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2020-12-24 奶寶育兒堂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個特別怪的現象,「老人寧可一個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願住進子女寬敞的大樓房」。

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01中國特色——廢物式養老

中國是一個倡導孝文化的國家,如果哪家的孩子不孝順老人,不僅會被街坊朋友笑話,更會被社會輿論譴責。

老人含辛茹苦幾十年將孩子養大,孩子自然也希望老人歲數大了以後,可以烏鴉反哺,讓老人享享清福。

接老人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天陪伴老人,做點可口的飯菜、出入有電梯、平時在園區裡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國多數子女眼中的養老標配。

殊不知,這種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的養老方式,實則正在摧毀許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因為這樣的養老方式,正在無形中慢慢將老人「廢物」化,因此也被稱為「廢物式養老」,如今引發了巨大爭議。

雖然生活環境變得更好,然而心情卻越來越糟,熟識的街坊被陌生人替代,自由隨心的生活方式被兒女的科學養生替代,滿園的蔬菜被鋼筋水泥替代,安靜的夜晚被汽車聲替代。

儘管不需要種園子,不需要養家禽……貌似生活中除了吃就是睡,看似清閒,可老人只感到孤單和空虛。

最慘的是,很多新鮮事物確實讓老人感覺很好卻又因不會用、變得很鬧心,覺得自己與時代脫節,已經老了、什麼都不會了、廢物了。

這就是為什麼享受養老標配的老人,臉上笑容越來越少、越來越無精打採的緣故,也是很多老人寧可住平房也不願意進城住的原因,快停下吧。

02讓老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孝順

「老人操勞一輩子,讓他們晚年享享清福」的想法沒錯,但享清福一定就得是被圈在鋼筋水泥的牢籠裡嗎?

人活一世,小時候被家長管束、長大了要為孩子付出幾十年,還要贍養老人,等終於可以為自己活,過隨心所欲的生活時,一切又不由自主了。

我想,很多老人都想看看沒看過的風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而不願被束縛在一個冰冷的房子裡。

德國86歲老太太在世錦賽上表演健美操,憑藉優美的體操動作和超棒的平衡感,在雙槓和自由操表演中驚豔全場。

英國90歲二戰退休老人,因為喜歡工作,退休後在俱樂部當保安,又持續工作了30多年。

中國68歲的極限運動狂人何葵明也曾說:「我的青春是從60歲開始的」。

人老不老,從來不是由年齡界定,而是心態,只要自己認為自己不老,就能將晚年生活過出不一樣的精彩。

還記得2008年年過半百的老哥倆,為了完成父親遺願,用一輛三輪車拉著80多數的母親走過全國50個地方,總行程7000多公裡的新聞感動無數人。

作為子女,我們孝順老人沒有錯,但養老不該是我能給你什麼,而是給你你想要的。

03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是子女給予的最大的幸福感

當然啦,大多數老人沒有如此宏大的理想,只想待在熟悉的家安安靜靜地度過晚年。

子女把老人接到家方便照顧是對的,但也要想想,白天年輕人都出去上班,留下老人自己在家,身邊沒有認識的人可以聊天,外面的環境太複雜又不敢走遠,是多麼難受。

還有的老人擁有傳統的「落葉歸根」思想,讓他們待在城市裡反而是種煎熬。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經驗、智慧、眼界、洞察力,很多時候是年輕人都比不了的,這是社會沉澱下的寶貴財富。

老人對我們的小家同樣價值巨大,不要因為我們會很多他們不會的東西,就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廢物。

沒事教老人用用手機,幹點力所能及且不至於有危險的小事,每天晚飯後一起散散步,偶爾叫上幾個熟人來家一聚,我想他們會更幸福。哪怕是出去跳廣場舞,或者和其他老人釣釣魚。

