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事,應該給孩子道歉嗎?看德國媽媽怎麼說

2020-08-13 貝唯他

曾有這樣一則新聞:

在遊樂場玩耍時,一名女孩從一位一歲男孩身上踩了過去,護子心切的男孩母親情緒激動,屢屢要求女孩道歉,並有激烈的肢體動作。

一旁的女孩母親則護著女孩,沒有讓她道歉,解釋「孩子小不懂事」。

而這個涉事女孩,自始至終,都是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甚至在對方家長批評她時,她還不忘推別的小朋友一把。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女孩能夠誠懇道歉,這事情完全不會像後面發生的這麼糟。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德國,會怎麼樣呢?

可能會簡單得多吧:德國父母處理這種事情的原則很簡單——孩子做錯事就得 「Say Sorry」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歉?

言傳身教就夠了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塑造孩子最佳途徑——是榜樣

想要讓孩子學會道歉,就要讓他知道,每個人做錯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

而這些,則是由爸爸媽媽開始。

我們總是教孩子們「知錯能改」,但如果你不能自己做到,又有什麼資格讓孩子這樣做呢?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發脾氣後會感到內疚、自責,有的人卻「拉不下面子」跟孩子道歉:

「小孩子,懂什麼?」「我可是他爸爸!」

道歉不是在戕害父母的威嚴嗎?

可對孩子來說,父母卻做了一個完美的「示範」:

原來在其他人面前,對錯不重要,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多半也會因為面子問題死不認錯,而在人生路上,總會害得自己磕磕碰碰。



孩子那麼小,有道歉的必要嗎


前幾天一位媽媽說,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剛好女兒去上鋼琴課沒在家。

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女兒的玩具很喜歡,一直拿在手裡不肯放下。礙於情面,這位媽媽就把這個玩具狗送給了朋友家的孩子。

晚上女兒到家,發現玩具狗不見了,大哭不止。

媽媽怎麼解釋也不管用,還一用力推開媽媽大叫道:「你走開,我討厭你。」

媽媽又氣又惱,狠狠地打了女兒屁股幾下,為了這件事,女兒連著好幾天沒有和媽媽說話。


貝媽給這位媽媽的回答是:

這件事是你不對,你要正式和孩子道歉,孩子才會原諒你。

可媽媽驚訝道:

「可是她都推我了呀!她怎麼可以推媽媽?要道歉也是孩子和我道歉呀。」



面子有那麼重要嗎?道歉就會失去「權威」嗎?

你可知道,不向孩子真誠地道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孩子從大人的言行中學會了推脫責任,為自己尋找藉口;
2.大人將做錯的事三言兩語帶過,導致孩子逐漸對家長產生了疏離感和不信任
3.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孩子不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也不懂諒解他人;
4. 在與他人爭執時,無法分辨是非。孩子一方面糾結是否應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另一方面又糾結是否應該含著委屈原諒別人的過錯。


其實,向孩子道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種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了。

這會讓孩子放下心中的恐慌與不安,減少我們的錯誤對孩子心理的傷害。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成為不發脾氣的家長,

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勇敢道歉的家長。



「對不起」是最重要的道歉課


山雞哥陳小春就是個很會道歉的爸爸。

《爸爸去哪兒》熱播期間,打開微博、熱搜,都是「陳小春真的太兇了!」「jasper好暖!情商好高!」「我們要組團偷娃」。

可為什麼火爆的山雞哥卻能養出溫暖的jasper?

因為他每次忍不住和兒子jasper吼了之後,總是第一時間誠懇的向孩子道!歉!擁抱並親吻兒子。


每次Jasper看到爸爸道歉後,也都是抱抱陳小春,父子和好如初。

所以我們看到jasper成為一個小暖男也不足為奇。他從很小就被當成一個成人來尊重,也享受了來自父母的平等的愛。


還有霍思燕一家。

有次霍思燕不小心砸到了嗯哼,她趕緊道歉,沒想到嗯哼主動說媽媽不用道歉,因為媽媽是媽媽。

霍思燕立刻說,媽媽做錯了事情也要說對不起的。

在「會道歉」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暖心更善良,因為他們得到了正向的引領,內心沒有太多壓抑和不滿。



其實,父母的道歉對孩子來說遠不止「對不起」三個字。

那意味著被理解、被尊重、被公正對待,那會讓他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講原則、有秩序、充滿愛的家庭裡。

德國一項調查表明:

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作父母對自己愛的表達。如果父母做錯了事遲遲不道歉,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其實為人父母,孰能無過?在如此瑣碎、複雜、漫長的養育過程裡,出現點過失再正常不過了。

錯不要緊,但你對待錯誤的態度很要緊。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道歉,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並用行動告訴孩子,一切都是穩定和安全的,值得信賴的。就像貝唯他,所有的都是很好的!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情緒失控的過程,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愛。



