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常委:DUCG賦能基層醫生,助力分級診療

2020-12-25 中國政協

編者的話:

在日前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指導舉辦的全國博士後學術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國際核能院院士張勤發表了有關「DUCG(動態不確定性因果圖)智能醫療診斷雲平臺助力分級診療」的演講。他表示,DUCG醫療診斷雲平臺是我國原創的一種智能醫療系統,有望成為提高基層診療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報記者採訪整理了本篇文稿。

把一個院士級醫生的「看病本事」放到雲上,在任何能上網的地方用一個筆記本電腦或iPad,就可以輔助基層醫生看病,並使其診斷能力達到三甲醫院臨床專家的水平……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醫療人工智慧所追求的境界。

這樣的追求,在某些醫療領域已變為現實,也有望在更多領域變成現實。

核電站故障診斷理論應用於醫學

黃疸待查,是一個常見而複雜的臨床問題,其診治涉及到內、外、婦、兒等多個學科。因我國醫學專家數量相對不足且分布不均,在基層醫院和偏遠地區不能正確診斷黃疸病因的概率還比較高。

為了提升基層醫院有關黃疸待查問題的診斷水平,浙江大學醫學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我的團隊合作,通過建立黃疸待查相關疾病的知識庫,聯合開發了黃疸DUCG(動態不確定性因果圖)診斷系統。結果顯示,DUCG診斷系統對黃疸待查相關疾病的智能診斷準確率高、實用性好。

實際上,DUCG診斷系統是從核電站故障診斷理論發展而來的。這與我當年在美國留學的經歷有關。

在美國留學時,我的兩個導師(都是美國工程院院士)對我提出的科研要求,是在核電站發生故障且有虛假信號的情況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時在線準確地診斷故障在哪裡,而不是靠人來判斷。因為人很難在複雜的工況下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特別是在有虛假信號、知識不完備且信號動態變化、事故危害大的情況下。美國三哩島核事故就是例證。

所以當時我的研究任務,就是要用計算機人工智慧來進行故障診斷。但我調研後發現,已有人工智慧理論主要是基於大數據機器學習的。而在核電站領域,很少有故障數據,因為一旦發生事故,硬體和軟體包括操作員都會改變,不會再出現以前出過的事故了。所以我只能創立一套新理論,用於在存在虛假信號的情況下診斷核電站故障,且能診斷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故障。這就是DUCG理論體系的由來。

與已有的大數據模型不同的是,DUCG模型不依賴於事故數據,而依賴豐富的領域知識。核電站雖然複雜、沒有大量可復用的事故數據,但卻是人設計建造的,領域知識豐富。對核電站操作人員的培訓,就是讓他懂得核電站各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流量、壓力、溫度等等之間的關係。有了這些知識後,操作員就可以進行故障診斷了。

在後續的實踐中我們發現,該理論體系不僅適用於工業,也適用於醫療,因為工業系統與人本質上都是大型複雜系統。這就是我的團隊跟李蘭娟院士團隊合作的基礎。

DUCG診斷系統可在多個醫學領域推廣應用

那麼DUCG醫療診斷輔助系統的臨床應用效果如何呢?從我們團隊與多家大型三甲醫院專家合作開展的研究項目中,可見一斑。

DUCG醫療診斷輔助系統的核心,在於我們與專家團隊一起構建科學且容易理解的圖形知識庫。比如黃疸的診斷,合作團隊雙方首先根據DUCG模型的圖形工具和黃疸相關疾病的因果關係,建立了包含27種黃疸相關疾病的知識庫,其中包括了疾病的風險因素、臨床症狀和體徵、化驗及圖像檢查結果等知識。然後與根據DUCG算法編寫的推理軟體相結合,形成診斷系統。為了驗證系統的準確性,我們在2007-2015年浙大第一附屬醫院近4000份出院病歷中,按疾病隨機抽查了總計203例患者病歷進行智能診斷,結果顯示準確率達99.01%。該項目的研究論文已經發表。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是用出院病歷來驗證DUCG診斷系統的準確性。為什麼要用出院病歷而不是門診病歷呢?因為門診病歷不完全可靠,門診中的病人通常看好病不來了,沒看好找其他醫生去看了。相比之下,住院且病好出院的病歷是比較可靠的。

