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心育兒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2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父母由於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了老人,這種陪伴上的缺失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很多心理問題,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其實這也正反映了家長教育的失責,沒有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的金錢觀很容易變得畸形,就如同新聞中打遊戲花光了爺爺十萬元積蓄的孩子。
前陣子網上出現了一條令網友一片譁然的新聞,12歲的重慶男孩小浩,在上網課期間打遊戲花光了爺爺的十萬積蓄,而時間只用了僅僅不到一個月,痛哭崩潰的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半輩子的血汗錢就這樣被孩子揮霍一空,這是老人辛辛苦苦為孩子積攢的學費,然而孩子卻全然不懂珍惜。
十萬元,這在大人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可是,孩子卻能毫不猶豫地花光,這正是反映出了孩子的金錢觀,在他眼中根本就沒有金錢的概念,十萬對於他來說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這樣的事件並非個例,孩子偷玩手機打賞平臺主播、重金購買遊戲裝備的事件並不在少數,很多家長發現後會對孩子的行為痛心疾首,批評孩子不懂事,不懂得珍惜家長的血汗錢,但是,這真的只是孩子的錯嗎?
表面看來是隨意揮霍確實是孩子的錯誤,但溯本求源,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背後卻是家長金錢觀教育的缺失,家長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的缺失,往往都會導致孩子形成扭曲的價值觀,讓孩子出現不可挽回的錯誤,
很多家長由於工作原因或是自己的交際應酬,把孩子推給了老人,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也很難發覺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在隔代教育中,由於教育觀念的差異,老人常常會對孩子過度溺愛,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時候家長適時地引導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其本質也就是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缺失,家長良好的陪伴能讓孩子內心更有安全感,產生快樂、自信等積極情緒,孩子同時還會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會對孩子一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孩子的金錢觀也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的影響具有深層次的意義,如果在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不顧經濟能力一未滿足,那麼孩子很容易就會形成錯誤的金錢價值觀,甚至在以後做出類似新聞中這樣讓人頗為痛心的行為。
孩子的金錢觀,其實也就是孩子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學習生活,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金錢往往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迷失自我,甚至去挑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做出讓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1. 對家庭經濟狀況的正確認知
為孩子提供優質的物質生活雖然是家長的一番好意,但是不以家庭經濟能力為參考的過度滿足,則會讓孩子慢慢滋生出與他人的攀比心理,作為家長,,不應該去盲目滿足孩子,應該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看待家庭的經濟情況,避免為了進行攀比提出過分要求。
2.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生活中,家長可以為孩子定期提供零花錢,供孩子自己支配,這樣孩子在花錢的過程中就會進行思考和比較,知道什麼是必須買的,而什麼是可以不買的,通過對金錢的管理,孩子慢慢就會懂得隨意揮霍帶來的後果,進而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3. 家長正確金錢觀的灌輸
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但是,家長也應該讓孩子知道,獲取金錢必須有一定的底線,不能做出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金錢固然重要,但是卻不能成為支配自己的工具。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行為直接左右了孩子的方向,不要小看孩子身上的一些小問題,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制止,那麼孩子終有一天會鑄成大錯。
今日話題:您對孩子的金錢觀是如何看待呢?您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呢?不妨分享出您的經驗吧。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小心育兒說 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