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2020-09-20 點知教育

小數老師說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1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讀大學有什麼用?

你看那北大畢業的還有賣豬肉的,清華畢業的還當保安,我手下剛招來的985大學的高材生,來了還不是要從打雜開始幹?

還有人說,你看那些當年的高考學霸,哪個成為行業領袖了?應試教育不行,淨教出一些死讀書的書呆子。

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

以上這些言論,我們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統稱為「酸葡萄心理」。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小時候,在家門口讀一所普通的小學,真的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時候的升學,北京還沒有現在的「鎖區」政策,我交了狗屎運,陰差陽錯進了海澱區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一路上,儘管自己只是學渣,但見過太多學霸和大牛,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一所好學校,對孩子的重要影響,真的是一輩子的。

2

· 好學校,教給學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剛進X大附中,我就發現,只有自己小學玩了六年,別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時的英文水平,基本限於認識26個字母,估計比現在很多英文啟蒙做得早的3,4歲的孩子還差遠了;

我的海澱同桌,英文如百靈鳥一樣流暢悅耳,看英文電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經常談笑風生。

她在小學六年,已經能把很多原版的兒童文學名著,如《夏洛的網》《殺死一隻知更鳥》等,全書背誦了。

數學、語文、物理、化學,每一科都被學霸們碾壓。

坐在我後面的男生,初中就學完了中學數學,開始自學微積分和大學高數;

我們語文課代表,小學就熟讀四書五經,能用古文洋洋灑灑地寫作;

聽高中班主任說,我們學校的一位學長,愛好天文,天天去學校的天文臺觀測,國內外天文權威刊物發表論文。

因為貢獻重大,國際上把一顆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時他16歲。

上中學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怪不錯的呢。

上了好學校,才知道自己多麼才疏學淺,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應當多麼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幸而我從初中開始住校,晚自習的時候,能24小時、近距離觀摩這些學霸、牛人是怎麼努力的。

作業?

課間早就做完了,晚自習上,X大附中的同學都在複習、預習(除了那些參加國際比賽,和自學大學內容的)。

我晚自習的同桌,在我們普通班排名前幾名。

她每天晚上,把每個科目,每天學的內容,各做5、6本課外練習冊來鞏固(她做得真是飛快,她做5、6本的時間,我差不多勉強能做完1本)。

做完習題,她還常有時間「放鬆一下」,把語文書上的古文,翻譯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譯成古文,後來她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頓。

上了好學校才知道,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勞而獲的成績,也沒有什麼隨隨便便的成功,每一分進步,背後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勤努力。

· 好學校,帶給學生視野和見識

初中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信息很閉塞,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美國大學為何物。

睡我對床的學霸姑娘,酷愛二戰史,夢想是考上美國的「西點軍校」。

我問:「為什麼?」

她告訴我:「西點軍校除了培養出了美國最多的將軍(麥克阿瑟、艾森豪、巴頓將軍……),還培養出了世界財富500強中,1000多名歷屆董事長,2000多名副董事長,5000多名歷屆CEO。全美國任何一所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這麼多的管理精英。」

我深深驚嘆於她的視野、見識和夢想。

於是,我就把自己的夢想,從「當個白領」,也改成了「考上西點軍校」,你看,孩子之間的影響力是多麼大啊。

後來,儘管沒有真正去報考西點,我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跟著對床的姑娘,讀了十幾本詳細的二戰史,還看了很多二戰紀錄片(儘管現在都快忘光了)。

為了軍校的身體要求,我倆非常努力地鍛鍊身體,每天跑1200米、跳幾百階臺階、100個仰臥起坐……

我們還為了留學的夢想,特別努力地學英文。

我從初一班裡英文最差的學生,發奮努力,每天背誦一篇新概念三/四,還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記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時英文統考,我考了全區第一。

初中時,我們學校離北大清華不遠,有很多非常精英的書店。

同學們相互「攀比」,搶著買過期的原版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還有「經濟全球化」相關的書。

其實我感覺買了也看不懂,但這種「攀比」還是比「比吃比穿」強多了。

多少年後,看到英國BBC曾拍攝紀錄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當年的買過期華爾街日報的日子。

紀錄片展現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軌跡。

7歲時,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經習慣了每天看《金融報》或《觀察家》,而貧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罰站,少被打,吃飽飯。