再以鞍區疾病的診斷為例。在我們與北京協和醫院專家聯合構建的鞍區疾病診斷知識庫中,包含了20種疾病,其中3種常見病,6種較常見病。這9種疾病佔據了北京協和醫院11600多份相關病歷的98%,剩下11種病的病歷數不到2%。我們對每種病隨機抽取10個病歷對DUCG診斷系統進行準確性測試,不足10個的病歷全部測試,最後143份病歷的測試結果準確率為93.7%,與專家術前判斷符合率為100%。注意,我們這種測試方式比按病例比例抽樣測試更科學嚴格。

除了上述兩項研究,我們還基本完成了關節痛、發熱伴皮疹、呼吸困難、咳嗽與咳痰、鼻出血等疾病知識庫的構建和內部測試,並正在進行腹痛、胸痛、水腫、嘔血、暈厥、眩暈等十餘類疾病知識庫的構建和內部測試,對已建知識庫正在開展第三方測試,已有良好的初測結果。此外,DUCG還具有推薦檢測功能,可減少漏檢誤檢,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優化臨床路徑。

DUCG可完善基層臨床醫生培養模式

那麼開發DUCG輔助診斷系統有什麼重要的社會意義呢?我們認為,其可以成為助力分級診療政策落地的重要工具。

眾所周知,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和不平衡是目前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痛點,基層百姓找大醫院專家看病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推出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希望實現「90%的患者大病不出縣」。

但要保障這一目標實現,需要較高水平的基層醫生特別是全科醫生做支撐,而目前我國全科醫生數量還比較匱乏。為此,國家又大力推出全科醫生培養計劃,但目前願意學全科醫學的人比較少,學了全科又願意去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更少。多重困境之下,人工智慧(AI)+醫療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選擇,受到了國家重視。

DUCG不同於大數據機器學習黑箱模型,其知識庫、推理過程和診斷結果具有強可解釋性,即不僅告訴你是什麼病,而且告訴你為什麼是這些病。同時,兩者又可以互補,因為DUCG不做X光片、B超圖像、舌像以及心電圖等影像識別,也不做腸鳴音、心音等聲音識別,但這些可由大數據AI來完成,其判斷結果可作為DUCG系統的輸入證據,並由DUCG系統推薦檢測和完成綜合診斷。

目前DUCG智能系統主要圍繞主訴症狀進行疾病的跨科建庫和診斷,在完成覆蓋大部分主訴之後,就可以將其集成起來構建全科知識庫。向上,我們正在構建全科分診知識庫,可根據患者信息,包括風險因素和初診提問或測量獲得的信息等,給出患者應就診某主訴知識庫的概率,並在分項診斷的基礎上進行權重綜合,形成全科診斷,避免因掛錯號而漏診誤診。向下,我們將構建疾病的分型知識庫,以便根據疾病分型精準施治。目前,我們已完成單病和並發病的診斷,正在開發和測試繼發病的診斷。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所構建的知識庫結合DUCG推理機和應用平臺,可以改造基層臨床醫生的培養模式。眾所周知,培養一名優秀醫生是一個漫長過程。一般需要8年專業學習,然後在臨床實踐中積累10年診療經驗,才能成為經驗豐富的醫生。但使用DUCG平臺,高水平臨床診斷知識資源獲得了無限放大,即便專家本人並未深入基層或遠程會診,其智力資源依然可以在基層並行使用,從而解決分級診療制度落地的關鍵問題。由於DUCG的強可解釋性,DUCG平臺本身還是一個教學系統,基層醫生可邊用邊學,這就實現了我們賦能基層醫生的目的。此外,DUCG雲平臺允許不同學術觀點的醫生各自建庫,其開發不涉及病人隱私,可自動生成結構化標準化的雲上電子病歷,並在使用的基礎上構建國家臨床規範和標準。