德國媽媽的家規


德國媽媽也有一些家規,我們可以借鑑一些——


德國媽媽家規10條

1

和人見面必須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2

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3

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4

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5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也不許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

6

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撿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

7

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8

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9

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是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10

每個人都和他的名字長相一樣都是不同的,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但是,當你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無視對方,大聲地喊叫,還可以撒謊,咬人,戳人的眼睛,偷東西,打壞任何貴重的東西,你聽說過的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因為你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貝媽說


做錯事就要道歉

每個人都要為他的行為負責

這也是每個家庭必須遵守的家規


道歉時,也不能只是說「對不起」而已

而是再次描述一整件事

分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錯誤

告訴別人我在哪裡做錯了、為什麼要道歉


通過這種方式

孩子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我為什麼道歉

以便學會辨別是非的能力

也會有承擔責任的擔當

從而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

勇敢而自信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了錯事不願意道歉怎麼辦?
    孩子做了錯事不願意道歉怎麼辦?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很多的家長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媽媽,會比較在乎這個問題。我打算從三個角度來講一下這個問題。做了錯事一定要道歉,聽起來是蠻有道理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卻並非如此。
  • 當你做錯事,請認真的跟孩子道歉!
    我們的孝道教育深深影響著我們,「父母永遠都是對的,不管他做什麼都是為了你好」,在耳濡目染下我們深以為然,生怕跟孩子道歉會打破這種父母為大的局面。仔細回想,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相信有很多人的童年都一樣,好像我們從未接受過父母鄭重其事的道歉,很多時候都是雲淡風輕的帶過,於是漸漸的我們也習慣了這種方式。而當我們有了孩子,當我們也同樣做錯事時,我們也很難開口。因為我們需要放下為人父母的人設,放下內心的抗拒,放下父母為大的陳舊思想。
  • 做錯事後,父母是怎樣給孩子道歉的?網友經歷逗笑眾人:形象全無
    文|文兒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即使結婚生子,年輕人也很難立刻適應為人父母的位置,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甚至需要道歉。在傳統的育兒觀念裡,父母為上位者,子女則為被供養者,想要父母向子女低頭,怕是很多人都做不到。
  • 父母做錯事該不該道歉?我糾結了很長時間,給10歲女兒說了對不起
    父母做錯事該不該道歉?我知道,女兒還在生氣,她也應該生我的氣。老實說,在回家的那段一公裡的路上,我腦子裡飛速地轉來轉去,想著我剛才說的話,說的那些讓我後悔不已的話。女兒已經大了,都10歲了,也很明白事理,我應不應該為剛才我做的錯事,向她道個歉?我糾結著。
  • 當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我該跟他/她道歉嗎?
    爸媽會跟孩子道歉嗎?如果你回憶一下自己的父母,吵架過後,為了緩解尷尬,父母是否也對你說過這些話:「晚上想吃什麼?」「衣服脫下來,我給你洗了。」「我去趟菜市場,你去不去?」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和孩子說「對不起」,是一件很掉面子的事情,他們覺得,自己這種「獨特」的道歉方式,已經是在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說,父母這種避重就輕的行為更像是在告訴他們:「我是你爸/媽,我都道歉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孩子看似是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實際上只是迫於父母壓力,暫時翻篇,把這件事情存放在心裡罷了。
  • 孩子做錯事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這樣做,讓孩子未來更優秀
    他說現在想起來媽媽當時應該是強壓著心裡的怒火沒發作,就是怕刺激到他,讓他破罐子破摔,走向社會也做一些雞鳴狗盜的事。說來也怪,小時候犯錯無論父母怎麼打罵他都無動於衷,照做不誤,唯獨偷偷拿錢這件事,他再也沒有做過了,以後走向社會也沒有做過類似的事。
  • 當父母做錯時會和你道歉嗎?哈哈哈沒挨揍就已經幸福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爸媽做錯事時,會跟你們道歉嗎?小師收集了這幾位可愛的同學的回答,一起感同身受一下?這位同學,你們這.....真的是親生的嗎?你們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嗎?事實上有很多父母擔心自己向孩子道歉,會失面子、會失權威的擔憂是多餘的,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對教育女孩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 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能責備他,那應該怎麼做?
    假如,你的孩子在客廳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呢?估計有不少媽媽會直接走到客廳把孩子直接批評一頓!此時的孩子要麼被嚇到「哇哇」大哭,要麼是委屈地站在原處不知所措!其實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太正確,在這裡我給出的建議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我們對他大聲吼罵,這會強化這個事情在他的印象當中 ,讓他在以後的回憶裡都存在這一個印象:每當我做錯事,媽媽只知道吼叫我!
