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教育沒效果,可能是家長犯了這三種錯

2020-12-22 兩口育兒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以及家長對於他們的教育非常大的影響了孩子之後的性格與成長發育。因此,相信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家庭教育。

但是有些家長也會反映,為什麼自己教育了孩子後卻沒有什麼效果,自家寶寶仍然是犯錯,甚至對於父母的教導很敷衍,左耳進右耳出呢?這就有可能是家庭教育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所導致的。

一般來說,常見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有以下三種:

一、舊思想

很多家長的育兒思想還沒有來得及跟上現代的教育觀念,仍然是秉持著比較陳舊的思想觀點去教導孩子,那麼這對於需要適應新時代的花朵來說就顯然是不適宜的了。

比如說有一些家長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如果一旦孩子犯了錯,父母不管這些錯誤是大是小,一律先罵了、先打了再說。希望用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來告訴孩子犯錯的後果。

孩子如果犯了錯,需要批評、教育沒有錯,但像這樣極端的、陳舊的教育方式反而會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僅僅沒有起到教育、糾正錯誤的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仇恨心理。像這樣的陳舊的思想還有很多,比如說,將自己的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等等。

家長們如果想知道自身的教育是不是存在著陳舊思想,或者有些家長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教育中可能存在著一些舊思想,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改善。那麼就可以去買一些現代教育理論的著作或者找一些教育學家的視頻看看,學習一下這些正確的教育理論。只有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受益頗多。

二、家庭氛圍不和諧

在家庭中,父母雙方常常在小朋友面前吵架、打架,給予孩子的就是非常緊張的生活氣氛。或者是家長中的其中一方對孩子有特別嚴苛的行為,甚至是有暴力傾向,都會讓他們明顯的感受到沒有安全感。而這種緊張、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往往會讓孩子對於家庭失去信心,因為他們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那麼就更不會去聽父母口中所謂的家庭教育了。

如果孩子們長期處於這樣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之中,家庭教育沒什麼用不說,他們對於家庭、對於生活也會變得沒有歸屬感。慢慢的,孩子還會生出比較叛逆、孤僻的性格來,有些嚴重的甚至會走向極端。因此,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發育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在家庭中,家長的事情就應該自己處理好,不要讓孩子反而需要為大人擔心。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同時在家庭中也是需要呵護的花朵。家長們應該為孩子營造出溫暖的家庭氛圍,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會發生作用。

三、沒有樹立榜樣

老話常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是孩子們的榜樣」。如果家長們口頭上對孩子說「不要亂扔垃圾」,或者「不要事事過於斤斤計較」,而在實際行動中卻背道而馳,父母自己反而會在路上隨地扔垃圾,在小事上不住的扯皮,那麼這樣的教育有什麼用呢?

孩子們在小時候的模仿能力是相當強的,父母在生活中的習慣都有可能被他們模仿過去,甚至是家長的一些性格久而久之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因此,家長的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也相當重要。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應該慎之又慎。父母雙方每個星期都可以互相檢討一下,這一周裡自身在教育孩子時,有沒有犯過「沒有樹立榜樣」這個錯誤,生活中有沒有在孩子面前知錯犯錯?父母雙方互相監督起來,學習著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榜樣,那麼才能使家庭教育的效果更佳。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學教育的過程,新手父母教育孩子時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但重要的是,父母在教育上犯錯後應及時糾正,而不能掩耳盜鈴、一錯再錯,並且還要從錯誤中總結出經驗來,以免再犯。

以上的三種情況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如果家長在自我審視之後發現,自家的教育的確有這種錯誤,就應該及時的改正,這樣才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相關焦點

