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甌海區第七幼兒園、甌海區第八幼兒園、春溪名庭幼兒園、宏悅景園幼兒園等4所公辦幼兒園集體交鑰匙,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以來,我區共投入7.2億元建成投用公辦幼兒園34所,新增公辦學位10350個,實現公辦園在園幼兒覆蓋率、優質園覆蓋率均翻兩番,基本實現「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的目標。通過擴容提質,我區學前教育實現突破發展,曾經的幼教窪地實現華麗蝶變。
區第二幼兒園幼兒課間活動
擴容拓面,形成5分鐘幼教服務圈
南湖片區是這幾年的投資熱土,也是我區新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主陣地和主戰場,要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標杆新區。而與其發展地位不匹配的是:2017年之前,南白象街道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我們幼兒園是街道第一所小區配套的公辦幼兒園,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填補了公辦幼兒園的空白。」南白象第一幼兒園於2017年開園,園長胡佩玲告訴記者,「幼兒園毗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有一部分學位分配給該院醫生子女。家長的反響非常好,這兩年學位很緊俏,所以今年建了分園——春溪名庭幼兒園,有15個班級,大大緩解了片區孩子入園難題。」
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班的陳醫生是南湖片區幼教蝶變的受益者。陳醫生家在外地,最近在我區「南府」樓盤置業,但是樓盤還未交付,孩子入園成了問題,經過醫院工會協調,順利入讀南白象第一幼兒園。「解了我們燃眉之急,孩子順利入園,我們也能安心工作。」陳醫生說。
南湖片區醫院、高校、生命健康小鎮、高端住宅聚集,未來前景可期,配套公辦幼兒園將大大增加該片區居住吸引力。「接下來的5年,這裡還有7所公辦幼兒園規劃建設。」 胡佩玲說。而南湖片區的公辦幼兒園發展只是我區破解幼教辦學「低小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多元供給破解辦學空間不足問題。在新建住宅上,全面推廣「幼兒園捆綁建設」模式,並嚴格提高所有建設標準,從用地、規模等方面保障幼兒園建設檔次,2017年以來新建的23所配套幼兒園生均建築面積達到12.6平方米,高出省定普通幼兒園建設規劃指標1.4平方米,有效保障高品質幼兒教育需求。在全區布局上,全力盤活各類國有空間資源,優先供給幼兒園項目,最大限度滿足了幼教需求。
過去三年裡,我區堅持每年向學前教育供地70餘畝,目前全區公辦幼兒園集中建成投用量全省領先,小班平均班額下降到23.3人,提前實現市學前教育先進鎮街全覆蓋。全區公辦園已達43所,再加上各類民辦幼兒園,我區的幼兒園數量已達160多所。漫步在我區的主城區或者鎮街,「5分鐘幼教服務圈」已然形成。
溫大附屬茶山第二實驗幼兒園
改薄提質,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近幾年,STEAM教育理念愈發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家長的歡迎。STEAM的原身是STEM理念,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鼓勵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領域的發展與提高,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從而提升其全球競爭力。由於理念還較新,目前引用這種課程體系的幼兒園不多,我區溫大附屬茶山第二實驗幼兒園在創辦短短幾年內,依託溫州大學教育資源,成功申報全市STEAM試點校。該園園長朱若如說:「我們是一所新園,開園半年多就開始接觸STEAM教育,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觀念上從科學特色轉變成STEAM教育理念比較快,但是沒有足夠的課程資源供我們參考,溫大基礎教育中心的專家團隊對我們的課程方案建設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讓我們明確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甌海第六幼兒園
高校資源豐富是我區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上,我區通過集團化辦學、校地合作辦學等模式,積極探索「名園帶新園」「高校帶幼教」方式,走出一條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辦學路子,目前共建成集團化幼兒園7個、全覆蓋學前教育互動發展聯盟26個。不斷深化校地合作,先後有17所幼兒園與溫州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寧波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全力推進我區幼師專業發展和學前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通過內培外引相結合方式,大力推進本土幼教品牌創建,同步加大國內外知名幼教品牌引進。一方面推動上海協和、臺灣歐頓等知名教育品牌落地辦園,另一方面,還加大對區域自主學前教育品牌培育力度,目前,愛綠、心橋、早培、百佳、御格等5個區域幼教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已頗具影響力。積極探索公辦幼兒園委託辦學新機制,將政府建設公辦性質幼兒園委託給優質品牌民辦幼兒園集團等社會力量辦學,2019年在瑞鴻錦園幼兒園開展公辦園委託管理試點改革,取得運行成本節約、辦學水平提升良好效果,進一步加快了新辦園的品牌成長。
甌海第七幼兒園
提升教學質量,教育經費投入是後盾。我區健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前教育經費,逐步提高財政投入和支持水平,目前我區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已達10%以上。設立「2000萬元」教育專項獎補資金池,重點用於民辦幼兒園晉等升級、年檢評優、教師培訓獎勵等,鼓勵支持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目前,全區普惠園佔比達90%。
創新機制,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幼兒園硬體設施的建設只是建立幼兒園的第一步,我區在短短幾年內建成34所公辦幼兒園,師資力量跟得上嗎?用什麼辦法打造和硬體相匹配的「軟體」?我們來看看甌海區第二幼兒園集團的做法,一窺全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做法。
甌海區第二幼兒園集團目前擁有全日制班級32個,親子早教班7個,專任教師81人,其中在編教師25人、報備員18人,非編教師38人。採用三種混合編制「同管理」制度,三個園區之間教師聘用、任用統籌化管理。二幼集團園園長賈令廚告訴記者:「我區在吸引優秀師資力量上實行多個有效舉措,我園許多教師趕上了這趟『優惠班車』,比如非編幼兒教師工資收入享受與在編人員同項目、同幅度待遇,對符合職稱資格評審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與在編教師一視同仁,崗位參照規定設置,公開選拔、擇優聘用。」這是我區率全省之先試行的「編製備案」制管理,打破了公辦園一成不變的事業編制用人機制。在公辦幼兒園實施與事業編制「同管理」的教師編制報備管理模式,堅持編制總額、實名管理、招聘考錄、相關待遇「四個一致」,2018年實施以來共招聘報備員額教師204名、非編專任教師471名,並已核定至2022年公辦幼兒園用編標準,有力破解了幼教師資儲備不足難題。
甌海一幼
我區堅持與大專院校合建培訓基地,全面開展優質幼教人才專項培育、定向招引,有效提升幼教隊伍專業素質。「我們除了與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合作成為其實踐基地園以外,更與浙江師範大學籤訂院地合作協議,由浙江省著名的幼教專家王春燕教授領銜,每月定期來園指導工作,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全面優化園所課程建設。同時,我作為『賈令廚名師工作室』負責人,三年以來,親歷親為抓教師培養工程,教師成長迅速。此外,集團園通過『青藍工程、引路工程』為園區之間的新老教師搭建互學互助平臺,加速教師專業成長。」賈令廚介紹說。近三年,我區投入幼兒教師培養培訓經費超1000萬元,共培育省市區名師名園長48人,建成名師工作室10個,區級以上名優教師比例達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