  • 父母做錯了,卻不知如何道歉?向孩子道歉的「正確」步驟
    永遠不要試圖用暴力的手段使孩子服從你,這樣你贏得了一時的勝利,卻輸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最珍貴的感情,輸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這種信任一旦失去,很難再回來。做錯事的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失去了對你的信任,你應該真誠地反省、道歉,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還來得及。
  •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關鍵的是父母說的第一句話
    媽媽又朝男孩大喊:「大聲點!」男孩提高了音量:「對不起!」然後哇的一聲也大哭起來。這樣的場景很多父母都不陌生。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往往會讓孩子向對方道歉。(這是在說明道歉會產生什麼好的結果,並教大麟子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感受。)大麟子最後終於跟餃子說了聲「對不起」,然後就轉頭趴在媽媽的肩膀上。當孩子做錯事時,要讓孩子真誠地向對方道歉,靠的不是父母的批評和說教,更不是強迫和威脅,而是父母的理解接納和耐心教導。
  • 父母錯了也要勇敢向孩子道歉
    我們發現,大部分情況下是孩子道歉,而不是父母,因為父母覺得,我們有必要對孩子的言行負責,教導他們學會有禮貌、做錯事要道歉,但卻忽略了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通常都不知道父母有錯,也覺得父母不會那麼容易做錯事。
  • 「為什麼他做錯事不道歉?」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
    導讀:「為什麼他做錯事不道歉?」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他做錯事不道歉?」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成熟的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向孩子道歉了
    父母做錯事,該不該向孩子道歉?這個問題可謂是困擾了太多父母。道歉吧,放不下面子,不道歉吧,對不起孩子。後來在方圓苦口婆心的勸解下,董文潔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兒子房間,打算向孩子道歉,但是因為實在說不出口,道歉的話語就變成了責問——「知道自己錯了嗎?」 這不就是大多數家長都遇到過的情況嗎?
  • 10歲孩子做錯事不願意道歉,媽媽的做法值得點讚
    每個人都應該會說「我很抱歉」或者「對不起」,作為父母也應該從小就開始訓練孩子,比如可以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假裝不小心推到某樣東西然而,當孩子年紀越來越大,「對不起」三個字時候越來越難以從他嘴裡說出來,而且也越來越需要父母去提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道歉,藉此表示你想要了解他的行為。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道歉,其實是因為有著和我們成人不一樣的標準,他們不想認清自己該負起的「責任」。這個時候就得告訴孩子,道歉不是了因為你做錯了,而是為了終結這件事情的負面情況。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小編在驚嘆三歲兒童強烈的自尊心和原則感之餘,也不免思考「媽媽應該道歉嗎?」「媽媽該如何道歉?」。回顧整個事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教導孩子愛護眼睛養成好習慣,但「媽媽」的教育方法卻一言難盡。而像「嫂子」這樣的父母廣泛地存在於我們身邊,他們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我們自己。記得看過一個街訪視頻,視頻中記者圍繞「父母會向你道歉嗎?」
  • 父母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嗎?
    果果不喜歡媽媽給自己買的新書,即每次在媽媽沒在,乾脆把這本書藏起來找不著,或是找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多,沒時間看為藉口,就是為了找到各種理由來逃避閱讀這本書籍,有一天,媽媽找不著那本書了,就開始責備起孩子,你怎麼弄?我花錢給你買的新書去哪了?
  • 父母總是難以開口道歉,殊不知,一句對不起足以溫暖孩子的心
    時隔多年,她和媽媽提起這件事,媽媽立馬否認,聲稱自己並沒有做過這件事,接著又埋怨道:就這麼點事,你這孩子記這麼久1、明辨是非,建立完整價值觀父母的一句「對不起」,可以讓孩子知道,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關鍵在於,在犯錯之後,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做錯事不應該通過逃避和撒謊去對過去視而不見,應該承認自己犯過的錯,並且尋求他人原諒,這才是有勇氣的表現。
  • 做錯事被罵哭卻還是要抱抱?孩子的安全感,正在一點一點流失
    導讀:做錯事被罵哭卻還是要抱抱?孩子的安全感,正在一點一點流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做錯事被罵哭卻還是要抱抱?孩子的安全感,正在一點一點流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家長的反應很重要,當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前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很多的事情,孩子做錯事是非常正常的,幾乎沒有任何的孩子在一生中不會犯錯,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時候孩子做錯事,並不是他故意而為之,而是無意中做錯的,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是父母在教育或者提醒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語氣,因為很容易會導致自己的孩子變得怨恨父母,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反應,當你的孩子不小心做錯事
  • 爸媽向孩子道歉?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這樣向孩子服軟
    父母不是不會道歉,而是習慣了「顧左右而言他」式的道歉。可以說,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即使做錯事了也不需要道歉,他們覺得自己處在一種比較高的地位,也就是說,處在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對於更多的家長來說,向孩子道歉是一件有損家長尊嚴的事情,所以根本不會向孩子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