  • 管教孩子,他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5個方法教你如何和孩子溝通
    導語:同事吃午飯時候又在抱怨著孩子長大了,就變得不聽話了。平時頂嘴不算,現在乾脆是跟他說話就左耳進右耳出的,反應都沒一個。天天在耳邊絮叨的事情就是不見改,整天為孩子犯愁。進入青春期以後連話都不願意跟她說了,有一次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結果適得其反,孩子更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在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叛逆期以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開始遇到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問題。說完的話應了一聲以後又拋擲腦後了,無論說多少次就是聽不進去。把家長們氣得牙痒痒。
  • 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怎麼辦?家長教育時要牢記這4點
    父母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每一次叮囑孩子的事情,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並且還容易再犯。每位家長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記不住呢?自己說得都快嗓子啞了,事後孩子該犯還是犯,一點進步都沒有。父母沒有辦法,只能一次一次地和孩子講明,但反而孩子還不耐煩起來,氣得父母都不想再管教孩子了。
  • 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溝通時,看看你有沒有犯這三個錯誤
    因為與孩子們溝通,家長們才能知道他們的心中所想,才能走進小朋友們的內心世界,保證良好的親子關係。但是有一些家長會發現,為什麼自己跟孩子們交流的時候,他們常常不願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或者乾脆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呢?這時候家長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犯親子交流時常有的一些錯誤。
  • 「左耳進,右耳出」,孩子不聽話,這幾招教家長和孩子有效溝通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從事教育工作7年了,見過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有幾萬個,教過的學生也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特點和個性。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的家長都異常一致的諮詢我:在家裡家長說話,孩子們卻「左耳進,右耳出」。沒錯這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家長的話。
  • 孩子經常左顧右盼、左耳進右耳出?可能是家長有這些小動作
    受疫情影響孩子們的開學日一再延遲,終於迎來了這一天,欣喜之餘也有擔憂,最近一直有家長向我諮詢關於育兒方面的問題,發現有些孩子存在「讀書時會左顧右盼、做事情的時候會磨蹭、父母說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的問題。
  • 講道理時,孩子「左耳進右耳出」?不妨試試「結果式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家長普遍遇到的問題,孩子長大了,問題是一樣接著一樣來,沒有一刻是可以清閒的,所以家長就出現了這樣的感慨:"為什麼孩子越大是越難教育,說什麼都是不管用的,左耳進右耳出,道理什麼的都是用來嘮叨教育用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了!"
  • 家長催得火急火燎,孩子仍左耳進右耳出?試試這樣突破育兒困境
    不少家長在這種情況下,重複到第二遍的時候就已經想要發脾氣,耐心好一點的在見到孩子那種左耳進右耳的悠閒姿態時還是避免不了生氣。家長催得火急火燎,孩子卻表現得好像聽不見一樣,就算家長嚴格批評孩子這種行為,還是沒有用。這是因為什麼?家長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英語如何表達「左耳進右耳出」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如何表達「左耳進右耳出」 2008-11-28 14:31 來源:美國習慣用語 作者:
  • 孩子對批評左耳進右耳出,家長可用「語義效應」與孩子有效溝通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怎麼教育孩子最有效?很多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在某一天,孩子可以令自己驕傲。因此,現在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學習一些教育方法,重視孩子日常習慣的培養等。
  • 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家長先反省自己有沒有這3種行為
    經常聽到不少的父母抱怨孩子,說他們不爭氣,既沒有做好今後的工作和生活規劃,也沒有明確的想法和堅強的鬥志,更不愛聽父母的教育,讓父母感到十分苦惱。這些父母在埋怨孩子的同時,卻沒有想過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影響了孩子的順利成長。
  • 生氣時,別人說話左耳進右耳出的3大星座
