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中國心身醫學發展態勢 展望心身同治絢麗明天

2021-01-08 騰訊網

一位農村老太太,從縣裡到市裡再到省會醫院,輾轉就診8年,就是看不好「肚子疼」,腹痛發作時她蜷成一個球,苦不堪言。最後她找到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袁勇貴教授,被診斷為心身相關障礙。經過心理疏導和藥物調整,僅僅2周,病人的肚子不疼了,腰板也直起來了。追溯病因,8年前與人吵架時一句「沒兒子」的傷人的話,竟然是多年腹痛的元兇。為什麼一句傷「心」的話帶來如此嚴重的「身體」疾病?為什麼心理治療竟能如此奏效?這,就是心身醫學心身同治的魅力。

這樣的病人在綜合醫院各專科比比皆是,卻並不都能幸運地被正確診斷和施治。近期,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組織制定的《烏靈膠囊在心身相關障礙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於《中華內科雜誌》。為了更好地了解心身醫學,中國醫學論壇報近日採訪了《共識》的執筆專家、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袁勇貴教授和《中華內科雜誌》編輯部主任兼副主編侯鑑君女士。

袁勇貴 教授

侯鑑君 主任

心身醫學在我國正在越來越多地被接受

侯主任介紹,心身醫學是研究心理因素與人類生理健康及疾病關係的學科。20世紀30年代起源於歐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才宣告成立。幸運的是,近年來我國對心身醫學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此次新冠疫情期間,從管理層到醫生都對心身疾病高度重視並積極應對,大量心理醫生奔赴抗疫第一線,對抗疫人員和患者開展心理疏導。

袁教授介紹,心身同治的理念在中國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國內成立了多個學術機構致力推廣心身同治和心理治療,國家層面的如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心身醫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分會以及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等,不少省市甚至縣級醫學會也成立了相關學組。很多綜合醫院醫院都在推行「陽光醫院」,對病人的心身狀態進行評估和積極幹預,心身聯合會診比例在明顯提高,臨床各專科醫務人員識別心身醫學疾病的能力普遍提升。越來越多的臨床非心理專科的專家在各種學術會議上推廣心身同治理念,不只是三甲醫院,基層社區醫院、鄉鎮醫院的醫務人員也開始積極參與心身醫學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心身醫學與跟臨床各學科聯繫緊密,尤其是心臟內科、消化內科和神經內科等。有鑑於此,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已經成立了21個專業學組,跟臨床大多數科室建立了聯繫,以加入疾病診療MDT團隊、陽光醫院活動、參與會診、對綜合醫院醫生進行心身醫學培訓等多種形式,在多學科的疾病診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介紹,當前很多醫院的雙心疑難病例會診都有心身醫學專家參加,侯鑑君主任稱,第一次看到胡大一教授的雙心門診,領略從軀體健康拓展至身心健康的治療理念時,有「豁然開朗」之感。此外,河北中醫藥大學的眩暈MDT團隊長期與心身醫學科合作,東南大學中大醫院的乳腺外科和肺小結節MDT團隊等也有心理科醫生參加。

加強學科和人才建設是心身醫學面臨的主要任務

據專家們介紹,我國當前心身醫學最大的不足是對學科的知曉度很低,專業隊伍供求不平衡。很多患者因為不肯承認心理問題等多種原因不願意去精神科就診,註冊精神科醫生不足4萬,而臨床病人中約50%~60%有心身醫學專科診治需求,醫療資源遠遠不足。尤其是在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對心身疾病知之甚少,即使認識也因不掌握相關診治技術而無法施治。解決供求不平衡最快捷的辦法是兩條腿走路,一部分工作由專科醫生來承擔,一部分由臨床各專科的醫生來承擔這。因此,當前心身醫學最迫切的任務是加強專業隊伍培訓。通過努力,使得臨床各專科醫生取得心身醫學科的執業資格,滿足我國當前對心身同治的巨大需求。對於基層醫生來說,通過培訓,至少使他們能夠認識心身疾病,及時正確轉診。

袁教授介紹,中華醫學會一直在積極推進心身醫學的學科發展,希望心身醫學從當前從屬於精神病學能夠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學科。目前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已經提出了心身醫學人才培養的方案,將分批對臨床各專科對心身醫學感興趣的醫生系統進行心身醫學初級、中級和高級培訓,並對合格者頒發執業資格。同時,學會也會大力開展對公眾的科普宣傳,通過健康宣教使公眾股對心身醫學有所認識,主動求診。

