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咖啡:賣杯子的咖啡巨頭

2020-12-16 青年參考

  在外行人看來,綠山咖啡的名頭跟星巴克無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這家公司4年來股價漲了9倍,遠超星巴克。

  綠山咖啡的K杯生意已超越咖啡!與星巴克售賣「品位」不同,綠山咖啡賣的是更實在的東西——除了品類豐富的咖啡,還有克裡格單杯咖啡機以及跟它配套的咖啡K杯。今年前3個季度,K杯的銷量已達6.83億個!

  K杯是什麼

  「為什麼一次要衝一壺咖啡呢?我每次只喝一杯。」這是克裡格公司創始人彼特·卓根和約翰·斯裡文的名言,這一想法促使他們發明了一次只衝一杯咖啡的克裡格K杯包裝(K杯:杯內有濾紙,咖啡裝在濾紙與杯口之間,上面用鋁箔蓋封口)。

  為與K杯這種包裝形式相配套,克裡格公司開發了單杯咖啡機。把K杯放在咖啡機裡,一分鐘後,一杯香氣撲鼻的咖啡就出現在你面前——不用磨咖啡豆,不用稱量,不用清洗,杯底無殘渣,每次正好衝一杯。

  這樣的咖啡機每臺賣100美元左右,24個K杯裝咖啡共賣12美元,合50美分一杯,售價只有星巴克的十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真正讓K杯和克裡格咖啡機走紅的,不是克裡格公司的創始人卓根和斯裡文,而是綠山咖啡的鮑勃·斯蒂勒。

  一杯咖啡的奇遇

  1980年的一個下午,美國佛蒙特溜冰場上,一位男士正在消磨時間。此人正是鮑勃·斯蒂勒,他剛剛賣掉了自己的家傳捲菸紙生意,正在琢磨有錢了怎麼花。

  在溜冰場的壁球館,他遇到了剛剛開張的一家咖啡店老闆,後者熱情邀請斯蒂勒到自己的夫妻店喝杯咖啡。

  「這絕對是我這輩子喝到的最美味的咖啡!」斯蒂勒太喜歡這種咖啡了,於是纏著這對夫妻要買他們的店。在斯蒂勒的軟磨硬泡和洶湧的價格攻勢下,那家小店最終被他收入囊中。

  「狂熱」是點燃成功的星火,這話一點兒沒錯。斯蒂勒敏銳地看到,在美國,沒有人能拒絕一杯質量上乘的咖啡。

  1981年,綠山咖啡烘焙公司在佛蒙特正式成立。

  斯蒂勒開始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雖然是「二次創業」,資金不成問題,但畢竟隔行如隔山,一個做捲菸紙生意的後生要在咖啡領域立足可不容易。交學費是必須的,最初的3年裡,斯蒂勒的損失高達百萬美元。這個倔強的人不會白交這些錢,他很快確定了「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向高端市場遷移,出售高品質咖啡豆。80%的利潤來自20%的消費者,這個道理並不高深。這種高品質追求雖然使斯蒂勒在短期內喪失了一些低端市場,卻為他創造了一些想不到的機會。

  第二步:1986年成立環境督導委員會,為綠山咖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產生助力。

  第三步:專注於流水線生產,並把一些現代理念引進公司。1989年,斯蒂勒為咖啡烘培花費3萬美元安裝了電腦系統,使得每個咖啡豆都有最佳風味。其條形碼和庫存跟蹤技術提高了咖啡豆的銷售額,保持了零售店庫存的新鮮。通過在製造和會計管理方面引進IT系統,斯蒂勒提升了企業與供應商及分銷中心的溝通效率,為綠山咖啡與大型連鎖店合作提供了可能。

  1993年,綠山咖啡的銷售額達1000萬美元,分店開到了第9家。綠山公司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開闢自己的戰場

