州花糕。相傳源自戰國時的楚國。一個魚店店主將多餘的鮮魚做成魚糕,食客嘗後覺得鮮嫩可口,後經不斷改進,形成了現在的魚糕。魚糕選取肥大鮮魚去刺、漂洗,加以適量的豬板油或肥肉,剁成肉泥,再加蛋清、生粉及生薑等調料,拌勻後入籠蒸熟,即可食用。魚糕所取魚肉一般都是魚背上的白肉,這樣製成的魚糕吃起來才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相傳是一位姓董的孝子發明的。董孝子母親生病,不能進食,他將麵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做成糕點,母親聞到香味,吃了後身體康復,這就是桂花董糖,傳開之後外地人對「董糖」二字意義不解,改名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食用還能夠止咳潤肺,深受當地人喜愛。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用孝感特製的酒麴——風窩酒麴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製成的。因為選料考究、製法獨特,成熟的孝感米酒米散湯清,色澤如玉,蜜香濃鬱,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孝感米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成分,飲用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當地產婦和婦女經期喜歡用米酒製作雞蛋醪糟,是方便、便宜的營養佳品。
【公安牛肉】
公安牛肉也叫「牛肉爐子」,是湖北荊州的美食,北到襄樊、南陽,南到常德、衡陽,東過武漢、九江,西到恩施、宜昌,都頗有名氣。公安牛肉其實是當地人對「牛肉火鍋」的統稱,有牛三鮮,牛雜,純牛肉,牛蹄筋,黃金管五種火鍋,是典型的地方特色菜餚,肉質緊實,不腥不燥,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公安縣是長江上一個重要碼頭,碼頭工人工作一夜後喜歡在早上收工時聚在一起喝上幾杯酒,吃著火鍋。慢慢形成了喝早酒,吃火鍋的習俗,牛肉火鍋已經成為公安人最為惦念的家鄉味,無論走到哪裡,總是忘不了家鄉的「牛肉爐子」!
【宣恩火腿】
宣恩火腿,湖北省宣恩縣特產。宣恩火腿沿用中式火腿傳統工藝,結合土家苗寨醃臘技術精製而成,選料考究,工藝獨特,質量上乘,歷史悠久,與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雲南宣威火腿並稱為「中國四大名腿」。宣恩火腿形似「琵琶」或「竹葉」,爪小骨細,肉質細嫩,皮色黃亮,瘦肉紅似玫瑰、脂白有光澤、氣味鮮香宜人、滋味濃鬱,具有鮮、嫩、香等特點,長期以來一直以營養豐富,肉質滋嫩,油而不膩,香味濃鬱著稱於世。
【黃州燒梅】
黃州燒梅是湖北黃岡的特色傳統名點,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配料精、製作細,上似梅花,下似石榴,所以也叫石榴燒梅。黃州燒梅餡芯以肥肉、熟饃、桔餅、花生、葡萄乾、冰糖、桂花、紅綠絲等製成;用薄麵皮包餡,封口處呈梅花形,所以得名。黃州燒梅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每逢迎親嫁娶,歡度節日,黃州人總喜歡做燒梅,辦「燒梅酒」,燒梅是黃州人待客的名點。
【雲夢魚面】
雲夢魚面是湖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吃之一,採用鮮魚除去內臟、魚鱗、頭尾、骨皮,絞成肉漿,與上等麵粉、包穀豆粉、鹽、純鹼、清水攪拌均勻,壓成薄麵皮,上甑蒸熟,取出攤晾,摺疊切絲,曬乾裝盒,便可以貯存攜帶。食用方法多樣,可煮可炒可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據傳,在清道光年間,一家布店的老闆聘請了一位著名廚師製作魚面,廚師剔去活魚中的骨頭,剁碎魚肉,將碎魚肉與麵粉和各種調味料混合,精心製作魚肉成麵條,美味的魚面吸引了許多顧客到布店,大大改善了它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