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燒大小醫院間互相轉診 分級診療如何銜接

2020-12-23 健康界

「先生,建議您直接到上級醫院就診。」一邊,在武漢市新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導診臺,護士朱蕾對高燒39.4℃的病人說,社區只能做到初步檢查,無法確診是否流感。

「一般感冒發燒最好社區解決,查出流感或者其他重病再分診到我們醫院。」另一邊,武漢市中心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陳偉說,病人扎堆湧來,門診人滿為患,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同一城市,不同聲音。入冬以來,流感來勢洶洶,大醫院高負荷運轉,社區醫院此時應承擔什麼樣的職責?接診能力和硬體水平能否跟上?記者進行了走訪。

大醫院:流感高發期,盼基層醫院能更多分流

「發燒39.5℃,先做退熱處理。」在武漢兒童醫院,首席導診師馮歡將葉女士指引到門診服務臺預檢分診處,先給她的孩子量體溫,隨後又幫忙掛上了腸道發熱門診號。

「預檢分診處,是發燒患者進醫院看病的第一站。」馮歡介紹,導診師會先詢問有關流行病學史,結合病人症狀、體徵等進行預檢分診,將病人引導至對應科室。如有發熱則先到預檢分診處量體溫,發熱38.5℃以上的,要做退熱處理和登記。

要是患者出現疑似傳染病症狀,怎麼辦?直接分診到腸道發熱門診。對發熱38.5℃以上且病情緊急的,急救科負責急救處理。武漢兒童醫院香港路門診主任王瑞耕說:「針對發熱患者,醫院一直實行預檢分診,流感高發期會更嚴格。」

「今冬剛開始時,以為只是換季導致感冒患者增加,後來發現病毒感染的流感病例明顯高於同期水平,且伴有發熱、腹瀉等症狀。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啟動了預警機制,迅速落實到預檢分診系統中。」陳偉介紹,武漢中心醫院不僅有發熱門診,還開了兒科專門窗口。

其實,來就診的病人中,很大一部分僅是普通的感冒,沒必要擠大醫院。陳偉有些無奈,「如果基層醫院能先期預檢,這樣可以很大程度分流我們的壓力。」

在記者採訪中,僅有個別患者曾先到社區醫院就診。「燒得這麼高,還是到大醫院看看才放心。」「去了社區也怕治不了,還得跑兩趟。」不少患者表示。

社區醫院:條件受限,尚不具備流感確診能力

「高燒39.4℃,還有疑似流感的發熱、咳嗽、畏寒症狀,必須轉診到上級醫院。」江漢區市民季先生突然發冷頭疼,來到新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朱蕾給他量了體溫。

「我們有專門的預檢分診臺,在傳染病高發季節,會對病人做一個初篩。體溫超38.5℃且有疑似流感症狀的,做記錄、免費發口罩,建議直接去上級醫院就診。」中心主任石斌說,這是市疾控中心明確提出的要求。

不過目前,該中心只能量體溫、查血等,初步診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受設備和技術手段所限,我們不具備相應傳染性疾病的檢測能力,無法識別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石斌坦言。

記者隨機走訪了其他社區醫院,對於疑似流感發熱的病人,醫護人員基本都建議:先去大醫院,如果是普通感冒,可再返回治療。不過,大部分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的疫苗接種工作可以在社區醫院進行。

「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在傳染性疾病預檢分診上,只能做到初步檢查,大部分不具備傳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武漢市衛計委基層衛生處副處長顏學舉說。

一名社區醫院負責人表示,預檢分診無法做到像大醫院那麼細。「既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門診科室,也沒有專門的隔離病房、空氣消毒系統等。」

社區無法確診造成許多病人只要出現高燒症狀就被「上轉」。「這麼做,會讓那些只是患了普通感冒發燒的人也去大醫院,影響真正需要接受傳染病檢測、治療、隔離的人。可如果不這麼做,又可能造成基層的誤診、漏診和交叉感染。」武漢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魏力表示。

專家: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做好分級診療銜接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沒有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的醫療機構應當設立傳染病分診點」……其實早在2005年,國家層面就發布了《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

這個辦法「目的是及時發現重特大傳染病病人,收治到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在2018年國家衛計委第一場例行發布會上,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會把這項政策在全國提出明確要求,讓基層能夠承擔絕大多數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任務。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預檢分診,排除傳染病的,完全可以留下進行常規診治。

如何實現?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要提高預檢分診能力;另一方面,醫療機構之間的分級診療制度要銜接好。

「首先要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提高基層專業衛生服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實現對傳染病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早轉診。其次是加強醫聯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專家定期去基層坐診,把好醫生派下去。最後是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培訓幫扶,完善傳染病預警和管理機制。」魏力建議。

原標題:流感防治 社區醫院咋給力(政策解讀·聚焦)