  20世紀90年代中期可謂星巴克的天下,這個大傢伙幾乎主宰了整個美國咖啡零售業界。

  自怨自艾不是斯蒂勒的作風。「為什麼要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走一樣的路?我要開闢自己的戰場!」

  一次,斯蒂勒聽到一位員工抱怨:每次去客戶公司都要被迫喝難以入口的速溶咖啡。當時他仿佛被什麼電了一下,靈光一閃:「為什麼不把我們的美味咖啡賣進辦公室?」

  斯蒂勒立刻著手跟辦公用品供應商史泰博談合作。1997年,綠山咖啡進入史泰博北美600家辦公用品超市,並進入其郵購目錄,通過這個渠道輸送超過45萬公斤的咖啡。

  斯蒂勒的嗅覺果然敏銳,大多數企業都很樂意和綠山咖啡合作,因為這有利於避免員工以「辦公室咖啡太難喝」為由到外面去喝咖啡。時至今日,綠山2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來自直接向辦公室銷售咖啡。

  有了史泰博這類合作夥伴,斯蒂勒的底氣比以前足多了。1998年,他做出了一個壯士斷腕式的決定——關閉旗下所有零售咖啡店,調轉船頭跟批發商合作。

  深諳「渠道為王」道理的斯蒂勒再次出發,這次他盯上了埃克森美孚加油站和Stop & Shop便利店。這些被星巴克這樣的大牌咖啡製造商忽略了的顧客,在斯蒂勒眼裡比金子還珍貴。斯蒂勒最初的高端戰略現在發生了良性裂變:高品質的咖啡產品為他進入美孚品牌的便利店提供了機會,畢竟,一些商店和餐館願意為高品質支付更高的價格。

  2001年,綠山咖啡擊敗了其他11家咖啡公司,與埃克森美孚籤署了為期5年的合同。2003年12月,Stop & Shop在其300多家便利店裡擺上了綠山咖啡。

  在進入這些渠道前,1998年,斯蒂勒做了一件對今後影響重大的事——投資生產單杯咖啡機和K杯的克裡格公司,成為其第一個合作夥伴。

  進入批發渠道後,綠山咖啡的價格大幅降低,走加油站、便利店這種平民化的路子,進一步擴大了綠山的影響力。人們發現,美味的咖啡不再需要在咖啡店裡正襟危坐地品嘗,它成了隨時隨地的享受。

  首戰告捷,斯蒂勒沒有高枕而臥,而是開始跑馬圈地——超市、旅館、機場、火車站都成了他做生意的場所。

  K杯賣瘋了

  有了成熟的批發網絡,斯蒂勒開始開拓另一個機遇,將手伸向了克裡格的單杯咖啡機和K杯。

  2006年6月,綠山咖啡以前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即1.043億美元,收購曾經的合作夥伴克裡格公司的全部股份。此後,斯蒂勒鎖定了單杯咖啡機市場,將業務分為兩大塊:綠山咖啡和克裡格咖啡機。

  這一行動創造了不小的商業奇蹟——2008年綠山的K杯銷量首次突破10億個,今年前3個季度累計銷售量已達6.83億個。

  咖啡機按照成本價出售,收取K杯的授權使用費。消費者購買克裡格咖啡機,就會連續購買K杯,K杯的授權使用費是每杯0.064美元。銷售6.83億個K杯,授權收入是4371萬美元。此外,斯蒂勒允許其他咖啡、茶或熱可可生產商採用K杯包裝,在克裡格咖啡機上使用,他們只需為此向綠山支付權益金每杯6美分。

  K杯把咖啡以外的飲料納入了自己的體系,斯蒂勒開始圖謀更大的市場:讓K杯進入肯德基在美國東部的500家店、籤約沃爾瑪超市和亞馬遜網站等跨國渠道……

  如今,綠山咖啡和星巴克已不再是十幾年前的小弟跟帶頭大哥的關係了。事實上,綠山咖啡4年來股價漲了9倍,已遠超星巴克。星巴克的擴張受累於選址、配送和管理,K杯的擴張卻似乎更簡單,甚至可以像病毒一般複製。