七歲的John和Andrew說自己每天都會讀《金融時報》

50年後,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三個中產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為精英,兩個依舊中產。

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後代,依然常常與失業相伴。

知識改變命運背後,也是一場關於家庭和視野的較量。

3

上大學的時候,一位最好的哥兒們,在姑姑的影響下,10歲就給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為從小的目標是要進「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他有個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習慣,大學四年,每天都要仿寫幾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

一來熟悉金融市場,二來練習英文寫作。

他是這樣做的:

先讀一篇文章,然後背扣過去,用自己的話盲寫一遍。然後對照一遍,再背扣過去,再盲寫一遍,直到幾乎和原文用詞一樣為止。

去年,他從高盛辭職,進入美國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成為最年輕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層唯一的亞洲面孔,年薪幾百萬美金。

他的美國同事,需要寫文章,都請他寫——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英文寫作還不如高中畢業才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

出生在羅馬又如何?只要足夠努力,有寬廣的視野和抱負,憑什麼就不能在羅馬叱吒風雲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難忘。

高中的時候,我的兩個朋友,申請去做了校圖書館的志願者。

我當時還心裡小小地鄙視了人家,圖書館志願者,不就是每周去碼書麼?

後來,事實證明了我是多麼愚蠢。

那時候,普通學生每次能借2本書,圖書館志願者,能每次借5本書。

我荒廢了時日,高中時沒顧得上讀多少書,這兩個同學,每周末回家的時候,旅行箱裡都裝滿了書,周而復始。

她倆用了高一高二兩年時間,全面掃蕩了我們高中的圖書館,每人讀了幾百本書。

高三的時候,她們收心學習,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華。

大學畢業更令人嘆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頓,成了國內環境學的專家;

上了清華的姑娘,去哈佛讀博,現在成了美國知名大學的終身教授。

去了好學校,能大大拓展我們的視野和見識,讓他親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個方向努力。

· 好學校教給學生,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兒

高考那幾天,我上吐下瀉,少考了40多分,踩線進了號稱全國第三的大學,因為分數低,被調劑,進了一個非常奇葩的專業。

我不甘於調劑,考了託福SAT,申請轉學去了美國。

在中國大學的時候,感覺上進=考證。

學長學姐告訴我:「管它什麼證,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話的證。總之,多一個證就比少一個證好。」

除了考證,好像沒有什麼辦法變得更優秀。

出國之前,我滿腦子是「好好學習」——每門課都考A+,考出接近滿分的GPA和金光閃閃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薦信,申請牛校的研究生,然後去華爾街或矽谷找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

總而言之,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剛一進校門,我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被顛覆了。

在美國大學,大家都在忙著改變世界。

4

一個讀博士的學長,出身貧寒,看到美國大學圖書館成噸出售1美分的舊書(其實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貧苦的家鄉,留守兒童們窮得根本沒有書看。

他成立了幫助農村兒童閱讀的公益組織,每年幾百位留學生到農村支教,還給很多貧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學圖書館,幫助了成千上萬的農村孩子。

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因為自己給國內父母打電話不方便,創辦了美國前三名的華人電話卡網站。

那時他才大三,每月營收上百萬美金。我們用他的電話卡平臺聯繫國內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錢。

還有更多的同學,因為買中國食材不方便(冬菇、粉絲、茴香、花椒這些美國超市可沒有啊),開創了中國超市;

因為太想吃一口家鄉味道,開了正宗的中國飯店;

因為經常當國內親友來美的「地陪」,開了全美連鎖的大型旅行社……

有的同學,還讀本科呢,不僅學費生活費自己賺出來(美國學費一年30萬啊),還能補貼家裡,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後,我開始思考:

不要只是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改變世界,要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大學期間,在他們的影響之下,我前前後後打了十幾份工,寒暑假也到處實習、實踐,一來鍛鍊自己,二來減輕家裡供我讀書的負擔。

· 好學校給學生最優質的人脈、圈子、資源

名校不能確保人生的上限,卻能設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給了學生敲門磚、入場券,還給了人脈、圈子、資源。

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緊密的校友網絡,寫郵件、打電話、教授推薦、和華爾街工作的校友見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儘管沒進入10歲時的夢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卻進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華爾街精英。

很多人都知道耶魯大學最神秘的精英組織「骷髏會」吧?