中醫藥是我國心身醫學發展的一顆明珠

中醫對心身醫學一直非常關注,很早就已經強調心身同治的理念,與心身醫學推動的心身同治的理念是一致的。當前國家對中醫學加大投入,以及國人對中醫中藥治療較高的接受度,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中醫在在心身醫學領域將會擁有更大的舞臺,更好地推動我國心身醫學的發展。

新近《共識》的發布就是中醫在心身醫學領域進展的一個寫照。袁教授指出,《共識》的發布將會有力推動心身同治理念的推廣,提升臨床各專科醫生對心身同治的理解,是心身醫學領域的一個利好消息。《共識》的發布也會促進 烏靈膠囊的臨床應用,《共識》中所有烏靈膠囊臨床應用的數據都有研究可循,將促進更多的醫生認識和認可烏靈膠囊的療效,進而關注心身醫學,更多地實踐心身醫學。袁教授還建議,烏靈膠囊後續應加強基礎研究,從神經遞質、免疫內分泌等多角度深入明確其作用機制,同時通過更多應用探索其最佳劑量和療程,以及從社會經濟學角度開展烏靈膠囊對生活質量、醫療負擔和患者依從性等的影響的研究。

侯鑑君主任也介紹,《中華內科雜誌》未來會加強對心身醫學的重視和更多給予報導,並與學會加強合作,通過對《共識》的解讀等推廣活動,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幫助更多臨床醫生理解和應用《共識》指導臨床實踐。她還指出,《中華內科雜誌》的使命是提升臨床內科醫生的專科知識和技能,未來,雜誌將會選取心身問題相對較多的心內科和消化內科等學科,深入挖掘臨床資源和典型病例,幫助臨床醫生更好認識和理解心身疾病。

心身醫學的發展給我們目前的疾病診療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在臨床各學科的深入發展將使更多民眾獲益。兩位專家在採訪最後呼籲專業人士通過大眾媒體、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加強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對心身醫學的知曉度,助力早日實現健康2030年的偉大目標。