儘管已經有20多位臨床專家參與了DUCG知識庫的構建和測試,但仍需進一步發揮更多臨床專家的積極性,而獲得國家大項目支持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們目前面臨國家關於人工智慧項目評審專家多數局限於大數據,且對我們這一原創理論了解不夠的問題。這是我們下一步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椿暉婦科醫生集團在京成立 助力分級診療
    椿暉婦科醫生集團在京成立 助力分級診療 2017-03-28 2028日在北京成立,致力於整合婦科名醫,為女性提供健康管理外包和生育管理的諮詢及診療服務。
  • 中醫調理賦能創建中國特色家庭醫生服務體系
    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大健康」企業——宜生到家攜手中華中醫藥學會推出的「家醫+1,中醫調理進萬家」工程正式啟動,此舉將通過中醫調理助力分級診療,打通從基層醫療體系到用戶的家庭中最後一公裡。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宋樹立說:「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沒有家庭醫生在基層守門,分級診療制度是落實不下去的。我們也非常希望有能夠為我們提供連續、綜合的預防、保健、治療、護理、康復等服務的家庭醫生,這是符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方向,也符合人民群眾的期盼,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得更好。」
  • 助力提升醫生診療能力 賦能患者進行疾病自我管理
    原標題:助力提升醫生診療能力 賦能患者進行疾病自我管理    2020年11月21日舉行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全球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領軍者
  • 助力分級診療 西門子醫療syngo虛擬座艙完成國內首次遠程掃描演示
    syngo虛擬座艙可實現靈活的放射科人員部署、執行複雜的檢查,改善偏遠地區和基層醫院的醫療條件,助力轉化診療模式。 通過匯聚多地技術人員的豐富經驗,syngo虛擬座艙可減少影像檢查中的不當偏差,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 三寶平臺機器人助力社康中心全面推進分級診療
    為貫徹落實深圳市衛計委等單位聯合印發的《深圳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11月18日,深圳旗瀚科技三寶平臺機器人攜手深圳市佑康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嘗試通過引入智慧機器人,提升社康中心服務能力,完善分級診療引導機制。
  • 全球首款眼部OCT篩查系統上線 AI賦能助力眼底病篩查
    雙方將以OCT臨床篩查診斷為切入手段,通過深圳市眼科醫院牽頭的深圳眼科醫聯體,打造眼科職能篩查、診療平臺,探索建立深圳眼病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醫聯體協作模式。同時聚焦兒童青少年近視等眼病和其他相關性全身系統性疾病開展科研合作,共同打造智慧醫院,全面提升眼科醫院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患者就醫體驗。
  • 全國首個 「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正式發布
    全國首個 「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正式發布 政府、企業、醫院組建「1+1+1」模式 多方共贏助力「健康中國」實施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健康中國戰略」,在基層首診、急慢分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醫聯體模式下,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牽頭的「華西婦兒聯盟」應運而生,通過一年多的試點,建立了中國首個「閉環式婦兒健康分級診療保障體系」。
  • 飛利浦智創科技,助力基層抗疫
    飛利浦星光iDose4可提高早期患者的確診率 近幾年,得益於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政策,一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開始配備CT這類大型醫療器械。滿足定點醫院快速精準診斷的需求,同時有效節省超負荷工作醫生的時間,為患者搶奪更寶貴的診療時間。 CT搭載AI,從硬體和軟體兩端全面促進基層醫療服務的提升,助力分級診療。 遠程援助丨醫療數據跑出5G神速 新冠肺炎爆發初期,發燒的人們無論是否疑似感染新冠肺炎,都第一時間湧向大醫院,由此導致嚴重的「醫療擠兌」。
  • 深入基層 切實惠民 | 消化內科的分級診療之路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積極響應分級診療政策並主動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協助政府解決醫改難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包括目前的兩院兩區,及全面託管陝西省彬縣中醫院、韓城民楊醫院,與長安區醫院、延安新區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 基層醫生免費進修 醫療集團助力基層提升