從這個骷髏會裡走出了3位美國總統、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還有無數美國議員以及內閣高官。

經過185年的繁衍生息,從美國白宮、國會、內閣各部、最高法院以至於中央情報局,骷髏會的成員幾乎都有任職。

這就是人脈和圈子的力量。

神秘的耶魯骷髏會

當年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曾經讓天下人恥笑,北大校友陳生邀請他合夥成立「屠夫學校」,創立了全國超市都在賣的「壹號土豬」品牌,現在兩人身家過百億。

除了人脈和圈子,好學校還提供了最優質的婚戀圈子。

5

我高考之前,媽媽鼓勵我,好好學習。

你考上什麼檔次的大學,很有可能將來男朋友就是什麼學校的哦。

但這也是實情。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顯示,1980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與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結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來越少,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越來越難了。「你是誰,就會嫁給誰」。

我的朋友圈子裡也是這樣,有的夫妻都是藤校畢業,有的夫妻都畢業於沃頓,有的夫妻一個北大一個清華。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孩童時代的經歷,中學時代的境遇是我們開啟大學生活的關鍵經歷。

名校不是終點,它是對你多年付出的回報,以及新徵程的起點。

來源: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數姐刪除

相關焦點

  • 考上985、211的孩子很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有同學剛上二本線,選學校選專業,更尷尬。選二本,成績又夠不上合適的學校、專業;選三本,學習成本大幅增加;選專科,成績又綽綽有餘,但學位證書又是不同層別。還有一個同學,被我省重本錄取,迎來我們豔羨的目光,但最終卻選擇了留學。你看,成績好就是可以這麼肆無忌憚的多方選擇啊。
  • 「上了985、211大學就了不起嗎」?「是的,確實了不起!」
    小編希望各位都能錄取上自己心儀的好大學。現在社會的機會很多,發展的空間也是也更大,有很多人沒上大學都混的不錯,曾經還有人發表提問:「上了985,211大學就了不起嗎?」但實際上高考很難,難的不是上一所大學,難的是上個985,211
  • 高考倒計時37天,高三父母問:考上985,211大學很了不起嗎?
    孩子緊張備考,父母做好孩子的其他工作,每個家庭都在為高考奮戰著。最近,有些高三父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考上985,211大學很了不起嗎?北大畢業的賣豬肉,清華畢業的當保安,名校畢業不是還幹社會最底層的工作?人人都知道985,211大學是我國的重點大學代名詞,能考上的都是成績拔尖拔尖的。
  • 985、211大學有什麼了不起的,不也是大學嗎?
    談到大學,很多人會聯想到兩個數字——985、211,那麼這兩個數字的由來和含義分別是什麼呢?985指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大會上,提出&34;。那985、211大學真的有什麼了不起的嗎?不也是大學嗎?其實985、211大學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說到底也是大學,與其他大學一樣,都有宿舍、圖書館、體育場……只是在以下幾個方面略有不同。
  •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很殘酷但很真實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很殘酷但很現實!一位媽媽曾經對兒子說過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只有當你成績好,你才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才能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很殘酷但很真實!」
    來源 | 家長幫(ID: eduujzb)‍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只有當你成績好,你才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才能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以上這些言論,我們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統稱為「酸葡萄心理」。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小時候,在家門口讀一所普通的小學,真的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整整玩了六年。
  • 上了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以上這些言論,我們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統稱為「酸葡萄心理」。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小時候,在家門口讀一所普通的小學,真的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整整玩了六年。那時候的升學,北京還沒有現在的「鎖區」政策,我交了狗屎運,陰差陽錯進了海澱區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一路上,儘管自己只是學渣,但見過太多學霸和大牛,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 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很了不起?答案很現實,戳痛很多家長的心
