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人在早上如廁的時候就會觀察自己的大便情況,我們大家想必都想知道,一個健康的人的大便形態就好像是香蕉的形態一樣,又叫作「香蕉便」,不軟不硬,顏色就好像是香蕉的顏色一樣,這樣的大便才是最健康的,這也是反應我們的身體脾胃的健康。
那麼我們在中醫的角度上面來看的話,長期的大便稀溏,而且不成形,一般都是因為身體的脾胃相對比較的虛弱,脾胃不和所引起的。如果平時身體還非常容易出現疲勞乏力,面色的萎黃,舌淡苔白,吃飯不香食慾也不怎麼好,那麼這些症狀或許都是脾胃的虛弱所導致的。
由於我們平常長期的飲食失調,或者是疲勞的過度,久病不愈,從而導致我們的脾胃慢慢地就變得消化吸收功能相對比較的差,所以我們的大便總是不成形,便溏,非常容易出現腹瀉。
現在我們來說下一便溏的成因:自身生活起居的不當,比如空調、冷飲、肉類、缺少一定的運動、精神壓力相對比較的大等,常見的症狀其實就是大便不成形(正常的大便,應該就像是香蕉一樣的金黃色);或者是大便非常的粘,經常粘在便池上面不容易被衝掉;或者是擦屁股的時候總是擦不乾淨,需要用很多的紙。
這類人除了大便不成形以外,大多或許還有如下的這幾個症狀,體形相對比較的胖,手腳容易冰涼,舌苔白胖有齒痕,早上不愛起床,平常的時候沒有時間去運動,飯後容易犯困。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以上這幾種症狀,但是沒其他的不適,中醫多半診治為脾虛溼重。如果脾虛了,吃的東西當然就不能很好的去消化掉,就會出現大便不成形,中醫則叫便溏,西醫則多稱為慢性的結腸炎。
1、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調理自身的飲食 但凡脾虛之人,都伴有溼,而且很多都為寒溼。很多人其實並不是大便天天都是不成形的,當然還有個別的時候也可以成形。那就要對平常的生活留意一下了,今天我們大便的成形了,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昨天吃的是什麼樣的食物,可以把這個記錄下來,以後就可以慢慢的找到一定的規律,反覆的驗證哪一種食物最適合於你,
畢竟,我們每一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最好的調理方案,只是適應這一個人。因此,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千萬不要寄希望於某一種藥物,不管是中藥或者還是西藥,都無法從根本上面去解決自身脾虛的這一問題,你必須去改變你現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從自身的飲食上面進行調理,這才是根本啊。生活方式的疾病,其實靠的就是七分養而已。
2、吃窩頭、玉米、玉米碎 《黃帝內經》是這麼認為的,五穀為養,也就是說五穀養五臟。五臟則為心、肝、脾、肺、腎(這五臟的特點,其實全都是實心的)。五穀是黍(大黃米) 、中麥(小麥) 、玉米、稻、豆。它們分別對應的就是我們人的心肝脾肺腎。換一句話說,脾對應的就是玉米,玉米養的則是我們的脾胃。
3、少吃:一個是從我們的總量上面要少吃。脾是我們人體的保姆,既然家裡的保姆已經忙不過來,各位就不要給她那麼多的活,讓她可以有時間把自己手頭上面的的工作去做好就可以了。第二個是,如果你比較的胖,那麼晚飯的時候就喝一小碗玉米面粥,或者是喝果汁;或者是如果中午吃的比較的多,晚飯就是喝汁。
這樣,會讓身體的脾胃功能慢慢的進行恢復。除總量上面少吃之外,還要堅決的少吃肉類(注意:羊肉除外)、生冷的食物、啤酒、冷飲、海鮮,這些其實很多都是屬於寒涼的食物,我們的人體非常不容易消化。
需要各位注意的是:並不是說今天少吃了,明天的大便就變好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啊!
4、多動:中醫上面認為,動則生陽。我們建議各位不要每天都坐著。因為坐出來的病,是非常難治的。有機會的時候就要活動一下自己的身體,這樣可以加快我們周身的血液循環,會將身體體內的溼氣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