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全州三人煮食野菌白毒傘中毒,其中一人是食藥監所所長

2021-01-13 澎湃新聞

南國早報桂林9月7日消息,8月29日下午,廣西桂林全州縣鹹水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長蔣先生等三人到附近山林中採野菌煮食。第二天,三人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之後病情加重,生命垂危,經診斷為食物中毒(毒蕈中毒)。事發後,當地政府派人在事發山林放置警示標誌,提醒民眾不要採食有毒野菌。

鹹水鎮幹部在事發山林採集的野菌樣品。 南國早報 圖

三人上山採野菌食用

近期,全州縣鹹水鎮附近山林中長出不少野菌,一些居民上山採野菌嘗鮮。8月29日下午5時30分許,鹹水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長蔣先生、工作人員方女士與鹹水鎮財政所工作人員賓女士駕車到周邊山林採野菌。傍晚時分,三人將採到的野菌拿到鎮財政所食堂煮食。之後,三人將剩餘的野菌帶回宿舍準備曬成菌幹,聽人說野菌大多有毒,他們遂將餘下野菌丟棄。

8月30日凌晨4時,賓女士等人陸續出現頭暈、嘔吐症狀,便到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進行治療。

幾天後病情突然加重

8月30日下午,檢驗結果顯示,三人情況較穩定。他們還以為無大礙,住院觀察兩天就行了。

9月1日上午,醫院發現三人轉氨酶指標持續超高,建議轉院。隨後,三人轉到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中毒救治中心接受治療。

9月6日上午,南國早報記者來到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採訪。據副主任醫師何醫生介紹,患者方女士入院時,情緒躁狂,大喊大叫,賓女士則意識不清。目前,蔣先生已轉院到湖南湘雅第二醫院救治。

經詢問得知,三人曾將所食剩下的野菌倒掉,一隻狗吃了後死亡。

入院後,醫生給方女士和賓女士進行了血液淨化,目前,方女士病情嚴重,出現肝衰竭,賓女士情況稍好一些,正在重症監護室由專門醫護人員進行救治護理。

何醫生說,野菌中毒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經診斷,兩名患者屬於中毒性肝炎型,此類型中毒病情兇險,對患者身體器官損害很大,特別是肝臟。據說,蔣先生轉到湖南湘雅第二醫院後,醫生建議他換肝。

桂林市衛計委對此高度重視,協調各相關醫院,對患者進行積極救治。

所食的野菌為「白毒傘」

9月4日上午,鹹水鎮幹部和鹹水派出所所長等來到事發山林,在方女士等三人採野菌區域放置警示標誌,提醒群眾不要採食有毒野菌。

由於三人所採野菌和死狗已被丟掉,沒有送檢樣本,鹹水鎮鎮長唐青松等人將在事發山林採集的野菌樣本送至桂林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據了解,事發當天,鹹水鎮財政所的蔣所長曾見過三人所食的野菌,鹹水鎮幹部便將採集到的野菌樣本,拍圖片讓蔣所長辨認,基本認定三人誤食的是常見劇毒野生菌「白毒傘」。

9月6日,南國早報記者來到桂林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說,9月4日,疾控中心收到鹹水鎮幹部送來的幾種野菌樣品,但目前的技術條件還無法檢測菌中所含的是何種毒素與毒素含量。他提醒民眾,不要隨意採食野菌,以免發生意外。

小資料

白毒傘

白毒傘,又名致命鵝膏菌,白色,菌體幼時成卵形,後菌蓋展開成傘狀,有劇毒,在新鮮的蘑菇中毒素含量甚高。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

「白毒傘」中毒潛伏期長達24小時,一般為8~10小時。人誤食後主要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症狀。之後,部分病人會進入「假愈期」,症狀暫時緩解或消失,但其實毒素已被腸道吸收,逐漸侵害臟器。短暫的「假愈期」之後,病人會突然出現肝、腎、心、腦等臟器受損。

