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學(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中師範大學網絡素養與行為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自疫情以來,孩子們接觸網際網路的時間大大增加,伴隨而來的遊戲機會也不斷提升,近日來青少年玩電子遊戲與家長出現親子矛盾的消息引發很多關注,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也體現了當下青少年網絡素養亟待提高的現狀。
網絡素養的概念最早於1994年由美國學者麥克庫勞(CharlesR.McClure)提出,他認為網絡素養包括知識和技能兩部分。後經過不斷地發展,研究者對其具體含義進行了拓展延伸,主要包括知識、技能、態度三個層面,目前可將其概括為網絡生存與發展的綜合能力,是兒童青少年能夠正確使用、良好適應、健康發展和探索創新網絡環境的能力。《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綠皮書(2017)》中將青少年網絡素養分為上網注意力管理、網絡信息搜索與利用、網絡信息分析與評價、網絡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個維度。網絡素養也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徵,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四點:1)普遍性:數位化網絡時代下個體需要掌握的基本素養、2)實踐性:網絡素養具有能夠幫助個體實現在網絡中生存和發展的功能、3)民族性:網絡素養具有本土化特徵,與文化和價值觀密切相關、4)發展性: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網絡素養的內涵也處於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
隨著科技設備的進一步普及,網絡接觸率在青少年群體中也進一步提高。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19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億,佔整體網民的41.5%,佔青少年總體的71.8%,且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同時,青少年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使用深度不斷增加,不僅體現在使用時長的增加,更體現在各類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率提高。因此在數位化網絡時代,探討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網絡素養這一話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少年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進一步完善也深受其所處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他們在積極探索網絡世界的同時也不免會受到網絡世界的影響。然而他們的信息辨別能力仍不足,網際網路中的信息內容雖然廣泛多元,但質量參差不齊,也存在大量消極負面,甚至是虛假詐騙的信息,應對和處理這些繁雜的信息對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再者,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其仍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社會生活經驗、自控力等能力的年齡階段,再加之目前網絡使用具有隱蔽性、自主性、趣味性的特點,青少年很有可能會痴迷於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均產生嚴重的危害。此外,數字時代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網絡,作為生活在這一時代的青少年需要掌握應用網絡的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融入同輩群體,避免成為該時代中的「山頂洞人」。因此,立足於社會現實,加強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的培養刻不容緩。
針對這一層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任郗傑英等1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同時,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熊思東認為,網絡素養是人的基本素養中的應有之義。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中擬首次規定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及家庭和學校應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國家對於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培養日漸重視,也足以說明這一素養的重要性,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
蔡元培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習總書記也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網際網路時代,家庭也是未成年人上網的第一場所,這都體現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個體最早接觸的教育,它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和性格塑造。它作為構築「教育強國」的基石,是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僅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不足,家長在網絡基礎技能和網絡娛樂操作方面也存在只是欠缺的情況。如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可以對青少年遊戲時長、時段和消費額度進行限制,但家長可能並不了解。因此,家庭教育是網絡素養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那麼如何將家庭網絡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大幅提升家庭網絡素養教育質量?父母可以在家庭中採取以下措施:
1、自發提升自身網絡素養能力
隨著社會各界對網絡素養關注的提升。基於mooc、網易公開課等視頻平臺也開放了許多有關網絡知識、網絡技能的公開課程。騰訊社會研究中心推出了騰訊DN.A(DigitalNativesAction)計劃,正式發布網絡素養教育方案,聯合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和其它教育機構,專門編寫了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課程。父母可以主動地糾正自身不良社交網絡習慣,積極利用在線課程學習網絡素養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能力。
2、使用網絡平臺功能輔助引導
目前已有不少網絡平臺重視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問題,積極探索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目前騰訊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工作已初步建立一整套實踐體系,包含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協助家長管理孩子遊戲時長和消費,健康系統進行遊戲內系統級的幹預和限制。在6月17日推出的最新在對已實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範圍,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進行甄別。
父母可以通過學習,善加利用這些工具,引導兒童健康上網,塑造良好的網絡使用行為,為培養其網絡素養奠定基礎。雖然有遊戲內的強行幹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技術手段不是萬能的,要想讓孩子不迷失在電子世界,不能以為有技術就可以放鬆管理,只有靠家長去踐行適合孩子的教育手段。讓良好的家庭教育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方向,孩子才可能最終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3、以身作則開展網絡素養教育
父母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社交網絡媒體的正當運用能力,積極營造家庭網絡交往的互動情境。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與自己共同觀看學習網絡素養,在學習中孩子與溝通交流,並幫助孩子解決當下網絡使用中遇到的難題,以身作則來幫助青少年提升網絡素養。
4、坦誠交流彌補網絡素養缺失
在家庭中,父母對待孩子的日常行為和態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引導為主,放下家長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平等坦誠的交流,及時發現並彌補網絡素養的欠缺部分,多鼓勵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提高孩子對網絡素養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興趣。
5、家校聯動合作培養網絡素養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所以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網絡素養教育各項舉措,同教師積極溝通,共同指導青少年完成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攜起手來普及網絡素養知識,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
6、科學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
知識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知識方面,家長可以在網絡中尋找相應課程,如「防止網絡詐騙」「培養信息素養」等,引導孩子學習相應知識,幫助孩子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困惑。
技能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技能方面,家長可以從實際操作出發,利用自己學到的技能,幫助孩子學會精確、快捷的找到想要的網絡資源,從容面對信息爆炸的挑戰。
態度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態度方面,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視角,思考孩子在面對網絡時的需求和顧慮,幫助孩子建立對網際網路的兩面性的認識,引導孩子在網際網路中保持清醒獨立的思考。
網絡素養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過程,家庭要承擔起建立起孩子對於網絡世界客觀、正確的認識,帶領他們一起體驗探索網絡的責任,從小培養孩子的網絡素養,從而助力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