    其中211工程高校112所,985工程高校39所。因此能夠考入這些重點大學的考生,也都是各個地區學習上的佼佼者。  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很了不起嗎?答案很現實,戳痛很多家長的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考上985、211高校的考生,到底有沒有很了不起。
  • 985、211的學生就了不起嗎?這些殘酷現實你都知道嗎?
    高考分數之後即將面臨的是報志願,很多街頭採訪開始就高校選擇問題進行提問,已經步入社會的人這樣看待985和211:「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選擇一個985大學,跟身邊的同事差距很大,抬不起頭。」「找工作的時候你有能力勝任這個工作,但是要求學歷是985、211,連個門檻都進不去。」
  • 上了重點中學、985、211的孩子就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你看那北大畢業的還有賣豬肉的,清華畢業的還當保安,我手下剛招來的985大學的高材生,來了還不是要從打雜開始幹?還有人說,你看那些當年的高考學霸,哪個成為行業領袖了?應試教育不行,淨教出一些死讀書的書呆子。更會有人說,我們公司一招聘,投簡歷的都是211、985,來了也沒發現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專生可能還更踏實肯幹一點。
  • 考上985、211了不起嗎?是的!資深HR揭秘大企業招人內幕!
    2019年,吳超剛剛從杭州一所三本學校畢業,他很開心,終於拿到了大學文憑,可以開始找工作了。他在網上投了幾百封簡歷,90%都石沉大海,而通過初篩,邀請他面試的公司90%以上不靠譜。遇到一些還不錯的公司,吳超努力的表現自己,並真誠的和HR表示,「什麼都願意學,可以接受加班。」
  • 考上985、211了不起嗎?是的!資深HR揭秘企業招人內幕_騰訊新聞
    985、211的孩子了不起嗎? 是的!了不起! 對於招聘者來說,在985,211簡歷數遠遠超過招聘數量的情況下,選一個名校畢業的候選人踩雷率要遠遠低於一個二本的同學。這就是hr心中的的「穩定」。名企青睞名校,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這個「穩定」暗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人才的概率性,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學校,學歷歧視。
  • 「你是985院校的博士不起啊?」「了不起」
    985院校的博士更難畢業,難道985院校的博士有啥了不起的嗎?如果你是985院校裡頂尖的博士,那我的答案是:了不起,因為你要付出太多東西,你的能力也是突出的。而985院校的博士就更少了,而在985高校博士中做的非常好的博士就少之又少。所以,能在985高校讀博士,而且做出非常硬核的成果的博士,是了不起的。
  • 「春節前拿到劍橋的PhD Offer了不起嗎?」 「對,了不起!」
    「春節前拿到劍橋的PhD Offer了不起嗎?」 「對,了不起!」 「春節前拿到劍橋的PhD Offer了不起嗎?」 「對,了不起!」
  • 上好的學校真的就很了不起嗎?真的!非常了不起
    近幾年,有關新聞報導畢業於北大的學生出來擺攤賣豬肉,引來社會的廣泛關注;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從事保安工作;還有畢業於985、211雙名校的學生回到家鄉著手大棚養殖。再有各大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初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也都是和沒上過名校的人一起在公司從事打雜工作。所以,現如今有更多的人熱質疑讀大學、上名校到底有什麼用?
  • 建校「不足10年」的3所大學,卻比985還難考,考上了不起
    、211或者雙一流的標籤,但這些大學中,依舊存在實力可以比肩985、雙一流的大學,例如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西湖大學等。南方科技大學建校時間不足10年,但起點高、定位高,建校短短的幾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綜合實力排名上,
  • 成績好很了不起嗎?是的,就是了不起
    著名作家龍應臺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過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確實,只有成績優異,你才會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未來才能選擇有意義的、自己熱愛的工作。
  • 上拉堡:了不起的青年!
    「了不起」是上拉堡青年努力的標籤,你也和他們一樣嗎?」  23歲的他,在讀本科  在校期間他勤工儉學   即將畢業之際  他要為夢想在拼搏一次 「了不起」的青年明洪開     家鄉求學青年向他學習!明洪開,上拉堡村下寨人,現就讀於遼寧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 那些說985、211真的比普通大學好的人,這就是答案
    努力的人總是幸運你說985吧,他會說:哇,讀書了不起呀,我家那個不行呀,你要多教教他。想諾諾問一句985、211究竟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嗎?老班長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那之前很多考上大學的人都會在開學前請鄉裡鄉親來家裡衝喜吃飯,送禮。在考大學前,身邊有一個親戚說,你考上大學你家辦喜宴的時候,我買一隻羊來給你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