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桂林9月7日消息,8月29日下午,廣西桂林全州縣鹹水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長蔣先生等三人到附近山林中採野菌煮食。第二天,三人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之後病情加重,生命垂危,經診斷為食物中毒(毒蕈中毒)。事發後,當地政府派人在事發山林放置警示標誌,提醒民眾不要採食有毒野菌。
鹹水鎮幹部在事發山林採集的野菌樣品。 南國早報 圖近期,全州縣鹹水鎮附近山林中長出不少野菌,一些居民上山採野菌嘗鮮。8月29日下午5時30分許,鹹水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所長蔣先生、工作人員方女士與鹹水鎮財政所工作人員賓女士駕車到周邊山林採野菌。傍晚時分,三人將採到的野菌拿到鎮財政所食堂煮食。之後,三人將剩餘的野菌帶回宿舍準備曬成菌幹,聽人說野菌大多有毒,他們遂將餘下野菌丟棄。
8月30日凌晨4時,賓女士等人陸續出現頭暈、嘔吐症狀,便到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進行治療。
幾天後病情突然加重8月30日下午,檢驗結果顯示,三人情況較穩定。他們還以為無大礙,住院觀察兩天就行了。
9月1日上午,醫院發現三人轉氨酶指標持續超高,建議轉院。隨後,三人轉到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中毒救治中心接受治療。
9月6日上午,南國早報記者來到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採訪。據副主任醫師何醫生介紹,患者方女士入院時,情緒躁狂,大喊大叫,賓女士則意識不清。目前,蔣先生已轉院到湖南湘雅第二醫院救治。
經詢問得知,三人曾將所食剩下的野菌倒掉,一隻狗吃了後死亡。
入院後,醫生給方女士和賓女士進行了血液淨化,目前,方女士病情嚴重,出現肝衰竭,賓女士情況稍好一些,正在重症監護室由專門醫護人員進行救治護理。
何醫生說,野菌中毒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經診斷,兩名患者屬於中毒性肝炎型,此類型中毒病情兇險,對患者身體器官損害很大,特別是肝臟。據說,蔣先生轉到湖南湘雅第二醫院後,醫生建議他換肝。
桂林市衛計委對此高度重視,協調各相關醫院,對患者進行積極救治。
所食的野菌為「白毒傘」9月4日上午,鹹水鎮幹部和鹹水派出所所長等來到事發山林,在方女士等三人採野菌區域放置警示標誌,提醒群眾不要採食有毒野菌。
由於三人所採野菌和死狗已被丟掉,沒有送檢樣本,鹹水鎮鎮長唐青松等人將在事發山林採集的野菌樣本送至桂林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據了解,事發當天,鹹水鎮財政所的蔣所長曾見過三人所食的野菌,鹹水鎮幹部便將採集到的野菌樣本,拍圖片讓蔣所長辨認,基本認定三人誤食的是常見劇毒野生菌「白毒傘」。
9月6日,南國早報記者來到桂林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說,9月4日,疾控中心收到鹹水鎮幹部送來的幾種野菌樣品,但目前的技術條件還無法檢測菌中所含的是何種毒素與毒素含量。他提醒民眾,不要隨意採食野菌,以免發生意外。
小資料白毒傘,又名致命鵝膏菌,白色,菌體幼時成卵形,後菌蓋展開成傘狀,有劇毒,在新鮮的蘑菇中毒素含量甚高。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
「白毒傘」中毒潛伏期長達24小時,一般為8~10小時。人誤食後主要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症狀。之後,部分病人會進入「假愈期」,症狀暫時緩解或消失,但其實毒素已被腸道吸收,逐漸侵害臟器。短暫的「假愈期」之後,病人會突然出現肝、腎、心、腦等臟器受損。
(本文原題為《煮食野菌「白毒傘」食藥監所長病倒 當地政府已派人在事發山林放置警示標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