(中國醫學論壇報社 博才/國平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守護心身健康,共譜心身同治健康新篇章
    2020年8月29日,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辦的「靈愈心身 · 絢彩中國」中國心身醫學高峰論壇隆重召開。 但目前臨床上仍有大量的心身相關障礙患者就診於綜合醫院非心理專科,未能得到合理診治,心身醫學依舊任重道遠。未來,《中華內科雜誌》將與心身醫學分會配合,對心身疾病給予更多關注,為實現健康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廣州舉行
    1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與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和廣東省醫學會行為與心身醫學分會共同主辦,廣東省人民醫院承辦,主題為「心身整合醫療,促進全民健康」的「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全國心身醫學學術論壇」在廣州召開。
  • 專家指出,心身醫學發展任重道遠—新聞—科學網
  • BNA2016專訪薛蓉教授:心身醫學—從心關愛 揚帆起航
    會後,薛蓉教授接受了丁香園的專訪,主要內容有:心身醫學的發展現狀及取得成就,影響心身疾病的主要因素,以及與大家分享了神經科主要的心身疾病和治療經驗。圖 薛蓉教授在 BNA 年會上做精彩學術報告心身醫學:醫學模式的轉變近十年在我國逐漸從傳統的生物學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學模式,心身醫學及整合醫學的發展非常迅速。
  • 大醫夢之隊 | 打磨「精專」心身醫學 四川省醫守護患者另一顆心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主任周波回憶,當時很多醫生擔心,在醫院增加「精神病房」會影響其他患者。因為人們潛意識裡,將精神疾病與「瘋子」劃等號,同時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醫生也有羞恥感。這也恰恰是阻礙中國心身醫學發展的重要因素。早在1977年,美國學者便提出心身醫學的概念,即生理、心理和社會是一體化,醫學既要關心患者的生理,也要關心其心理。
  • 「第二屆中國睡眠與心身醫學論壇暨睡眠障礙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
    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醫學部睡眠醫學中心、中國睡眠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睡眠與心身醫學論壇暨睡眠障礙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培訓班」於2015年7月2-4日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成功舉辦。,加深國內外同行科研成果和新技術、新方法在睡眠和心身醫學領域的深入應用,促進我國睡眠與心身醫學相關專業的科研、醫療、醫技和護理水平的提高。
  • 隨州市中心醫院精神科心身醫學病區開科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徐敏)7月28日,隨州市中心醫院精神科心身醫學病區正式開科。當天上午精神科心身醫學病區舉行了簡短的開科儀式。據介紹,心身醫學病區是在當今醫學模式由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的基礎上成立的開放式病房。
  • 我在越南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每當想起這首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張明敏的成名曲,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如今身在海外,共鳴更強烈:當時他穿西裝,西裝由西方國家流入,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但是,在骨子裡,他的細想和所受的教育是純正的中國的。所以,在衣著上雖然穿西裝,骨子裡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中國人。時光過去三十多年,當年風華正茂的張明敏也快變成小老頭,卷著大陸賺的財富到了美國,過起真正穿洋裝喝洋酒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言,唯一不變的,是他的那顆中國心!
  • 醫學心理學每日一練: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
    在任何的醫學考試中,醫學心理學都有所涉及,每年佔據了相應的比例,是絕大多數同學們不熟悉的內容,故十分容易失分。其中第五節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是考試的重點。這個章節大家對相關概念都比較陌生,記憶起來十分不容易,這也是考試的難點所在。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
    快來一起學習吧~ 下面給大家分享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招考信息】【報考指導】【閱讀資料】心身疾病或稱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軀體功能性障礙。心身疾病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
  • 健康界探門診1 | 陌生又關聯你我的心身醫學科
    與綜合性醫院不同,精神病專科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保華表示,除了抑鬱症這類可能較有患病意識的患者,其他大部分心身疾病都要求患者家屬陪同問診,醫生通過患者家屬的陳述可以更深入了解患者的真實病情。問診:區別於常見專科這一行四人是來複診的。
  • [華西心理衛生中心]心身醫學與臨床心理學專項進修招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秉承百年華西精神,以推廣心理健康的理念,維護心理健康狀態為己任,在制定為社會人群提供全方位、專業化、規範化、個體化的服務的同時,立足專業教學、科研、臨床為一體的進修,是創建更適合中國文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醫療機構,為滿足臨床需求而設立了獨特的醫療人員進修體系。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的治療
    快來一起學習吧~ 下面給大家分享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的治療【招考信息】【報考指導】【閱讀資料】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發病、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如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和腸道易激症候群等。
  • 洋裝雖然穿在身,你心還是中國心嗎
    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科學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發展,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祖國母親沒有適合他們發展的土壤。當然這拋開了一個人的政治思想,拋開了他靈魂深處的東西。今天虎子來和大家說說「懂語文」這三位國家培養的科技人才,他們至今選擇留在國外發展,而且加入外國國籍。
  • 【特色專科】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心身醫學科
    △心身醫學科合影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心身醫學科始建於2018年,科室秉承心身同治理念,開創生物
  •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制定《疫情應激的焦慮抑鬱狀態中醫心...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制定《疫情應激的焦慮抑鬱狀態中醫心身治療專家指導意見》 2020-03-26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張明敏的心依然是中國心
    1984年的春晚舞臺上,出現了一個來自中國香港的年輕人,一曲《我的中國心》從此紅遍大江南北,張明敏這個名字也從此被大陸人民所熟知。張明敏,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1983年2月,香港青年聯合會要錄一首愛國歌曲,名叫《我的中國心》,但當時香港演藝界肯唱國語歌的大牌歌星少之又少(覺得「國語歌」土),又完全是公益性的,所以找到張明敏,張明敏覺得自己一個無名小輩,無所謂,就去了。他一唱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首歌,後來他拿這首歌作為主打錄了一盒磁帶投放市場,但沒什麼反響。
  • 推動轉變醫學模式,促進心身醫學發展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張藍溪 靳婷) 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全國心身醫學學術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  會上,提到了精神健康和冠心病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其實,非傳染性慢性疾病都與精神健康有著類似的關聯,這就是現代心身醫學這個新學科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世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疾病譜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為主轉變為由社會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為主要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即心身疾病。「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表示,我國成年人中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約17.5%,由精神障礙造成的疾病負擔佔所有非傳染性疾病負擔的13%。」
  • 獨立醫學實驗室的發展及展望
    隨著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對二代測序儀和試劑盒的準入,獨立實驗室發展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事實上,提供第三方商業服務的獨立醫學實驗室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初具規模,本專題為大家回顧獨立實驗室的國內外發展以及未來展望。
  • 2020年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進修生招生暨全國心身醫學高級研修班招生通知
    2020年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進修生招生暨全國心身醫學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