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英國分級診療做得好,然後呢?

2020-12-15 健康界

新醫改進行六年多,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醫療資源閒置,「看病難」仍普遍存在。政府為此將分級診療作為衛生醫療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近日國務院醫改辦與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成12個督查組對國家試點縣的29個省份開展督查,結果發現,補償機制、價格調整、藥品採購、醫保支付、人事分配及管理機制等仍需加強。貫穿其中的分級診療制度及實施操作也未能發揮很好的設計作用,存在一定缺陷與弊端,需要進一步完善改進。

我國目前分級診療的指針及實際操作是「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設計科學合理,符合現實需要,但為什麼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呢?我們不妨分析英國的分級診療制度並從中借鑑其經驗做法。

英國是實踐分級診療制度最早、最嚴格的西方國家之一。目前已是英國福利制度中的典型代表,較輕患者由普通門診提供初級服務,二級服務的提供方是醫院,主要救治急重症患者,而三級服務則是為一些重症患者進行更專業化的治療和護理服務。這與我國鄉、縣、省市醫院的分級職責基本相同,但縱觀英國的分級診療具體運作細則,不難發現其有別於我國但又極具科學、嚴格、可行、有序的操作設計。

量大、質優的全科醫生提供初級醫療服務

英國具有規範的全科醫生管理制度,通過系統、規範化的培養,實行嚴格的考核,又給予豐厚的薪金,穩定了提供初級醫療的全科醫生,量大質優,保證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較高的綜合服務能力。

規範嚴格的首診制度

為了使社區初級首診廣覆蓋,並確保首診不「變質」,英國法律規定公民或持6個月以上的籤證外國公民必須註冊家庭醫生,並與之籤約,非緊急情況,社區居民生病後必須首先去看全科醫生,由全科醫生決定後續治療方案。全科醫生決定患者的上轉診療,除急診危重症外,不經全科醫生上轉不予支付,只能去高消費的醫院。

科學嚴格的轉診監管機制

為防止轉診不規範,英國制定出臺了各類病種臨床路徑,轉診標準化,還建立了健康質量框架(QOF),將臨床服務、機構服務、輔助服務和病人感受列入全科合同,將評估指標與全科醫生的薪酬掛鈎,完全分離全科醫生薪酬與業務關係,以此作為主要重要監管手段,確保轉診正確準確規範。

政府購買服務

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將國家衛生服務預算3/4資金直接分配給第三方機構,而第三方機構作為代理方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醫院統一購買醫療服務;由於第三方接受預算金額既定,除治療服務,更重視預防性服務健康教育,降低發病率,減少不必要開支。

與英國分級診療管理制度及操作相比,尚在初步進行的我國分級診療,目前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設計與操作上的缺陷,需要借鑑改善。

第一,基層實力太差,不適應基層公民的實際醫療需要,達到90%基層首診目標困難大。基層人才及設備數量少、水平低,還達不到基層醫療消費者的醫療需要,而政府為之作出的對口支援、醫聯體、多點執業、及新生的「醫生集團」等,均是被動而行的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基層醫療資源匱乏、服務水平低;這需要從培養入手並出臺實施優惠制度,加大全科醫生的招生培養培訓力度,在薪酬上給予優惠,大力提高基層醫療量與質,使之能確實發揮和滿足基層的首診作用及需要,把好分級診療第一關。

第二,借鑑學習英國將醫療水平、質量和病人滿意度與基層全科醫生的績效考核掛鈎,完全徹底斬斷業務鏈,使其將主要精力用到醫療服務上,完善轉診制度,出臺具體標準,將轉診「權」交給基層全科醫生並嚴格把關,而不能將制約轉診完全依賴報銷比。

第三,英國的「第三方機構」與我國的政府醫保管理雖職能相似,但體制及操作有別;我國醫保基金政府「獨裁」,其代理機構——醫保,與醫療、衛生保健、疾控分家,不是合作去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沒有像英國通過「第三方機構」統一醫療衛生保健疾控行動,用醫保基金防病治病,減少診療支付,政府的衛生支出雖逐年增加,但縣鄉醫療機構及衛生、保健、疾控等各自為戰,甚至用趨利吞噬醫保基金,直接或間接制約障礙和影響了醫保基金的分級診療作用,分級診療也變得軟弱為力。

