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條件關係
2.多元分析
3.多元相關分析
4.多元方差分析
5.多元因果分析
6.聚類分析
7.因子分析
8.最小空間分析
9.社會網絡分析
1.條件關係
在有些情況下,第三個變量的引入對於原變量的解釋會因為變量取值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關係,而不是普遍的、無條件的產生影響,我們稱之為條件關係,它在社會研究中作用巨大。條件關係可以促進修正原解釋或發現新解釋,也可以支持或強化原有解釋、幫助選擇正確的解釋、幫助發現隱而不彰的事實、幫助了解事物發展的趨勢或過程。條件關係也可以幫助清除原關係中的幹擾因素、明確指出加強或抑制原關係的一些條件、說明兩個變量關係成立的必要條件,條件關係還可以澄清自變量與因變量的本質。
2.多元分析
英國統計學家根據研究的目的將多元分析方法分為兩大類:相依性分析(Analysis of dependence)和互相依性分析(Analysis of independence)。相依性分析包括回歸分析、判別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它們的共同點是分析所涉及的變量是不平等的,即有自變量和因變量之分,相依性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多個變量多某個或某些變量的共同影響或相對效應。而互相依性分析包括因素分析、聚類分析等,它所涉及的變量是平等的,分析的目的是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求簡化這種關係。
3.多元相關分析
多元相關分析包括偏相關、復相關和典型相關幾種類型。偏相關是用一個統計值來測量當控制了其他變量的影響之後,某一變量與另一變量之間關係的有無和大小。復相關則是用一個統計值來測量多個變量對一個變量的共同作用。典型相關是一種分析兩組變量之間關係的方法,利用標準化直線方程將每組變量組合成一個典型變量,然後計算這兩個典型變量的相關係數,用這種方式來測量兩組變量之間的最大相關。
4.多元方差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是對多個定類變量與一個定距變量關係的分析,它是由相關分析到因果分析的一個過渡,多元方差分析與一元方差分析的原理相同,用於分析多個定類變量對一個定距變量的作用,只不過由於定類變量數目的增多,其分析的內容也會相應增多。
5.多元因果分析
多元因果分析通常用於建立因果模型,利用統計手段將變量之間的關係用一個或一組數學方程式表達出來。在社會研究中因果模型受到高度的重視,主要原因在於它與實際估計模式參數的方法論結為一體,從而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以高度可讀性因果圖表去表述理論的方法。多元回歸分析包括多元線性回歸、逐步回歸、路徑分析和對數線性分析等。其中,多元線性回歸要求所有變量均為定距變量,它也適用於只有一個自變量但與因變量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情況。逐步回歸即逐個引入自變量到回歸方程,若有顯著影響則保留,反之則拋棄,最後得到的回歸方程中只包含那些對因變量作用顯著的自變量。路徑分析不是用一個而是用一組線性回歸方程刻畫多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對於各變量的分析不僅要分析其受直接作用力的大小,也要分析其受到的間接作用力的大小。對數線性分析不僅可以對因變量同每一個自變量間的直接關係以及每對自變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對三變量或多變量之間的多種交互關係進行分析。
6.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一種分類技術,它依據研究者的理論或對變量的實際相關情況將變量分類(組),然後測量這一分類方式是否有效。
7.因子分析
也稱因素分析,旨在簡化大量變量之間的關係,它不像聚類分析那樣將眾多的變量歸為少數幾類,而是從眾多的相關變量中抽取若干共同因子。
8.最小空間分析
這也是一種互相依性分析方法,可適用於各種尺度的變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它以相關係數為基礎,通過繪圖的方法來簡化多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9.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是適應研究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研究分析方法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行和新的通訊技術的興起,社會呈現越來越網絡化的趨勢,發生「社會網絡革命」(social network revolution),與移動革命(mobile revolution)、網際網路革命(internet revolution)並列為新時期影響人類社會的三大革命。
我們將社會網絡定義為一組已經有或可能(直接或間接)連接的點,這些點的特徵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的全體。社會網絡可以用網絡圖形直觀地表示出來,點之間的連接,表示點之間的某種關係。
關係具有一定的內容,這一內容就是關係的實質,往往表現為傳遞某種東西。總體來說,關係傳遞的東西可分為兩大類:信息、資源(如權力、聲望、地位、金錢、物質、情感等)。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就是包括測量與調查社會系統中各部分「點」的特徵與之間的關係「連接」,並將其用網絡的形式表示出來,然後分析其關係的模式與特徵這一過程的一套理論、方法和技術。
社會網絡分析的基本意義之一是它可以成為把握整體結構及其動態的有效手段。結構就是一個系統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雖然許多社會學研究方法都可以用於結構分析,但是社會網的研究不僅以關係與結構作為分析的中心,而且發展出了一套系統的測量、分析社會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及收集有關資料方法和技術,這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及的。由於社會網絡分析這一特點,它可以被用於檢驗社會學中一些結構性和概念性較強的理論,如交換理論、社會資源理論、社會網絡理論等。
社會網絡分析有一個基本假設:社會網的結構和特徵,其中的關係、點的分布和位置等,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點的行為和態度。從這一基本假設出發,社會網的研究就將個別與整體、微觀與宏觀聯繫了起來。在社會學研究中,存在某種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脫節的現象,社會網研究的另一基本意義就在於克服這一現象,對個人或個別單位的行為、態度等作出結構性的解釋。雖然社會網絡的理論和方法都有待於進一步發展,但它已經顯示出是一種有特色和有效的社會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