  (::《商界》雜誌)

相關焦點

  • 賣杯子的綠山咖啡
    28元一杯的咖啡並不便宜,但李曉依舊天天排隊買咖啡。說不上為什麼,可能是受星巴克標榜的白領文化的 吸引,又或者是現磨熱咖啡的口感實在讓人難以抗拒。直到克裡斯蒂娜到上海出差,李曉才知道原來在大洋彼岸有一種咖啡叫綠山咖啡,有一種杯子叫K杯。於是, 綠山咖啡引出了中外兩個咖啡愛好者的一段對談。 K杯?! 克裡斯蒂娜到公司的第一天,李曉在茶水間遇到了埋頭找東西的她。
  • 綠山咖啡:賣杯子的咖啡巨頭!
    綠山咖啡的成長史,簡單地可以概括為「前期賣習慣,後期賣標準」,它的商業模式從文字上看,並沒有太多的高深,甚至算不上原創,但是精髓卻在於其能夠借力渠道和「標準」的地位迅速地將收益範圍最大化。  賣咖啡,還能有和星巴克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嗎?有,綠山咖啡!
  • 綠山咖啡:賣K杯的咖啡巨子
    在外行人看來,綠山咖啡跟星巴克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實際上,它是去年全球增長速度第二快的企業,收入超過13億美元。其股價在這四年也狂飆了九倍,遠超行業老大星巴克。  除了「品味」,還賣杯子  與星巴克只賣「品味」不同,綠山售賣品類豐富的咖啡之餘,還賣名叫克裡格的單杯咖啡機和跟它配套的咖啡杯 K杯。  「為什麼一次要衝一壺咖啡呢?我每次只喝一杯而已。」這促使克裡格公司創始人彼特·卓根和約翰·斯裡文發明了一次只衝一杯咖啡的克裡格K杯包裝。
  • 《歡樂頌》裡安迪最愛的綠山咖啡是什麼鬼?
    所以這個意思是,只有這一小片地方產的咖啡才叫藍山咖啡。一般說的是產地。◆ ◆ ◆ ◆ ◆ 綠山咖啡綠山咖啡1981成立於美國,199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來被德國財團以139億美元收購。綠山咖啡主要業務是生產克裡格(KEURIG)咖啡機和配套的K杯咖啡。所謂「K杯」是綠山的專利產品,是一個外表像紙杯的容器,裡面有一個小一點的紙杯狀的滲透裝置,只能滲透液體,上面用鋁箔蓋封口,以保證咖啡香味不會散發。當初,綠山咖啡的創始人就是受到員工的啟發,想讓咖啡進入辦公室,極大方便人們的使用。後來開發的「K杯」,則是這個願望的體現。而且它的獨特設計又極大保存了咖啡的香味,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
  • 「咖啡界的利樂包」易主,德國財團139億美元收購綠山咖啡
    根據交易條款,綠山咖啡股東手中每股股票將可獲得92美元現金,較上周五收盤價51.70美元/股溢價78%。綠山咖啡股票盤前一度暫停交易,恢復交易後暴漲近76%。受讓方JAB董事長貝克特在通報中稱,綠山咖啡代表著向著締造一個全球咖啡平臺邁出了主要的一步,該公司有獨特的高端咖啡品牌以及新的飲料分調技術,例如K杯咖啡機。
  • 星巴克賣杯子賺的錢,可能比咖啡還多
    咖啡是星巴克的靈魂,杯子是星巴克的聖器。這是毛毛的第416 次推送還記得之前刷屏的星巴克貓爪杯大戰嗎?為了一個杯子,弄潮兒徹夜排隊、打架哄搶輪番上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星巴克做杯子已經有22年歷史了,硬是靠著杯子這門生意,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更成就了咖啡文化之外的杯子文化。以至於網上流傳著有趣的說法:咖啡是星巴克的靈魂,杯子是星巴克的聖器。
  • 星巴克繼貓爪杯之後,又推出「情侶杯」,顧客:賣杯子還是賣咖啡
    每到這個節日很多的快餐店,比如說麥當勞,肯德基裡面都會推出情侶套餐,有一年情人節的時候,我和朋友去吃肯德基,就送了我們一套非常精美的杯子,而且是免費的。平常根本沒有這樣的活動,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星巴克推出的情侶杯,星巴克是非常高檔的一家咖啡店,對它的名字呢我們非常熟悉,和我們在小店裡喝的咖啡根本就不一樣,因為人家名氣比較大,賣的咖啡呢也就比較貴,現在社會經濟發展那麼快,人的思想都已經改變了,特別注重生活的享受,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西餐廳裡面去喝咖啡吃牛排。
