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小吃裡的大國奮鬥史

2020-12-19 澎湃新聞

清晨走在沙縣街頭,街邊小吃店的蒸鍋已是熱氣騰騰,順著晨曦往巷子裡散去,店內是奶奶哄著孫子吃蒸餃、扁肉,吃完早餐的人一邊付錢一邊和老闆娘拉幾句家常。在明麗悠閒的縣城,小吃已經成為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但沙縣小吃的源頭並不在城裡,要繼續深入到縣城數十公裡外的夏茂鎮。上世紀九十年代,村民們為了生計挑著擔子在城裡叫賣拌麵和扁肉,從此開啟了沙縣小吃走向世界的開端。

「二十多年來,村民們把沙縣小吃開到全國、全世界,吃了不少苦,但也有大回報。村民錢包鼓了,討了老婆,娃兒都考上了大學成人成才,城裡有房子,現在又回來建設村莊。」夏茂鎮長阜村村支部書記林英民對記者說,「萬萬沒想到這小吃能有這麼大的能量,讓村子、村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長阜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先後兩次到沙縣調研沙縣小吃,其中一次是2000年8月8日到沙縣夏茂鎮長阜村調研時,要求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句話至今仍印在長阜村的村史上,記在村民心中。

坐在長阜村村西頭的巨大樟樹下,聽著村民講述各自在外經營小吃的經歷,波瀾起伏。沙縣人的創業故事,是他們的自我奮進,也代表著無數中國人的奮鬥史。

△長阜村

小吃飛上天,媳婦娶進村

「如果過年來,你們的採訪車村裡都沒地方停。」林英民說,平日村民在全國各地經營小吃生意,過年回村,村裡廣場都是小汽車,「各省的牌照都有。」

村民陳桂清和丈夫就是常年在外的「小吃人」,1998年,外出福州,2000年北上浙江杭州,二十年來一直在浙江開沙縣小吃店。陳桂清告訴記者:「靠著一碗拌麵一碗扁肉地賣,家裡光景越來越好,孩子考上大學,以後不用吃我們那樣的苦了。」

沙縣有句被廣為傳頌的話:「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長阜村村委會委員林英江說,他在外經營小吃十八年,在安徽蕪湖用扁肉和拌麵「撈」來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

林英江對2000年8月8日的視察至今記得非常清楚,那年他23歲,在村委會任團支部書記,是當時的工作人員。「那年我記住了一個話,要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句話對我整個人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村民的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的長阜村條件非常艱苦,「泥巴路、土磚房,碰上下雨天,路不能走,房子漏風漏雨,附近的女孩都不願意嫁過來。」

起初,村民思想保守,為了鼓勵更多的沙縣人走出去發展小吃,沙縣政府投入了大量工作推動小吃發展。2000年,沙縣大膽鼓勵鄉鎮科級幹部停薪留職帶頭外出經營小吃,林英江看到這一文件後,第一個報了名,當年底就去了省城福州,後來輾轉到杭州、蕪湖,一幹就是十八年。

「一元進店,二元吃飽,三元吃好。」這是沙縣小吃最初的市場定位,陳桂清、林英江們起早貪黑經營著這些沙縣小吃店,用物美價廉的蒸餃、扁肉、拌麵、燉罐,徵服了全國人民的胃。

據統計,經過二十多年摸索,如今的沙縣小吃生意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過8.8萬家,營業額近500億元。其中,沙縣籍業主經營的小吃門店約3.2萬家、6萬餘人,超過64%的沙縣小吃是縣外人經營,不僅帶動本地人致富,更撐起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發展。

二十多年,沙縣小吃「飛」上了天,村裡在外闖蕩的年輕人討來了全國各地的媳婦,這是村書記林英民對長阜村發展歷程的總結,「自我奮鬥得來的收穫最讓人知足。」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小吃業

洗菜、和面、包餡、速凍……在沙縣小吃產業園裡,一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不停運轉,各類食材自動被包成了一個個精緻的柳葉蒸餃。「一天能生產近10噸餃子,只需要16個工人操作,過去手工包這麼多餃子要200人。」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餃子可以標準到每個都是14道褶。