中國人民大學張雪教授曾指出,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節約醫療費用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英國的做法值得借鑑,目前我們的分級診療需要構建新型的服務體系,應改革全科醫生培養及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財政,醫保配置機制,制定出適合國情的分級診療標準和規範,完善公立醫院分級診療績效考核機制和辦法,培養基層民眾良好的醫療觀和就醫習慣。

(作者單位為河南省原陽縣衛生局)

相關焦點

  • 政策先鋒——冠心病的分級診療之路
    「心在線」與您一起來看看這些年來為了完善冠心病分級診療,國家都做了哪些政策引導?冠心病的分級診療流程圖「通知」詳細規定了冠心病分級診療重點任務及服務流程,並發布了冠心病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根據文件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為疾病穩定期患者和康復期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二級及以上醫院負責疾病臨床診斷和治療、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
  • 大家都稱要做分級診療,同是掛號起家的醫指通有什麼新玩法?
    4月底,國務院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指出,要加快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擴大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等。在政策的鼓勵下,大家都紛紛舉起了分級診療的大旗。作為分級診療的入口,掛號企業在分級診療的實踐上最早、也最多:微醫集團先後推出了團隊醫療、網際網路醫院等;就醫160發布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網際網路分級診療平臺戰略;醫指通在掛號之外,推出了預約病床、預約檢查
  • 預約診療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分級診療體系
    宋麗麗和母親來到隊伍的最後,看著掛號窗口上方顯示屏上當天名醫號、專家號的預約情況,從手中的拎包裡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醫生名單,對照著顯示屏開始做「排除法」。「專家號都沒了呀,普通門診的號子能不能有都還不一定嘞,要麼排排看好了。」 宋麗麗對母親說。早上八點,宋麗麗終於掛上了個產科門診的普通號。「我現在的情況還好只是例行常規產檢,倒也不是一定非要掛專家號來看。」
  • 趙銳:杭州如何破解分級診療倒三角
    趙銳談到,杭州在2014年就成為為數不多的明確了分級診療方向的地區之一,為國家出臺分級診療制度提供了參考。2016年,杭州醫聯體的經驗同樣也為國家制定規範文件提供了幫助。作為參與全國270個試點城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情況第三方評估的專家,趙銳表示,總體來看,杭州不論在理念上,行動上,方法創新和機制體制改革上都走在前列。杭州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方面的工作有三大特點。一、改革理念,遵循「以人為本」。
  • 張勤常委:DUCG賦能基層醫生,助力分級診療
    編者的話:在日前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指導舉辦的全國博士後學術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國際核能院院士張勤發表了有關「DUCG(動態不確定性因果圖)智能醫療診斷雲平臺助力分級診療」的演講。他表示,DUCG醫療診斷雲平臺是我國原創的一種智能醫療系統,有望成為提高基層診療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報記者採訪整理了本篇文稿。
  • 安徽規範兒科診療 12大類兒科常見病實行分級診療
    原標題:12大類兒科常見病實行分級診療 一個醫院應該配置多少兒科醫生才算合理?常見的兒科疾病應該如何分級診療?今後,這些都有標準可依。昨日,《安徽省兒科常見疾病分級診療指南》第一版(試行)出爐,(以下簡稱《指南》)。
  • 讓急救真正「救急」 「急診分級」診療制度知多少
    近日,北京市醫院管理局發布了一則通知:從2019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北京市屬醫院,統一實施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就診,也就是「急診分級」診療制度。那麼,什麼是急診分級?為什麼要實施急診分級診療制度呢?
  • 深入基層 切實惠民 | 消化內科的分級診療之路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積極響應分級診療政策並主動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協助政府解決醫改難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包括目前的兩院兩區,及全面託管陝西省彬縣中醫院、韓城民楊醫院,與長安區醫院、延安新區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後 門診患者接受度如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於2016年2月14日發布了《關於自治區分級診療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2017年自治區初步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到2020年全面提升分級診療服務能力4]。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摸底,了解他們對分級診療的知曉情況及轉診意願,為政府及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完善分級診療提供依據。
  • 靜安區慢性腎臟病 分級診療聯盟成立