  • 玩了22年的杯子,星巴克還能不能好不好賣咖啡了?
    一個喝水的杯子居然能鬧出這麼大的風波,不得不說在這個「看臉」的世界,為「高顏值」買單的消費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常逛星巴克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星巴克的咖啡新品遠沒有杯子新品出得多,「去星巴克不是買咖啡,買杯子才是我的生活常態。」
  • 繼貓爪杯後,星巴克又推「情侶杯」,顧客:賣的是杯子還是咖啡?
    下文轉載自作者:大骨頭燉起來說起星巴克,相信很多人對它都是有做一定的了解,特別是一些學生黨或者上班族人來說就特別的喜歡去這種地方,因為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咖啡,只要是我們想喝的,就沒有喝不到的,星巴克在全世界也是佔著很重要的地位,裡面有非常好喝的咖啡,而且他們的一些杯子也是特別有創意的,深得很多女生的喜歡。
  • 小杯開創大市場 綠山咖啡股價5年漲36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孫宇婷  如果你是個咖啡愛好者,那麼對你而言藍山咖啡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綠山咖啡嗎?這是一家憑藉單杯咖啡系統闖蕩北美市場的公司。截至2013年9月,綠山咖啡的克裡格咖啡機以及配套的K杯咖啡已進駐13%的美國家庭。
  • 咖啡業大震動:德國財團139億美元收購綠山咖啡
    12月7日,Joh.A.Benckiser GmbH(JAB)宣布以1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Keurig綠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  這一消息令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大吃一驚。綠山咖啡的咖啡包以及單杯咖啡機曾經重新定義了美國市場,但是去年,單杯咖啡機面臨著市場飽和的困境,綠山咖啡的銷售額停滯不前。
  • 星巴克不僅杯子好看,攪拌棒也很「卡哇伊」,網友:還賣咖啡嗎?
    星巴克不僅杯子好看,攪拌棒也很「卡哇伊」,網友:還賣咖啡嗎?說到星巴克,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特別的陌生,之前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太熟悉,但是自從星巴克出了貓爪杯之後,就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在星巴克裡面買一個貓爪杯,可能就需要花幾百塊錢甚至是上千元,大家都覺得星巴克裡面的貓爪杯是非常好看的,其實不僅僅是星巴克裡面的貓爪杯特別好看,就連攪拌咖啡的攪拌棒,也是很卡哇伊的,難怪會受到很多年輕人都喜歡
  • 綠山:Keurig 2.0咖啡機不再支持未授權K杯咖啡
    在歐洲,對於那些習慣享受現代快節奏生活,但又不願意缺失生活質量的現代人而言,K杯(K-Cup)咖啡以及相應的Keurig咖啡機顯然是不可或缺的——這兩者原本都歸屬於綠山咖啡(Green Mountain)。綠山咖啡也正是憑藉K杯咖啡控制著單杯咖啡市場。
  • 白富美最愛喝的綠山咖啡是什麼鬼,它又是如何讓星巴克屈居第二的
