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家庭是第一陣地

2021-01-08 中華網

劉勤學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師範大學網絡素養與行為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

自疫情以來,孩子們接觸網際網路的時間大大增加,伴隨而來的遊戲機會也不斷提升,近日來青少年玩電子遊戲與家長出現親子矛盾的消息引發很多關注,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也體現了當下青少年網絡素養亟待提高的現狀。

網絡素養的概念最早於1994年由美國學者麥克庫勞(CharlesR.McClure)提出,他認為網絡素養包括知識和技能兩部分。後經過不斷地發展,研究者對其具體含義進行了拓展延伸,主要包括知識、技能、態度三個層面,目前可將其概括為網絡生存與發展的綜合能力,是兒童青少年能夠正確使用、良好適應、健康發展和探索創新網絡環境的能力。《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綠皮書(2017)》中將青少年網絡素養分為上網注意力管理、網絡信息搜索與利用、網絡信息分析與評價、網絡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個維度。網絡素養也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徵,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四點:1)普遍性:數位化網絡時代下個體需要掌握的基本素養、2)實踐性:網絡素養具有能夠幫助個體實現在網絡中生存和發展的功能、3)民族性:網絡素養具有本土化特徵,與文化和價值觀密切相關、4)發展性: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網絡素養的內涵也處於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

隨著科技設備的進一步普及,網絡接觸率在青少年群體中也進一步提高。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19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億,佔整體網民的41.5%,佔青少年總體的71.8%,且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同時,青少年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使用深度不斷增加,不僅體現在使用時長的增加,更體現在各類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率提高。因此在數位化網絡時代,探討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網絡素養這一話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少年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進一步完善也深受其所處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他們在積極探索網絡世界的同時也不免會受到網絡世界的影響。然而他們的信息辨別能力仍不足,網際網路中的信息內容雖然廣泛多元,但質量參差不齊,也存在大量消極負面,甚至是虛假詐騙的信息,應對和處理這些繁雜的信息對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再者,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其仍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社會生活經驗、自控力等能力的年齡階段,再加之目前網絡使用具有隱蔽性、自主性、趣味性的特點,青少年很有可能會痴迷於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均產生嚴重的危害。此外,數字時代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網絡,作為生活在這一時代的青少年需要掌握應用網絡的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融入同輩群體,避免成為該時代中的「山頂洞人」。因此,立足於社會現實,加強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的培養刻不容緩。

針對這一層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任郗傑英等1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同時,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熊思東認為,網絡素養是人的基本素養中的應有之義。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中擬首次規定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及家庭和學校應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國家對於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培養日漸重視,也足以說明這一素養的重要性,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

蔡元培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習總書記也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網際網路時代,家庭也是未成年人上網的第一場所,這都體現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個體最早接觸的教育,它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和性格塑造。它作為構築「教育強國」的基石,是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僅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不足,家長在網絡基礎技能和網絡娛樂操作方面也存在只是欠缺的情況。如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可以對青少年遊戲時長、時段和消費額度進行限制,但家長可能並不了解。因此,家庭教育是網絡素養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那麼如何將家庭網絡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大幅提升家庭網絡素養教育質量?父母可以在家庭中採取以下措施:

1、自發提升自身網絡素養能力

隨著社會各界對網絡素養關注的提升。基於mooc、網易公開課等視頻平臺也開放了許多有關網絡知識、網絡技能的公開課程。騰訊社會研究中心推出了騰訊DN.A(DigitalNativesAction)計劃,正式發布網絡素養教育方案,聯合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和其它教育機構,專門編寫了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課程。父母可以主動地糾正自身不良社交網絡習慣,積極利用在線課程學習網絡素養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能力。

2、使用網絡平臺功能輔助引導

目前已有不少網絡平臺重視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問題,積極探索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目前騰訊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工作已初步建立一整套實踐體系,包含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協助家長管理孩子遊戲時長和消費,健康系統進行遊戲內系統級的幹預和限制。在6月17日推出的最新在對已實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範圍,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進行甄別。

