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華人的最後倔強,客家人歷經風雨,依然堅持中國的傳統文化

2020-12-15 實事文史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這是張明明在20世紀80年代演唱的《我的中國心》。世界上任何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可以聽到這首歌。雖然中國人離開了家,但他們仍然依戀著祖國。

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是中國的血液,沒有改變他們的中國人的心。全世界的中國人仍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思念。如今印度只有大約2000名中國人,其中客家人最多。客家在印度歷經千辛萬苦,但仍在風雨中堅守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楊太釗——第一個印度客家人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在幾千年前就有過文化交流。佛教在西漢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唐太宗時期,玄奘到天柱取經。然而,當時並沒有中國人生活在印度,直到現代,中國人才正式在印度定居。

隨著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不斷擴張,加爾各答逐漸成為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首都。現存最早的關於印度華人的記載是楊太釗。當「恩寵號」在孟加拉灣遭遇風暴,漂流到加爾各答時,他正在船上。於是,楊太釗就定居在加爾各答。他不僅是第一個在印度定居的中國人,也是第一個在印度定居的客家人。

皮革生意的輝煌,印度客家人的世外桃源

客家人起初只是在印度當鞋匠,印度教的傳統觀念中認為牛是聖物,因此印度人不願意去宰殺牛,所以皮革的生產在印度一直被認為是異類的工作。但是中國的客家人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智慧的客家人就在印度建造了華人的"皮革天堂"。

剛開始,印度華人只能從非印度教徒那裡購買皮革。其後,隨著客家人手藝越來越精湛,他們能夠自己生產皮革。

上個世紀70年代,客家人生產的皮革遠銷歐洲,皮革生產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80年代中期的時候,印度的客家人在印度的皮革廠已經達到了300多家。

印度加爾各答

客家人來到加爾各答後,由於民族、語言、文字、膚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與加爾各答人長期分離。客家皮革也大多銷往海外,很少與當地印第安人有直接接觸。

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是印度加爾各答的塔巴村,這個村子在印度官方地圖上被忽略了,處於自治的閉塞狀態。

客家忙於製革,與外界隔絕,直到20世紀60年代塔巴還是世外桃源。但這種安慰在20世紀60年代破滅了。隨著印度皮革工業的蓬勃發展,客家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中國精神