孝順從來不是自以為是,應該是由心而發。

相關焦點

  • 「廢物式」養老,正在架空無數中國老人,年輕子女卻自以為孝順
    父母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尊重長輩,孝順父母。很多人也確實這樣做了,對長輩恭恭敬敬,也從沒有要求長輩做些什麼。有些子女認為對老人孝順,就是讓老人無事一身輕。但是這樣子的養老方式,真的是老人們所喜歡的嗎?
  • 「廢物式養老」正在流行,以孝順為名綁架父母,子女卻不以為意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什麼是孝順,有人說,孝順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是,現在很多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卻讓老人覺得不能接受,或者說有苦說不出。
  • 又一「養老模式」興起,卻在「綁架」老年人生活,子女們樂在其中
    如今,又有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悄然興起,那就是「廢物式養老」。何為"廢物式養老"?即很多孩子覺得讓父母享清福,意味著不讓父母做任何事情。父母只需要每天吃好喝好,用自己孝順的方式照顧父母。就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覺得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那樣做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他們選擇的方法根本不適合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 「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深受打擊,網友: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廢物
    人們都說養兒防老,當父母到了晚年的時候,子女們的照拂便成了他們晚年生活的保障。雖然當下孝順的子女有很多,但是父母們的晚年生活質量卻並不理想。女兒把父母照顧得很「體貼」,可老人卻不開心,年輕的子女們需警惕「廢物式養老」王女士今年35歲了,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平日裡老公的工作忙,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由王女士一個人來操持。再加上王女士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年紀大了,王女士隔三差五的就得回娘家照看下老人。王女士打小就受父母的寵愛,所以她的話父母們很愛聽。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為了避免這種遺憾的發生,子女都想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儘儘孝心。但是,兒女眼中的孝順似乎不是老人想要的孝順。王大爺今年七十歲了,生有一兒一女,子女都還算孝順。兩個子女都想讓他搬過去跟他們一起住,安享晚年。
  • 大學教授讓80歲老母親刷碗:廢物式養老,毀了老年人的最後時光
    很多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讓退休的他們不用做事情就可以,覺得他們老了,閒著就好,也正是這種矯枉過正的「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心靈上的衰老,這也是對老年生活的一種以「愛」的名義的綁架。年輕人對待老人,小心翼翼,外出給他們讓座;在家不讓他們刷碗掃地,讓他們盡情的「享福」;面對老年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總是厭惡的說一聲:「你這麼大年紀了,學了有什麼用?」
  • 以下孝順方式讓老年人叫苦不迭:表面是盡孝,實際上比啃老族還狠
    文|秘籍君在家文化盛行千年的中國,養兒防老已成大家心照不宣的傳統,甚至寫入了我國法律法規,這一切都督促著子女為父母好好盡孝,而老一輩也正是這麼做的。尤其60後一代人,兢兢業業孝順父母,就是為了晚年能享受子女的侍奉,然而一切都在二十一世紀發生了改變。
  • 父母對子女的依賴正在拖垮孩子,中國式「孝順」正在綁架下一代
    孝順引導著中國人的行為,一方面,它體現出中國人的價值觀,但另一方面,孝順也正在摧毀下一代人。雖說贍養父母是義務,也代表了孝順,但有些老人對孩子有著非常強的依賴性,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卻要子女幫著做。在這些老人看來,自己老了,子女就應該幫自己包辦所有事情,自己就應該天天「享清福」,這種思想導致很多老人嚴重阻礙了子女的正常生活。他們大量佔用子女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工作來照顧父母。
  • 廢物式養老:我們該如何面對父母的日漸衰老?
    原創 譯言 譯言譯言·譯眼看世界近日,一篇關於「廢物式養老」的文章走紅網絡,將向來備受關注的養老問題再度推上風口浪尖。該文章寫道,「『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何以至此?文章指出,原因在於孝敬老人的「矯枉過正」。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小滿生活在單親家庭,為了彌補對他的愛,媽媽對他悉心照料,讓他健康快樂的長大。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吃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
  •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