父母可以通過學習,善加利用這些工具,引導兒童健康上網,塑造良好的網絡使用行為,為培養其網絡素養奠定基礎。雖然有遊戲內的強行幹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技術手段不是萬能的,要想讓孩子不迷失在電子世界,不能以為有技術就可以放鬆管理,只有靠家長去踐行適合孩子的教育手段。讓良好的家庭教育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方向,孩子才可能最終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3、以身作則開展網絡素養教育

父母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社交網絡媒體的正當運用能力,積極營造家庭網絡交往的互動情境。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與自己共同觀看學習網絡素養,在學習中孩子與溝通交流,並幫助孩子解決當下網絡使用中遇到的難題,以身作則來幫助青少年提升網絡素養。

4、坦誠交流彌補網絡素養缺失

在家庭中,父母對待孩子的日常行為和態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引導為主,放下家長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平等坦誠的交流,及時發現並彌補網絡素養的欠缺部分,多鼓勵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提高孩子對網絡素養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興趣。

5、家校聯動合作培養網絡素養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所以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網絡素養教育各項舉措,同教師積極溝通,共同指導青少年完成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攜起手來普及網絡素養知識,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

6、科學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

知識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知識方面,家長可以在網絡中尋找相應課程,如「防止網絡詐騙」「培養信息素養」等,引導孩子學習相應知識,幫助孩子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困惑。

技能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技能方面,家長可以從實際操作出發,利用自己學到的技能,幫助孩子學會精確、快捷的找到想要的網絡資源,從容面對信息爆炸的挑戰。

態度層面:在引導孩子提高網絡素養態度方面,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視角,思考孩子在面對網絡時的需求和顧慮,幫助孩子建立對網際網路的兩面性的認識,引導孩子在網際網路中保持清醒獨立的思考。