這一幕讓林英江非常感慨,「過去做生意時,蒸餃都是我和老婆手工包,每天要包到深夜才能夠第二天的量,還為此落下了頸椎問題。」

「市場對餐飲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沙縣小吃也要不斷創新,引入新技術、新理念,跟上時代腳步。」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告訴記者,沙縣小吃二十多年發展史,背後是沙縣人堅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45歲的張鑫被稱為「沙縣小吃的活歷史」,沙縣剛發展小吃產業時他就參與其中,對沙縣小吃如何一步步成長都極為熟悉。

張鑫說,剛開始他們也不太清楚怎麼做好沙縣小吃,但1999年調研時有一個提法,是「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準確」,「『定位準確』這個概念為我們打開了思路,後來沙縣小吃進入每一個區域市場,都要研究如何做好市場定位,如何創新。」

張鑫舉例說,為了打入長三角市場,他們專門派團隊去上海駐點,研究上海市場特徵,包括消費人群結構、口味、本土小吃、市場推廣手段等等。「我們結合上海市場特徵對沙縣小吃進行了本土化創新,很快就打開了上海局面,這樣長三角也迅速開枝散葉。」

數據顯示,長三角是沙縣小吃第一大市場,在滬蘇浙皖四地共有3.8萬家小吃門店,佔全國門店的43%。

統一形象標識、服務,由中央廚房自動化生產原材料,為全國沙縣小吃門店提供高質量保障的供應鏈,是沙縣近年推動的革新。除了蒸餃的自動化生產,還有諸如花生醬、炸醬等各類配料的集中供應。

「沙縣小吃很多餐品的精髓是醬汁,但過去醬汁單一,越來越難被消費者接受,我們就開始專注醬汁研發,至今已推出60多種配料。」沙縣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楊翊說,疫情後為了適應市場,先後推出了「老壇酸菜魚面」「紅燒牛肉麵」等5款適合外賣的小吃新品。

「創新是第一位,其後是協調、綠色,沙縣小吃全產業鏈引入了環保標準。開放、共享更是我們沙縣小吃的骨髓,64%的沙縣小吃是由非沙縣籍人口在經營,足見開放共享。」張鑫感慨,我們把沙縣小吃品牌和供應鏈做起來了,全國人民都可以隨時加盟開店。

大國小吃的啟示

行走在沙縣田間地頭,一種強烈的歷史縱深感湧上心頭——過往歷史上諸多改革付出巨大成本都未能成功,但在沙縣二十年間,多項改革政策皆順利推行,且遠比預想改得深入徹底。

「說來也奇怪,沙縣這個地方地處福建南北交通要塞,經濟社會結構遠比其他地區複雜,涉及改革工作或存在一定難度。但沙縣的土改、林改、金改、水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三明市委副秘書長、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政研室主任郭亞興告訴記者,這裡面的秘密就是小吃。

自上世紀90年代沙縣大力推動小吃業發展,大量人口外出經營小吃,農民的田地、山林都被閒置,最初村民需要請人種植管理,以防荒蕪。但隨著田地收益提升,村民的閒置田地、山林便成為重要資源,而且村民外出經營都有原始資金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沙縣的土地山林流轉便順利啟動了,由於外出村民有較好的盈利能力,銀行貸款也進入農村,土地改革、林業改革、農村金融改革都在沙縣順理成章地推動。

沙縣官方數據顯示,全縣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在外,閒置的山林面積廣袤,如何通過改革實現農民利益與經濟發展統一?

沙縣的做法是:村集體同國有林場共享林地股權、共同經營村集體林場、共同開展資本化運作、共享林地收益。對村裡已有的林木進行評估定價,國有林場按估價佔股51%,村佔股49%,國有林場投入生產資金對所有山場進行全程管理。

「採用這種混合經營模式,不僅造林費用有人分擔,還能讓林地得到專業的管護,林農在外專心經營生意不用操心。」郭興華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林場還要給林農兜底,確保每畝出材量達到12立方米以上,在30年培育期裡,林農在不入股的情況下,每畝就可以得到1700多元。

「最近沙縣在繼續深入推動林改,出臺了林票制度。」郭興華指出,小吃撬動的大改革,被沙縣總結為「金木水火土」集成改革:「金」是農村金融制度改革,「木」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水」是綜合治水改革,「火」是沙縣小吃轉型升級,「土」是農村土地改革。

這一系統改革,已經被福建省肯定,沙縣被選為全省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為縣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經驗。