    生氣時,別人說話左耳進右耳出的3大星座每個人的情緒都是動態的,沒有人能一直維持這一個平穩的情緒不變,除非你已經變成了活佛。生氣時,最重要的事就是首先收起拳頭,用合理的方式把心中的怒火發洩掉,隨後再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彼此的心扉,不至於一個人在角落生著信息不對稱的氣,完全沒有任何效果,還會加深彼此的誤解。如果生氣時,別人說話左耳進右耳出,這樣就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了,那麼,十二星座中有哪些星座有這些特點呢?
  • 五年級作文:左耳進右耳出
    這時,突然迎面逆向駛來一輛電動車,速度飛快,我匆忙向右側躲閃,不料駕車的阿姨也向這一側避讓。眼看就要撞上了,兩聲刺耳的剎車,萬幸,我們不約而同剎住了車。一頂寬大的遮陽帽下是一副墨色的太陽眼鏡,被塗抹得黑漆一樣的眉毛蠻恨地高高揚起。一身花色的長裙,一身威武的肉。我驚魂未定地看著她。
  • 孩子喜歡「左耳進右耳出」,講道理沒用對方法,別怪孩子聽不進去
    ……類似於這種場景相信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孩子喜歡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不記在心裡怎麼辦?我們經常說「教育、教育」,其實最關鍵的部分就在於「教」,家長/老師要把我們所了解的道理教給無知的孩子,這樣才算完成了教育的目的。
  • 非人哉:左耳進右耳出的玉兔,對老師的警告「視若無睹」?
    非人哉:左耳進右耳出的玉兔,對老師的警告「視若無睹」?非人哉是個四格喜劇動漫,講的是傳統文化山海經裡面妖怪的一些日常瑣事。女主九月就是個宅女,隨便截個圖都能看到身邊死宅的模樣。玉兔對於攔著自己不讓進教師的老師覺得特別無辜,明明自己有好好穿校服,為什麼每次都逮著自己使勁說,難道是妒忌自己的美貌嗎?!於是玉兔對著老師據理力爭,表明自己有穿校服的!老師被氣得滿頭大汗,他抬了抬自己的眼鏡,讓玉兔看看周圍的同學穿校服的情況。
  • 臺媒質問蔡英文:左耳進右耳出,說的傾聽在哪裡?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訊   針對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一系列的爭議問題,臺灣《聯合晚報》昨日(23日)發表題為《左耳進右耳出,蔡英文你說的傾聽在哪裡?》文章表示,面對質疑抗爭,蔡當局言必稱傾聽民意,卻少見採納建言的誠意,反駁謠言的技巧又太差,無怪在野黨、民間團體真正要「拍桌」時,臺當局無招架之力,亂了陣腳。
  • 左耳進右耳出,孩子總把話當耳旁風?用「非語言信號」效果更好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管得越多、說得越多,孩子越是把教訓當成耳旁風,還會哭鬧、叛逆總之,無論家長是循循善誘,還是聲嘶力竭,孩子都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的意見,就是不願意低頭認錯。生活裡有一句話叫"無聲勝有聲",在教育時,無聲的"非語言信號"也能巧妙地運用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情場中。
  • 隔代育兒問題本質是婆媳關係 對老人可"左耳進右耳出"
    網易教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隔代育兒是個老話題,特殊時期,祖孫三代長時間待在家裡,問題可能更加突出。因為孩子,每天都跟公婆吵架。管孩子,公婆不讓,說我管的不對;不管孩子,他們又跟你嘮叨孩子得管教。真是一秒鐘都待不下去!今天早上,孩子沒彈鋼琴,我正在那裡訓他,罰他彈雙倍的時間。公婆就出來了,說:「沒事沒事,一次沒彈能怎麼樣。」孩子一溜煙地跑回爺爺奶奶房間,氣死我了。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兩次了,根本不是愛孩子,是害孩子,他倆還不覺得!」
  • 為什麼男人總是屢教不改,左耳進右耳出?多半原因還是因為女人
    很多人都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女人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比男人成熟的早,再加上女人天生比男人細心,也更有耐心,這就決定了女人在很多事情的處理方面,都比男人要成熟,一個男人的成就,其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背後的女人,夫妻長期相處,女人對於改造男人這種事肯定也是進行過很多次了,可是現實中,
  • 孩子對批評左耳進右耳出?父母巧用「語義效應」,將教育落到實處
    久而久之,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曾經犯下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不知悔改,也不去聽身邊人的建議,不聽父母的勸,不接受父母的引導,只是一意孤行,越錯越多,嚴重阻礙了家長們教育方法的落實。而不是讓自尊心作祟,使得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當家長批評孩子時,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時,孩子總是拉不下面子道歉,家長此時千萬不要過於激烈地批評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本身,從而去改正錯誤,下次才能不犯錯誤。
  • 右耳有問題左耳被理療 長沙唯爾耳鼻咽喉專科醫院太離譜
    長沙晚報記者 謝春年 攝 長沙晚報幫幫團記者 謝春年 「小朋友右耳充血,可是護士用儀器對左耳進行治療。」前日,市民陳女士向晚報幫幫團記者反映,自己帶小孩到長沙唯爾耳鼻咽喉專科醫院看病,卻因為醫生和護士工作馬虎,給孩子治錯了耳朵。她還擔心好耳朵被治療會不會帶來問題。 右耳生病左耳被治療 「幸虧只是理療,要是做手術出現這樣的情況,後果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