(本文原題為《煮食野菌「白毒傘」食藥監所長病倒 當地政府已派人在事發山林放置警示標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野菌不能隨便採,雲南祖孫三代誤食「白毒傘」身亡
    夏天雨水多,有助野菌大量生長,不過每年6至9月也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發季節。近日,雲南一村民全家祖孫三代 4口因誤食野生毒菌,中毒身亡。誤食有毒野菌「白毒傘」,祖孫三代四人同亡。綜合媒體7月3日報導,6月11日,雲南德宏州盈江縣廬山村的早姓村民祖孫三代 4口,因吃下毒菌,當晚送往醫院救治,但因中毒太深先後身亡,最後一人於6月27日經搶救無效死亡。根據檢測部門對殘餘食物的檢驗結果顯示,死者是食用了俗稱「白毒傘」的致命鵝膏菌,導致食物中毒。
  • 雲南發生食菌中毒事件 14人頭昏眼花上吐下瀉
    醫生介紹,幾天前,西盟有7人吃白毒傘中毒,雞吃了一些白毒傘後死亡,狗吃了雞後,狗被毒死,人吃了狗後,也出現了中毒反應,可見毒性非同小可。  口感:很鮮還帶甜味  據中毒者徐先生介紹,當時白毒傘被他誤當成螞蟻骨堆菌,食後導致中毒。
  • @所有桂陽人 請不要採食野生蘑菇,謹防中毒!
    部分毒蘑菇可致死,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鵝膏菌屬品種中毒後死亡率甚至高達80%。不僅如此,毒菇種類繁多,所含毒素複雜,幾乎可對所有組織器官造成傷害,且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只能見招拆招,對症治療。如果催吐洗胃之後症狀仍不能緩解,則需進行血漿置換來將毒素排出。
  • 四名工友上山採野生蘑菇 誤食白毒傘全中毒(圖)
    4名採食蘑菇中毒的患者在深圳市人民醫院住院,其中一患者還在重症監護室觀察。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上周六,寶安區石巖一家公司組織員工到鳳凰山森林公園踏青,在下山途中,誤將白毒傘當成無毒蘑菇,帶回家中煲湯,導致4人中毒,其中一人目前還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昨日下午,深圳晚報記者重返鳳凰山,山上仍可找到白毒傘。公園管理處表示,鳳凰山森林公園從去年開始已經加大宣傳力度,但仍有市民不聽勸阻採摘蘑菇。
  • 無錫老伯山上採食蘑菇 18小時後中毒 不幸身亡
    圖文無關老人食用野生蘑菇後18小時才有中毒反應據了解,23日F先生在梅園附近的山上採摘野生蘑菇後回家煮食,晚上吃了一頓,24日早上,又食用了一些剩下的湯湯水水,到中午就開始起了劇烈反應,後送二院搶救。這次家人都沒有食用蘑菇湯,也勸F不要吃,但F還是不以為意,食用了野生蘑菇,直到18小時才有中毒反應。桃源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之前社區從未發生過類似情況。因為社區靠山,平時爬山鍛鍊的居民較多,社區在上山的主要道路上都設有圖片和文字宣傳,也經常在社區範圍內宣傳,提醒大家不要採食野蘑菇。
  • 食藥監總局發消費提示 食用鮮銀耳可能導致中毒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消費提示,稱食用鮮銀耳可能存在安全風險。這讓不少市民有些困惑,平時食用的都是幹銀耳,鮮銀耳又是什麼?長沙哪些地方有賣?8月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食藥監總局指出,鮮銀耳因受培植環境及土壤的影響,容易汙染致病菌並產生毒素。
  • 黃島區長江路食藥監所開展夜市燒烤專項整治
    為規範夜市燒烤和攤點的經營行為,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黃島區食藥監局長江路食藥監所開展為期80天的夜市燒烤專項整治,保障轄區人民和各地遊客的飲食安全。  魯網青島7月12日訊(記者 劉洪雷 通訊員 周立軍 鄧冰梅) 隨著夏季高溫和旅遊旺季來臨,夜市燒烤就餐人數顯著增多。
  • 廣州白雲山驚現致命毒蘑菇 白毒傘食用50克可致命
    毒蘑菇「白毒傘」形似可食用蘑菇。市食安辦供圖  近日,筆者從廣州市食安辦獲悉,廣州白雲山又現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市食安辦提醒市民,食用50克白毒傘可以致命。  2月24-26日,廣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博士團隊在白雲山的藜蒴樹林發現了致命白毒傘,這種白色毒菇外形類似某些可食蘑菇,但它含有劇毒毒素,50克即可使人致命。市食安辦稱,白毒傘常在藜蒴樹的樹蔭下群生或散生,一般與樹根部相連,在初春溫暖潮溼的回南天生長,主要分布在白雲山、華南植物園、天麓湖、帽峰山、火爐山等地。
