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留隍鎮上南村民自製「春晚」30年

2020-12-18 梅州日報數字報

●張佳勝

「大家從舞臺左右兩邊出來,繞一圈站成兩排……」臨近春節,豐順縣留隍鎮上南村文體中心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吊嗓子的、做道具的、改劇本的……村中能人全部上陣,一場別開生面的春晚排練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沒有奢華的舞臺,沒有立體炫目的燈光,也沒有專業的職業歌手,這臺全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春節晚會卻在山溝溝裡連續舉辦了30年,不僅成為上南村人春節期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也成了全縣農村文化發展的旗幟。近日,筆者專程前往該村,挖掘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從清唱到有正規舞臺

1988年,在五華師範就讀的上南村民江宏軍過年時,帶回來一大群同學,在村裡的祠堂舉辦了自導自演的第一屆鄉村春晚,沒想到受到群眾熱捧。

「過去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過年,整天不是打牌就是喝酒。第一屆春晚大獲成功,滿足了廣大村民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又讓村裡有了濃濃的年味。我們決心每年都籌辦自己的春晚。」村書記江垂州說。此後30年,上南村每年舉辦春晚,一直沒有間斷過。

「以前條件相當辛苦,我們先在村裡發布公告,公開徵集節目,再由各人報名,年三十下午則進行彩排,從中挑選好的節目演出。」江垂州說:「當時設備十分簡陋,看哪家有電視就去哪家借,更不用說有音響設備了。村裡還沒通電時,照明就用幾盞煤油燈頂替。演出沒有話筒,演員們只能上臺輪流清唱。由於人多聲音大,場下完全聽不到臺上究竟講什麼。儘管如此,大家仍然熱情高漲,樂在其中。」「現在條件改善了,每年農曆年廿三左右,村裡就開始籌備工作,在村群裡發布消息,再甄選節目和解決節目之間的銜接問題。彩排時還會邀請專業人士來指導,讓整個演出更科學更合理。2011年,廣州市黃埔區對口幫扶上南村建設大舞臺。加之購置有先進的音響設備,演出就更加像模像樣了。」

男女老少齊上陣

在江垂州的講述中,時間回到2017年的大年初一。

夜幕降臨,上南村文體中心可容納幾百人的大堂裡早已座無虛席,就連過道上都站滿人。瞧!東屋江伯帶著自家的小板凳、西屋的李奶奶抱上大孫子都趕來了。鑼鼓一響,好戲開場。「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伴隨著歡快的《西遊記》插曲,就讀體校的一群身著金黃色的演出服,畫著「猴臉」,手拿金箍棒的「小猴子」蹦蹦跳跳地登上舞臺,空翻、跳躍、打鬧、玩耍,活像一幅金猴鬧春圖。他們精彩的表演讓臺下的觀眾看得目不轉睛,連連拍手叫好。一家三代演小品《女兒國》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村民江旭川演「豬八戒」、姐姐演「女兒國國王」、爸爸演「沙和尚」、爺爺演「唐僧」,演員們生動的表演、詼諧的語言、默契的動作配合,讓村民們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笑聲……

近年來,村民們參與「春晚」的熱情越來越高,每一屆春晚都由村中學生輪流「做東」,節目囊括歌舞、魔術、雜技、小品等18種門類。很多有才藝的村民報名也非常積極,利用「春晚」這個平臺,將自己的才藝展示給父老鄉親。表演者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只有七八歲。如今,全村超過半數的村民「上了舞臺能演戲,卸了戲妝能種地」,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同臺甚至是三代同臺演出。

為了給村民呈現豐富的節目,節目總監江文佳每年都提早籌劃準備,從節目形式到演出內容,都要一一把關,精挑細選。「大家都非常用心,交叉排練不同的節目。我們只用一周時間就能編排好一臺春晚。」江文佳說。

「春晚雖然由我們自導自演,但很多方面都要花錢,但村民們每年都十分配合,捐款從0.5元到幾千元不等。」村民周劍中告訴筆者,全村上下,不論老少,收入高低,每到捐款時都積極響應。從2015年開始,為提升春晚的「文藝水準」,上南村開始邀請縣文藝演出人員加入,陪伴大家過上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年」。