    這家店的咖啡很合他的口味, 最後他把這家小店買了下來,自己賣咖啡。一年後,他成立了一家咖啡烘焙公司,但是對於一個只有捲菸紙優勢的人來說,想要在咖啡這個陌生的領域有所建樹,不僅需要有常人沒有的努力,機遇也很重要。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公司並沒有賺錢,在最初的3年裡反而虧了上百萬美元。對於一個商人來說,虧錢是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 雀巢膠囊咖啡戰事
    1970年,賣了30年速溶咖啡、榨乾了歐美人的最後一張咖啡胃之後,雀巢內部啟動膠囊咖啡機Nespresso項目。10年後,Nespresso(奈斯派索)膠囊咖啡機正式問世。此後十多年,Nespresso 一直以40%的速度增長,成為雀巢旗下增長最快的產品。
  • 星巴克:「做咖啡是副業,做杯子我們是認真的!」
    剛剛進入2020年的第一周,星巴克就開始了他們新年的第一項業務——賣杯子。鼠年限定杯著實好看,外觀造型上的美式設計風格加上背後中國鼠年新年的內涵,僅僅是預售爆照,就已經在各大媒體網絡引起了相當的熱議。其實我從來不懷疑這條從美國來的海妖,在設計各種杯子上下的功夫會比研發咖啡少。
  • 飲料業大併購:Keurig綠山咖啡收購七喜、Dr Pepper母公司
    摘要:Dr Pepper Snapple集團和Keurig綠山咖啡宣布,兩家公司將合併成立Keurig Dr Pepper。這次合併將包括Dr Pepper、七喜、Snapple、A&W、Mott's和Sunkist等軟飲品牌及咖啡品牌綠山咖啡和膠囊咖啡機製造商Keurig。Dr Pepper Snapple集團和Keurig綠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宣布,兩家公司將合併成立Keurig Dr Pepper。
  • 世界咖啡巨頭 星巴克重慶開店(組圖)
    本組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陳藝豐 攝星巴克文化正悄悄融入市民生活  本報訊(記者 羅薛梅)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也來了!但也有一壺咖啡也才20元的,一般供兩人享用,人均消費僅10元。  在店內,頗具地方特色的杯子也讓人愛不釋手,不少星迷們每到一個地方都將收集當地的特色杯。此次星巴克來渝,也以重慶為背景製作了一批咱重慶人專屬的杯子,而部分款式則是全球限量銷售。  如果你將星巴克(中杯)專用杯帶到店裡購買咖啡,無論哪款咖啡都可享受兩元的優惠。
  • 狙擊少女心、限量發售,星巴克賣杯子賺的錢可能比咖啡還多!
    不過你不要以為星巴克只是在任性地換設計,杯子經濟可是隱藏在星巴克咖啡業務背後的另一大功臣。這個時候來星巴克買咖啡,全是衝著這個限量版紙杯星巴克推出假日限量紙杯,迄今已經是第 20 個年頭。賣杯子也能成為一筆好生意除了假日限量紙杯之外,星巴克推出的馬克杯、保溫杯也是廣大星粉們的心頭摯愛。季節限定款、城市限定款、聯名合作款……當你走進星巴克的杯子世界,有的時候甚至會莫名恍惚,星巴克到底是賣咖啡的還是賣杯子的?最出名的當屬星巴克的基礎系列——城市限定款馬克杯。
  • 星巴克是賣咖啡還是賣杯子,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品味,你們認為呢
    繼貓爪杯火了之後,好多年輕人去星巴克裡面並不是為了喝咖啡。而是為了徹夜地排隊購買貓爪杯。大家可能深深地被他們的這種創意所折服。可是貓爪杯還是限量的,甚至有些人為此還大打出手。這個瘋狂的舉動也讓喜歡星巴克的人也非常的不理解。首先去星巴克裡面享受的是一種美食,但它裡面有一些獨特的創意,非常的吸引人。但是它卻是一個享受美食的地方。星巴克到底是賣咖啡還是賣杯子?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品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