  • 國家食藥監總局:消費者應遠離「鮮」銀耳 以防食物中毒
    (原標題:國家食藥監總局:消費者應遠離「鮮」銀耳 以防食物中毒)
  • 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前日,記者跟隨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李泰輝博士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在白雲山發現了致命「白毒傘」。白雲山發現近10株致命白毒傘上午10時許,記者跟隨李泰輝及其團隊登上白雲山,尋找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
  • 523人撿食榴槤中毒
    據「廣西東興」公眾號報導,截至2020年8月27日10時,東興市各醫療機構報告因食用萬尾海域撿來榴槤出現不適症狀人員523人次,經醫學排查,大部分就診人員只是稍感不適,其中有腹痛2.進食海產品前應煮熟煮透,不生吃海產品。3.用於加工海產品的器具必須進行嚴格清洗和消毒。4.加工過程生熟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同時要在低溫下儲藏食品。5.副溶血性弧菌對酸敏感,烹飪和調製海產品時可加入適量的食醋。6.燒熟的食品儘快食用,隔餐食品低溫保存,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組圖)
    致命白毒傘細褐鱗蘑菇網孢牛肝菌赭紅擬口蘑摩根小傘  本報訊 (記者林曉麗 通訊員穗食安)蘿崗誤食白毒傘蘑菇中毒的  為此,廣州市食安辦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天晚上聯合發出預警: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誌,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部分毒蘑菇見右圖),非專業人士不易鑑別;提醒廣大市民和在廣州工作的外來工,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海鮮加工坊死蝦換活蝦賣 食藥監部門已取樣送檢
    (原標題:長沙一海鮮加工坊死蝦換活蝦賣 食藥監部門已取樣送檢) 紅網長沙
  • 食藥監總局:中成藥改名設過渡期
    原標題:食藥監總局:中成藥改名設過渡期 摘要 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對外表態稱,對於中成藥改名將給予一定過渡期。
  • 食藥監總局:味好美花椒粉再曝鉛超標
    食藥監總局:味好美花椒粉再曝鉛超標 2015-06-03 15:33 來源:新京報 編輯:hanhaochen
  • 安徽巢湖食藥監清查「地下」豆腐村
    中安在線訊 日前,安徽巢湖食藥監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當地賈塘社區孫崗村有十多家豆腐小作坊無證經營。8月26日,該轄區臥牛山食藥監管所聯合社區執法人員對該村莊進行清查,已對核實的7家作坊立案調查。  食藥監執法人員在當地突擊檢查發現,這些小作坊散落在村中的民房裡。
  • 眾志成城,捍衛開封食藥安全
    這彰顯了開封市食藥監局黨組抓班子、帶隊伍的清晰思路,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昂揚鬥志,一心為民、確保食安的拳拳深情。  在平凡崗位上,開封食藥監人眾志成城,捍衛百姓食藥安全——  業務、思想雙過硬的好所長  食藥監所,是保證百姓食品安全最基層的關卡。要把好這一關,不但需要業務過硬——專業,更要思想過硬——奉獻。
  • 「一人食」流行 涮撈煮義旋轉小火鍋風行
    在火鍋行業,已有數家實力強勁的火鍋品牌,瞄準了旋轉小火鍋所具有的市場潛力,其中近年來在市場上,以碼頭風格為主題的特色品牌涮撈煮義旋轉小火鍋,就是極具競爭力的品牌之一。相比普通火鍋,涮撈煮義表示,旋轉小火鍋用小鍋取代大鍋,一人一鍋的飲食方式,更能滿足當前顧客的餐飲需求和群體特色。  眾所周知中國單身男女約有1.8億,他們大多是一個人在城市打拼,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與朋友家人一起享受美食,經常是一個人,一雙筷,一張桌,獨自吃飯,卻感受不到「一人一劍走江湖」的瀟灑。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近期,由於氣溫高、雨水多,野生蘑菇生長旺盛,農民素有採摘、食用野生菌類的習慣,而毒菌類混淆其中,誤食後會導致嚴重中毒,危及生命。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