網絡素養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過程,家庭要承擔起建立起孩子對於網絡世界客觀、正確的認識,帶領他們一起體驗探索網絡的責任,從小培養孩子的網絡素養,從而助力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成長。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也是一門給家長的課程
    朱錫生建議,進一步重視兒童網絡素養的均衡發展,在補足兒童網絡危害辨識、防範等方面短板的同時,亦要提升網絡素養整體水平,將網絡作為兒童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另一方面,家長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家長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對兒童具有正向的引導作用。」他說,家長要與子女建立以平等為基礎的「積極陪伴」關係,互相學習。奧運冠軍鄧亞萍聚焦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家庭與社會教育。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99.2% 如何提高網絡素養?
    2020年9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 VIPKID英語米雯娟: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 構建清朗學習空間
    近期,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上未成年人保護與生態治理論壇」就「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議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VIPKID英語米雯娟表示,作為在線青少兒教育企業,VIPKID英語將「如何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為其構建清朗的網絡學習空間」看作是一項嚴肅的挑戰,同時也是時代所賦予的重大使命。
  • 贊皇縣依託學校、家庭、社會三大陣地 引導未成年人強身健體、茁壯成長
    少年強則中國強,必先強健體魄,所以引導未成年人強身健體迫在眉睫。今年,贊皇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依託學校、家庭、社會三大陣地,多措並舉,引導和培養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全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贛州市多渠道提升未成年人科技素養
    目前,2020年贛州市公民科普知識網絡競賽正在進行,引來大量網友參賽。據舉辦者介紹,參賽者中,未成年人佔了四分之一。記者從市科協了解到,贛州市開闢多條渠道提升未成年人科技素養。據悉,贛州市圍繞未成年人的科技提升活動,還有科技館免費對外開放、科普知識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王洪娣 記者 鍾瑜)
  • 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論壇在北京、廣東兩地連線舉辦
    大會以新一代網際網路下的未成年人為主要研討對象,從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媒體等不同角度,深度探討青少年兒童網絡素養提升和網絡環境治理等議題,為共建清朗的網絡空間,共促網絡文明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方案和實踐經驗。
  • 如何防止青少年網絡成癮?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訂立網絡使用規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圖/主辦方提供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頻率倍增,如何防止網絡成癮?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據社科院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
  • 面對網絡風險 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關於未成年人網絡使用引導和保護的法律法規,散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中。  媒介素養教育缺失  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目前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實踐面臨師資嚴重短缺、課程不可持續、社會認知度不足三大問題。
  • 營造未成年人清朗網絡空間
    「目前,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高達93.7%,而33%的未成年人在上網中接觸到違法和不良信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網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國家網信辦正式發布了《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正在研究制定《網絡生態治理規定》,並指導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 未成年人媒體素養教育行動策略研究
    世界各國的媒體素養教育研究和實踐也表明,針對未成年人的媒體素養教育,需要藉助學校教育、家庭教養、社區教化、新聞傳播等各種形式,多管齊下、齊心協力地培養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體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獲取、分析、評估和傳播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將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發揮重要作用。
  • 面對網絡風險,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5月13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尤為重要。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 鄂州市科協全力提升未成年人科學素質
    各中小學校也把「疫情科普與生命教育」作為開學第一課,給孩子播下科學精神的種子,播下善良勇敢、愛心的種子。讓中小學生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做到講科學,長知識,見行動,養習慣。6月份以來,鄂州市科協聯合市教育局啟動了2020年鄂州市中小學生人工智慧創意編程作品展示交流活動,活動以「逐夢科技強國、快樂創意編程」為主題,通過活動不斷提升全市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目前,已有800多人參與線上報名並積極開展活動。
  • 如何提升網絡素養?朱永新:父母應與孩子訂立使用規則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朱永新指出,在疫情期間,教師、家長和孩子網絡素養匱乏的現象也暴露了出來:在缺乏充分培訓和磨合的情況下,教師對新技術學習和掌握水平的差異影響了教學質量;因為上網、使用手機引發的家庭矛盾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朱永新認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 提升「數字原住民」網絡素養,騰訊發起每周一小時「不插電陪伴」
    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兒童網絡素養專家張海波、北京呼家樓小學校長馬駿,還有遊戲製作人李濤、心理學家高璇等專家到場分享了自己對網絡、對遊戲和青少年網絡教育的看法,並提供了豐富實用的家庭上網管理方法,與家長們現場探討。
  • 聊城將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網絡
    原標題:聊城將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網絡 教育人士建言將心理健康課納入義務教育其中提到,聊城將加強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校建設,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建設,構建市、區(縣)、學校三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陣地網絡,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實際上,關於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聊城教育部門一直比較重視,比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力度,鼓勵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參加相關專業培訓,力爭讓每一名教師都是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 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護網如何加固
    舒夢瑩說,網絡有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特性,未成年人反覆遭到網絡欺凌,心理傷害非常大,甚至出現線上網絡欺凌和線下校園欺凌相互轉換的情況,加倍放大對未成年人的傷害。未成年人在網上可能出現加害行為,但多數情況下,他們是網絡違法甚至犯罪行為瞄準的對象。舒夢瑩告訴記者,未成年人因為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對網絡安全的理解也相對薄弱。
  • 上街區:主陣地+校外資源 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據悉,圍繞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上街區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的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工作長效化、常態化、科學化,為全區未成年人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抓好校內主陣地,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過選樹典型,弘揚榜樣正能量。
  • 網絡素養教育是防沉迷的良方(新視角)
    筆者朋友有一個5歲孩子,因工作忙,經常把手機給孩子,讓手機和網絡充當「電子保姆」。如今,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熟悉手機中各項娛樂功能,經常拿著手機玩「吃雞」遊戲、刷抖音。朋友說,孩子通過手機確實認識了不少新鮮事物,不過她也擔心孩子過度沉迷網絡,影響健康成長。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網民中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明顯提前。
  • 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因此,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是新時期思政網絡陣地建設的迫切需要 在新媒體時代,大眾傳媒除了具有輿論監督力量,也具有教育作用。新媒體逐漸成為當代學生獲得信息、學習交流的重要陣地。
  • 朱永新建議網絡素養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基礎課程
    但是,將未成年人與網際網路割裂開來,將未成年人排斥在數字世界之外,這顯然是與時代發展趨勢相悖的做法。」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有必要引導全社會認識網絡時代的特徵,打造並推廣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發展和社會化需要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  在朱永新看來,目前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之下,網絡素養相關的教育內容並沒有被全面、合理、科學地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的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