春晚是鄉村文化需求

「自春晚舉辦以來,村內文化氛圍濃了。鄉村風氣煥然一新,宣傳教育效果更是立竿見影。」村幹部江美音說。

「每年春晚的形式很好,節目貼近群眾生活。晚會還穿插有學生頒獎環節。每當看到左鄰右舍精彩的表演,感覺特別親切,特別有年味。」村書記江垂州表示,上南村的鄉村春晚,展現了在新時代下農村的美好生活,推動了傳統文化長久地延續,也推動了農村移風易俗,唱響鄉村振興主旋律。他們還打算,將鄉村春晚與鄉村旅遊、農產品銷售有機結合,全力推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豐順縣留隍鎮推進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五村連片按下...
    留隍鎮上圍村嶄新的瀝青路與古色古香的潮客民居建築相映成趣宛如一條絲帶。
  • 豐順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召開
    要著重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今年貧困人口要實現全面預脫貧,到2020年全面脫貧,已脫貧的貧困人口不能返貧。二是全縣61個省定貧困村今年底要實現。奮戰100天,所有省定貧困村要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其中30%的省定貧困村要達到新農村示範村的標準。三是其他面上村要完成60%以上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
  • 豐順縣: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紅色防線」
    2月5日,經豐順縣交通運輸局直屬機關黨委批覆同意,G206線湯南體溫檢測點、G235線埔寨體溫檢測點等7個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全面吹響豐順縣疫情防控衝鋒「集結號」!2月8日晚上11時,在接到市組建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的通知後,豐順縣高度重視、立即響應。9日,經豐順縣人民醫院黨總支研究,選定張華雄、陳潤森、黃敏、張美琴4名黨員先鋒隊員參加到梅州市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其他先鋒隊員將隨時聽候派遣。
  • 廣東豐順網格管控守住梅州防疫「南大門」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通訊員 李盛華 黃夢瑤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毗鄰潮汕地區,被稱為梅州「南大門」,人員車流往來頻繁。這一有利的區位優勢,也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豐順縣以「790名網格員+361個疫情防控排查小組」的網格管控模式,紮緊基層農村疫情防控的口子,築起一道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 2019-10豐順縣豐良鎮隨拍
    豐良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位於豐順縣中西部,東連潘田鎮,南接北鬥鎮,西鄰建橋鎮以及梅州市興寧市,北靠龍崗鎮以及梅州市梅縣區。
  • 「火龍之鄉」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起舞鬧元宵(圖)
    「火龍之鄉」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起舞鬧元宵(圖) 點擊進入>>>   南方網訊 前日(2月24日)晚上,素有「火龍之鄉」美譽的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舉辦一年一度的舞火龍鬧元宵活動,雖然當晚埔寨鎮大霧瀰漫
  • 豐順縣:茶葉成茶業 鄉村滿園春
    ●本版撰文:胡金輝 葉思琪  鄭 坤 李金鵬  本版攝影:胡金輝  發展精細農業,推動品牌強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豐順縣茶葉產業發展的生動注釋。2018年7月,豐順縣茶葉產業園獲批為廣東省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由此啟動了豐順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搶灘布局綠色生態產業。
  • 廣東梅州豐順縣一個大鎮,是梅州四大古鎮之一,入選全國重點鎮
    從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的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到豐順縣北部約20公裡處有一個大城市,這個城市就是豐良鎮,豐良河和範溪水在這裡交匯,豐良鎮城鎮分布在兩河交匯,地形平坦,城鎮形態集中, 豐良鎮的鎮建成區面積約為3平方公裡,規模並不大,但在豐順縣內卻是一兩個大鎮。
  • 秀全街赴豐順縣茶背村、採芝村開展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工作
    為紮實推進秀全街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結合「6.30扶貧濟困日」,6月27日至6月28日,秀全街道辦事處主任徐懿,秀全街人大工委主任李炳威一行到秀全街對口幫扶的豐順縣留隍鎮茶背村和埔寨鎮採芝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實地指導幫扶項目落實情況,並與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召開座談會,共謀扶貧計策。
  • 鄉風文明丨豐順縣留隍鎮上南村村民同心打造美麗新家園
    上南村文體廣場的建成使用讓村民們的生活發生變化。在上南村,無論是公共衛生站還是建設文體廣場,需要村民讓地,各家各戶都必須作出自我犧牲。「徵地時,村裡一分錢都沒有。村民周金英知道後,先帶頭拿出2萬元啟動資金。」江垂州介紹,當時遇到諸多難題,但是村委班子成員沒有絲毫退縮,堅持「白+黑」登門做工作。對個別外出的農戶,通過微信和電話聯繫,全力宣傳家鄉發展變化,請他們一定要給予關心支持。「對於個別村民不理解的,我們就慢慢給他們做思想工作。」
  • 2020年梅州市豐順縣招聘20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公告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豐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招聘信息:2020年梅州市豐順縣招聘20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公告,報名時間:11月2日、3日,請考生多加關注。
  • 廣東梅州豐順縣一個小城鎮,地處兩河交匯處,曾是縣城所在地
    瀏覽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的衛星地圖,會發現在豐順縣城北部約20公裡處,有一個規模較大的城鎮,這個鎮便是豐良鎮了。豐良河與璜溪水在此交匯,豐良鎮的城鎮分布在兩河交匯處,地形平坦,城鎮形態集中。豐良鎮上商貿活躍,是周邊數個鄉鎮的物資集散地,每到墟日,鎮上很是熱鬧,來趕集的人絡繹不絕。誰又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小鎮,曾經卻是縣城所在地。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豐良鎮就是豐順縣的縣治。在這約兩百年間,豐良鎮一直都是豐順縣的經濟、文化中心,後來縣城遷到了湯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