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這樣一則新聞:
在遊樂場玩耍時,一名女孩從一位一歲男孩身上踩了過去,護子心切的男孩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並有激烈的肢體動作。
一旁的女孩母親則護著女孩,沒有讓她道歉,解釋「孩子小不懂事」。
而這個涉事女孩,自始至終,都是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甚至在對方家長批評她時,她還不忘推別的小朋友一把。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女孩能夠誠懇道歉,這事情完全不會像後面發生的這麼糟。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德國,會怎麼樣呢?
可能會簡單得多吧:德國父母處理這種事情的原則很簡單——孩子做錯事就得 「Say Sorry」!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歉?
言傳身教就夠了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塑造孩子最佳途徑——是榜樣!
想要讓孩子學會道歉,就要讓他知道,每個人做錯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
而這些,則是由爸爸媽媽開始。
我們總是教孩子們「知錯能改」,但如果你不能自己做到,又有什麼資格讓孩子這樣做呢?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發脾氣後會感到內疚、自責,有的人卻「拉不下面子」跟孩子道歉:
「小孩子,懂什麼?」「我可是他爸爸!」
道歉不是在戕害父母的威嚴嗎?
可對孩子來說,父母卻做了一個完美的「示範」:
原來在其他人面前,對錯不重要,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多半也會因為面子問題死不認錯,而在人生路上,總會害得自己磕磕碰碰。
孩子那麼小,有道歉的必要嗎
前幾天一位媽媽說,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剛好女兒去上鋼琴課沒在家。
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女兒的玩具很喜歡,一直拿在手裡不肯放下。礙於情面,這位媽媽就把這個玩具狗送給了朋友家的孩子。
晚上女兒到家,發現玩具狗不見了,大哭不止。
媽媽怎麼解釋也不管用,還一用力推開媽媽大叫道:「你走開,我討厭你。」
媽媽又氣又惱,狠狠地打了女兒屁股幾下,為了這件事,女兒連著好幾天沒有和媽媽說話。
貝媽給這位媽媽的回答是:
這件事是你不對,你要正式和孩子道歉,孩子才會原諒你。
可媽媽驚訝道:
「可是她都推我了呀!她怎麼可以推媽媽?要道歉也是孩子和我道歉呀。」
面子有那麼重要嗎?道歉就會失去「權威」嗎?
你可知道,不向孩子真誠地道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孩子從大人的言行中學會了推脫責任,為自己尋找藉口;
2.大人將做錯的事三言兩語帶過,導致孩子逐漸對家長產生了疏離感和不信任;
3.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孩子不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也不懂諒解他人;
4. 在與他人爭執時,無法分辨是非。孩子一方面糾結是否應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另一方面又糾結是否應該含著委屈原諒別人的過錯。
其實,向孩子道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種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了。
這會讓孩子放下心中的恐慌與不安,減少我們的錯誤對孩子心理的傷害。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成為不發脾氣的家長,
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勇敢道歉的家長。
「對不起」是最重要的道歉課
山雞哥陳小春就是個很會道歉的爸爸。
《爸爸去哪兒》熱播期間,打開微博、熱搜,都是「陳小春真的太兇了!」「jasper好暖!情商好高!」「我們要組團偷娃」。
可為什麼火爆的山雞哥卻能養出溫暖的jasper?
因為他每次忍不住和兒子jasper吼了之後,總是第一時間誠懇的向孩子道!歉!擁抱並親吻兒子。
每次Jasper看到爸爸道歉後,也都是抱抱陳小春,父子和好如初。
所以我們看到jasper成為一個小暖男也不足為奇。他從很小就被當成一個成人來尊重,也享受了來自父母的平等的愛。
還有霍思燕一家。
有次霍思燕不小心砸到了嗯哼,她趕緊道歉,沒想到嗯哼主動說媽媽不用道歉,因為媽媽是媽媽。
霍思燕立刻說,媽媽做錯了事情也要說對不起的。
在「會道歉」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暖心更善良,因為他們得到了正向的引領,內心沒有太多壓抑和不滿。
其實,父母的道歉對孩子來說遠不止「對不起」三個字。
那意味著被理解、被尊重、被公正對待,那會讓他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講原則、有秩序、充滿愛的家庭裡。
德國一項調查表明:
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作父母對自己愛的表達。如果父母做錯了事遲遲不道歉,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其實為人父母,孰能無過?在如此瑣碎、複雜、漫長的養育過程裡,出現點過失再正常不過了。
錯不要緊,但你對待錯誤的態度很要緊。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道歉,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並用行動告訴孩子,一切都是穩定和安全的,值得信賴的。就像貝唯他,所有的都是很好的!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情緒失控的過程,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愛。
德國媽媽的家規
德國媽媽也有一些家規,我們可以借鑑一些——
德國媽媽家規10條
1
和人見面必須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2
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3
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4
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5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也不許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
6
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撿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
7
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8
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9
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是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10
每個人都和他的名字長相一樣都是不同的,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但是,當你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無視對方,大聲地喊叫,還可以撒謊,咬人,戳人的眼睛,偷東西,打壞任何貴重的東西,你聽說過的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因為你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貝媽說
做錯事就要道歉
每個人都要為他的行為負責
這也是每個家庭必須遵守的家規
道歉時,也不能只是說「對不起」而已
而是再次描述一整件事
分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錯誤
告訴別人我在哪裡做錯了、為什麼要道歉
通過這種方式
孩子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我為什麼道歉
以便學會辨別是非的能力
也會有承擔責任的擔當
從而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
勇敢而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