相關焦點

  • 市衛計委關於市人大七屆一次會議第59號《關於醫院分級診療執行...
    從2014年底分級診療制度在我市全面推行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群眾對分級診療政策知曉率有所提高,就醫觀念逐步轉變,五縣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明顯上升,縣級醫療機構就診率及住院人次明顯增加,縣外就診率成逐年下降。全市113個鄉鎮衛生院已全部同二級醫院籤約了雙向轉診協議,籤約率100%;全市19個縣級醫療機構(包括婦幼保健院),已全部同上級醫療機構籤約,籤約率100%。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
    到2017年,鄉村醫生籤約覆蓋率達到5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65%以上,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二、三級醫院向下轉診的人數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省市級醫院50+n種(n代表各地結合實際自行增加的病種數,下同)、縣級醫院250+n種、鄉級醫療機構50+n種分級診療病種按臨床路徑的規範化治療率達到40%以上;縣級醫院住院患者按病種付費的覆蓋面達到
  •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後 門診患者接受度如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於2016年2月14日發布了《關於自治區分級診療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2017年自治區初步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到2020年全面提升分級診療服務能力4]。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摸底,了解他們對分級診療的知曉情況及轉診意願,為政府及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完善分級診療提供依據。
  • 安徽規範兒科診療 12大類兒科常見病實行分級診療
    原標題:12大類兒科常見病實行分級診療 一個醫院應該配置多少兒科醫生才算合理?常見的兒科疾病應該如何分級診療?今後,這些都有標準可依。昨日,《安徽省兒科常見疾病分級診療指南》第一版(試行)出爐,(以下簡稱《指南》)。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
    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首診。
  • 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欽州市開展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方案的...
    、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科學合理高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首診。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
    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基層首診。
  • 「分級診療」醫改政策風口大開,網際網路醫院開啟全新2.0版本
    所以如何更好彌補這個不足,同時又使得基層患者得到及時診療,能夠節省時間,網際網路會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七樂康集團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在荔灣中心醫院,以這個為基地開展起這麼一個網際網路醫院,既順應形勢,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他覺得網際網路醫療會對我們加強分級醫療、遠程會診,解決病人的問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荔灣七樂康網際網路醫院走的是"複合型"的新模式,尚屬國內首個該類模式的探索者。
  • 都說英國分級診療做得好,然後呢?
    新醫改進行六年多,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醫療資源閒置,「看病難」仍普遍存在。政府為此將分級診療作為衛生醫療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近日國務院醫改辦與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成12個督查組對國家試點縣的29個省份開展督查,結果發現,補償機制、價格調整、藥品採購、醫保支付、人事分配及管理機制等仍需加強。
  • 深入基層 切實惠民 | 消化內科的分級診療之路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積極響應分級診療政策並主動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協助政府解決醫改難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包括目前的兩院兩區,及全面託管陝西省彬縣中醫院、韓城民楊醫院,與長安區醫院、延安新區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 渭南市中心醫院張進社院長一行來我院交流【醫院大小事】
    渭南市中心醫院張進社院長一行來我院交流【醫院大小事】 2020-12-22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兒童專科醫院「區域聯盟」華西附二院推進分級診療
    為加快推進國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促進成都市青羊區衛生健康事業發展,7月21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婦產兒童醫院)和成都兒童專科醫院「區域聯盟醫院」授牌儀式舉行。在授牌儀式上,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表示,區域聯盟是貫徹國家分級診療策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希望通過兩院共同努力,真正實現和踐行分級診療制度,最終讓青羊區乃至成都市的兒童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 推進分級診療 金華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病區啟用
    2018-08-08 15: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張麗花 記者 侯明明記者從金華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該院全科醫學新病區已正式啟用。作為深化綜合醫改的重要內容之一,全科醫學新病區的啟用將對推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起到一個技術支撐、聯繫紐帶的作用。據了解,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其範圍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
  • 全國首個 「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正式發布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認為,實際上很多常見病在基層醫院就能解決,但群眾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不夠,加之基層醫生涉足兒科的意願不足,導致了兒科醫療面臨尷尬境地。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套完善的機制兼顧多方利益,促進、推動基層醫療單位培養專科人才、提升技術水平,進而讓老百姓放心在基層醫院看病。  如何兼顧多方利益,緩解大醫院兒科「打擁堂」,讓患者信任基層醫院?
  • 天津建立多種專病特色醫聯體 分級診療落地
    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不具備心臟手術條件,幸運的是,2015年大張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成為首個加盟天津市胸科醫院胸痛中心醫聯體的成員單位,接到轉診申請後,胸痛中心立刻為張大爺開啟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其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很快,張大爺就被順利治癒出院了。天津市胸科醫院胸痛中心醫聯體的建設與發展,也是天津全面推動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建設的縮影。
  • 「三師共管」託起分級診療三支點——對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自從籤約了家庭醫生團隊,蔡韻梅老人就不用再坐輪渡去廈門島的大醫院了。她在社區有健康管理師和全科醫生進行日常監管,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去找來社區醫院的三甲醫院的專家。  「三師共管」託起分級診療三支點
  • 政策先鋒——冠心病的分級診療之路
    分級診療已開展多年,但針對具體心血管病種制定分級診療技術文件還真是頭一遭!「心在線」與您一起來看看這些年來為了完善冠心病分級診療,國家都做了哪些政策引導?冠心病的分級診療流程圖「通知」詳細規定了冠心病分級診療重點任務及服務流程,並發布了冠心病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
  • 東部省份進展快,下轉比率已達標…解讀分級診療第三方評估結果
    「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在2019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對於分級診療制度的態度擲地有聲。而2020年則是《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點名」的探索醫聯體建設,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的重要時間節點。
  • 山西推新農合分級診療引導 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中新網太原12月10日電 題:山西推行分級診療引導 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作者劉小紅  自由轉診、無序就醫的加重正在讓中國面臨基層醫療資源閒置、大醫院卻「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困境。2014年8月以來,山西省確定首批18個試點縣,在農村通過新農合開展分級診療工作,政府希望由此引導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 大家都稱要做分級診療,同是掛號起家的醫指通有什麼新玩法?
    作為分級診療的入口,掛號企業在分級診療的實踐上最早、也最多:微醫集團先後推出了團隊醫療、網際網路醫院等;就醫160發布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網際網路分級診療平臺戰略;醫指通在掛號之外,推出了預約病床、預約檢查醫指通創始人李浩和醫指通戰略產品總監趙寶齊向36氪透露,這種分級診療模式的「新」在於:在激活廣大社區醫生的同時,為他們的上級轉診提供了資源和通道,並在產品上落地。趙寶齊認為, 當前分級診療的主要難點在於社區(基層)首診專業知識不足和轉診通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