改革的本質是給社會帶來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2018年,在外家業有成的長阜村村民林英江選擇回到村委會工作,「當時我看到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和2000年8月8日在我們村的說法內在是一致的,當時提法是農村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鄉村振興還得靠這個法子來。」林英江告訴記者。

十八年的小吃經營經驗,讓林英江對未來農村工作充滿信心與期待,「因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有了奮鬥目標,工作才有幹勁和意義。」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熊平平/文 劉暢/攝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
    新華社福州12月16日電題: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新華社記者塗洪長、林超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
  • 沙縣小吃闖天下「秘方」是辛勤奮鬥
    □塗洪長 林超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沙縣小吃靠什麼取得成功?傳統手藝如何創造發展奇蹟?答案不僅僅在舌尖上。沙縣小吃在當地已傳承千年,緣何能夠於今為盛、蔚為大觀?
  • 新華時評:沙縣小吃的真正「秘方」是辛勤奮鬥
    新華社福州12月16日消息,多年來,來自閩中山區的沙縣小吃一步步風行天下,成為廣受歡迎的「國民美食」,迄今已發展為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的大產業。沙縣小吃靠什麼取得成功?傳統手藝如何創造發展奇蹟?答案不僅僅在舌尖上。沙縣小吃在當地已傳承千年,緣何能夠於今為盛、蔚為大觀?
  • 沙縣小吃擬入非遺,你對沙縣小吃了解多少?
    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擬入非遺!最近這條消息炸了。對沙縣小吃你了解多少呢?沙縣,位於福建西北部地區,隸屬於福建三明。這裡氣候溫潤,物產豐富,因此當地人具備了成為「吃貨」的先天性條件。或許你對沙縣小吃並不陌生,但你真的品嘗到了沙縣味道了嗎?你在滿大街看到的沙縣小吃,能代表真正的沙縣小吃嗎?
  • 沙縣小吃拌麵
    沙縣小吃拌麵,淳百味是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沙縣小吃升級版,定位做「更好的沙縣小吃」,主要針對23-33年輕上班族加上社區家庭的群體,在一二線城市的非核心商圈的主要街區和三四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及主要街區,打造食材好味道更正,放心、品質、高性價比的小吃快餐,做全民可以天天吃放心吃的家庭廚房,成為國民小吃品牌。
  • 隨處可見沙縣小吃的店,你知道沙縣哪些小吃呢?
    沙縣,古名沙陽,簡稱虯。東晉義熙中設沙村縣,屬建安郡,隋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改名為沙縣,隸屬建州。沙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全國各地可見沙縣小吃店,你知道沙縣知名小吃嗎?今天就來看看沙縣的小吃。
  • 不正宗的沙縣小吃何以佔領中國
    什麼才是正宗的沙縣小吃 2015年5月,沙縣小吃辦公室主任張鑫對媒體表態說:「正宗的沙縣人店裡最常做的是』老四樣』,即扁肉、拌麵、燉罐、蒸餃。」 書裡收錄了一則「彭德懷用沙縣小吃宴請指戰員」的故事,由於很難找到像彭德懷元帥這樣級別的人物為沙縣小吃加持,所以故事中彭德懷的這次宴請一共上了十二道當地小吃,可惜的是,即使這種批發性的機會,依然沒有捎帶上拌麵、蒸餃。
  • 沙縣小吃大產業
    圖為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沙縣小吃文化城舉行。目前,沙縣全縣有6萬多人外出經營小吃,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如今,小吃已經成為沙縣人民增收致富、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張斌 攝圖為沙縣小吃產業園一家企業員工在生產蒸餃。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12月14日凌晨6點記者打通電話的時候,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一家沙縣小吃店裡,俞其寶和妻子已經忙開了。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在沙縣小吃產業園內,福建樂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給篩選好的雞蛋裝箱。記者 薛志偉攝12月14日凌晨6點記者打通電話的時候,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一家沙縣小吃店裡,俞其寶和妻子已經忙開了。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 沙縣小吃裡哪種是你的最愛?
