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春晚舞臺上,出現了一個來自中國香港的年輕人,一曲《我的中國心》從此紅遍大江南北,張明敏這個名字也從此被大陸人民所熟知。
張明敏,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自幼喜歡唱歌,一直想成為一名歌手,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在22歲那年獲得過一次全港業餘歌唱大賽的冠軍,曾在198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以民歌手形象出現在舞臺上,但始終無名氣。
1983年2月,香港青年聯合會要錄一首愛國歌曲,名叫《我的中國心》,但當時香港演藝界肯唱國語歌的大牌歌星少之又少(覺得「國語歌」土),又完全是公益性的,所以找到張明敏,張明敏覺得自己一個無名小輩,無所謂,就去了。他一唱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首歌,後來他拿這首歌作為主打錄了一盒磁帶投放市場,但沒什麼反響。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港澳臺歌手是還沒什麼人大陸發展的,更別說登上央視春晚了,張明敏第一個吃螃蟹的,當時可謂是一夜成名。
上世紀80年代初,張明敏在香港錄製《我的中國心》。這首歌的詞作者是黃霑,曲作者是王福齡。回頭看,這首歌從作詞作曲到演唱,都是香港同胞的創作,其真摯的歌詞、鏗鏘的旋律,寫就的是對祖國的深情與熱愛。
1984年,張明敏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演唱這首歌,很快風靡大江南北,更在海外華僑中引發強烈反響。也正是那次春晚亮相,讓張明敏為華人世界所熟知,他溫潤而有力的歌聲激起幾代人的共鳴。
這首《我的中國心》能夠登上1984年的春晚,還有一段頗為曲折的過程,央視在1983年舉辦春晚後受到社會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1984年的導演黃一鶴為使節目再上一個臺階,在香港將要回歸的消息啟發下,提出了能否邀請香港演員參加春節晚會。
黃一鶴和節目組來到深圳,卻無意中在深圳的一輛中巴車上首次聽到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節目組經新華社駐香港分社協助,聯繫上張明敏,那時,張明敏是香港九龍一名普通工人,在香港樂壇只能算三線歌手,是著名音樂人戴思聰的弟子。
節目組輾轉聯繫到了張明敏本人,面對春晚的邀請,他糾結了很久,最後是身為華僑母親說服了他。1984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是內地和港臺演員的第一次合作,張明敏以真摯歌聲唱出《我的中國心》,感動了無數人。
不過,當年唱國語歌的人在香港市場狹窄,在內地走紅的張明敏回到香港依然無聲無息。為了生活,他只能又回到電子表廠當工人,未能繼續自己的音樂事業,唱歌只是他的副業。經過多年的打拼,如今55歲的張明敏已是香港一家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他還在香港開辦了一家張明敏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擁有一間1000平方米的「敏club」,他稱要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身於文化娛樂事業,用歌舞文化娛悅大眾。張明敏曾經深有感觸地說:「我想我的人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大的變化,全憑一首《我的中國心》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