    大郭鎮衛生院全科醫生敦立科告訴記者。除此以外,石家莊市第二醫院組織編寫並出版了基層醫療機構系列培訓教材《全科醫師診療精要》和《糖尿病與高血壓防治讀本》,涵蓋了18個專業92種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知識,並依託集團信息平臺,上線糖尿病、呼吸、消化專業教學視頻44個,為基層廣大醫務人員提供了專業指導;並完成了「石家莊市分級診療糖尿病專科知識培訓」「百名社區首席糖尿病醫師」「百名社區糖尿病專科護士」「社區首席糖尿病醫師能力提升
  • 糖尿病不可怕,分級診療幫您忙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糖尿病最新資訊 > 正文 糖尿病不可怕,分級診療幫您忙
  • 基層公衛、公立醫院考核、遠程醫療、分級診療,看最新十四五規劃
    為了更好的把脈縣域基層醫院發展方向,健康縣域傳媒研究中心聯合專家學者分別從社保和異地結算(上篇)、分級診療制度和公立醫院建設及管理考核(中篇)和健康服務與中醫發展(下篇)三大方面對該政策出臺的背景和發展現狀展開詳細解讀。
  • 都說英國分級診療做得好,然後呢?
    我國目前分級診療的指針及實際操作是「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設計科學合理,符合現實需要,但為什麼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呢?我們不妨分析英國的分級診療制度並從中借鑑其經驗做法。英國是實踐分級診療制度最早、最嚴格的西方國家之一。
  • 預約診療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分級診療體系
    從總體上看,浙江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已經有顯著提升,但仍然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群眾趨向大醫院就醫等問題。不斷完善和規範就醫秩序、平衡優質醫療資源、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是接下來一段時期需要攻克的難題。現在想想,以後只要沒什麼大毛病,就不拼專家號了,普通門診能看的就在普通門診看好了。」B 社區預約診療平臺 專家號預約優勢體現不出省衛生廳網站公布的平臺運行簡報顯示:2013年1至11月,平臺共預約成功232萬人次,其中浙江在線平臺預約成功112萬人次,佔總量的48.24%,這說明公眾已習慣於網上掛號。
  • 數位化助力兩篩三防 基層糖尿病併發症篩查工作站建設初見成效
    、分級診療和健康管理的應用,發揮賦能作用。國家高度重視網際網路助力基層發展工作,希望各地發展不同的模式探索醫防融合,充分發揮數位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基層糖尿病分級管理體系,助力慢病防控。而糖尿病的兩篩三防管理理念,正是切合國家政策需求,將常見病多發病下沉,在強基工程的前提下,落實分級診療,上下聯動,專家和資源技術雙下沉,不斷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同質化和規範化。
  • 愛爾眼科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
    診療平臺網格化 讓先進醫療技術觸達基層為應對眼底病高潮,愛爾眼科發起成立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平臺,形成以愛爾眼科醫院眼科專家分別坐鎮在華中中心,華東中心,東北中心、西北中心、華北中心、華南中心和西南中心,下轄300餘位眼底病專家,診療範圍覆蓋30個省市區,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疑難眼底病分級診療網格化平臺,可充分調動平臺內的專家、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
    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範。
  • 【助力基層】「金山區助力基層醫師心血管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啟動...
    【助力基層】「金山區助力基層醫師心血管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啟動儀式暨「東林」心血管沙龍在市六金山分院… 2020-12-07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後 門診患者接受度如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於2016年2月14日發布了《關於自治區分級診療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2017年自治區初步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到2020年全面提升分級診療服務能力4]。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摸底,了解他們對分級診療的知曉情況及轉診意願,為政府及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完善分級診療提供依據。
  • 「三師共管」慢病防治丨廈門這樣推動分級診療
    什麼是「三師共管」「三師共管」是廈門的特色診療制度,具體是指由專科醫師、全科醫師和健康管理師共同管理患者。該制度從群眾就診的需求出發,針對患者普遍更加信任大醫院的醫生、對社區醫生缺乏信任的難題而制定,真正實現了「醫院放得下,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