    ■通訊員 鄭傑 記者 王文瑛 近日,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聯盟暨慢性腎臟病全病程管理中心在閘北中心醫院揭牌成立,副區長龍婉麗,區政協副主席、區衛健委主任葉強等出席了揭牌儀式。揭牌儀式上,與會領導同時為上海市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聯盟、慢性腎臟病全病程管理中心揭牌,並授予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市北醫院、郵電醫院和北站醫院「上海市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組長單位」銅牌;授予靜安區中部醫聯體15家成員單位「上海市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成員單位」銅牌。
  • 愛爾眼科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
    愛爾眼科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在長沙成立。紅網時刻3月25日訊(通訊員 李青霞)3月24日,愛爾眼科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在長沙成立。診療平臺網格化 讓先進醫療技術觸達基層為應對眼底病高潮,愛爾眼科發起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形成以愛爾眼科醫院眼科專家分別坐鎮在華中中心,華東中心,東北中心、西北中心、華北中心、華南中心和西南中心,下轄300餘位眼底病專家,診療範圍覆蓋30個省市區,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網格化平臺,可充分調動平臺內的專家、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
  • 「三師共管」慢病防治丨廈門這樣推動分級診療
    在3月23日召開的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衛生發展論壇——綠色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廈門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處處長周文做了題為「構建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實踐探索——『三師共管』的慢病防治」的主題報告,解密得到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高度評價的廈門特色診療制度——「三師共管」。
  • 一場高燒大小醫院間互相轉診 分級診療如何銜接
    「我們有專門的預檢分診臺,在傳染病高發季節,會對病人做一個初篩。體溫超38.5℃且有疑似流感症狀的,做記錄、免費發口罩,建議直接去上級醫院就診。」中心主任石斌說,這是市疾控中心明確提出的要求。不過目前,該中心只能量體溫、查血等,初步診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受設備和技術手段所限,我們不具備相應傳染性疾病的檢測能力,無法識別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石斌坦言。
  • 懷二胎前要做內分泌檢查?專家呼籲推進內分泌代謝病分級診療
    上海浦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連勇教授建議,女性在懷二胎前可以做一個詳盡的內分泌檢查。「多人不清楚,二胎備孕時要做哪些檢查,事實上,甲狀腺功能檢查和糖尿病篩查不能少。有人將甲狀腺激素稱為智力激素,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亞臨床型甲減,都會影響到胎兒的腦神經發育,影響新生兒的智力。打算懷孕的女性要查一查甲狀腺功能。
  • 天津建立多種專病特色醫聯體 分級診療落地
    胸科醫聯體:爭分奪秒搶救患者所謂分級診療,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從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其內涵包括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簡單地說,分級診療就是要形成「首診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理想就醫格局。
  • 糖尿病不可怕,分級診療幫您忙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糖尿病最新資訊 > 正文 糖尿病不可怕,分級診療幫您忙
  • 山西推新農合分級診療引導 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中新網太原12月10日電 題:山西推行分級診療引導 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作者劉小紅  自由轉診、無序就醫的加重正在讓中國面臨基層醫療資源閒置、大醫院卻「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困境。2014年8月以來,山西省確定首批18個試點縣,在農村通過新農合開展分級診療工作,政府希望由此引導患者「小病不奔大醫院」。
  • 三臺縣人民醫院舉辦高血壓分級診療培訓會
    高血壓分級診療培訓會四川新聞網綿陽3月20日訊(劉春玉 駱君 陳銳)為進一步規範高血壓管理,提高高血壓患者管理率,切實加強健康宣教和有效控制高血壓。3月16日,三臺縣人民醫院舉辦了高血壓分級診療培訓會。培訓會有幸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主任醫師餘振球授課。來自市內外各級醫療機構150餘人參加培訓。
  • 「分級診療」醫改政策風口大開,網際網路醫院開啟全新2.0版本
    有效實現分級診療,實現醫療資源的再分配。他還表示,雖然目前移動醫療平臺很多,但需要需找一個長遠的方法,因此網際網路醫院更具優勢。荔灣七樂康網際網路醫院,我認為是政府、醫院、企業三方共同合作的一個典範,網際網路醫院裡面,首先也進行了一個嘗試,其實在影響複診裡面最關鍵的是醫生和護士的價值如何去實現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探討過程中,是否七樂康也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鑑呢?
  • 安徽天長:農村分級診療模式強醫便民
    最近記者在安徽省天長市汊澗鎮中心醫院的遠程診療室裡看到,中心醫院與市人民醫院例行的視頻會診正在進行:病人自訴、上傳讀片、醫生溝通……一個個治療方案,藉助現代化通信手段及時制定並落實。鎮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加入「醫共體」後,醫院診療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鄉親們就近看病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