    為福建三明實踐點讚【沙縣小吃裡哪種是你的最愛?】名揚全國的沙縣小吃,是福建三明的大產業,在全國有超過8.8萬家門店。扁肉、拌麵、蒸餃、燉罐,是沙縣小吃最常見的四大品種。在沙縣當地,小吃的品種多達110個。你吃過哪些沙縣小吃?最愛哪種?來留言!三明實踐(總臺央視記者程昱 張孫川)
  • 沙縣拌麵:地方特色小吃,色香味俱全,「沙縣小吃」招牌菜之一!
    沙縣拌麵:地方特色小吃,色香味俱全,「沙縣小吃」招牌菜之一!三明是個山清水秀旅遊的好地方,而且地方的特色小吃很多,幾乎每到一個縣城都能夠出現幾道說得出名字的,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沙縣的「沙縣小吃」了。另一個流派就是夏茅鎮為代表,主要是有米、薯、芋為主,如米凍、喜粿、米凍皮(粳秈面)、牛系列等,現在我們見到的機會都是城關流派的沙縣小吃。沙縣小吃到如今,不僅開遍了全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的太平洋旅遊勝地等地都能看到它的蹤跡,可見影響面之大,傳播之廣。
  • 沙縣小吃的隱藏菜單
    沙縣小吃的勢力範圍遍及全國,能與之相抗衡的也只有蘭州拉麵了。這兩個派別的飲食店,其實都已經和它們的發祥地有所不同了。眾所周知,蘭州拉麵在蘭州本地被稱為牛肉麵,味道自然是更正宗,而沙縣本地的各種小吃和全國的沙縣小吃店裡賣的東西,從外形到味道也都不一樣了。
  • 沙縣小吃開到了法國巴黎,看了菜單,一碗米粉就吃不起
    沙縣小吃開到了法國巴黎,看了菜單,一碗米粉就吃不起沙縣小吃算是國內快餐界的三大巨頭之一,一個是蘭州拉麵,一個是黃燜雞米飯,而近幾年隨著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在國內的名氣和口碑也是越來越差了,尤其是沙縣小吃,大家主要吐槽的就是店內的環境,再加上有很多都不是很正宗
  • 沙縣小吃跨入資本時代
    2010年5月1日,沙縣小吃代表福建美食出徵世博,奠定了沙縣小吃的品牌價值,開啟了沙縣小吃升級新起點。2010年5月4日,沙縣小吃登陸臺灣,在博得滿堂彩的同時,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文化「使者」。2011年7月7日,沙縣小吃澳門之行, 不僅贏得特首厚愛讚譽,還促成了豐澤(澳門)沙縣小吃管理有限公司得成立。
  • 其實,你對沙縣小吃一無無無無所知
    中國餐飲四巨頭「乾飯人」們一定不陌生沙縣、蘭拉、桂米外加黃燜jimmy飯國民料理「沙縣小吃」也有「四大金剛」不同於「蘭州沒有蘭州拉麵」遍布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確實出自福建三明市沙縣但你家門口的「沙縣小吃」可能把你「騙」了!
  • 4種「經典」沙縣小吃,拌麵上榜,最後一個是沙縣小吃的「招牌」
    近幾年關於小吃行業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發展了起來,最著名的就屬「蘭州拉麵館」和「沙縣小吃」了。和蘭州拉麵不同,沙縣小吃店裡面的小吃是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去過一次的食客大多都會來第二次,可見這沙縣小吃的魅力是能夠有多大。
  • 沙縣小吃築就大產業
    有人說,在中國,有沙縣人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熱騰騰的扁肉配上香味兒十足的拌麵,十多元錢就能填飽肚子,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是不少人心中的「國民美食」。在小吃「大軍」北上之前,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為羅光燦和小吃業主們提供了細緻的開店「教程」。「不要著急開店,去菜市場、街邊巷尾,把當地的小吃先吃一遍。」張鑫說,了解當地口味是為小吃業主培訓上的第一課。「沙縣小吃的消費群體是普通的老百姓,當地人接受的東西就是沙縣小吃要做的東西。」
  • 沙縣小吃美味蒸餃
    沙縣小吃蒸餃特別出名 ,到沙縣小吃店吃蒸餃,是小籠子裝蒸餃的,一籠才幾個就要好幾塊錢,特別的貴。蒸餃裡面餡料有豬肉餡少,大蒜,味道特別香,沾花生醬,味道更好出奇。每次去沙縣小吃都要點一道美味的蒸餃在店裡吃或者打包。
  • 沙縣小吃的老家你高攀不起!
    沙縣小吃的老家你高攀不起 沙縣小吃 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全國門店超8.8萬家 年營業額5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