    人口逐漸老齡化,養老矛盾也是日漸凸顯,倘若是單純是子女不孝順,老人可能還會另謀出路。可是有些子女以為自己很孝順,殊不知有時候這種孝順是「假孝順」,父母偷偷流淚孩子都不知道。1.老年人睡眠本來就少,這下子睡眠質量也更差了。平時小兩口上班,家裡的家務都是老人做,一個帶孩子,一個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早上還需要起早去買菜,有時候因為口味問題還會和子女起爭執。一些剩菜和醃製的菜,老兩口捨不得扔,兒媳婦卻說有異味,不乾淨,不讓老人吃。其實他們也知道兒媳婦是一片好心,可是生活習慣太難磨合,兩人也很委屈。
  • 揭秘香港老年人生活現狀:60多仍打工餬口 養老方案多爭議
    到2041年,這個數字會增至近260萬,屆時,每三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香港人長壽,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86.7歲,男性達80.5歲,稱冠全球。雖然長命,但香港的老年人卻不幸福, 三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到了60歲本該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因為無錢養老,面臨困境。
  • 中國式「圈養型養老」悄然興起,比啃老還惡劣,年輕兒女不以為意
    「圈養型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許多兒女還自以為孝順 鄰居芸芸曾經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聽完讓我觸動頗深。 這讓芸芸感到心裡很不是滋味,孝順的芸芸和老公商量後,將媽媽從老家接到了城裡,想著在媽媽身邊盡孝。為了能讓媽媽安安心心地養老,芸芸夫妻倆從不讓老人動手做事,每天吃飽睡好就行了。就連老人相幫女兒帶帶外孫的請求,都被芸芸以「太辛苦了」的藉口給拒絕了。
  • 一種「假孝順」正在興起,子女們爭相模仿,父母只能偷偷抹淚
    都說人世間最難報答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為了給予子女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可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子女嫌棄自己的父母年老體衰,甚至是礙手礙腳,這對老人們來說,想得到兒女的孝順似乎也變成了一件難事。
  • 「內耗式孝順」正在興起,老人甘之如飴,子女卻有苦難言
    都說父母的心在兒女身上,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可是現代家庭的關係卻呈現出「內耗式孝順」,兒女常常有苦說不出,老人卻心安理得,甚至甘之如飴。曾經在一部電視劇中看到過,母親由於受到父輩的影響,認為自己有責任照顧弟弟妹妹,所以當她生下子女,也把這種想法傳了下去,要求哥哥姐姐必須照顧弟妹,特別是大孩子過得好的時候,要拿錢接濟兄妹和家裡。
  • 中國式養老模式
         人人都會老,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善待老人這是人人應該遵循的倫理道德,善待老人,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進步的重要標誌,建立健全家庭孝老、社會尊老、政府養老的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的中國式養老模式,既是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更是政府責任。
  • 七旬老人的忠告:再孝順的子女,也別長期住一起,甭管多親密
    作者:王小花老人的晚年生活如何安排,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人總有老的時候,養老的問題大家都有一個理想狀態,那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很多人在中年的時候,就會開始為自己晚年做打算了,有的人對子女好一些,希望以後子女孝順,而有的老人會給自己存一部分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 中外網友熱議中國式孝順:新時代要踐行新孝道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非常孝順,例如大學畢業後存錢給父母養老、給父母零花錢等。這種「中國式孝順」讓很多澳洲網友十分驚訝。孝,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社會文化心理基礎。以新「24孝」為代表的中國式孝順成為目前中國家庭的幸福密碼。專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國孝文化價值需要重新審視。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傳統孝文化需要進行進一步創造性傳承與弘揚。
  • 「捆綁式啃老」蔚然成風,「我答應給她養老,還有啥不滿意的?」
    父母幫帶娃從來都不是責任和義務,幫不幫忙子女都該好好盡孝給老人養老。原來說是給老人養老,順便幫忙照顧一下娃,實則我弟又打起了「啃老」的主意。聽三姨說,剛開始她還只是幫忙照顧一下孩子,偶爾幫做個飯。兒媳婦頭兩個月還給了生活費,經常回家做完飯,做家務。不過時間一久,一切都變了。
  • 「候鳥式養老」成老年人新寵,可惜對條件要求太高,滿足者無幾
    毫無疑問,這些數據不會騙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正在以伸手可見的趨勢增長,並且人口老齡化老齡人口中的高齡化,也都呈現出逐步加深的態勢。 老年人口是養老需求的主體,因此當下如何養老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