中國文化已經傳承了5000年,在這段時間裡,人們形成了一種認同感和凝聚力。中國人民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放棄對祖國的認知和記憶。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多麼危險,中國人心中始終有中國情結。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客家人已經在印度生活了200多年。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仍然堅持中國的傳統文化。隨著印度華人數量的減少,客家人將來也會逐漸離開印度。然而,即使印度只剩下一個客家人,中國傳統文化在印度的傳承也依然不會被切斷。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祭祖大典 那麼你了解什麼是客家人和客家文化嗎? 客家人是一個具有華夏族特徵的漢族分支,也是漢族分布較廣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向來被公認為中原漢族客居南方的一個民系,該民系分布於南方各地,如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省份,近代亦有些回遷陝西、河南定居。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為華夏曆經歲月之瑰寶。
  • 四川客家博物館:客家人,中國古代漢族文化的重要繼承者
    通過上一期,我們知道了客家人為什麼又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但說客家人是最「純正」的漢人,這當然有失偏頗,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哪個民族是「血統純正」的。但客家人確實保留了古代漢族人的語言、習俗等諸多特點,因此客家文化成為近幾年的一個熱點。
  • 「客家之最」身為梅州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華人共和國(客家人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客家人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7年,在今印尼的加裡曼丹島誕生,由廣東梅州客家人羅芳伯建立。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釀豆腐久負盛名,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是中原傳統飲食習慣與遷徙地特殊產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食品。
  • 19條客家之最,身為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客家釀豆腐家釀豆腐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釀豆腐久負盛名,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是中原傳統飲食習慣與遷徙地特殊產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食品。客家現存最古老的圍龍屋興寧東風九廳十八井客家圍龍屋始於唐,目前圍龍屋保存下來的大多數以明清為多。興寧九廳十八井是三層圍龍較大型圍龍屋,始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編者按: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既源於中原傳統服飾,又融合了當地居民服飾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兼容並蓄的態度。歡迎關注「書友文心」,共同交流。人們常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 人物|這位梅州客家人,厲害!
    從梅州的祖屋回憶起,到祖輩漂洋過海定居模里西斯的經歷,再到自孩提時代起,一遍遍聽父輩講述的家鄉故事… 跟隨王純萬大使的思緒穿越百年歲月,華人歷經艱辛在異國他鄉,生生不息的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浮現在眼前。 經過幾代人耕耘,王純萬家族已深深紮根於模里西斯。但無法割捨的鄉愁時代相傳,相濡以沫。
  • 壇載厚重,鼎鑄輝煌丨客家人如何在東南亞開埠辦學,弘揚中華文化
    客家人移居南洋後,逐漸成為當地經濟繁榮的支柱,大力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並與各國人民一道,將東南亞的整體面貌變得越來越好。於是,客家人開始了古代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定居於我國南方各省。在其後的數百年裡,歷經唐末黃巢起義和南宋高宗南渡,客家人終於成為漢族民系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他們集群聚居於閩、粵、贛一帶,立足成家、安身立命。
  • 洋人眼中的客家人
    客家是中國最優秀的民族,他們原有一種自信與自傲之氣質,使其能自北方胡騎之下,遷到南方,因此,他們的愛國心,比任何一族為強,是永遠不會被人徵服的。 氣候又受到海洋交通環境之影響,養成一種島國人民之熱血與精神……翻開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是與客家人無關的。
  • 此美洲國家華人地位很高,客家人曾擔任總統,華族十分富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蘇利南為五大族群,其中華人正是其中之一,在舊版的蘇利南國旗上以五顆不同顏色的星星作為象徵,其中黃色代表是中國人後裔。蘇利南華人是蘇利南人的一小部分,華人大約有40000名。多數蘇利南華人認為他們的祖籍是廣東客家人(東莞、惠陽或寶安)。廣東鶴山的客家人也有一小部分。
  • 走進雲水謠,探尋客家人的遷徙奮鬥、四海為家
    雲水謠,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境內,這裡有靈山碧水、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承載著客家人的遷徙奮鬥、四海為家。今天我們走進雲水謠,觀賞奇樓美景,感受客家文化的深遠淵源。雲水謠景區包括雲水謠古鎮、和貴樓和懷遠樓三個景點。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我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洛陽——客家人的根親文化聖地
    洛陽不僅是華夏文明的中心,更是客家人刻骨銘心的根親文化聖地。「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家」,客家文化與河洛文化有血緣和地緣上的聯繫是大家的一致共識。位於河洛大地中心位置的洛陽是客家始祖最初主要的遷出地,加上受當時洛陽都城地位的影響,洛陽因而成為客家人魂牽夢縈的故鄉。  第一,洛陽是客家人最初主要的遷出地。
  • 印度「唐人街」慘遭拆除?眾多華僑無家可歸,希望中國接他們回去
    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是華人華僑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聚居的場所,也是一種歷史見證。這裡的房屋大都比較古舊,建造風格極具中國氣息,而且這裡保留著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和華人社區習俗特點,在唐人街你能感受到濃鬱的中國氣氛,每年農曆春節都有熱鬧的舞獅和舞龍表演。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圖/《中國語言地圖集》其實,「客家」這個名稱是很晚才出現的,到清代嘉慶年間依然沒有「客家」一說,當時廣東本地人只是把那些南下定居的北方人稱為「客」「客人」「客民」,以區別於本地人。用今天話來說,「客」就是「外地人」,是一個不太光彩的標籤。
  • 厓系客家人,厓講客家話!
    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有五千萬分布在中國南方各大省市而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客家人,是第一批深圳人客家人的歷史非常艱辛兩千多年來,客家人背井離鄉親歷過5次大遷移,遠離故土「客而為家」就是客家客家人以家族為中心,重視血脈關係將其視為重要的傳統和信仰
  • 中國潛伏在印度的神秘力量竟然是…… 花椰菜、炒麵!
    印度並不是華人最愛的移民國家,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兩國在文化和生活習慣上多有不同,互相似乎都難以適應。當華人向外擴張,在南洋乃至歐洲都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時,前往印度的華人卻屈指可數。莫臥兒帝國晚期,第一批客家人終於艱難地從中國西南出發,跋涉到了印度東部的大城市加爾各答。
  • 歷經兩千年,她依然光彩奪目
    歷經兩千年,她依然光彩奪目 2019-08-28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
  • 印度尼西亞華人歷史文化
    印度尼西亞華人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上,人口的大規模遷徙時有發生,我們耳熟能詳的有闖關東、走西口等等。但對於閩粵一帶的中國人來說,他們的祖輩更為熟悉的人口遷徙叫做「下南洋」。「下南洋」這場跨越了幾個世紀的人口大遷徙,造就了海外華人這一特殊群體。而華人這也正是我們此篇推文的介紹對象。
  • 李光耀:如果印度沒法崛起,那麼亞洲必將湮沒
    日本固然強大,但日本也是依附於美國的強大,而且考慮到二戰以及中國在未來的影響力,日本這個狡猾的國家當然會選擇跟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韓國倒是一桿不錯的槍,但韓國自身實力有限;以色列也足夠強大,但以色列位於西亞,無法影響到東南亞。從大局考慮,印度是最合適的人選,從亞洲均勢平衡的角度考慮,想要制約中國的強大,印度必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